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部高突煤层典型特征、诱突机制及防治对策
1
作者 林柏泉 杨威 刘统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1-325,共15页
我国煤炭开采已逐渐进入深部,随着采深的不断增加,煤层的突出风险显著升高,突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增大,给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带来巨大挑战。首先剖析了深部不同深度下煤层开采面临的复杂应力环境,并系统研究了深部高突煤... 我国煤炭开采已逐渐进入深部,随着采深的不断增加,煤层的突出风险显著升高,突出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增大,给深部煤炭资源的安全高效开发带来巨大挑战。首先剖析了深部不同深度下煤层开采面临的复杂应力环境,并系统研究了深部高突煤层的典型特性,阐明了深部开采诱突机制,最后提出了深部开采突出灾害防治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对突出煤层开采而言,深部没有一个固定深度值,而是应力、瓦斯压力和煤体强度等因素综合影响下煤层所表现出的非线性力学状态。深部煤层应力高,采动煤体呈强塑性破坏;突出煤的孔隙率低且连通性差、高应力下煤层渗透率极低;高压瓦斯高饱和赋存、低压吸附能力强;煤的基质尺度大且通达性差、瓦斯跨尺度运移难;深部煤层最大水平主应力增大,强构造应力作用下构造煤破碎程度高,在构造应力集中带内形成高压瓦斯包,导致突出风险激增。当深部开采工作面前方遇到构造软煤时,工作面附近硬煤内更容易形成强应力集中,对构造软煤内高压瓦斯的封闭作用显著增强,造成工作面前方瓦斯压力高、梯度大,煤体内的瓦斯膨胀能显著高于浅部;同时高应力下工作面前方煤体更容易发生强塑性流变破坏,诱发变形能的猛烈释放。构造煤煤体发生大变形损伤,孔裂隙空间增大;基质尺度急剧减小,被封闭的大量瓦斯快速解吸。二者共同造成游离瓦斯存储空间和压力的同步迅速增大,引发游离瓦斯膨胀能的迅速升高,当瓦斯膨胀能高于突出阈值时,大量瓦斯将破碎并抛出煤体,导致突出事故发生。基于此提出深部突出灾害防治应通过合理化采掘布置,从整体上降低采掘过程中的局部应力集中;通过超前探测准确获取煤层隐蔽构造、煤岩力学参数以及瓦斯参数等关键信息,超前识别突出风险进而施行精准防控;强调了要通过深度卸压充分释放应力,降低煤层应力集中,提高煤层渗透率,同时诱导大量低压吸附瓦斯脱附解吸,通过强力造缝增透减小基质尺度并活化基质孔隙,加速瓦斯运移如有必要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增透方法,构建基质孔隙-裂隙跨尺度流动通道,提高瓦斯抽采效果,充分降低煤层气含量,最终达到超前、精准和均匀消突的目的,实现深部煤层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开采 出煤层 高应力 机制 出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研究
2
作者 林志斌 李亚豪 +2 位作者 林培忠 张勃阳 杨大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4-163,共10页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 目的为分析上覆溶洞对隧道的影响,进行损伤-渗流耦合作用下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规律的研究。方法以重庆市双碑隧道工程为背景,基于三线性应变软化模型建立岩体损伤-渗流耦合模型,采用FLAC3D对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的围岩变形、塑性区、渗透系数和涌水量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比分析了不考虑岩体损伤-渗流耦合作用和不同溶洞水压对上覆溶洞隧道突水灾变特征的影响。结果上覆溶洞水压为1.8 MPa时,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中心5.0 m后,隧道围岩在溶洞与隧道间产生2条“八字形”的导水裂隙带,导致溶洞与隧道间岩体整体滑动约600 mm,整个滑动体近似梯形,其顶、底、高分别为3.6,9.6,8.4 m;隧道开挖未到达上覆溶洞时,其最大涌水量不超过0.01 m^(3)/s,而通过上覆溶洞中心0,2.5,5.0 m后,其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22,0.185,0.743 m^(3)/s;上覆溶洞水压为1.2,1.8,2.4 MPa时,隧道通过上覆溶洞后的最大涌水量分别为0.031,0.0743,1.365 m^(3)/s。结论隧道开挖通过上覆溶洞过程中,上覆溶洞水压超过临界值时,隧道会发生冒顶坍塌和突水事故,且突水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和大体量性;溶洞水压越大,隧道会越早突水,最终突水量越高;为模拟再现岩溶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突水灾变时空演化过程,必须考虑岩体的损伤-渗流耦合作用。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岩溶隧道工程围岩稳定控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洞 隧道 损伤-渗流耦合 渗透系数 涌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刘晓强 罗嘉谊 +5 位作者 谷昌伟 李铠湘 钟章华 赵湘军 李锐冰 王洪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7-232,共6页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 目的探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在侧路椎间孔镜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2年12月采用侧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89例,其中35例采用传统经皮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技术(常规组),54例采用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改良组),比较2组透视次数、穿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3 d及末次随访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MacNab疗效。结果所有手术都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常规组1例L 4神经根损伤,考虑术中神经根挤压损伤,术后下肢肌力无异常,但神经支配皮节区痛觉过敏、麻木,伴夜间抽筋,予普瑞巴林、甲钴胺、维生素B1和B6治疗2个月后好转,随访至1年后恢复正常;其余病例无硬膜、腹部脏器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常规组复发1例,改良组复发2例,3例复发均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其中2例症状较重,再次行内镜翻修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后好转。