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兰 杨文艳 李云川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1,共3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121眼)PK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其术前原发角膜病变的类型及术后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观察...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0例(121眼)PK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其术前原发角膜病变的类型及术后主要临床表现,同时观察根据不同病因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后的效果。结果 121眼中发生继发性青光眼者25眼,总发生率为20.66%;发生率较高的有角膜溃疡、排斥再移植、大泡性角膜病变,而单纯性角膜白斑、圆锥角膜、角膜营养不良或变性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引起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相关因素早期主要由于黏弹剂滞留,严重眼前段炎症,术后发生虹膜前后粘连;晚期主要原因为角膜内皮失代偿,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未作定期随访,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等。所有患者经分析病因后给予药物或联合手术治疗眼压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PKP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率与术前角膜病变的类型有相关性,临床准确分析病因、给予对应处理可有效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继发性青光眼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泡性角膜炎与其他角膜疾病行小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疗效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妍 胡竹林 +2 位作者 赵旭丽 张青 和丹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6期432-433,437,共3页
目的比较大泡性角膜炎和其他角膜疾病行小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行小植片PKP并有完整记录的患者420例(431眼)。统计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角膜新生... 目的比较大泡性角膜炎和其他角膜疾病行小植片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在我院行小植片PKP并有完整记录的患者420例(431眼)。统计手术前后视力变化、角膜新生血管及免疫排斥的发生率。结果大泡性角膜炎患者84例行小植片PKP后视力增加54例,减退18例,不变12例;植片新生血管长入9例;植片排斥12例。结论大泡性角膜炎行小植片PKP后能有效提高患者视力、减少免疫排斥和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泡性角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新生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被引量:9
3
作者 徐锦春 谷树 +2 位作者 严贾卉 刘景祥 张瑞雪 《眼科研究》 CSCD 1998年第3期220-221,共2页
目的评价儿童角膜移植术的意义及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14岁儿童角膜炎及机械性损伤致角膜瘢痕性混浊合并白内障、无晶状体眼,先天性角膜混浊及角膜溃疡、穿孔、脓肿等40例(42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 目的评价儿童角膜移植术的意义及如何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3~14岁儿童角膜炎及机械性损伤致角膜瘢痕性混浊合并白内障、无晶状体眼,先天性角膜混浊及角膜溃疡、穿孔、脓肿等40例(42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0.7~7.5a。结果植片总透明率73.8%,其中角膜炎症及机械性损伤致瘢痕性混浊者为81.3%。视力提高率64.3%,脱盲率47.6%,脱残率28.6%。排斥反应发生率28.6%。结论儿童期角膜移植术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社会意义。手术在视功能发育前进行尤为重要。儿童眼球解剖生理特点、术后护理及检查治疗上的困难,是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较成人难度大、成功率低的重要原因,故应在供体选择、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艳青 王新 刘平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81-1183,共3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眼压升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0例(168眼)PK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50例(50眼)出现眼压升高,其中一过性眼压升高19眼,继发性青光眼31眼,根据不同原因分别进...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眼压升高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60例(168眼)PKP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50例(50眼)出现眼压升高,其中一过性眼压升高19眼,继发性青光眼31眼,根据不同原因分别进行药物或(和)手术治疗,分析其病因、影响因素,同时观察术后眼压升高的时间。结果术后早期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术后1周内,其中最早出现在术后3 h;术后晚期继发性青光眼出现在术后3周~9个月,多数在术后4个月内。引起继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性角膜溃疡穿孔、角膜瘘,真菌性角膜溃疡等。存在眼部既往病变患者与未存在既往病变患者术后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分别为7.69%、25.24%(26/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5)。结论 PKP术后眼压升高与术前角膜疾病有关,主要危险因素为术前角膜穿孔、真菌性角膜溃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高眼压 继发性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 被引量:7
5
作者 刘迎庆 杨方耀 《眼科新进展》 CAS 2001年第5期355-356,共2页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7例 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 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 12例 ,半透明 3例 ,植片混... 目的 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大泡性角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7例 17眼大泡性角膜病变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随访观察 2~43个月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角膜植片透明 12例 ,半透明 3例 ,植片混浊 2例。其中 4例在术后 2周~ 2 1个月发生角膜免疫排斥反应 ,经保守治疗后控制。全部患者术后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除 1例术前视力无光感 ,术后视力无变化外 ,其余病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或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手术 ,是解除眼部疼痛刺激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泡性角膜病变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青光眼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祖国 陈家琪 叶天才 《眼科研究》 CSCD 1990年第1期60-63,共4页
