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事件应对法》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7
1
作者 马怀德 周慧 《学术前沿》 2012年第7期70-78,共9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各个主体的应对责任已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责任规定刚性不够、部分责任的规定不够周延、责任主体有所缺失等问题,影响了该法的实...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颁布实施,对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具有重要意义。其对各个主体的应对责任已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责任规定刚性不够、部分责任的规定不够周延、责任主体有所缺失等问题,影响了该法的实施效果。为了充分发挥该法在突发事件责任追究方面的作用,应当对有关法律条款加以修改,增强责任规定的刚性,实现各类责任的有效衔接,明确责任的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对法 责任体系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原则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的体现 被引量:4
2
作者 王祯军 尹锋林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20-124,共5页
"以人为本"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诠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质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政府权力行使的根本。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既有助于国家在突发事件中积极行使权力,也... "以人为本"是对"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诠释,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其实质是以公民的基本权利为政府权力行使的根本。在突发事件应对法中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既有助于国家在突发事件中积极行使权力,也有助于防止国家滥用权力。总体而言,"以人为本"原则在我国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已经有了较好的体现。但未来仍需要完善现行突发事件应对法律制度,以使"以人为本"原则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突发事件应对法 公民 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管理中的“分类”、“分级”与“分期”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管理学基础 被引量:24
3
作者 戚建刚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3-137,共5页
与我国以往的法律和法规相比,《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一大特色是充分吸纳了当代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成果。这集中体现为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和“分期”原则。“分类”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将其分为自然灾害... 与我国以往的法律和法规相比,《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的一大特色是充分吸纳了当代国家突发事件管理的研究成果。这集中体现为突发事件的“分类”、“分级”和“分期”原则。“分类”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将其分为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事件类、社会安全事件类和经济危机类。“分级”原则是指根据政府的应对能力、突发事件的影响范围、紧急程度和损失后果等标准,将突发事件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分期”原则是指根据突发事件的生命周期,将其分为预警期、应急期、缓解期和重建期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草案)》“分类” “分级”“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突发事件应对法》与应急物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邹晓美 樊守林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38-40,共3页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文章指出,必须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加强应急物流体系研究。为进一步健...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依法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更好地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文章指出,必须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加强应急物流体系研究。为进一步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完善和落实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大风险隐患预防和排查化解力度,及时组织处置突发事件,应深刻理解并把握《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物流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把握新时期新阶段应急物流工作的重要性,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准则,深入探索应急物流的内在规律,牢牢掌握应急物流的主动权;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南,狠抓应急物流制度建设;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基准,加强应急物流保障机制;以《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加强应急物流指挥、配送体系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对法 应急物流 体系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事件应对法》面临的新挑战与修改着力点 被引量:24
5
作者 钟雯彬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4-37,共14页
2007年制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我国应急管理基本法,其运行实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受到集中检验与冲击,并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的挑战,引人关注。从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和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需要出发,有必要对该法修改... 2007年制定的《突发事件应对法》作为我国应急管理基本法,其运行实效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中受到集中检验与冲击,并面临一系列新形势新要求的挑战,引人关注。从我国应对突发事件和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的需要出发,有必要对该法修改的关键问题进行聚焦并深入探讨。此次世纪疫情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挑战主要在于冲击了立法理念中的底线思维不足问题、凸显了制度架构中的统筹性和综合协调性不足症结以及放大了法律实施中的实效性不足弊端等三个方面。应当抓住《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契机,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应对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聚焦理念提升、体制与机制优化,堵漏洞、填空白、补短板、强弱项,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为迎接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供制度准备,积极发挥制度增强人类行动的预期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应对法 疫情 律修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紧急状态法制的重构——从反思《突发事件应对法》切入 被引量:25