与常规组相比,改良组穿刺次数[(1.8±0.7)次vs.(7.5±1.1)次,t=27.543,P=0.000]、[透视次数(5.7±1.8)次vs.(23.2±2.2)次,t=41.235,P=0.000]和手术时间[(72.7±7.2)min vs.(92.7±7.7)min,t=12.317,P=0.000]均明显减少或缩短;2组术后住院时间[(3.2±0.6)d vs.(3.3±0.6)d,t=0.062,P=0.951]差异无显著性。常规组随访(14.0±1.3)月,改良组随访(13.6±1.2)月,2组末次随访腰退痛VAS评分[(1.5±0.6)分vs.(1.6±0.7)分,t=0.751,P=0.455]、ODI[(10.8±3.4)%vs.(11.8±3.9)%,t=1.284,P=0.202]、MacNab标准优良率[100%(54/54)vs.100%(35/35),Z=-0.981,P=0.327]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简易画线穿刺法联合可视化关节突成形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间孔穿刺的准确性,操作简单,减少医患X线暴露,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安全性提高,值得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出症 侧路椎间孔镜手术 简易画线穿刺 可视化关节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骨牵引复位后经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椎间盘撕裂伴关节突绞锁临床观察
4
作者 杨帆 钟炯彪 +3 位作者 王佩珊 袁野 彭家睿 权庆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颅骨牵引复位后经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椎间盘撕裂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椎间盘撕裂伴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18例,均采用颅骨牵引复位后ACDF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手术... 目的观察颅骨牵引复位后经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ACDF)治疗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椎间盘撕裂伴关节突绞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椎间盘撕裂伴单侧关节突绞锁患者18例,均采用颅骨牵引复位后ACDF进行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等一般情况;患者术后随访至少12个月,末次随访时记录椎间融合情况及关节突绞锁复位情况,比较其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C2~7颈椎前凸Cobb角(简称Cobb角)、损伤椎间隙高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JOA评分。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101.98±8.68)mL,手术时间(112.85±4.76)min,手术切口均甲级愈合,术中无颈动脉、椎动脉、气管、食管损伤。末次随访的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关节突绞锁已复位,颈椎序列保持良好,椎间高度及颈椎稳定性正常,达到骨性融合标准。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Cobb角、损伤椎间隙高度均升高而NDI均降低,患者术后6、12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均<0.05)。与术后3 d比较,患者术后3、6、12个月NDI均降低(P均<0.05),术后6、12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均<0.05)。结论颅骨牵引复位后ACDF治疗无神经症状型单节段颈椎间盘撕裂伴关节突绞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牵引 牵引复位 经颈前路融合内固定术 颈椎间盘撕裂 单节段 单侧关节绞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汪俊领 易军鹏 +4 位作者 李欣 刘文超 段续 李璐瑶 高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为探讨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探寻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最适干燥工艺。采用不同温度(60、70、80℃)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60℃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 HP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 为探讨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品质的影响,探寻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最适干燥工艺。采用不同温度(60、70、80℃)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 HAD)、60℃热泵干燥(heat pump drying, HPD)、真空冷冻干燥(vacuum freeze drying, FD)5种不同的干燥工艺对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进行脱水处理,并对干茶样品进行感官评价同时检测分析了干茶中的主要成分及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HAD中,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茶叶总酚、总黄酮含量下降,可溶糖含量升高,单宁含量没有变化;HAD 80℃干茶中,引发茶汤涩味的酚类物质和黄酮含量低,茶汤色及香气感官评分高,香气组分最多且综合品质最好;HAD 60℃干茶总酚、总黄酮和苦味氨基酸含量均高,苦涩味较重;FD干茶外形评价最好且单宁含量最低,但其总酚和总黄酮最高,且青草香气重,这与其挥发性物质中愈创木酚含量高有关,使其感官评分较低。所有干茶样品的香气成分中,1-辛烯-3-醇、愈创木酚和β-紫罗兰酮的OAV值均高于100,是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干茶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该研究为红薯叶冠突散囊菌发酵茶风味的形成及加工工艺优化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叶茶 散囊菌发酵 干燥工艺 品质分析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水系数60年:面临困境及发展方向