穿透性角膜移植是角膜疾患复明的主要手段之一,而青光眼为其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自1969年Iruine和Kaufmen首先应用MackayMary电眼压计发现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高发生率的眼压升高以来。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病因 预防 青光眼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疗效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福生 王荣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3期208-209,212,共3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27例30眼中晚期圆锥角膜患者,术后随访1~3a,比较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分析影响术后视力因素和手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结果术后所有视力(裸眼)与术前相...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中晚期圆锥角膜的疗效。方法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27例30眼中晚期圆锥角膜患者,术后随访1~3a,比较术前术后视力变化,分析影响术后视力因素和手术并发症产生的原因。结果术后所有视力(裸眼)与术前相比均有提高,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30眼角膜植片均透明,其中1眼术后2周发生排斥反应,经治疗5d后恢复透明。植片的大小、术后并发症、拆线时间、术后角膜屈光状态,都会影响术后视力。结论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中晚期患者可显著提高视力,且并发症少,是目前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眼科新进展2007:27(3).208-209,2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影响角膜透明性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李鸿 赵敏 +2 位作者 徐智勇 杨娟 周善璧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807-809,共3页
目的 :通过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透明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探讨其临床变化规律 ,以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连续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10 4例 10 7眼 ,在术后 1月、3月、6月、12月、18月、2 4月、36月角膜病专科门... 目的 :通过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角膜透明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探讨其临床变化规律 ,以提高角膜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连续性穿透性角膜移植病例 10 4例 10 7眼 ,在术后 1月、3月、6月、12月、18月、2 4月、36月角膜病专科门诊随访 ,除常规检查外 ,重点检查患者角膜的透明状态、植片内皮细胞以及并发症。结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 1月 10 7眼中82眼透明 (76 .6 % ) ,术后 6月 90眼中 6 9眼透明 (76 .7% ) ,术后 12月 81眼中 5 1眼透明 (6 3% ) ,术后 2 4月 4 0眼中 2 6眼透明(6 5 % )。与此同时患者的视力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尤以角膜透明者视力增加明显 ;术后 1月角膜透明 82眼中有 6 7眼矫正视力 >0 .1(82 % ) ,术后 3月 6 3眼中有 5 9眼矫正视力 >0 .1(94 % ) ,术后 6月 6 9眼中有 6 6眼矫正视力 >0 .1(96 % )。结论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是治疗因角膜病盲患者的重要手段 ,排斥反应是影响角膜植片透明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透明性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板层及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圆锥角膜术后屈光状态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韩莎莎 王婷 +1 位作者 孟丽丽 史伟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836-838,850,共4页
目的比较圆锥角膜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的屈光状态,从而探讨DALK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行角... 目的比较圆锥角膜患者行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 lamellar keratoplasty,DALK)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的屈光状态,从而探讨DALK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青岛眼科医院行角膜移植的圆锥角膜患者85例(90眼),其中行DALK者45例(48眼),行PKP者40例(42眼),记录观察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情况,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散光,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48个月的最大角膜曲率,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术前BCVA均未超过0.3。术后1个月、6个月、36个月,PKP组BCVA明显好于DAL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2个月、24个月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S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散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ALK组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最大角膜曲率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PKP组术后最大角膜曲率有逐渐增大趋势,术后6个月、12个月最大角膜曲率与术后1个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术后24个月、36个月、48个月较术后1个月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DALK组术后6眼发生植片哆开,5眼术后3个月内发生后弹力层皱褶;PKP组术后9眼发生排斥反应,1眼移植失败,5眼发生植片哆开,2眼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DALK治疗圆锥角膜术后视力良好,并发症少,且不需要新鲜角膜供体,是一种临床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角膜 深板层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屈光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与Ahmed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海军 任静 +2 位作者 董良 杨潇远 祝磊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TRA)术与Ahmed阀(AGV)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post-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glaucoma,PKG)的临床疗效与角膜植片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PKG患者47例47眼,按手术方式分TRA组...