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A滴眼液治疗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月琴 陈家琪 +13 位作者 邹留河 史伟云 王丽娅 王印其 贺燚 赵东卿 李家臣 祝磊 黄挺 金涛 潘志强 赵靖 姚家琳 李玉凤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7-411,共5页
目的评估1%环孢素A(CsA)滴眼液防治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40例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患者采用1%CsA滴眼液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滴用1%CsA滴眼液,对照组滴... 目的评估1%环孢素A(CsA)滴眼液防治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240例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患者采用1%CsA滴眼液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滴用1%CsA滴眼液,对照组滴用安慰剂,2组每日滴眼4次,每次2滴,共180d。同时2组患者术后均滴用0.1%地塞米松滴眼液,每日4次,2周后改为每日3次,30d后每日2次,60d后每日1次,直至试验完成。出现植片排斥反应时,按常规排斥反应标准进行治疗处理,受试者定期随访180d。进行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压测定、记录视力的变化、角膜透明度、生命体征和不良事件等。结果试验组完成试验119例,对照组111例。试验结束后,试验组发生排斥反应7例,对照组17例,发生率为试验组5.89%、对照组14.17%,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随访期发生不良事件试验组4例,对照组5例。试验组眼压升高1例、对照组6例。结论1%CsA滴眼液对于防治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是有效和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角膜移植 移植排斥反应 环孢素A 安慰剂 随机 双盲 多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孢霉素A和地塞米松防治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席兴华 秦波 +2 位作者 姜德咏 唐罗生 曹燕娜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7-630,共4页
目的 :比较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地塞米松和CsA联合地塞米松对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86例 (86眼 )PKP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 3组。①CsA组 ,2 9例 2 9眼 ,用 1%Cs... 目的 :比较观察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 ,CsA)、地塞米松和CsA联合地塞米松对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 ,PKP)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防治效果。方法 :86例 (86眼 )PKP术后患者 ,随机分为 3组。①CsA组 ,2 9例 2 9眼 ,用 1%CsA溶液滴眼 ;②地塞米松组 :2 6例 2 6眼 ,用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③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1例 31眼 ,用 1%CsA和 0 .1%地塞米松溶液滴眼。 3组每日滴眼各 3~ 4次 ,均于术后 1月改为 2~ 3次 ,持续用药 3个月以上。对PKP术后发生植片免疫排斥反应者 ,予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 1%CsA及 0 .1%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直至病情缓解。所有患者随访 1~ 2年。结果 :术后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共 15眼(17.4 % ) ,其中CsA组 5眼 (17.2 % ) ,地塞米松组 7眼 (2 6 .9% ) ,CsA联合地塞米松组 3眼 (9.7% )。后组与前 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5 )。 15只发生排斥反应眼经治疗有 13眼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应用 1%CsA联合 0 .1%地塞米松滴眼能更有效地减少植片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 ;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和增加CsA及地塞米松滴眼液的滴眼频次 ,能有效控制PKP术后所发生的免疫排斥反应 ,从而提高穿透性角膜移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霉素A 地塞米松 免疫排斥 穿透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感染性角膜溃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6
3
作者 谢立信 史伟云 +1 位作者 王治宇 李绍伟 《眼科研究》 CSCD 2000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 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3组 ( 2 87例 )不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角膜溃疡行PKP术后随访 8~ 48个月 ,观察比较其免疫排斥发生率及首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真... 目的 比较不同病原菌感染性角膜溃疡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PKP)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  3组 ( 2 87例 )不同致病微生物感染的角膜溃疡行PKP术后随访 8~ 48个月 ,观察比较其免疫排斥发生率及首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结果 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高于细菌感染和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组 (P <0 0 5 ) ,细菌感染和HSK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首次排斥反应发生时间集中于术后 3个月 ,较其它 2组提前。结论 持续严重的炎症反应 ,植片较大及术后早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受限是真菌性角膜溃疡PKP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较高和反应时间较早的原因。建议对真菌性角膜溃疡PKP术后应仔细观察 ,发现已无真菌复发的危险时 ,要抓住时机及早抗排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穿透角膜移植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Rs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白浪 陆晓和 +3 位作者 于健 钟彦彦 武海军 熊柯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91-495,共5页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研究TLR2、TLR3、TLR4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雌性SD大鼠108只为受体,SPF级Wistar大鼠36只为供体,另取SPF级雌性SD大鼠6只12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受...