6
作者 尹尚先 姚辉 +6 位作者 梁满玉 吴威 连会青 侯恩科 赵鹏 张义安 王雄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00-609,共10页
自1964年突水系数诞生以来,60年里尽管历经多次改良变化,但其主体一直是我国预测和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主要方法,在保障带压开采生产安全及推动带压开采理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了突水系数法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总结突水系数法... 自1964年突水系数诞生以来,60年里尽管历经多次改良变化,但其主体一直是我国预测和评价底板突水危险性的主要方法,在保障带压开采生产安全及推动带压开采理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回顾了突水系数法的传承与发展历程,总结突水系数法发展历史,认为突水系数法演变主要围绕“有效隔水层厚度”这一概念展开,临界突水系数无法确定限制了其他版本突水系数法的应用。从充水水源、强度、通道、时间、水质5个维度阐释了浅部与深部水害特征及异同,指出了深部开采条件下突水系数法局限所在;总结改良版本,指明深部条件下突水系数法改良方向:围绕针对性不强、隔水层厚度影响、考虑因素单一等进行改良。剖析学科概念,回归突水危险性评价命题本身,危险性评价应回答突水的可能性及突水的危害程度两部分内容;梳理突水危险性影响因素,指出突水系数法缺陷:对地质构造、含水层富水性等重要影响因素考虑不全面。展望未来,探讨了突水系数法发展方向,包括与其他理论及方法形成组合模型、选用大数据评价方法。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及煤矿智能化建设进程的稳步推进,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以及配套方法等将成为主流评价方法,特别是物理机制约束下的大数据评价方法是未来攻关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采 深部开采 水危险性评价 水系数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管道系统中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流场的流动特征
7
作者 宋晓腾 李永业 +2 位作者 孙西欢 马娟娟 李飞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6-53,共8页
有压管道系统中因钝体存在而形成的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在管道内会产生显著的能量损失,流动现象是能耗的直接体现。本研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收缩面下游为环状缝隙的突缩流场的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收缩... 有压管道系统中因钝体存在而形成的圆形断面到环状断面突缩在管道内会产生显著的能量损失,流动现象是能耗的直接体现。本研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收缩面下游为环状缝隙的突缩流场的可视化结果。结果表明:收缩比直接影响流动现象的变化,收缩面上游无静止涡,流动分离将环状缝隙内流场分为回流区、剪切层和主流区,缝隙收缩点和再附着点出现在环状缝隙流场中。基于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得到本研究模型收缩系数的表达式,缝隙收缩点和再附着点的轴向位置与收缩比强相关,并用指数函数进行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缩流场 流动结构 收缩系数 缝隙收缩点 再附着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几何参数敏感性研究
8
作者 闫玥 索建秦 吴艳辉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共11页
针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和流动特性开展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一结构参数对性能和流场的影响规律不同,当前置扩压器扩张角从1.2°增大到18°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 针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和流动特性开展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探究不同结构参数对燃烧室突扩扩压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单一结构参数对性能和流场的影响规律不同,当前置扩压器扩张角从1.2°增大到18°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系数在3个工况下分别降低了35.71%,34.97%和37.26%。当前置扩压器倾斜角从0°增大到30°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系数在3个工况下分别增大了48.57%,50.79%和49.43%。当相对突扩间隙比从1变化到3时,扩压器的总压损失先减小后增大;不同工况下前置扩压器扩张角对突扩扩压器的性能影响都较大,二阶项前置扩压器扩张角和前置扩压器倾斜角之间的耦合作用对扩压器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气轮机燃烧室 扩压器 性能 流动特性 扩扩压器 参数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激素治疗合并糖尿病的特发性突聋疗效观察
9
作者 李慧媚 兰金山 +2 位作者 张伟红 姜丽莹 傅寅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鼓膜穿刺注射激素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特发性突聋及其相关的焦虑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合并2型糖尿病的特发性突聋患者170例,分为鼓室注射组(A组)57例、高压氧组(B组)53例及鼓室... 