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TRA)术与Ahmed阀(AGV)植入术治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post-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glaucoma,PKG)的临床疗效与角膜植片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PKG患者47例47眼,按手术方式分TRA组与AGV组,TRA组22例,AGV组25例,随访(24.3±5.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眼压、并发症、角膜植片状态,以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角膜植片预后危险因素。结果TRA组与AGV组均以感染性角膜病变居多,所占百分比分别为45.45%、52.00%(χ^(2)=0.201,P=0.654);烧伤次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18.18%、16.00%(P>0.05)。TRA组与AGV组基线眼压分别为(34.95±5.36)mmHg(1 kPa=7.5 mmHg)、(33.93±4.88)mmHg(P=0.231);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1.83±5.14)mmHg、(17.23±3.93)mmHg,TRA组与AGV组眼压组内术后均较术前降低,术后3个月、1 a、2 a,AGV组较TRA组眼压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TRA组与AGV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64%、88.00%(P=0.033)。术后早期以TRA浅前房发生为主,晚期以滤过泡包裹常见,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眼压失控患眼联合睫状体光凝,角膜植片总存活率分别为90.90%、96.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3)。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仅感染性病变及眼压反复升高是植片愈合不良风险因素。结论AGV植入术较TRA术更利于PKG术后眼压控制,且浅前房发生率低,但角膜植片混浊与手术方式无关,感染性病变、术后眼压反复升高是角膜植片混浊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继发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Ahmed阀植入术 角膜植片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12
11
作者 尹文惠 李素霞 +4 位作者 董春晓 冯莉娟 刘敏 王欣 史伟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0-234,共5页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行PKP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根据发病时间、发作次数、术...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的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行PKP术后继发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根据发病时间、发作次数、术前有无青光眼病史对术后发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比较组间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发生早期青光眼、术后青光眼多次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PKP术后继发性青光眼患者60例(60眼),随访(16.0±11.0)个月,总发生率为10.5%(60/573)。术后早期青光眼发病率为6.1%(35/573),主要诱因包括术后严重前房炎症及虹膜粘连19例,浅前房5例,其他11例。35例患者中药物治疗21例,联合手术治疗14例,以小梁切除术为主,共8例,最终眼压控制率为71.4%(25/35)。术后晚期青光眼发生率为4.4%(25/573),激素类药物诱发15例,周边虹膜前粘连6例,其他4例。单纯药物治疗21例,眼压控制率72%(18/25)。不同发病时间组间前房积脓、青光眼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98,P=0.009;χ2=4.000,P=0.046);术前有青光眼者术后青光眼发作频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7,P=0.023)。术前严重的前房积脓是术后早期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危险因素,术前青光眼病史是继发性青光眼多次发作的危险因素。结论严重的角膜感染、青光眼病史、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是PKP术后青光眼发生的影响因素。PKP治疗的不同时期继发性青光眼防治重点不同,单纯药物和手术治疗对眼压控制均有效且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高眼压 青光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或连续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及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视力和屈光比较
12
作者 方红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白内障摘出术 矫正视力 屈光 营养不良 连续性 三联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上 臧云晓 +5 位作者 张薇 董宏伟 郭纯刚 卢红双 潘志强 接英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4-347,共4页
目的评价同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称三联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探讨三联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术前晶状体度数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10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行三联手术的15例患者资料,观... 目的评价同时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简称三联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探讨三联手术术后角膜屈光力与术前晶状体度数的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10月在北京佑安医院行三联手术的15例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术后1 a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角膜屈光度、眼轴长度、并发症及角膜内皮细胞数以及植片存活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1a角膜植片均保持透明,角膜内皮细胞数为(1974.20±472.82)个·mm^(-2)。术后BCVA为(0.80±0.27)LogMAR,与术前(2.63±0.62)LogMAR相比,有显著性提高(t=13.042,P<0.001)。术后眼压为(14.53±3.04)mmHg(1 kPa=7.5 mmHg),与术前眼压(15.27±2.37)mmHg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85,P=0.505)。术后眼轴长度为(23.62±2.12)mm,与术前(23.69±2 01)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8,p=0.893)。