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在血管性痴呆大鼠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何雨 金玉芬 张昱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731-733,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D)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2B亚基受体(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在V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2只)、VaD模型组(模型组,32只)和美金刚...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aD)大鼠N-甲基-D-天冬氨酸-2B亚基受体(NR2B)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在V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将9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2只)、VaD模型组(模型组,32只)和美金刚治疗组(治疗组,32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后4、8、12、16周大鼠海马NR2B和PSD-95的表达,并同时采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结果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术后4、8、12、16周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差异显著(P<0.01);术后4周时NR2B和PSD-95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此后逐渐减少,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术后16周时表达最少。治疗组大鼠术后4周时学习记忆水平及NR2B、PSD-95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8、12、16周时,上述指标较模型组显著好转但仍差于假手术组(P<0.05,P<0.01)。结论大鼠海马NR2B和PSD-95作为复合体参与VaD的形成和发展,适量的美金刚通过调节NR2B的表达进而改善VaD大鼠的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痴呆 血管性 受体 N-甲基-D-天冬氨酸 突触 记忆 海马 突触后致密物质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小鼠突触蛋白Ⅰ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张秋月 郑卉 +2 位作者 姚智超 张小郁 汪江碧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2-266,279,共6页
目的:探究局部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对突触蛋白Ⅰ(SynapsinⅠ)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光栓法建立局部缺血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缺血组(n=9)、缺血+训练组(n=9),术后16h开始对缺血+训练组进行康... 目的:探究局部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训练对突触蛋白Ⅰ(SynapsinⅠ)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光栓法建立局部缺血脑卒中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9)、缺血组(n=9)、缺血+训练组(n=9),术后16h开始对缺血+训练组进行康复训练,持续至21天,分别于术后第1、3、7、14、21天对小鼠进行行为学测试。康复训练的方法有加速转棒训练、爬梯子训练、平衡木训练、悬挂训练,2次/d。21天后取脑做Western Blot分析SynapsinⅠ、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行为测试结果表明,脑卒中后第1天缺血组和缺血+训练组疲劳转棒的成绩和抓力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在训练后第3天,缺血+训练组转棒成绩增高至假手术组水平,均明显高于缺血组(P<0.05),在训练第7天后,转棒成绩三组间无差异;前肢抓力恢复较慢,训练第7天后,缺血+训练组抓力提高至假手术组水平,较缺血组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术后21天,缺血组PSD-95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1),缺血+训练组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SynapsinⅠ表达水平缺血组较假手术组低(P<0.05),缺血+训练组显著高于缺血组(P<0.01)。结论:局部缺血性脑卒中后康复训练促进小鼠脑功能恢复与突触蛋白SynapsinⅠ和PSD-95表达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康复训练 动物行为 突触蛋白 突触蛋白Ⅰ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叉头蛋白O3a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牛波 王欣怡 +1 位作者 徐江平 汪海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76-685,共10页
【目的】为了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神经毒性的机制,本研究探讨了Aβ对凋亡相关核转录因子叉头蛋白O3a(FoxO3a)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梯度浓度(5、10、20μmol/L)寡聚化的Aβ25-35处理PC12细... 【目的】为了研究β-淀粉样蛋白(Aβ)产生神经毒性的机制,本研究探讨了Aβ对凋亡相关核转录因子叉头蛋白O3a(FoxO3a)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梯度浓度(5、10、20μmol/L)寡聚化的Aβ25-35处理PC12细胞和神经元24 h,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FoxO3a和PSD95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PC12细胞中PSD95表达量的变化和FoxO3a在细胞内的定位。在Aβ25-35海马注射的大鼠和APP/PS1转基因鼠中,考察脑组织中PSD95和FoxO3a的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体外环境和在体环境中,Aβ对FoxO3a和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的影响。【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0μmol/L的Aβ25-35处理组PSD95蛋白水平下调至(45.09±1.61)%(F=7.487,P=0.0540)。