目的 观察高压氧联合鼓膜穿刺注射激素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特发性突聋及其相关的焦虑抑郁情绪、睡眠障碍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合并2型糖尿病的特发性突聋患者170例,分为鼓室注射组(A组)57例、高压氧组(B组)53例及鼓室注射联合高压氧组(C组)60例,观察3组患者的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听力水平、汉化眩晕症状量表评分(VSS-C)、耳鸣评价量表评分(TE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AS)、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结果 三组患者听阈、TEQ评分、VSS-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听阈增益、TEQ评分、VSS-C评分、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改善均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负性情绪评分改善上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4%、67.9%、85.0%,C组有效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鼓室注射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特发性突聋患者疗效佳,能提升患者听力水平,改善耳鸣、眩晕症状,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睡眠障碍等精神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氧 鼓膜穿刺 糖尿病 特发性 焦虑抑郁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距离升高和咬合丧失引起的下颌位置异常对成年大鼠髁突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10
作者 王悦 耿威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95-199,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下颌位置改变时,成年大鼠髁突前部及髁突后部在不同时间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对照组、垂直距离升高组及咬合丧失组3组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1周、2周、4周及8周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髁突大体变化,并使用显微C... 目的:研究不同下颌位置改变时,成年大鼠髁突前部及髁突后部在不同时间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本研究构建了对照组、垂直距离升高组及咬合丧失组3组动物模型,分别于实验1周、2周、4周及8周时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大鼠髁突大体变化,并使用显微CT(mirco computed tomography,Mirco CT)分析大鼠髁突前部及后部软骨下骨形态学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垂直距离升高组髁突前部骨形态学参数在早期无明显变化,8周时出现骨吸收,咬合丧失组在第2周时逐渐发生代偿;垂直距离升高组髁突后部软骨下骨在早期出现骨代偿,8周时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咬合丧失组则在各个时间段均出现骨代偿。结论:当垂直距离升高和咬合丧失时,大鼠髁突软骨下骨均发生骨改建,但两者的骨改建程度及部位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骨下骨 垂直距离 咬合丧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北山区某深埋隧道水文地质特征及突涌水危险性评价
11
作者 许晓君 周航 +3 位作者 张宇婷 任云 丁浩江 宋章 《铁道技术标准(中英文)》 2025年第3期15-21,共7页
滇西北高原山区构造作用强烈,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突涌水成为制约交通建设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滇西北某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地质钻孔及测试、数学计算等方法,对隧址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 滇西北高原山区构造作用强烈,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溶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隧道突涌水成为制约交通建设的重大难题。本文以滇西北某隧道为研究对象,通过水文地质调查、地质钻孔及测试、数学计算等方法,对隧址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突涌水危险性评价和涌水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三叠系中统(T_(2)^(1-b))地层为强富水性;二叠系上统聂耳堂刀组(P_(2n))地层为弱~中等富水性。隧道全长9690 m,其中高风险区700 m,占比7.22%;中等风险区5750 m,占比59.34%;较低风险区共3240 m,占比33.44%。隧道正常涌水量为26205 m^(3)/d,最大涌水量为74890 m^(3)/d。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岩溶隧道勘察设计及突涌水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隧道 高原山区 水文地质特征 涌水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筋理论探析合谷刺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12
作者 姜语欣 柴佳鹏 +3 位作者 赵爽 王贺 陈路 王富春 《国医论坛》 2025年第2期16-19,共4页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为外邪侵袭、慢性劳损等因素导致病理产物结聚于患处而发病,在治疗上多以行气活血、温经散结为治疗大法。腕部经筋分布广泛,通过探讨腕部经筋与桡骨茎突的生理解剖关系,发现腕部经筋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为外邪侵袭、慢性劳损等因素导致病理产物结聚于患处而发病,在治疗上多以行气活血、温经散结为治疗大法。腕部经筋分布广泛,通过探讨腕部经筋与桡骨茎突的生理解剖关系,发现腕部经筋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发病有着密切联系。在经筋理论指导下探讨应用合谷刺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作用机理,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筋理论 合谷刺 桡骨茎狭窄性腱鞘炎 筋痹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法和脆弱性指数模型的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13
