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部窦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伴巨大淋巴结病的彩超表现1例
1
作者 张火根 陈卫华 +1 位作者 肖文军 游宇光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02-303,共2页
病例女,12岁,于20天前发现左颈部包块伴疼痛,2天前迅速增大呈持续性疼痛,自觉左侧颈面部灼热感,伴有间歇性腹痛与盗汗。外院MRI示左侧颌下区不规则异常信号,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查体示左侧颈部靠近下颌骨处可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差... 病例女,12岁,于20天前发现左颈部包块伴疼痛,2天前迅速增大呈持续性疼痛,自觉左侧颈面部灼热感,伴有间歇性腹痛与盗汗。外院MRI示左侧颌下区不规则异常信号,考虑感染性病变可能。查体示左侧颈部靠近下颌骨处可触及一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有压痛。彩超检查(图1,2)示左侧颈部颌下区探及41 mm×16 mm的不均质回声,边界清,未见明显门样结构,内可见数个小片状无回声,大者约4 mm×2 mm,部分切面可见线状高回声呈“网格样”回声,周边组织回声稍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 淋巴结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6
2
作者 杜娟 蔡林 +1 位作者 沈丹华 张建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0-82,共3页
报告1例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女,47岁。面颈部无痛性棕黄色斑块3年,无淋巴结增大及其他系统受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中有大量组织细胞浸润,其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并可见组织细胞内吞噬淋巴细... 报告1例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女,47岁。面颈部无痛性棕黄色斑块3年,无淋巴结增大及其他系统受累。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显示真皮全层及皮下组织中有大量组织细胞浸润,其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并可见组织细胞内吞噬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组织细胞S-100蛋白、CD68均阳性。皮损组织分枝杆菌PCR扩增、分枝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诊断: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组织细胞增生症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新功 孙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7-408,共2页
皮肤和皮下巨淋巴结病性窦组织细胞增生症(Rosai-Dorfman病)多见于青少年,临床上表现为双侧颈部淋巴结增大,皮肤出现丘疹、结节,伴发热和白细胞升高。组织病理改变有一定特征性。该病的病因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关键词 皮肤淋巴结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理: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stleman 病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春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804-1807,共4页
背景Castleman病(CD)及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均是罕见淋巴增生性疾病,病死率高,迄今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目的加强对CD相关性HPS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道2017-08-22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CD相关性HPS... 背景Castleman病(CD)及嗜血细胞综合征(HPS)均是罕见淋巴增生性疾病,病死率高,迄今尚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目的加强对CD相关性HPS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报道2017-08-22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CD相关性HPS的患儿,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其诊断及治疗特点。结果本例患儿表现为反复高热、肝脾大、淋巴结肿大伴全身水肿,曾误诊为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并予反复抗感染、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等冲击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通过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检查及颈部淋巴结活检符合淋巴结多中心CD,且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嗜血细胞增多,最终考虑CD相关性HPS。针对白介素6(IL-6)通路靶向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持续缓解。结论CD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且明确诊断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而针对IL-6通路靶向治疗可能成为CD患者有效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增生 淋巴组织细胞增多 嗜血细胞 CASTLEMAN 治疗 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ai-Dorfman病的影像学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小姬 周莉 +1 位作者 刘斐 杜丽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33-938,共6页
目的探讨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1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RDD的12例患者(5例行CT平扫,3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4例同... 目的探讨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DD)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21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RDD的12例患者(5例行CT平扫,3例行CT平扫+增强扫描;8例行MRI平扫+增强扫描,4例同时行MRI与CT检查),结合病理结果,总结其临床及影像特征。结果12例RDD中,9例为纯结外型(中枢神经系统6例、鼻腔及鼻旁窦2例、骨肌系统1例),2例为纯结内型(颈部/颌下淋巴结),1例混合型(淋巴结及鼻腔)。3例累及淋巴结的病灶CT均表现为等-略高密度,1例RDD患者淋巴结内T2WI上伴有低信号纤维分隔。4例颅内RDD患者T2WI呈低-等信号,1例脑实质型RDD在T2WI呈高信号。3例鼻腔RDD均累及鼻翼,CT均表现为等-略高密度,鼻腔及鼻旁窦腔内软组织肿块趋向结节样改变,伴鼻中隔增厚及鼻甲肥大,其中1例邻近骨质吸收破坏及鼻甲受侵。1例骨骼病变大部分位于骨髓腔,呈磨玻璃改变,局部向外突破致骨皮质破坏。结论RDD较为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影像学可提供一些诊断依据,但本病的认识仍需更多病例积累及经验总结,病理及免疫组化是诊断本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窦组织细胞增多伴巨淋巴结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理学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Rosai-Dorfman病 被引量:15