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研究TLR2、TLR3、TLR4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雌性SD大鼠108只为受体,SPF级Wistar大鼠36只为供体,另取SPF级雌性SD大鼠6只12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受体大鼠分为3组:自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组(C),A、B、C组各36只大鼠接受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情况并采用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获取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A、B、C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RI平均在术后7d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RI计分未达到排斥反应诊断标准。正常大鼠角膜可见TLR2、TLR3、TLR4mRNA表达;术后9dB组大鼠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3mRNA和TLR4mRNA在B组各时间点间表达的差异倍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P=0.32),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家族 穿透角膜移植 排斥反应 实时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排斥反应的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沪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55-755,759,共2页
关键词 穿透角膜移植手术 排斥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远期观察
6
作者 周宏健 林赛萍 +2 位作者 何光辉 吴国海 王骥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57-259,共3页
目的观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8年,22只术眼中有21眼角膜植片均为透明(95.... 目的观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2例22眼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患者行角膜穿透移植术进行治疗,并对其远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时间2~8年,22只术眼中有21眼角膜植片均为透明(95.4%);视力>0.3者14眼(63.3%,脱残率)。结论通过2~8年(平均为5.8年)的随访,并未见移植片的周边部发生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混浊现象,而且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率低,可以证实角膜穿透移植术是治疗基质层角膜营养不良的有效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穿透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碳五烯酸眼表用药对大鼠角膜不良反应的研究
7
作者 包永琴 马景学 +3 位作者 杨洁 王淑芬 董白霞 闫雪梅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6-987,共2页
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角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核转录因子K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 角膜新生血管(corne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角膜病变导致视力下降和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重要原因。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是一种核转录因子KB(nuclearfactorkappaB,NF—κB)抑制剂,有降低NF—κB表达进而降低白细胞介素-1α(interleukin-1α,IL-1α)、IL-6表达的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碳五烯酸 角膜新生血管 不良反应 眼表用药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 白细胞介素-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与内皮型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1
8
作者 孙晓楠 肖格格 +2 位作者 冯云 裴涌 洪晶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02-1007,共6页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而导致眼组织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术眼角膜内皮炎症反应,常见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排斥反应,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 背景 角膜移植术后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和免疫抑制剂的长期使用而导致眼组织的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引起炎性病变,主要表现为术眼角膜内皮炎症反应,常见有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排斥反应,二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和预后有所不同,因此二者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但目前相关研究较少.目的 观察和比较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和内皮型移植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接受角膜移植术后发生内皮炎症反应的29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病毒血清学检测,并采用Goldmann眼压计测量眼压,根据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17例和内皮型排斥反应组12例,分别行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局部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眼压升高者局部用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和/或马来酸噻吗心安滴眼液点眼,根据二者的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和治疗结果总结2种病变的鉴别点.结果 2个组患者接受的术式均为穿透角膜移植术,组间患者术前不同角膜原发病例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眼压为(16.00±3.19) mmHg(l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34.00±3.84) 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98,P=0.000);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术后发病时间为(21.92±8.60)个月,明显长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14.41±5.7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16,P=0.009);内皮型排斥反应组患者平均年龄为(44.00±16.71)岁,明显小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组的(57.24±12.66)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9,P=0.022).