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施护理专案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 被引量:24
1
作者 丁妍 张柳燕 +2 位作者 余健 黄贤珍 李文英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37-38,52,共3页
目的探讨降低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5~6月126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 目的探讨降低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方法。方法调查分析2015年5~6月126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情况,建立护理专案小组,开展"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的护理专案改善活动,对2015年11~12月145例心内科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患者进行穿刺部位质控管理,比较专案活动实施前后患者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26.2%降至8.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经桡动脉路径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 经桡动脉路径 穿刺部位 并发症 护理专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护理专案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 被引量:29
2
作者 覃芳红 梁贤 +1 位作者 卜秀群 潘燕华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1期5-8,共4页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通过对160例患者的现况分析,确立"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现况进行要因分析,确定问题,设定目标,制定对... 目的通过护理专案改善活动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方法成立护理专案小组,通过对160例患者的现况分析,确立"降低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对现况进行要因分析,确定问题,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及组织实施于150例患者。结果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渗血发生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8.8%降低至2.0%,护理缺漏率由专案改善活动前的9.1%降低至2.7%(均P<0.01)。结论针对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部位渗血问题采取护理专案活动,有效降低了渗血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介入术 渗血 穿刺部位 护理专案 护理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穿刺部位PICC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苏英杰 李曙光 段东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89-89,共1页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但其存在一系列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PICC穿刺置管位置多样,不同穿刺置管部位PICC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有差异尚不明确。2008年11月~2010年5月,我们比较了不同穿刺部位PICC... 目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临床应用越来越广。但其存在一系列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PICC穿刺置管位置多样,不同穿刺置管部位PICC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是否有差异尚不明确。2008年11月~2010年5月,我们比较了不同穿刺部位PICC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管相关并发症 PICC穿刺 穿刺部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发生情况 临床应用 置管位置 置管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背皮神经的分布对浅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玲 杨朝鲜 +1 位作者 邹树芳 干锦华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5-1086,共2页
目的为静脉穿刺时减少损伤皮神经,减轻疼痛,提供解削学资料。方法解剖148例手标本,观察手背皮神经和浅静脉的分布及两者间的位置关系。结果 (1)84.5%皮神经主干只跨过手背静脉网及其延续的静脉深面或与部分静脉伴行;(2)94.8%的掌背... 目的为静脉穿刺时减少损伤皮神经,减轻疼痛,提供解削学资料。方法解剖148例手标本,观察手背皮神经和浅静脉的分布及两者间的位置关系。结果 (1)84.5%皮神经主干只跨过手背静脉网及其延续的静脉深面或与部分静脉伴行;(2)94.8%的掌背皮神经位于掌背静脉的桡侧,94.6%的小指尺侧指背神经伴行于同名静脉尺侧,97.2%的拇指桡侧指背神经伴行于同名静脉桡侧。结论熟悉手背皮神经和浅静脉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助于提高静脉穿刺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背 浅静脉 皮神经 穿刺部位 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穿刺部位选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丽君 冯毕龙 欧阳艳琼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4期91-95,共5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穿刺部位选择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从局部解剖、置管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选择等方面对中心静脉通路装置常用的穿刺部位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颈外静脉、股静脉和上肢的外周静脉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穿刺部位 血管解剖 并发症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梢血糖监测穿刺部位轮换方案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6
作者 安冉冉 刘莉 安新荣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2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末梢血糖监测部位轮换方案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末梢血糖监测的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60例按病室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随机选择末梢血糖监测部位,观察组实施有序的末梢血糖监测部位轮换方案... 目的探讨末梢血糖监测部位轮换方案在糖尿病强化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末梢血糖监测的强化治疗糖尿病患者60例按病室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随机选择末梢血糖监测部位,观察组实施有序的末梢血糖监测部位轮换方案,评价两组手指皮下淤血点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指皮下淤血点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末梢血糖监测穿刺部位轮换方案减少了患者同一部位反复穿刺所致的皮下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强化治疗 末梢血糖监测 穿刺部位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的改进 被引量:54
7
作者 郭丽娟 张鸿雁 +3 位作者 赵晓玉 赵书彦 任少林 孙丽芳 《护理学杂志》 2006年第23期37-38,共2页