作者 邱梅 赵建飞 +5 位作者 邵振东 张伟强 郑妍 尹心雨 盖贵超 韩昭帝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8,共9页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模型中主控因素赋权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DAHP)、熵权法(EWM)与偏差平方和法(SSD)组合赋权的脆弱性指数模型。以良庄井田15煤层底板奥灰突水危险性评价为例,选取含水层富水性、含水层水压、隔水层厚度、脆塑性岩石厚度比、断层交点和尖灭点密度、断层强度指数等6个主控因素。采用FDAHP法和EWM法分别确定主控因素的主、客观权重,并利用SSD法有效融合主、客观权重构建最优组合权重。在此基础上,建立脆弱性指数模型对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4大区域:安全区、过渡区、危险区、强危险区。结果表明,该方法将主控因素主观、客观权重有效融合,突水危险性评价结果与工程实践相吻合,预测效果较好,为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弱性指数法 煤层底板 模糊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联合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治疗直肠前突型便秘的中远期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李华娟 魏志军 李伟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25年第8期73-76,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治疗直肠前突(RC)型便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深圳市中医院采用口服中药联合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治疗且获得远期随访的78例RC型便秘患者,评价其术后第12、24、36个月的出口梗阻综合(ODS)评...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治疗直肠前突(RC)型便秘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深圳市中医院采用口服中药联合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治疗且获得远期随访的78例RC型便秘患者,评价其术后第12、24、36个月的出口梗阻综合(O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及总体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2、24、36个月,78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83.33%、79.49%,术后不同回访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8例患者OD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术后第36个月的VAS评分高于术后第12、24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6个月,78例患者总体满意率为80.77%(63/78)。术后不同回访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治疗RC的中远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直肠前壁全层切闭术 直肠前型便秘 白术升降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伏邪致病”理论治疗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1例
15
作者 李茜 陈志刚 +2 位作者 薛静 高芳 任珊 《中国医药导报》 2025年第2期192-196,共5页
本文分享1例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病例。近年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病例被临床所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其具有免疫性疾病共有的难治... 本文分享1例以延髓极后区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病例。近年来,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介导的神经免疫性疾病病例被临床所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其具有免疫性疾病共有的难治性和易复发等特点。中医药治疗神经免疫性疾病的效果良好。该病例属中医“呃逆”范畴,具有“伏邪致病”特点。其病位深入,不易祛除,蛰伏体内,伺机而发,表现为病情缠绵,反复发作,且发病时常有郁热之象。因正气不足,邪气藏匿蓄积,与体内痰饮、瘀血等实邪互结,形成毒邪,由于情志不舒或饮食劳倦等诱因引触发病,治疗时当重视风、痰、瘀、痹与毒邪的相互关系,该病病位在脾胃、脑络,病性本虚标实,在外表现为以呃逆不止为特点的胃气上逆,实则病机关键在于邪气内伏、瘀滞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极后区综合征 抗髓鞘少胶质细胞糖蛋白免疫球蛋白G抗体相关疾病 “伏邪致病”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CRITIC-云模型的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
16
作者 王伦平 周德红 +1 位作者 曾旺 张坤岩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了提高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从传统的纯技术方面分析非煤矿山突水的影响因素,从安全科学系统论和综合论的角度建立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提出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云模型评估理论... 为了提高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准确性,避免从传统的纯技术方面分析非煤矿山突水的影响因素,从安全科学系统论和综合论的角度建立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并提出AHPCRITIC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引入云模型评估理论,利用MATLAB构建评估指标的隶属度函数,从而构建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模型;最后引入湖北某矿山实例,与现场专家打分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HP-CRITIC-云模型的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解决了传统评估方法存在的不全面性和主观性等问题,提高了对非煤矿山突水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风险 组合赋权 云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梵净山区域内黑茶中冠突散囊菌的分离和利用
