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面向解决“卡脖子”技术困境的关键专利识别研究
1
作者
朱珈慧
周潇
+2 位作者
王博
任乔杨
王丹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0-735,共16页
随着国外对我国芯片领域技术和产品的封锁限制,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和机构正在共同助力“卡脖子”技术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替代。识别我国在“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具有突破潜质的关键专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细粒度解决方案,是帮助我国实现技...
随着国外对我国芯片领域技术和产品的封锁限制,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和机构正在共同助力“卡脖子”技术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替代。识别我国在“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具有突破潜质的关键专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细粒度解决方案,是帮助我国实现技术突围和布局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在大模型生成中外专利技术功效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国外“卡脖子”核心专利与国内专利的技术功效文本,识别出具有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国内关键专利。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技术功效文本的生成上,利用大模型作为文本生成工具,弥补了抽取方式的机械性,同时有效降低了专家的参与程度;②在识别关键专利时,考虑了“技术—解决方案”的深层对应关系,从技术底层逻辑而非技术文本表层对中外专利进行对标,使得识别出的国内关键专利更具问题导向性。最后,以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芯片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困境提供了有效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脖子
”技术
突破
关键专利识别
大语言模型
技术
功效文本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的实现机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案例研究
2
作者
冉佳森
肖静华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5,共14页
通过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逆向工程与反向学习的动态交互构成逆向创新的关键行动,数字可供性构成逆向创新的内在机制,突破...
通过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逆向工程与反向学习的动态交互构成逆向创新的关键行动,数字可供性构成逆向创新的内在机制,突破设计技术瓶颈构成逆向创新的结果。具体而言,逆向解析技术功能与逆向推导设计思想、逆向解译技术语言与逆向推演技术原理、逆向优化或替代技术与逆向归纳技术标准分别构成逆向创新三个阶段的关键行动;构建物理环境可供性、分析数据环境可供性和孪生数字场景可供性分别构成逆向创新三个阶段的内在机制;优化技术设计思想、优化技术设计原理、构建自主技术标准分别构成逆向创新三个阶段的结果。据此,本文提出工业互联网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的分析框架和过程模型,拓展了现有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的研究边界,对中国工业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具有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创新
工业互联网平台
突破“卡脖子”技术
数字化创新
数字可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面向解决“卡脖子”技术困境的关键专利识别研究
1
作者
朱珈慧
周潇
王博
任乔杨
王丹
机构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
广西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出处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20-735,共1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组创新视角下新兴共性技术识别及突破路径预测研究”(72374165)
2024年度全国学会服务国家战略专项项目“我国新一代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24)815号)。
文摘
随着国外对我国芯片领域技术和产品的封锁限制,我国科技领军企业和机构正在共同助力“卡脖子”技术突破,以实现国产化替代。识别我国在“卡脖子”技术问题上具有突破潜质的关键专利、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细粒度解决方案,是帮助我国实现技术突围和布局技术创新战略的重要措施。本研究在大模型生成中外专利技术功效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国外“卡脖子”核心专利与国内专利的技术功效文本,识别出具有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的国内关键专利。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在技术功效文本的生成上,利用大模型作为文本生成工具,弥补了抽取方式的机械性,同时有效降低了专家的参与程度;②在识别关键专利时,考虑了“技术—解决方案”的深层对应关系,从技术底层逻辑而非技术文本表层对中外专利进行对标,使得识别出的国内关键专利更具问题导向性。最后,以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芯片领域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验证了本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为我国突破“卡脖子”技术困境提供了有效思路。
关键词
“卡脖子
”技术
突破
关键专利识别
大语言模型
技术
功效文本生成
Keywords
“Neck Stuck”technology breakthrough
key patent identification
large language model
technology-effect text generation
分类号
G306 [文化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的实现机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案例研究
2
作者
冉佳森
肖静华
机构
广州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出处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2-105,共1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与管理适应性变革研究”(7203200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产业链协同创新的链主企业引领破解‘卡脖子’技术的机制及路径研究”(GD24CGL05)
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广州推动工业企业‘双跨+跨链联动’数字化转型的机制及路径研究”(2024GZQN79)。
文摘
通过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对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和科技强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的探索性案例研究发现,逆向工程与反向学习的动态交互构成逆向创新的关键行动,数字可供性构成逆向创新的内在机制,突破设计技术瓶颈构成逆向创新的结果。具体而言,逆向解析技术功能与逆向推导设计思想、逆向解译技术语言与逆向推演技术原理、逆向优化或替代技术与逆向归纳技术标准分别构成逆向创新三个阶段的关键行动;构建物理环境可供性、分析数据环境可供性和孪生数字场景可供性分别构成逆向创新三个阶段的内在机制;优化技术设计思想、优化技术设计原理、构建自主技术标准分别构成逆向创新三个阶段的结果。据此,本文提出工业互联网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的分析框架和过程模型,拓展了现有工业互联网推动数字化创新的研究边界,对中国工业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问题具有启示价值。
关键词
逆向创新
工业互联网平台
突破“卡脖子”技术
数字化创新
数字可供性
Keywords
reverse innovation
Industrial Internet platforms
overcoming technology bottlenecks
digital innovation
digital affordance
分类号
F273.1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面向解决“卡脖子”技术困境的关键专利识别研究
朱珈慧
周潇
王博
任乔杨
王丹
《情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逆向创新突破设计技术瓶颈的实现机制——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案例研究
冉佳森
肖静华
《财经问题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