与之对应,20μmol/L的Aβ25-35上调FoxO3a的蛋白水平为对照组的(228.7±20.44)%(F=17.48,P=0.0210)。在原代培养的神经元中,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另外,免疫荧光的结果显示Aβ25-35可以促进FoxO3a进入细胞核。大鼠海马注射Aβ25-35后,水迷宫实验中目标区域的平均停留时间为(24.35±1.29)s(F=2.843,P=0.098),平均穿越次数为(2.53±0.49)次(F=3.459,P=0.0149),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降低。RT-PCR结果显示Aβ25-35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SD95的mRNA水平下降为对照组的(58.40±8.28)%(F=1.193,P=0.0101),同时FoxO3a的mRNA的表达量上调(140.90±7.45)%(F=2.378,P=0.0496)。在7月龄的APP/PS1转基因小鼠的大脑组织中,PSD95的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下调为野生型小鼠的(60.89±1.53)%(F=20.05,P=0.0088)和(59.63±13.55)%(F=8.496,P=0.0445),而FoxO3a的mRNA和蛋白水平则分别上调为对照组的(172.4±4.87)%(F=2.351,P=0.0004)和(235.00±39.03)%(F=2.754,P=0.0320)。20μmol/L的Aβ25-35处理PC12细胞不同时间后(5、10、20和40 min),FoxO3a和AKT的磷酸化水平随着时间增长而降低,APP/PS1转基因小鼠脑组织中的AKT和FoxO3a的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下降至(65.75±3.51)%(F=6.362,P=0.0236)和(46.62±9.64)%(F=8.562,P=0.0079)。【结论】Aβ在体外细胞模型和体内动物模型中都可以上调核转录因子FoxO3a的表达,下调PSD95的水平,可能的机制是通过去磷酸化AKT从而减少了PSD95的合成,同时降低了FoxO3a的磷酸化水平并增加FoxO3a的表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叉头框蛋白O3a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蛋白激酶B 老年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刘斌 刘金霞 +6 位作者 毛文静 张文彦 邓春颖 张晋霞 马原源 贺永贵 李世英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 目的探讨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及突触后膜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material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血管性痴呆模型组(VD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预处理组(3-MA组)和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预处理组(Rap组)。每组又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1、2、4、8周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大鼠。应用改良的Pulsinelli四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模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Syn、PSD-95蛋白表达。结果(1)与Sham组比较,VD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VD组比较,3-MA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减少,Syn、PSD-95蛋白表达增加(P<0.05或P<0.01),Rap组各时间点LC3-Ⅱ/LC3-Ⅰ比值增加,Syn、PSD-95蛋白表达降低(P均<0.01)。(2)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Ⅰ比值与Syn、PSD-95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自噬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Syn、PSD-95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抑制自噬有利于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神经突触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自噬 突触 突触后致密物质95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顶叶皮层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抑制延髓NLG-1和PSD-95的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明明 何梁超 +3 位作者 李天雨 鲍岩 徐祥 陈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0-966,共7页
目的研究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rmTBI)对延髓神经元形态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和rmTBI组(n=24)。使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建立rmTBI模型,打击后存活小鼠为rmTBI存活组(rmTBI-S),打击后死亡... 目的研究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rmTBI)对延髓神经元形态和突触可塑性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和rmTBI组(n=24)。使用自由落体打击装置建立rmTBI模型,打击后存活小鼠为rmTBI存活组(rmTBI-S),打击后死亡小鼠为rmTBI死亡组(rmTBI-D)。使用神经损伤评分、翻正反射和强迫游泳实验检测小鼠神经功能障碍,使用苏木素-伊红及尼氏染色观察神经细胞病理形态改变,使用免疫印迹及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连接蛋白1(NLG-1)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表达水平。结果SHAM组小鼠无死亡,rmTBI组死亡率4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SHAM组相比,rmTBI-S组小鼠神经损伤评分降低(P<0.001)、翻正反射恢复时间(P<0.001)和强迫游泳不动时间(P<0.05)增加,神经元尼氏小体消失、肿胀坏死;延髓NLG-1(P<0.05)和PSD-95(P<0.05)表达水平降低;和rmTBI-S组相比,rmTBI-D组NLG-1(P<0.01)和PSD-95(P<0.01)表达水平降低。