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刘德民 顾爱民 闫凯迪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解决当前水源识别仅考虑矿井水化学特性及水位观测等少量因素,缺乏矿井突水力学支撑相关问题,以林西煤矿1021中回采工作面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老... 为解决当前水源识别仅考虑矿井水化学特性及水位观测等少量因素,缺乏矿井突水力学支撑相关问题,以林西煤矿1021中回采工作面为例,提出了一种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封闭不良钻孔、断层、老空区、底板等矿井突水力学模型,求解涌(突)水点不同水源或通道突水的临界防隔水煤岩柱厚度Lv;其次对比Lv和实际隔水煤岩柱厚度Le之间定量关系,判定不同水源突水的先验概率;然后以先验概率为纽带,利用贝叶斯判别分析,建立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矿井突水水源识别模型;最后利用该模型对1021中回采工作面涌水点水源进行验证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第Ⅲ含水层、第Ⅳ含水层水化学特征相似,建立单一的水化学识别模型,会将涌(突)水点水源误判为第Ⅲ含水层水。而基于水力学与水化学耦合的水源识别模型可精确识别出该涌(突)水点水源属于第Ⅳ含水层水,判识结果与工程实际情况一致,有效提高了矿井涌(突)水水源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水力学模型 贝叶斯判别 先验概率 水源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导(含)水隐伏陷落柱底板突水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啜晓宇 滕吉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30-440,共11页
华北型煤田采场底板隐伏强导(含)水岩溶陷落柱突水以其隐蔽性强,突水速度快,水量大,破坏性强,危害严重的特点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但是,受奥陶系灰岩承压水和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岩溶陷落柱突水机理、突水过程和突水力学... 华北型煤田采场底板隐伏强导(含)水岩溶陷落柱突水以其隐蔽性强,突水速度快,水量大,破坏性强,危害严重的特点已成为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但是,受奥陶系灰岩承压水和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岩溶陷落柱突水机理、突水过程和突水力学规律的研究尚不够系统和完善.本文以陷落柱上覆岩层层状介质假设和剪切破坏理论方法为出发点,建立了不同水平截面形状类型的强导(含)水岩溶陷落柱突水力学模型,并确立了奥灰承压水与采动应力共同作用诱发强导(含)水陷落柱突水的临界条件,并提出了突水危险性系数对陷落柱突水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理论推导和数值分析表明,奥灰承压水和采动应力耦合作用下的强导(含)水陷落柱突水与其水平截面形状、隔水层厚度、岩石物理性质有关.当采场环境确定后,陷落柱水平截面形状则是决定其突水的关键因素,而且陷落柱水平截面形状是圆形时最容易发生突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型煤田 岩溶陷落柱 底板 突水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