17
作者 刘丽辰 张志昌 +1 位作者 雷桂英 侯彦双 《南方农业》 2025年第1期8-11,17,共5页
采用贵州铜仁黑茶中冠突散囊菌为实验菌株,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冠突散囊菌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得出该菌在40%蔗糖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最佳。后选取单株优势菌转入40%蔗糖蛋白胨的液体培养基中纯化培养7d,得到球菌后打碎和营... 采用贵州铜仁黑茶中冠突散囊菌为实验菌株,用3种不同的培养基对冠突散囊菌进行培养观察,并记录其生长情况,得出该菌在40%蔗糖蛋白胨培养基中培养最佳。后选取单株优势菌转入40%蔗糖蛋白胨的液体培养基中纯化培养7d,得到球菌后打碎和营养液混匀并分为6个不同浓度梯度接种入黑茶散茶中进行发花培养15d,烘干后得到成茶,以不接种的黑茶为对照。检测接种后黑茶中的茶多酚含量,并进行感官评审,发现发花处理不会降解黑茶本身茶多酚,其中CKA6组的感官品质最佳,具有明显的陈香、金花香,滋味陈醇带韵,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金花菌改善黑茶品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可以进行下一步发花条件优化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茶 散囊菌 发花 资源利用 贵州省梵净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树隧洞穿越复向斜段涌突水特征及成因分析
18
作者 张雄云 黄靖宇 +2 位作者 杨艳娜 米健 田毅 《云南水力发电》 2025年第2期38-41,共4页
针对于滇中引水工程龙树隧洞穿越复向斜的涌突水问题,以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水文学作为基础理论指导,分析隧洞的水害成因,并结合水化学与同位素的测试结果,揭示了隧洞涌水的补给来源、水循环强度及其与隧址区岩溶水的水力... 针对于滇中引水工程龙树隧洞穿越复向斜的涌突水问题,以水文地质学、水文地球化学与同位素水文学作为基础理论指导,分析隧洞的水害成因,并结合水化学与同位素的测试结果,揭示了隧洞涌水的补给来源、水循环强度及其与隧址区岩溶水的水力联系。结果表明:隧洞水害是由于施工揭露了复向斜内的承压水所致,水源主要为干海子组(T_(3g))中的裂隙水,含水层水循环过程相对缓慢,与区内岩溶水的水力联系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洞工程 涌水分析 向斜构造 滇中引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序图结构的煤矿突水预测方法研究
19
作者 刘华伟 武君胜 于晓晴 《工程技术研究》 2025年第2期21-23,共3页
为提高煤矿突水预测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事故伤亡和损失,文章提出基于时序图结构的预测方法。利用煤矿监测数据时空特征,构建突水信息图模型,并提出预测模型,采用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 为提高煤矿突水预测准确性和效率,减少事故伤亡和损失,文章提出基于时序图结构的预测方法。利用煤矿监测数据时空特征,构建突水信息图模型,并提出预测模型,采用图注意力网络(graph attention network,GAT)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提取特征,设计实验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在准确率和效率上优于传统方法,某煤矿数据集准确率达89.7%,相比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分别提高12.3%和9.8%,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计算效率显著提高,预测时间减少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预测 图注意力网络 长短时记忆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在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20
作者 田芳芳 邵世清 李盼盼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2期247-249,458,共4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在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Uterinemyoma,U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内突型肌壁间UM患者196例,随机分为电刀组和冷刀组,各98例。电刀组行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冷...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在内突型肌壁间子宫肌瘤(Uterinemyoma,U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内突型肌壁间UM患者196例,随机分为电刀组和冷刀组,各98例。电刀组行宫腔镜下电刀切除术,冷刀组行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总失血量、手术用时、住院天数);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术前及术后3 m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_(2));比较两组术后1 m、术后3 m及术后6 m肌层愈合情况、术后12m妊娠率和复发率。结果:冷刀组术中总失血量少于电刀组,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短于电刀组(P<0.05);术后3m,冷刀组LH、FSH水平低于电刀组,E_(2)水平高于电刀组(P<0.05);术后1m、3m及6 m,冷刀组肌层愈合率均高于电刀组(P<0.05);术后12m,冷刀组妊娠率高于电刀组(P<0.05),但复发率与电刀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电刀切除术比较,宫腔镜下冷刀切除术治疗内突型肌壁间UM患者,可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总失血量,缩短康复进程,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较小,肌层愈合较快,可进一步提升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肌壁间子宫肌瘤 宫腔镜 冷刀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