rmTBI-D组小鼠延髓神经纤维扭曲水肿,神经元密度降低。结论延髓突触结构异常和功能障碍可能与rmTBI导致的死亡及神经功能损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延髓 神经连接蛋白-1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七通舒胶囊对脑梗死后不同恢复时点Syp和PSD-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崔方圆 翟建英 +3 位作者 邹蔚萌 王席玲 邹忆怀 朱陵群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研究三七通舒胶囊有效成分三七三醇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点Syp和PSD-95表达的影响,为探讨脑功能重塑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手术和正常组,手术组采用改良的Longa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分为模... 目的:研究三七通舒胶囊有效成分三七三醇皂苷对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点Syp和PSD-95表达的影响,为探讨脑功能重塑的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手术和正常组,手术组采用改良的Longa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分为模型组、三七三醇皂苷组和尼莫地平组,于术后3 d、7 d和28 d 3个时间点利用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脑内Syp和PSD-95的表达。结果:术后28 d三七三醇皂苷组和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的Syp表达上升显著(P<0.01),PSD-95表达上升亦显著(P<0.05和P<0.01),且前两者较自身3 d、7 d Syp和PSD-95表达均有显著升高(P<0.01)。结论:三七三醇皂苷可以促进大鼠脑梗死后不同时点Syp和PSD-95表达,即突触的重塑过程,对大脑功能重塑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七三醇皂苷 脑梗死 重塑 突触 突触后致密物质-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神经元PSD-95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陶涛 秦文熠 +2 位作者 秦新月 马勋泰 李小刚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缺血侧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pragu... 目的:探讨静脉用低剂量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及缺血侧海马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Sprague-Dawley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将45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米诺环素组(n=15)。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法检测术后2周大鼠缺血侧海马GAP-43和PSD-95蛋白的表达,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大鼠的行为学改变。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GAP-43(0.49±0.03)和PSD-95(0.92±0.04)表达明显增高(P=0.000);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44.2±10.0)s],穿过原平台次数(2.6±0.9)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明显降低[(19.2±2.1)%,P=0.000)]。同模型组相比,尾静脉给予3 mg/kg米诺环素治疗后,大鼠缺血侧海马GAP-43(0.72±0.05)表达明显增加,PSD-95表达降低(0.67±0.05,P=0.000),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30.8±7.6)s,P=0.020]、穿过原平台次数(4.4±1.1,P=0.012)和在目标象限探索时间百分率明显增加[(30.4±2.7)%,P=0.000)]。结论:低剂量米诺环素能显著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GAP-43和下调PSD-95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学习记忆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生长相关蛋白-4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D-95在正常发育和单眼剥夺大鼠视皮层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安喜艳 赵堪兴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目的研究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95在正常发育以及单眼视觉剥夺性大鼠视皮层中的蛋白动态表达情况,以期在突触水平为视觉发育可塑性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健康生后14d 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及单眼剥夺组,单眼... 目的研究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95在正常发育以及单眼视觉剥夺性大鼠视皮层中的蛋白动态表达情况,以期在突触水平为视觉发育可塑性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健康生后14d Wistar大鼠35只,随机分成正常组及单眼剥夺组,单眼剥夺组在生后14d行单眼缝合术制备单眼剥夺模型。动物在同等环境下喂养,分别于生后14d、21d、28d、45d麻醉、灌注、固定、开颅、冠状切取后部脑组织(单眼剥夺组取剥夺眼对侧脑组织),进行常规HE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 HE染色中正常发育大鼠视皮层的神经元分布呈层状,且各层神经元排列整齐;单眼剥夺组大鼠视皮层未见明显异常。正常发育组PSD-95蛋白的表达随年龄呈发育性变化,生后21d有明显升高(12.47±2.06),28d(10.54±1.72)、45d(11.65±1.55)持续在较高水平。PSD-95表达产物在单眼剥夺组较正常组明显减少,生后21d(4.94±0.57)、28d(5.20±0.47)、45d(4.87±0.72)与正常组相比均下降(均为P<0.05)。