目的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0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 目的减少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后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将108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于肘窝或肘下2横指处按常规进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观察组于距肘窝4cm以上的贵要静脉或头静脉在超声波引导下行静脉穿刺留置PICC。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及脱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改进PICC穿刺部位后,可减少静脉炎、脱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穿刺部位 并发症 静脉炎 血栓形成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穿刺部位静脉炎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秋秋 张小琼 李希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2期51-52,共2页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及心胸外科 72 8例全麻手术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发生静脉炎Ⅰ级 17例 ,Ⅱ级 8例 ,Ⅲ级 3例 ,总发生率为 3.85 % ;其主要原因为全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刺激 ,其次为晶体液、胶体液、血液的刺激 ,穿刺... 回顾性分析神经外科及心胸外科 72 8例全麻手术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结果发生静脉炎Ⅰ级 17例 ,Ⅱ级 8例 ,Ⅲ级 3例 ,总发生率为 3.85 % ;其主要原因为全麻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刺激 ,其次为晶体液、胶体液、血液的刺激 ,穿刺部位、留置时间及留置针的材质。提出选择合适留置针与穿刺部位 ,采用封闭式加温输液、输血和稀释给药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缩短留置针留置时间 ,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静脉炎 穿刺部位 留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循证护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阎秀英 程昊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5-116,共2页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人心脏或者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通过导管术将诊断或治疗用的各种器材送人心脏或者血管内,进行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方法。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包括:支架置入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定向性斑块旋切吸引术、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术等。随着介入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其安全性高,费用适中等特点逐步为广大病人所接受,但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全身及局部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 穿刺部位 并发症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CC置管患者穿刺部位感染状况及护士专业培训探讨 被引量:8
10
作者 袁玲 傅荣 李蓉梅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3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指导PICC专科护理的培训及实践。方法选择肿瘤血液科所有PICC新置管且全程在院内护理的患者89例,观察分析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感染程度、处理的转归情况和发现护士对穿刺部位感... 目的探讨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指导PICC专科护理的培训及实践。方法选择肿瘤血液科所有PICC新置管且全程在院内护理的患者89例,观察分析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感染程度、处理的转归情况和发现护士对穿刺部位感染并发症的评估能力和处理能力。结果 9例患者穿刺部位感染,其中6名年轻轮转护士发现3例,接受过PICC培训的8名本科室护士发现6例。患者经及时处理后,症状均消失。结论 PICC穿刺部位感染状况不容忽视。护士对PICC护理专业能力与导管感染的发生情况密切相关,接受过PICC系统专业培训的护士更能正确评估和及早发现穿刺部位感染症状并及时处理,建议加强PICC专科分层次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穿刺部位感染 导管感染 护士 专业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李相林 米元元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7年第22期40-44,共5页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1-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后穿刺部位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2016年1-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消化内科46例行TIPS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成立管理团队,应用FMEA在TIPS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护理过程中失效模式进行分析,计算失效模式中的危急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并根据RPN的大小,制定改进防范措施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结果使用FMEA后,TIPS术后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显著下降,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EA实施前后穿刺部位出血的失效模式RPN值由973分降至185分;患者平均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2%上升至实施后的96%,护士平均满意度由93%上升至实施后的97%。结论将FMEA方法应用在TIPS术后的患者,能有效降低TIPS术后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穿刺部位 出血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敏性紫癜患儿静脉穿刺部位出现紫癜的护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洁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2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静脉穿刺部位出现紫癜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0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46例静脉穿刺部位出现紫癜,通过中药外敷、喜疗妥外涂、舒血宁外敷、更换穿刺部位、使用头皮针穿刺、抬高上肢、静脉使用10%葡萄糖酸钙抗...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患儿静脉穿刺部位出现紫癜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60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的46例静脉穿刺部位出现紫癜,通过中药外敷、喜疗妥外涂、舒血宁外敷、更换穿刺部位、使用头皮针穿刺、抬高上肢、静脉使用10%葡萄糖酸钙抗过敏、舒血宁活血化瘀等护理方法,观察护理效果。结果39例患儿静脉穿刺部位紫癜3 d消退,有效率为84.78%,4例患儿静脉穿刺部位紫癜5 d消退,有效率为8.70%,3例患儿静脉穿刺部位紫癜7 d消退,有效率为6.52%。结论过敏性紫癜患儿静脉穿刺部位出现紫癜后,通过综合护理措施,大多数3d左右即消退,少数4~7d消退,效果好,未给患儿带来痛苦,也未增加家长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穿刺部位 紫癜 小儿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不当致感觉异常
13
作者 戴桂兰 黄素民 朱红艳 《临床误诊误治》 2004年第10期736-736,共1页
关键词 静脉穿刺 穿刺部位 感觉异常 桡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肝室穿刺部位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14
作者 刘云华 彭丹 李贞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5期285-285,共1页