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眼角膜后沉着物(KP)呈色素羊脂状,排列散乱,角膜严重水肿,可累及植片和植床,朗格汉斯巨细胞分布无规律,角膜内皮细胞水肿,治疗后多不能恢复;而内皮型排斥反应组角膜后KP排列规律,角膜内皮层洁净,角膜水肿仅累及植片,朗格汉斯巨细胞分布密集且规律,角膜内皮细胞损害轻微,治疗后可恢复正常.2个组间患者血清lgG水平和性别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角膜移植术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角膜水肿、KP和炎症反应均重于内皮型排斥反应,且眼压升高主要发生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患者;发病年龄可作为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大于70岁的患者并发病毒性角膜内皮炎的可能性更大;角膜移植术后内皮型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晚于病毒性角膜内皮炎,术前角膜原发病对二者的鉴别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移植 角膜内皮/病理 穿透角膜移植/不良反应 抑制物排斥反应 角膜炎/并发症 术后并发症 角膜内皮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GF-β1滴眼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试验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志鹏 胥辉豪 +4 位作者 李婧 肖蓉 许洁 史亚丽 郑小波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3-65,53-54,共3页
为探究TGF-β1蛋白溶液点眼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发生时间和角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将健康本地杂交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后分别用TGF-β1蛋白溶液,生理盐水连续点眼。TGF-β1蛋白溶液点眼组与生理盐水点眼组角膜植片发... 为探究TGF-β1蛋白溶液点眼对犬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免疫排斥发生时间和角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将健康本地杂交犬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PKP)后分别用TGF-β1蛋白溶液,生理盐水连续点眼。TGF-β1蛋白溶液点眼组与生理盐水点眼组角膜植片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平均时间差异极显著(P<0.01)。经角膜切片观察角膜组织结构变化,TGF-β1蛋白溶液点眼组术后14 d后基本正常,生理盐水点眼组3 d内皮层有部分损失,7 d内皮层脱落,基质层中度水肿,14 d后内皮层完全脱落,基质层严重水肿,后弹力层部分缺失,上皮层部分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角膜移植 TGF-Β1 免疫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432例流行病学报告 被引量:25
10
作者 谢立信 崔彦 +2 位作者 董晓光 李绍伟 杨晓宁 《眼科研究》 CSCD 1997年第4期243-245,共3页
目的调查报告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根据PK适应证标准选择432例病人手术治疗,并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结果目前PK术适应证仍以感... 目的调查报告穿透性角膜移植(penetratingkeratoplasty,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方法根据PK适应证标准选择432例病人手术治疗,并行回顾性分析。分析PK病人流行病学状况。结果目前PK术适应证仍以感染性角膜病为主,约占63.4%,其中病毒性角膜病约占40.5%。年龄分布以中年组为主。职业以工人、农民等体力劳动者为主。结论PK术是治疗角膜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各种疾病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值得进一步探讨,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 角膜移植 流行病学 角膜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比较及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彭旭东 赵桂秋 +6 位作者 李坚恩 林静 胡丽婷 姜楠 王谦 曲建秋 王晓川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0-154,共5页
背景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若面临角膜穿孔甚至丧失眼球的危险时应首先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目前尚缺乏比较PKP治疗不同病原菌导致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 背景感染性角膜炎是角膜病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若面临角膜穿孔甚至丧失眼球的危险时应首先考虑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目前尚缺乏比较PKP治疗不同病原菌导致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患者疗效的研究。目的探讨不同病原菌引起的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行PKP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对2008年1月至2014年1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且行PKP的患者210例221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照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将患眼分为真菌性角膜溃疡组(155眼)、细菌性角膜溃疡组(30眼)、病毒性角膜溃疡组(28眼)和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组(8眼),各组术眼术前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分布相匹配。术后随访6~24个月,比较各组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不同等级视力的眼数分布、角膜排斥反应发生率和病变复发率的差异。结果本组分析的病例中,真菌性角膜溃疡者居首位,为70.1%(155/221),细菌性角膜溃疡占13.6%(30/221),病毒性角膜溃疡占12.7%(28/221),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占3.6%(8/221)。真菌性角膜溃疡组、细菌性角膜溃疡组、病毒性角膜溃疡组和棘阿米巴性角膜溃疡组行PKP的有效率分别为88.5%、86,7%、92.8%和75.0%,各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22,P=0.259)。细菌性角膜溃疡组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明显好于真菌性角膜溃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125、-7.504,均P〈0.001),病毒性角膜溃疡组术后BCVA明显优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89,P=0.001)。