结论 PSD-95可能参与视觉发育敏感期视皮层神经元可塑性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后致密-95 视觉可塑性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AV-pro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鼠海马DCX阳性细胞数及PSD-95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许曼玉 陈甲 许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携带抗裂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基因整合载体(AAV-pro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AD鼠)海马神经形成与生长的影响。方法取5月龄APP/PS1转基因AD鼠15只,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 目的探讨侧脑室注射携带抗裂解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oBDN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基因整合载体(AAV-pro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小鼠(AD鼠)海马神经形成与生长的影响。方法取5月龄APP/PS1转基因AD鼠15只,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5)、空载体对照组(n=5)和AAV-proBDNF组(n=5),AAV-proBDNF组右侧侧脑室注射AAV-proBDNF(4μL,2×10^(13)v.g./mL),空载体对照组右侧侧脑室注射等量空病毒载体,正常对照组右侧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4μL)。于侧脑室注射后4周采用ELISA检测海马proBDNF含量,免疫组化检测海马齿状回DCX阳性细胞数,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 (PSD-95)表达。结果侧脑室注射后4周,AAV-proBDNF组脑内proBDNF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且显著高于空载体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AV-proBDNF组海马DCX阳性细胞数为(202.46±24.27),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382.26±37.58,P<0.05)和空载体对照组(365.48±32.68,P<0.05);AAV-proBDNF组海马PSD-95相对含量为(0.62±0.05),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0.82±0.02,P<0.05)和空载体对照组(0.86±0.07,P<0.05)。结论侧脑室注射AAV-proBDNF能够在AD鼠脑内成功表达proBDNF,并可降低AD鼠海马区新生神经元数量及突触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 阿尔茨海默病 突触后致密-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洋 孙建宁 +3 位作者 董世芬 刘明 张易 张硕峰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2年第8期43-47,I0004,F0003,共7页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 目的观察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发作后2 d、7 d脑内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pMCAO)模型。缺血动物术后随机分为缺血2 d组、缺血7 d组,另设假手术组。在术后2 d、7 d 2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观察动物神经病理学改变,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动物的缺血侧脑组织突触素-I(synapsin-I)、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后,模型动物神经元大量变性坏死,数目减少,排列散乱。缺血后2 d,synapsin-I在CA1区、CA3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区神经元产生显著积聚(P<0.01);缺血后7 d,synapsin-I在CA1区、皮层表达仍显著降低(P<0.01),PSD-95在CA1区、皮层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P<0.01),α-synuclein在CA1、CA3、皮层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结论 pMCAO模型大鼠在脑缺血发生后,神经突触有关蛋白的表达显著改变,并随缺血后不同时间点表达情况不同,这可能与神经元突触重塑有关。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与缺血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久性局灶性中动脉阻断脑缺血模型 突触-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α-突触核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成熟过程中PSD95与GluA2的分布 被引量:1
11
作者 颜颖慧 杨梦婕 +2 位作者 王梅 杜娆 朱增燕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28-832,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成熟过程中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α-amino-3-hydroxyl-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AMPA)受体亚基GluA2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原代... 目的探讨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成熟过程中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95,PSD95)与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α-amino-3-hydroxyl-5-methyl-4-isoxazole-propionate,AMPA)受体亚基GluA2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原代大鼠海马神经元分别培养至4(days in vitro,DIV)、7 DIV、14 DIV及20 DIV,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标记神经元内PSD95和GluA2,由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60倍下拍摄记录,并进行共定位分析。结果随着神经元的成熟,PSD95逐渐呈点状密集分布于树突和树突棘;GluA2则在胞体、轴突、树突及树突棘均匀分布;4DIV和7DIV神经元树突部位PSD95与GluA2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0.033和0.734±0.019,显示强烈的共定位;而在14DIV和20DIV二者的Pearson相关系数则为0.547±0.021和0.574±0.024,呈现中等程度相关。结论GluA2在原代海马神经元成熟过程中胞内分布无特异性,PSD95的胞内功能定位依赖于树突棘状结构的产生,而GluA2与PSD95在成熟神经元树突棘的共定位提示在此树突棘存在着包含AMPA受体的稳定突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马神经元 原代培养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AMPA受体 GluA2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触可塑性探讨电针改善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运动障碍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梦艺 江一静 +1 位作者 饶婷 杨珊莉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6期790-794,800,共6页