术后角膜屈光度为(42.56±5.48)D,与术前对侧眼(45.01±1.66)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2,P=0.260)。术前目标屈光度为(0.58±0.25)D,术后等效球镜度为(0.40±4.65)D。结论三联手术对于治疗伴有白内障的角膜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前选择预留偏正视的晶状体度数可能获得满意的术后视力,但术后不可预知的角膜曲率改变仍会对屈光状态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白内障囊外摘除术 三联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物活性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穿透性移植后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孟浩 惠延年 +2 位作者 林旭初 阎锋 金岩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tissue-engineered corneal equivalent,TECE)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脱细胞猪角膜基质(corneal acellu-lar matrix,CACM)接种7dSD大鼠原代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气液面培养4~6... 目的观察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tissue-engineered corneal equivalent,TECE)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后大体及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脱细胞猪角膜基质(corneal acellu-lar matrix,CACM)接种7dSD大鼠原代角膜上皮细胞与基质细胞,气液面培养4~6d至材料透明后作为TECE组植片,单纯CACM作为对照组植片,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观察角膜新生血管、植片混浊度、角膜细胞修复情况,2周、4周、8周、16周取材进行HE检查、20周取材进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TECE组术后10d角膜荧光素钠染色(-),对照组术后14d角膜荧光素钠染色(-);TECE组新生血管出现时间(5.00±1.22)d晚于对照组(3.80±0.84)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周时TECE组新生血管面积(15.47±7.01)mm2少于对照组(62.75±29.22)mm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拆线后2组角膜新生血管均大部分消退,植片逐渐透明;20周透射电镜检查提示2组均有新胶原形成,TECE组有神经纤维长入。结论以CACM为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角膜等效物可以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透明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 组织工程 去细胞基质 生物支架材料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治疗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星仪 黄薇岚 +2 位作者 袁进 林晓蕾 陈家祺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病程及诊断要点,评价角膜移植手术的介入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均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病变角膜HE染色明确病变性质,追踪术后视力变化、植片透... 目的分析棘阿米巴性角膜炎临床病程及诊断要点,评价角膜移植手术的介入时机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5年6月至2009年12月确诊为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患者9例,均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病变角膜HE染色明确病变性质,追踪术后视力变化、植片透明性以及手术后远期疗效。结果 9例患者术前视力中位数为HM,术后末次随访视力中位数为10/200,术后视力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内(6~36个月)未见病变复发,植片远期透明率为90%。3例患者随访期间出现眼压升高,予降眼压药物后控制;3例患者早期发生前房出血,予止血药物,1例出血多需行前房冲洗。1例患者行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结论棘阿米巴角膜溃疡感染临床体征不典型性易导致误诊,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及早行治疗性角膜移植联合规范抗棘阿米巴药物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阿米巴性角膜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角膜移植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赖爱华 张璜 +3 位作者 游珊 孙涛 刘贤 周文天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78-583,共6页
目的探讨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麻)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PKP的100例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者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喉罩通气全麻术;观察组... 目的探讨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全麻)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行PKP的100例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者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行喉罩通气全麻术;观察组行喉罩通气全麻术联合球后神经阻滞技术。观察两组PKP受者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术中镇痛剂使用量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受者术后2、6、24 h疼痛程度,观察两组受者的苏醒情况。比较两组受者术前1 d及术后1 d的炎症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在术中15 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观察组受者术中瑞芬太尼和丙泊酚的使用量分别为(1.0±0.4)、(299±40)mg,明显低于对照组受者的(1.3±0.6)、(365±42)mg(均为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观察组受者在术后2、6、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受者(均为P<0.01)。观察组受者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受者(均为P<0.05)。观察组受者术后1 d的白介素(IL)-1、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受者(均为P<0.05)。结论球后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可以维持PKP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瑞芬太尼与丙泊酚使用量,减轻受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球后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 术后疼痛 手术应激反应 瑞芬太尼 丙泊酚 视觉模拟评分法 炎症因子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一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金玉奇 姚玉峰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7-348,共2页