随访中170眼患者角膜植片透明,有26眼角膜植片发生混浊和新生血管化,另有25眼植片周边部有少量新生血管长入,各组角膜植片不同透明程度的眼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5)。真菌性角膜溃疡组术眼术后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9.4%,明显高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组的20%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的1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29)。随访期间真菌性角膜溃疡组术眼病变复发率为20.0%,明显高于细菌性角膜溃疡组3.3%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的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2、0.033)。42.6%真菌性角膜溃疡眼术后首次发生排斥反应时间在术后3个月内,早于细菌性和病毒性角膜溃疡组。结论PKP是治疗严重感染性角膜溃疡的有效方法,4种常见的病原菌性角膜溃疡中,病毒性角膜溃疡术后BCVA最好,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和复发率最高,且排斥反应发生较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溃疡 感染 穿透角膜移植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与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施节亮 冯一帆 +1 位作者 郁继国 王勤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26-931,共6页
背景临床上正在广泛开展各种角膜移植术以治疗圆锥角膜,其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备受关注。目的探讨临床研究中DLKP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 背景临床上正在广泛开展各种角膜移植术以治疗圆锥角膜,其中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LKP)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备受关注。目的探讨临床研究中DLKP和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检索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循证医学数据库(Cochranelibrary)、荷兰医学与文摘(EMbase)和中国知网(CNKI),对有关DLKP和PKP治疗圆锥角膜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与非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方法学和质量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采用RevMan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已发表的关于DLKP和PKP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对照研究文献11篇,样本量2950眼,其中RCT3篇,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8篇。结果显示,DLKP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0.5的眼数少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84~0.99,P=0.030);两组BCVA≥1.0者差异不明显。DLKP组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度数较PKP组更偏向于近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0,95%CI:-1.43~0.23,P=0.150),而术后散光情况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加权平均数(WMD)=0.21,95%CI:-0.48~0.91,P=0.550];在保护角膜内皮方面,DLKP组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多于PKP组;在移植排斥反应方面,DLKP组术后总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率较PKP低(RR=0.47,95%CI:0.27~0.80,P=0.006),尤其是内皮型移植排斥反应,DLKP组基本不发生(RR=0.06,95%CI:0.01~0.31,P=0.001)。结论PKP在术后BCVA和屈光力方面有一定优势,但DLKP术后发生内皮型排斥反应和内皮衰竭的概率低,安全性更好。因此,DLKP为治疗轻度、中度圆锥角膜提供了一个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深板层角膜移植 穿透角膜移植 循证医学 系统评价/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冷冻保存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初步报告 被引量:10
13
作者 谢立信 董晓光 +3 位作者 李绍伟 曹景 袁凤波 史伟云 《眼科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202-205,共4页
目的回顾总结甘油冷冻保存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PKP)的临床效果。方法9个新鲜供体眼球分3种方法进行甘油冷冻保存6~349天后,对9例重症角膜患者进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6~23个月并记录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手术... 目的回顾总结甘油冷冻保存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PKP)的临床效果。方法9个新鲜供体眼球分3种方法进行甘油冷冻保存6~349天后,对9例重症角膜患者进行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6~23个月并记录临床效果。结果全部手术获得成功,77.8%(7/9)的角膜植片获得透明愈合,内皮细胞密度达1400个/mm2。植片混浊的2例患者也得以保存眼球,其中1例更换植片后获得良好视力。结论甘油冷冻保存角膜可能是一种极具前途的角膜活性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保存 甘油 穿透 角膜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博 吴京 +2 位作者 马明 李萍萍 于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角膜对照组,B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C、D组为SD-Wistar大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当... 目的探讨熊果酸对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为正常角膜对照组,B组为Wistar鼠自体原位角膜移植,C、D组为SD-Wistar大鼠之间进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当天腹腔给药,A、B、C三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D组给予熊果酸(UA)(20 mg·kg-1·d-1),连续给药12 d。根据Larkin等角膜排斥反应评分系统,判断术后植片排斥情况。比较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和植片存活率。术后14 d检测各组中IL-2、IFN-γ、NF-κBp65、VEGF及ICAM-1的表达含量,并对角膜植片进行组织学检查与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D组角膜植片的存括时间为29.12±9.58 d,与C组9.67±2.16 d相比,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14 d D组角膜植片中的IL-2、IFN-γ、NF-κBp65、ICAM-1及VEGF的相对含量明显下降,而IκB-α蛋白含量较高。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形成。结论熊果酸作为NF-κB的核因子抑制剂,可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与排斥反应,从而显著延长大鼠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角膜移植 穿透 熊果酸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神经再生的共焦显微镜观察 被引量:9