目的:基于突触可塑性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组,每组15只。采用Zea Longa线拴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干预14 d。... 目的:基于突触可塑性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运动障碍的改善。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穴位组、非穴组,每组15只。采用Zea Longa线拴法制备MCAO大鼠模型,电针曲池、足三里,干预14 d。通过神经功能评分判断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CatWalk步态分析比较各组大鼠运动功能,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和数量,免疫荧光检测缺血侧运动皮层突触相关因子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突触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干预14 d后,与模型组比较,穴位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步行速度提高、双足支撑时间缩短(P<0.05);脑梗死体积减少(P<0.05);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明显,突触数量增加(P<0.05),突触相关因子突触蛋白、PSD-95表达上调(P<0.05)。Catwalk步态参数、脑梗死体积与突触超微结构改善有一致性。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穴可改善MCAO大鼠运动障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突触相关因子的表达,改善突触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电针 运动功能 突触可塑性 机制研究 大脑中动脉闭塞 突触后致密-95 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金刚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及相关作用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何雨 赵珩 张昱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15-620,共6页
目的研究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基受体(NMDAR-2B)水平、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表达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 目的研究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基受体(NMDAR-2B)水平、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表达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将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VD组)和美金刚治疗组(美金刚组)。于术后4、8、12、16周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2B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D-95的表达,用32P掺入法检测大鼠海马CaMKⅡ的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均P〈0.01);海马NMDAR-2B的水平和PSD-95的表达在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5或0.01),术后8~16周显著降低(均P〈0.01);海马总CaMKⅡ活性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1),术后8周下降(P〉0.05),术后12、16周明显降低(均P〈0.01)。美金刚组术后4周时上述各项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12周时学习记忆水平、NMDAR-2B水平和PSD-95的表达明显高于VD模型组(P〈0.01或0.05);而总CaMKⅡ活性与VD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D发生发展过程中,NMDAR-2B水平、PSD-95的表达和总CaMKⅡ活性先过度激活后明显降低,美金刚能拮抗或上调海马NMDAR-2B表达并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但对CaMKⅡ活性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美金刚 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基受体 突触后致密物质95 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PA诱导的自闭症青年小鼠海马中PLCγ1/IP3R/CaMKⅡ蛋白表达和树突棘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雨 王岩 +6 位作者 郑文霞 胡宇玲 汪小青 陈笛 李英博 杨戎 王莎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266-1272,共7页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诱导的自闭症模型小鼠大脑海马区磷脂酶C-γ1(PLCγ1)/肌醇三磷酸受体(IP3R)/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改变和树突棘密度的异常。方法 C57孕小鼠于孕10、12 d分别腹腔注射丙戊酸钠300 mg/kg或生理盐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诱导的自闭症模型小鼠大脑海马区磷脂酶C-γ1(PLCγ1)/肌醇三磷酸受体(IP3R)/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CaMKⅡ)表达的改变和树突棘密度的异常。