6
作者 林鸿潮 孔梁成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0-140,共11页
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紧急状态法制发挥着公权和私权再平衡的功能,并为社会秩序的转换提供统一标识。受2003年“非典”推动的“紧急状态法”中途改为《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一立法思路的转变使宪法上紧急状态制度的实施失去依托,对国家... 在重大突发事件应对中,紧急状态法制发挥着公权和私权再平衡的功能,并为社会秩序的转换提供统一标识。受2003年“非典”推动的“紧急状态法”中途改为《突发事件应对法》,这一立法思路的转变使宪法上紧急状态制度的实施失去依托,对国家依法宣告紧急状态形成了制约;而《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其并未发挥好应急领域基本法的功能。为此,建议全面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将其分拆为“紧急状态法”和“应急管理法”。“紧急状态法”应降低宣告紧急状态的门槛,将紧急状态类型化,围绕特别重大突发事件的事中和事后应对环节建立具体制度。“应急管理法”应当合理设定立法目标,把握好“综合法”的定位,理顺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确立应急管理基本原则,重点规定跨灾种、跨部门,需要统筹协调、综合管理的应急管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状态 突发事件应对法 应急管理 新冠肺炎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修改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代海军 《行政管理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1-69,共9页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状况不理想,表面上看是制度规定过于原则,没有处理好与单行法的关系,深层原因在于立法理念滞后、调整门槛过低、工作机制不畅,以及由此产生的体系紊乱以及制度抵牾。纠正《突发事件应对法》存在的系统性偏差... 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状况不理想,表面上看是制度规定过于原则,没有处理好与单行法的关系,深层原因在于立法理念滞后、调整门槛过低、工作机制不畅,以及由此产生的体系紊乱以及制度抵牾。纠正《突发事件应对法》存在的系统性偏差,需要摆脱对"事"的应对的路径依赖,确立以风险管理为中心的制度架构。从健全应急法体系的整体考量,有必要制定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紧急状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对法 紧急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双重响应体系——兼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修改 被引量:9
8
作者 张真源 《交大法学》 CSSCI 2022年第6期158-172,共15页
双重响应体系中预警响应与应急响应在立法层面的“阶段性”预设,无法有效契合突发事件应对的实践逻辑。而定位于具有各自功能的“异质性”解释则构成了双重响应体系回归实践理性的基础。这一解释突破了现有规范对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在... 双重响应体系中预警响应与应急响应在立法层面的“阶段性”预设,无法有效契合突发事件应对的实践逻辑。而定位于具有各自功能的“异质性”解释则构成了双重响应体系回归实践理性的基础。这一解释突破了现有规范对预警响应和应急响应在时间结构上的严格设计以及在程序衔接上的因果关联,为以风险递进效应为分析工具所得出的功能调和论与适用场景的理论概化奠定了基础和前提,进而为《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修改提供价值引导和理论依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区分级 预警响应 应急响应 风险累积 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疆民族地区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地方立法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歌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43-47,共5页
边疆地区突发事件表现形态复杂、孕育爆发隐蔽、单一突发事件容易衍生为社会安全事件或政治事件、具有国际性和跨境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不足主要在于应对组织体系不健全,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不协调,缺乏单行... 边疆地区突发事件表现形态复杂、孕育爆发隐蔽、单一突发事件容易衍生为社会安全事件或政治事件、具有国际性和跨境性。《突发事件应对法》的不足主要在于应对组织体系不健全,应急预案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不协调,缺乏单行法和上位法的衔接,应急预案要求不明确而事前准备工作缺乏保障性措施。边疆民族自治地方应发挥地方立法的主动性、积极性,协调与《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关系,依法处置突发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民族地区 突发事件应对法 地方立 应急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群众路线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王道”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哲昕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16,共2页
一、突发事件的危害在于“突发”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灾难多发的阶段,频发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这些灾难有的表现为天灾,有的表现为人祸,还有的则是天灾与人祸交织。由于大多数的灾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一、突发事件的危害在于“突发”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灾难多发的阶段,频发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重大的损失。这些灾难有的表现为天灾,有的表现为人祸,还有的则是天灾与人祸交织。由于大多数的灾难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突发性”,因此,又可以把它们统称为“突发事件”。面对这些突发事件,各级政府积极予以应对,从2007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制定与颁布,到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迅速成立以及各种应急预案的及时制订,突发事件应对从思想重视到政策准备再到资源保障都掀开了全新的一页,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王道” 群众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 突发事件应对法 2007年 应急预案 指挥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解读 被引量:21
11
作者 丁德胜 《中国档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0-41,共2页
2020年12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签署国家档案局第16号令,公布《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修订《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2020年12月12日,国家档案局局长陆国强签署国家档案局第16号令,公布《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以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以下简称新修订《档案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制定,共五章三十条,自2021年6月1日起施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对法 国家档案局 档案局局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 突发事件档案 《档案 新修订 《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突发事件与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 被引量:21
12