15
作者 接英 王怡 +2 位作者 李上 阮方 潘志强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0-375,共6页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神经再生的特征。方法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heidelberg retina laser tomography,HRT3)对71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于术后1、3、6和12个月行连续系列观察,分析角膜植片上皮下和基质中神经再... 目的应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神经再生的特征。方法角膜激光共焦显微镜(heidelberg retina laser tomography,HRT3)对71例穿透性角膜移植患者于术后1、3、6和12个月行连续系列观察,分析角膜植片上皮下和基质中神经再生的生长规律及不同因素对其再生的影响。结果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个月角膜植片中未观察到任何神经存在。术后3、6、12个月,角膜植片上皮下神经和基质神经的再生率分别为3个月26眼/71眼(36.62%)和11眼/71眼(15.49%)、6个月44眼/71眼(61.97%)和30眼/71眼(42.25%)、12个月46眼/71眼(64.79%)和36眼/71眼(50.74%);术后12个月,角膜植片再生的上皮下及基质神经纤维与正常角膜神经明显不同,表现为直径小、长度短、密度低。不同病因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12个月时角膜神经再生的比例分别为机械外伤性角膜白斑9眼/10眼(90.00%)、圆锥角膜10眼/12眼(83.33%)、角膜营养不良3眼/4眼(75.00%)、大疱性角膜病变7眼/11眼(63.63%)、病毒性角膜炎6眼/12眼(50.00%)、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板层角膜移植术(lamellar keratoplasty,LKP)术后8眼/18眼(44.44%)、先天性角膜白斑1眼/4眼(25.00%)。发生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导致再生的角膜神经不同程度减少或消失。另有5眼再生的上皮下神经发生不明原因的消退或消失。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神经再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差异较大,激光共焦显微镜可以对术后的角膜神经再生进行连续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角膜移植 共焦显微镜 神经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实验 被引量:4
16
作者 周庆国 李建军 +1 位作者 邝丽环 杨建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8-30,共3页
关键词 穿透 角膜移植 实验 全层角膜移植 手术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角膜移植术治疗急性圆锥角膜水肿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立信 蒋华 +2 位作者 史伟云 董晓光 黄钰森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49-451,共3页
评价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治疗急性圆锥角膜的屈光增视效果。方法 对急性圆锥角膜水肿共21例21眼,术时行双极电凝处理,与稳定期圆锥角膜18例22眼在同等条件下行PKP术。术后7天、1,3,6,12,15月分别以角膜... 评价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治疗急性圆锥角膜的屈光增视效果。方法 对急性圆锥角膜水肿共21例21眼,术时行双极电凝处理,与稳定期圆锥角膜18例22眼在同等条件下行PKP术。术后7天、1,3,6,12,15月分别以角膜地形图等方法测得角膜屈光状态与增视效果。结果 急性圆锥角膜水肿术后7天裸眼视力0.42 ± 0.16,最佳矫正视力0.61 ±0.22,术后15个月裸眼视力0.6±0.15(≥0.5者90.9%),矫正视力0.93±0.18(≥0.5者100%),模拟角膜计读数43.43 D±2.53 D,角膜非对称指数0.78 ± 0.27,角膜散光2.25 D±1.77 D,等效球镜-1.76 D±3.16 D,每个时间点的屈光结果与稳定期圆锥角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急性圆锥角膜水肿与稳定期圆锥角膜行PKP术,同样可以获得迅速稳定的屈光增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急性期 穿透角膜移植 PK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兰 杨文艳 李云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121眼)PK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其术前原发角膜病变的类型及术后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观察...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121眼)PK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其术前原发角膜病变的类型及术后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观察根据不同病因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21眼中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者25眼,总发生率为20.66%;发生率较高的有角膜溃疡、排斥再移植、大泡性角膜病变,而单纯性角膜白斑、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或变性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相关因素早期主要由于黏弹剂滞留,严重眼前段炎症,术后发生虹膜前后粘连;晚期主要原因为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作定期随访,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等。所有患者经分析病因后给予药物或联合手术治疗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与术前角膜病变的类型有相关性,临床准确分析病因、给予对应处理可有效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角膜移植 继发性青光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转位穿透角膜移植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晓明 秦磊 +6 位作者 黄丽娜 邓宏伟 韩冰 邹玲 赵东晓 罗恒 樊宁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6-176,共1页
关键词 自体转位穿透角膜移植 疗效评价 角膜白斑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胥辉豪 李全雷 +1 位作者 郑小波 游斌杰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角膜移植 穿透 病例 外科手术 器官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