上皮植入性虹膜囊肿的发生率很低(0.09%~0.12%),但预后较差,特别是进展型,如不及时治疗,超过95%的患者因并发症无法控制最终眼球摘除。然而。
关键词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虹膜疾病/外科学 虹膜疾病/病因学 囊肿/外科学 囊肿/病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兔眼角膜移植术后植片衰竭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
18
作者 张岩 张显峰 +1 位作者 王文军 张玉红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0-94,共5页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植片衰竭(PGF)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建立兔角膜疱疹病毒潜伏感染模型,实验分为健康兔移植潜伏感染供体角膜(A组)和潜伏感染兔移植健康供体角膜(B组)两组,行单眼穿透性角膜移植,A组健康兔7眼移植潜伏感染供体角... 目的:探讨移植术后植片衰竭(PGF)与疱疹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建立兔角膜疱疹病毒潜伏感染模型,实验分为健康兔移植潜伏感染供体角膜(A组)和潜伏感染兔移植健康供体角膜(B组)两组,行单眼穿透性角膜移植,A组健康兔7眼移植潜伏感染供体角膜,B组潜伏感染兔7眼移植供体健康角膜,分别于术后3、5、7、14和28d裂隙灯显微镜观察角膜,同时采集角膜拭子,应用多重PCR检测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巨细胞病毒(CM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核酸,以PCR阳性结果判定存在病毒感染。结果:A组2眼(2/7,28.6%)分别在术后5和28d发生角膜PGF,多重PCR检测角膜拭子、角膜植片,受体角膜边缘及三叉神经节分别为HSV-1和VZV阳性,未检测到HSV-2和CMV;A组其余5眼(5/7,71.4%)和B组7眼(7/7,100%)角膜植片透明,角膜拭子多重PCR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供体角膜疱疹病毒感染是引起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PGF的主要因素,其中HSV-1和VZV更易感染兔角膜,潜伏感染的病毒可以因手术刺激被活化,感染复发引起PG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属 角膜移植术 穿透性 多重PCR 植片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及Th1/Th2细胞因子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雪 刁玉梅 李兵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分别为对照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PBS0.1mL)、6...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雄性SD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分别为对照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PBS0.1mL)、6-DC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第6天的imDC,每只鼠0.1mL共2×106个细胞)及IL-10-DC组(术前3d尾静脉注射IL-10修饰的imDC,每只鼠0.1mL共2×106个细胞)。以雌性Wistar大鼠为供体建立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术后对受体大鼠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观察,记录角膜植片存活时间;移植术后第14天检测术眼角膜中细胞因子IL-12、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2细胞因子IL-4、IL-10mRNA的表达。结果对照组、6-DC组及IL-10-D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0.63±2.00)d、(18.88±1.36)d及(24.50±2.07)d。6-DC组、IL-10-DC组与对照组比较,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均为P<0.01);IL-10-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显著长于6-DC组(P<0.01)。术后第14天,对照组角膜组织IL-12(0.80±0.00)及Th1细胞因子IL-2(1.03±0.06)、IFN-γ(0.97±0.03)的mRNA表达水平最高,而Th2细胞因子IL-4(0.13±0.00)、IL-10(0.34±0.02)的mRNA表达最低;IL-10-DC组IL-12(0.39±0.01)及Th1细胞因子IL-2(0.61±0.01)、IFN-γ(0.43±0.02)的mRNA表达水平最低,Th2细胞因子IL-4(0.19±0.00)、IL-10(0.88±0.01)的mRNA表达最高,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能诱导大鼠角膜移植免疫耐受;IL-12、Th1/Th2细胞因子在角膜移植免疫中起重要作用,IL-12mRNA低表达及Th1/Th2细胞因子偏离是IL-10修饰的树突状细胞诱导角膜移植免疫耐受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0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树突状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ra对大鼠高危角膜植片IL-1β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瑾 陆晓和 +3 位作者 陈静平 党森涛 白浪 张永强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9-12,15,共5页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IL-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 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诱导新生血管后的大鼠行穿透性角... 目的探讨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在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IL-1受体拮抗剂(IL-1 receptor antagonist,IL-1 ra)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诱导新生血管后的大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受体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10g·L-1环孢霉素A(cyclosporin A,CsA)滴眼液治疗组、50mg·L-1的IL-1ra滴眼液治疗组,每组15只。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角膜移植物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大鼠角膜IL-1β mRNA在上皮细胞基底层微量表达,IL-1β蛋白无表达;术后不同时间点各移植组角膜植片上皮层、基质层均可检测到IL-1β 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术后同一时间点不同移植组相比:IL-1β mRNA及蛋白的表达依次减低顺序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g.L-1CsA组、50mg·L-1IL-1ra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急性排斥期,与10g·L-1CsA滴眼液组相比,IL-1ra组降低更明显,两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L-1ra可通过影响IL-1β的表达抑制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新生血管生成,减轻免疫性炎性反应,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移植物排斥 受体 白细胞介素-1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