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CPC空隙设计及光能损失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茂刚
唐润生
+1 位作者
程艳斌
王志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8-312,共5页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因结构简单不需要跟踪等优点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发电系统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理想CPC的反射面与吸收体连在一起,而实际应用中因种种原因必须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该文对三种常...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因结构简单不需要跟踪等优点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发电系统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理想CPC的反射面与吸收体连在一起,而实际应用中因种种原因必须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该文对三种常见的CPC空隙带来的光学损失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平面吸收体CPC,空隙设计的优选方案是剪去靠近吸热体的反射面;对于圆形吸收体CPC,最优选的空隙设计方案是对理想CPC所对应的受光体的形状进行修正,其次是剪去与圆管相连的反射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隙设计
空隙
的光学损失
复合抛物聚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差异分析
2
作者
单景松
刘然舒
+2 位作者
徐林功
吴淑印
梅佳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为分析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的差异,考虑成型方法、骨料级配、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等因素,测试新成型和硬化试件空隙率、骨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结果发现,相比于振动成型和旋转压实法,击实法新成型试件空隙率更接近设计空隙...
为分析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的差异,考虑成型方法、骨料级配、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等因素,测试新成型和硬化试件空隙率、骨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结果发现,相比于振动成型和旋转压实法,击实法新成型试件空隙率更接近设计空隙率,击实100次时,硬化试件空隙率随级配变粗而增加,随浆骨比增加而非线性降低,随水灰比增加而增加。浆骨比为0.23、0.27、0.31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分别降低2.7%、0.4%,水灰比由0.25增加到0.35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增加了0.8%。硬化试件的实际空隙率显著高于设计空隙率,两者差异随级配变粗而增大,随浆骨比的增加而变大,随水灰比的降低而减少,由设计空隙率预估实际空隙率时应根据压实水平和混合料组成综合修正。该研究的试验成果和预估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预估硬化试件实际空隙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设计
空隙
率
实际
空隙
率
差异性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CPC空隙设计及光能损失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茂刚
唐润生
程艳斌
王志刚
机构
教育部可再生能源先进材料与制备重点实验室
出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08-312,共5页
基金
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B050M)
文摘
复合抛物面聚光器(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CPC)因结构简单不需要跟踪等优点在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发电系统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理想CPC的反射面与吸收体连在一起,而实际应用中因种种原因必须在两者之间留有空隙。该文对三种常见的CPC空隙带来的光学损失进行了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平面吸收体CPC,空隙设计的优选方案是剪去靠近吸热体的反射面;对于圆形吸收体CPC,最优选的空隙设计方案是对理想CPC所对应的受光体的形状进行修正,其次是剪去与圆管相连的反射面。
关键词
空隙设计
空隙
的光学损失
复合抛物聚光器
Keywords
gap design, optical losses, compound parabolic concentrators
分类号
TK511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差异分析
2
作者
单景松
刘然舒
徐林功
吴淑印
梅佳鸿
机构
山东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84,共6页
基金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ZR2021ME00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项目(K20200599)。
文摘
为分析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的差异,考虑成型方法、骨料级配、水泥浆用量、水灰比等因素,测试新成型和硬化试件空隙率、骨料间隙率等体积参数。结果发现,相比于振动成型和旋转压实法,击实法新成型试件空隙率更接近设计空隙率,击实100次时,硬化试件空隙率随级配变粗而增加,随浆骨比增加而非线性降低,随水灰比增加而增加。浆骨比为0.23、0.27、0.31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分别降低2.7%、0.4%,水灰比由0.25增加到0.35时硬化试件空隙率增加了0.8%。硬化试件的实际空隙率显著高于设计空隙率,两者差异随级配变粗而增大,随浆骨比的增加而变大,随水灰比的降低而减少,由设计空隙率预估实际空隙率时应根据压实水平和混合料组成综合修正。该研究的试验成果和预估公式可为实际工程中预估硬化试件实际空隙率提供依据。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设计
空隙
率
实际
空隙
率
差异性
多因素分析
Keywords
pervious concrete
design porosity
measured porosity
disparity analysis
multifactorial analysis
分类号
TV331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CPC空隙设计及光能损失
吴茂刚
唐润生
程艳斌
王志刚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透水混凝土设计空隙率与实际空隙率差异分析
单景松
刘然舒
徐林功
吴淑印
梅佳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