2002年9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人工肝技术治疗重肝,经过五年多的临床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119例重肝患者做了271例次的人工肝治疗,大大提高了我院在救治重型肝炎方面的成功率,同时我们也感到这是一个院内... 2002年9月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开展人工肝技术治疗重肝,经过五年多的临床实践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119例重肝患者做了271例次的人工肝治疗,大大提高了我院在救治重型肝炎方面的成功率,同时我们也感到这是一个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本文通过对119例人工肝治疗患者的资料回顾,对发生感染的7例患者进行分析,探讨降低感染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肝技术 感染危险因素 穿刺部位 人工肝治疗 第三人民医院 临床实践 重型肝炎 高危科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病人静脉穿刺部位与疼痛程度及留置时间关系的探讨
15
作者 杜福兰 《护士进修杂志》 2014年第22期2035-2036,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静脉穿刺部位与疼痛程度、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05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观察三组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及拔针原因。结果 A、B、C三组病人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差异无统... 目的探讨手术病人静脉穿刺部位与疼痛程度、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关系。方法将105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观察三组手术病人静脉穿刺时的疼痛程度、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及拔针原因。结果 A、B、C三组病人留置针平均留置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穿刺时的疼痛程度B组最重,A组次之,C组最轻,单就疼痛与非疼痛因素拔针进行比较,B组病人与其他两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病人静脉穿刺及留置过程中,鼻咽窝3横指以上的头静脉穿刺时疼痛最轻,适合在手术病人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部位 静脉 疼痛 留置时间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致股动脉穿刺部位血肿3例
16
作者 董剑廷 袁勇 +1 位作者 张励庭 黄炫生 《罕少疾病杂志》 2002年第6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股动脉 穿刺部位 氯比格雷 阿司匹林 血肿 副作用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穿刺部位维护状况调查 被引量:15
17
作者 何云艳 张静 +4 位作者 郭怡雪 魏晓宇 陈永侠 叶萍 白茹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7-51,共5页
目的分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s)穿刺部位的维护现状,为临床输液治疗的护理管理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安徽省8所三甲医院的375名临床护理人员行CVADs穿刺部位维护现状调查。结果具有正式血... 目的分析三甲医院就诊患者中心静脉通路装置(CVADs)穿刺部位的维护现状,为临床输液治疗的护理管理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选取安徽省8所三甲医院的375名临床护理人员行CVADs穿刺部位维护现状调查。结果具有正式血管通路认证证书的护士占72.0%;选择7d更换1次敷料占72.5%;选用含氯己定成分的抗菌溶液占24.3%;使用导管固定装置占79.2%;穿刺部位皮肤发红、发炎时,使用透明敷料为42.7%;当穿刺部位皮肤化脓引流时,仅有37.3%护理人员对CVADs穿刺部位维护具有信心。结论来自8所三甲医院护理人员的CVADs维护实践操作存在差异性,CVADs穿刺部位维护流程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同时应对护理人员加大培训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通路装置 穿刺部位 维护 敷料 氯己定 皮肤化脓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选择培训中的应用
18
作者 潘秀云 李燕 《中国卫生产业》 2015年第19期31-32,106,共3页
目的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提高输液工具的选择和穿刺部位的正确率。方法通过对全院静脉输液现状的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的现状,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进行培训,达到改变护理人员理念,正确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 目的将新的教学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提高输液工具的选择和穿刺部位的正确率。方法通过对全院静脉输液现状的调查,了解临床护士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的现状,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进行培训,达到改变护理人员理念,正确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的目的。结果主动静脉治疗理念得到普及,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采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可以使护士更加合理地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导向教学法 静脉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对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艳艳 方小燕 李雪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6期116-118,125,共4页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对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9月本院PICC置管后新生儿1167例,依据静脉穿刺部位分为大隐组(n=205例)、腋组(n=105例)、股组(n=67例)、贵要组(n=372例)...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对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7年9月本院PICC置管后新生儿1167例,依据静脉穿刺部位分为大隐组(n=205例)、腋组(n=105例)、股组(n=67例)、贵要组(n=372例)、正中组(n=214例)、头组(n=204例),比较六组CLABSI、留置时间、非计划拔管。结果在CLABSI率、非计划拔管率方面,大隐组、贵要组、腋组明显低于正中组、头组,正中组、头组明显低于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留置时间方面,大隐组、贵要组、腋组明显高于正中组、头组,正中组、头组明显高于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合理选择穿刺部位可有效降低新生儿PICC置管后CLABSI率,其中大隐、贵要、腋静脉可作为首选穿刺部位,并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而延长留置时间,值得临床作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理 选择 穿刺部位 新生儿 PICC置管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介入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秀利 吴怡蓓 +3 位作者 顾凤洁 唐晓静 李绒 顾怡菁 《护士进修杂志》 2021年第16期1486-1488,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介入治疗的完成呈递增趋势,但随之而来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也被广泛关注。其中最常见的是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还会延长其住... 先天性心脏病(CHD)是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不断发展,我国每年介入治疗的完成呈递增趋势,但随之而来的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也被广泛关注。其中最常见的是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还会延长其住院时间。本文通过文献回顾法,对CHD患儿介入术后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后期制定全面及多层次的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手术 穿刺部位 血管并发症 患儿 心血管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