6
作者 印洪林 周晓军 +2 位作者 卢光明 孙桂勤 孟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76-680,共5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术前经影像学诊断为原发性颅内脑膜肿瘤患者 ,复习病史和影像学资料 ,手术标本常规病理制片 ,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 10 0蛋白、CD6 8、GFAP、CKpan、EMA、vim...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颅内Rosai 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术前经影像学诊断为原发性颅内脑膜肿瘤患者 ,复习病史和影像学资料 ,手术标本常规病理制片 ,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S 10 0蛋白、CD6 8、GFAP、CKpan、EMA、vimentin、CD2 0、CD79α、CD3和CD4 3,并复习文献。结果 患者为老年女性 ,MRI显示病变位于左侧颅顶部脑膜并累及脑实质 ,组织学显示多量淡染的组织细胞、浆细胞和淋巴细胞组成的背景伴纤维化 ,同时组织细胞内有多量吞噬的淋巴细胞 ,免疫标记显示组织细胞表达S 10 0蛋白和CD6 8。结论 原发于颅内Rosai Dorfman病是一种极其少见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性病变 ,病理诊断时需与颅内非特异性炎性病变和浆细胞肉芽肿等鉴别 ,该病变组织细胞S 10 0蛋白和CD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 ROSAI-DORFMAN 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结 影像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颅内孤立性Rosai-Dorfman病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7
作者 丁鑫 焦彦超 +1 位作者 吕彦 庞一强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0-70,75,91,共3页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病因不明、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以淋巴结内窦组织... Rosai-Dorfman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淋巴结病(Sinus Hist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病因不明、少见的良性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该病主要发生在淋巴结,以淋巴结内窦组织细胞浸润为组织病理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 ROSAI-DORFMAN 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脊膜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姚小红 田玉生 +4 位作者 殷清华 阎晓初 申丽丽 卞修武 郭德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414-1415,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于脑脊膜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7、12月收治的2例原发于颅内和椎管内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无淋巴结病变的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 目的探讨原发于脑脊膜Rosai-Dorfman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于2008年7、12月收治的2例原发于颅内和椎管内仅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而无淋巴结病变的Rosai-Dorfman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RI显示病灶分别位于脑膜和脊膜,呈T1增强强化影,临床诊断为脑脊膜瘤,手术切除病灶。术后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淋巴结内的Rosai-Dorfman病改变相似,病变组织由S100(+)、CD68(+)、CD1a(-)的大组织细胞及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构成,并呈"明暗"相间的组织学特征,部分大组织细胞内有吞噬淋巴细胞征象。结论 原发于脑脊膜的Rosai-Dorfman病少见,在术前很难通过影像学或其他手段与脑脊膜瘤进行鉴别,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是确诊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脑脊膜 中枢神经系统 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带Rosai-Dorfman病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诗洲 何晓光 +3 位作者 林雁 杨曦 吴晓光 蒋东辉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8-589,共2页
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l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66年Azoury和Reed首先报道,1969年Rosai和Dorfma... 罗道病(Rosai-Dorfman disease,RDD)又称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sinus hisliocytosis with massive lymphadenopathy,SHM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病因不明的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1966年Azoury和Reed首先报道,1969年Rosai和Dorfman对其做了详细研究,并正式命名[1]。最常见受累部位为淋巴结,原发于淋巴结外的RDD较为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受累部位 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结 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 因不明 罗道 RD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面部炎症的Rosai-Dorfman病1例
10
作者 陈雅琦 马文 +2 位作者 聂根定 黎明 崔庆赢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71-674,共4页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发生在颌面部更为罕见,本文就1例首诊误诊为口腔疾病造成的面部炎症、终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进行报道,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 Rosai-Dorfman病是一种罕见的非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发生在颌面部更为罕见,本文就1例首诊误诊为口腔疾病造成的面部炎症、终诊断为Rosai-Dorfman病的病例进行报道,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诊疗及预后进行讨论,为今后诊断和鉴别发生在面颊部的Rosai-Dorfman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ai-Dorfman 组织细胞增生淋巴结 颌面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