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周立新 倪俊 《中国卒中杂志》 2020年第12期1342-1351,共10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常见且重要的病因,尤以亚洲人群多见。与脑小血管病所致腔隙性梗死比较,BAD相关梗死灶直径、形态学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是引起急性孤立性皮层下梗死的常见且重要的病因,尤以亚洲人群多见。与脑小血管病所致腔隙性梗死比较,BAD相关梗死灶直径、形态学分布具有一定的特征性。BAD相关卒中急性期更易出现症状波动或神经功能恶化,早期预后不良。目前BAD仍缺乏统一的临床影像诊断标准,使得BAD临床研究及精准诊疗面临挑战。近期应用高分辨及高场强磁共振技术可同时显示载体动脉管壁和穿支动脉形态,未来有望突破BAD的发病机制研究的瓶颈。本文对BAD临床影像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策略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重视和认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脑小血管病 穿动脉 皮层下梗死 单发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对比替罗非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2
作者 罗容 侍海存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62-768,共7页
目的 初步探索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4年5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轻型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联合... 目的 初步探索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2年1月—2024年5月在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诊治的轻型BAD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组(双泵组)和替罗非班组。发病7 d内NIHSS评分增加≥2分或肢体功能评分增加≥1分定义为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arly neurological deterioration,END),发病3个月mRS评分<2分定义为预后良好。结果 共纳入轻型BAD患者83例,其中双泵组31例,替罗非班组52例,两组基线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泵组发生END的比例低于替罗非班组[6.5%(2/31)vs.26.9%(14/52),P=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泵组预后良好比例高于替罗非班组[96.8%(30/31)vs.76.9%(40/52),P=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泵组有1例患者出现口腔黏膜渗血,所有患者均未发生颅内出血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是BAD患者不发生END和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治疗较替罗非班治疗能够降低轻型BAD患者END的发生率,增加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的比例,且不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替罗非班联合阿加曲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TI在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荆彦平 郭振安 +6 位作者 孙留严 吴连强 王熹 荆怡玟 陈丽微 吴肖峰 薛惠元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2-36,72,共6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评估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以及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完整性和损害程度的价值,协助预判临床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在评估穿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branch athero-matous disease,BAD)以及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完整性和损害程度的价值,协助预判临床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科技大学附属黄河三门峡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9月经临床诊断为BAD患者病例31例,根据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MMT)评分,将患者进行预测分组,分为恢复组、部分恢复组和瘫痪组;同时通过DTI获取关键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白质纤维束部分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及CST与BAD梗死部位的相对位置(相邻、部分穿过、穿过)关系,将患者预测为恢复组(相对位置为相邻)、部分恢复组(相对位置为部分穿过)及瘫痪组(相对位置为穿过);患者在治疗后1周、2周、4周进行NIHSS评分、MMT评分,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实际值。行Pearson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探讨FA值、CST损害程度与NIHSS及MMT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分析验证其线性数量关系。结果31例患者FA图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显示良好,结构清晰,梗死灶FA值较镜像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降低,ADC值降低,t值分别为2.836、2.107,P值分别为0.015、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T重建显示良好,左右两侧显示率均为100%;纤维束重建后10例患者可见CST与梗死灶邻近但未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良好,肌力恢复较快,恢复程度明显;11例患者CST部分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稍差,肌力恢复稍差;10例患者CST全部穿过梗死灶,这部分患者预后差,病程长,肌力减退明显。经相关分析显示,BAD患者NIHSS评分、MMT预测评分及治疗后实际评分与患侧FA值呈正相关(P均<0.05);进一步行多因素线性逐步回归,患侧CST与BAD梗死部位的相对位置(相邻、部分穿过、穿过)关系与评分的恢复组、部分恢复组、瘫痪组存在线性回归关系。结论DTI技术能对BAD以及CST完整性进行有效评估,其评估结果与临床预测及实际预后存在高度正相关性,可为临床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 扩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皮质脊髓束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增雨 金芃芃 +5 位作者 余波 杨化兰 涂志兰 李超 胡梦婷 侯双兴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28-432,共5页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是导致急性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重要原因,且BAD相关卒中患者易出现症状波动及早期进展,导致预后不佳,临床上需要早期识别并进行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就BAD的临床诊断、常见危险因素、影像学、生物学标志物以... 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BAD)是导致急性孤立性皮质下梗死的重要原因,且BAD相关卒中患者易出现症状波动及早期进展,导致预后不佳,临床上需要早期识别并进行干预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就BAD的临床诊断、常见危险因素、影像学、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BAD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影像学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策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金智丽 吴青青 +4 位作者 吴晓燕 陈明 范永臻 鲁志兵 王海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1.0mmol/L,且12个月内持续达标,n=69]和标准降脂组(12个月内将LDL-C逐渐控制<1.4 mmol/L,n=67)。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相似,基线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3个月时,与入院时相比,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标准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TG、HDL-C和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出院3、6、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2.90%vs.14.93%,χ2=6.090,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可显著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MACE发生风险(HR=0.177,95%CI:0.037~0.838,P=0.029)。结论:在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中,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很可能会降低短期MACE发生风险,未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血管病变 强化降脂策略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穿支动脉病变梗死类型和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一轻 刘平国 +1 位作者 沈佳慧 蔡增林 《中国卒中杂志》 2021年第9期876-882,共7页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循环血管的穿支动脉,如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和髓质动脉等,阻塞会导致脑深部缺血性病变。不同穿支动脉梗死类型不同:豆纹动脉供血区域的梗死类型为腔隙性梗死、穿支动脉... 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及后循环血管的穿支动脉,如豆纹动脉、脉络膜前动脉(anterior choroidal artery,AChA)和髓质动脉等,阻塞会导致脑深部缺血性病变。不同穿支动脉梗死类型不同:豆纹动脉供血区域的梗死类型为腔隙性梗死、穿支动脉粥样硬化病型梗死和纹状体内囊梗死;AChA病变可导致AChA综合征;髓质分支梗死会导致半卵圆中心、放射冠部位的边界区梗死。7T二维相位对比MRI、三维时间飞跃法MRA和三维快速自旋回波T1WI序列等神经影像学新技术有助于确定穿支动脉早期病变,并可早期发现疾病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动脉病变 腔隙脑梗死 穿动脉粥样硬化 纹状体内囊梗死 边界区梗死 二维相位对比磁共振成像 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血流灌注特点:从解剖和临床表现角度的分析和比较
7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8-88,共1页
烟雾病在血管造影上具有独特的血管侧支吻合特征,但目前临床尚缺乏详细的定量数据,也缺乏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CAD)及健康人群的血管情况的比较分析。有研究者分析了67例经氙CT灌注扫描的烟雾病患者,
关键词 临床表现 血流灌注特点 烟雾病 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解剖 血管造影 CT灌注扫描 吻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