方法 C57孕小鼠于孕10、12 d分别腹腔注射丙戊酸钠300 mg/kg或生理盐水,其仔鼠分别为自闭症谱系障碍模型鼠(VPA组)或正常对照鼠(CON组)。Western blot检测两组仔鼠大脑海马区PLCγ1、IP3R、CaMKⅡ和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的表达水平。高尔基染色法检测2组仔鼠大脑海马区树突棘的变化。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PA组小鼠大脑海马区PLCγ1,IP3R,CaMKⅡ和PSD95的表达均下降(P<0.01)。高尔基染色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VPA组小鼠大脑海马区树突棘密度减少(P<0.01)。结论 VPA诱导的自闭症模型小鼠大脑海马区的PLCγ1/IP3R/CaMKⅡ表达下降,同时伴随着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树突棘密度降低,PSD95的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丙戊酸钠 海马 磷脂酶C-Γ1 肌醇三磷酸受体 钙调蛋白依赖性激酶Ⅱ 树突棘 突触后致密-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苍艾挥发油对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维 王玉莲 +3 位作者 张凯玲 解宇环 陈柏君 熊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21-425,共5页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Cang Ai,VOCA)对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氯米帕明,20 mg/kg)和苍艾挥发油组(14.6μL... 目的研究苍艾挥发油(Volatile oil of Cang Ai,VOCA)对不可预知慢性温和应激所致的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组(氯米帕明,20 mg/kg)和苍艾挥发油组(14.6μL/kg)各10只;后3组大鼠均采用6种不同刺激方式复制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CUMS).在CUMS造模第15~42天进行药物干预,除阳性药灌胃给药外,其他各组均雾化吸入相应剂量的药物或溶媒.于造模后第21、28、35、42天进行体质量、食量和毛态检测,造模结束后的第1天进行旷场实验和蔗糖偏好实验,以评价苍艾挥发油对应激所导致的抑郁样行为的作用.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海马齿状回BDNF阳性细胞数、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中突触囊泡蛋白(Synaptophysin)和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VOCA可明显增加模型大鼠的水平运动总路程、穿行格子数和移动速度,同时缩短静止时间(P<0.01),提高蔗糖偏好度(P<0.05).VOCA在给药第7、14、21和28天可显著增加造模动物体质量增幅和进食量(P<0.05~0.01),毛态评分则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同时,VOCA能够明显增加海马齿状回中BDNF阳性细胞数和海马组织中Synaptophysin表达量(P<0.01).结论苍艾挥发油对抗大鼠慢性不可预见应激抑郁的机制可能与增加BDNF含量进而增加突触囊泡膜蛋白表达从而改善突触传递效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艾挥发油 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模型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突触囊泡蛋白 突触后致密-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DNF过表达对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16
作者 许曼玉 张园 +1 位作者 易旭 许志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9-634,共6页
目的探讨海马注射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肽(pBDN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基因整合载体(AAV-p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鼠(AD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8只6月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空载体对照组、AAV-pB... 目的探讨海马注射携带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肽(pBDNF)基因的腺相关病毒基因整合载体(AAV-pBDNF)对阿尔茨海默病鼠(AD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选用18只6月龄APP/PS1转基因AD小鼠,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空载体对照组、AAV-pBDNF组、AAV-pBDNF+p75NTR抗体组,每组6只。空载体对照组右侧海马注射AAV-GFP(2μL,1×1012 vg/mL),AAV-pBDNF组右侧海马注射AAV-pBDNF(2μL,1×1012 vg/mL),AAV-pBDNF+p75NTR抗体组右侧海马注射AAV-pBDNF(2μL,1×1012 vg/mL)和p75NTR抗体(2μL,10μg/mL)。海马注射4周后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AD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检测AAV-pBDNF在AD鼠脑内转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 95, PSD-95)的表达。结果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各组小鼠的运动速度无明显差异。第5天时,对照组与AAV-pBDNF+p75NTR抗体组小鼠的逃避潜伏期均较第1天有明显下降(P<0.05),而AAV-pBDNF组AD鼠的逃避潜伏期虽然也较第1天有所缩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AV-pBDNF组AD小鼠穿越平台次数较其余两组少(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发现:AAV-pBDNF转染之后,在脑内神经元成功表达pBDNF,而胶质细胞不表达pBDNF。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AV-pBDNF组AD鼠的PSD-95表达量低于对照组和AAV-pBDNF+p75NTR抗体组(P<0.05)。结论 pBDNF可能通过p75NTR受体信号通路下调海马PSD-95的表达,降低AD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肽 阿尔茨海默病 学习记忆 海马突触后致密蛋白-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