作者 戚建刚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5-109,共5页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具体措施。2010年国务院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 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还提出了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具体措施。2010年国务院工作报告提出"要适应新形势,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社会管理创新需要宪法、行政法的支持,同时公法及其理论也应当及时回应实践提出的新挑战和要求。为此,本刊邀请了部分学者深入研讨,如何运用公法保障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如何抓住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遇推进我国公法及其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希望以此推动我国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与公法及其理论的良性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突发事件 雪灾 应急管理体制 突发事件应对法 社会管理创新 应急指挥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应对汶川地震灾害的法治前提分析
13
作者 徐继敏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121-123,共3页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区、市)的417个县、4656个乡(镇...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的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震级达里氏8级,最大烈度达11度,都超过了唐山大地震。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省(区、市)的417个县、4656个乡(镇)、47789个村庄受灾,灾区总面积44万平方公里,重灾区面积达12.5万平方公里,受灾人口4624万。(数据资料来源于2008年6月24日国务院向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关于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的报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突发事件应对法 地震灾害 唐山大地震 自由裁量权 受灾人口 最大烈度 防震减灾 行政行为 比例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共应急领域的地方“二次立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林鸿潮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2-85,共4页
为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而进行的地方立法,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为适宜。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在立法空间上,应当排除法律保留事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中央职权事项等内容,而把落实法律授权,并就突发事件应对做出程序性、保障性... 为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而进行的地方立法,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较为适宜。而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在立法空间上,应当排除法律保留事项、限制公民基本权利的事项、中央职权事项等内容,而把落实法律授权,并就突发事件应对做出程序性、保障性和补充性规定作为立法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对法 地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慈善的基本范畴与法律框架 被引量:6
15
作者 梁志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3-77,共15页
大数据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对于传染病防治等各种社会风险应对的公共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故应将大数据技术与公共利益有机结合,促成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数据合作。数据慈善是指数据控制者等私营部门出于社会利益目的而向公共部门或其他... 大数据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对于传染病防治等各种社会风险应对的公共决策具有重要作用,故应将大数据技术与公共利益有机结合,促成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数据合作。数据慈善是指数据控制者等私营部门出于社会利益目的而向公共部门或其他第三方开放其数据财产。其具体制度的构建应该体现数据的多维价值,即个人的隐私利益、数据控制者的商业利益与社会的公共利益。因此,应将数据慈善纳入个人数据(信息)保护法、慈善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范体系中。体系化、全方位的法律规范将有利于数据社会价值的充分发挥,提升公共决策的科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数据 数据再利用 数据慈善例外 慈善 突发事件应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紧急医学救援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16
作者 张世翔 冯瀛尹 +1 位作者 黄天翔 章璇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3-28,共6页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适应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并积极提升自身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对公立医院来说非常重要。从...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适应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实施并积极提升自身的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对公立医院来说非常重要。从预防准备、应急响应和恢复提升3个阶段分析了公立医院的紧急医学救援职责、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指出了复合型人才数量不足、基础设施和资源投入不足、缺乏技术标准和规范、宣传教育需完善等现存问题。在阐述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出台背景和相关条款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完善基础设施和资源投入、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增强宣传教育的改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应对法 公立医院 应急医疗 医学救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防灾、抗灾、救灾综合能力建设体系构建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韩晋 夏志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9-82,共4页
系统归纳总结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成功实践,并得出启示借鉴。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分析强化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我国减灾综合... 系统归纳总结了美国、日本、俄罗斯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成功实践,并得出启示借鉴。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减灾综合能力建设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法》所存在的突出问题,从系统工程的视角分析强化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并提出我国减灾综合能力建设的目标定位。在上述基础上,对所存在的问题,结合系统工程原理和行政法基本原理提出了系统的、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突发事件应对法 综合减灾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