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梁全壳空间计算模型及其在单片结构桥梁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郑凯锋 胡正民 王应良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80-585,共6页
以梁杆单元为主体的钢桥传统计算分析方法存在不能准确反映桁架杆件之间和杆件与桥面之间的连接性能,忽略桁架杆件横向尺寸效应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全桥全壳空间计算模型,并应用于单片结构桥梁方案的全桥空间计算中。该模型具有通用性... 以梁杆单元为主体的钢桥传统计算分析方法存在不能准确反映桁架杆件之间和杆件与桥面之间的连接性能,忽略桁架杆件横向尺寸效应等问题。文中提出了全桥全壳空间计算模型,并应用于单片结构桥梁方案的全桥空间计算中。该模型具有通用性,文中的研究有益于寻找钢桥结构行为的仿真分析途径、准确计算具有结构缺陷的现有钢桥的承载能力、真正连接钢桥图形系统与结构分析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结构分析 空间计算模型 单片结构桥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斜交桥梁空间计算模型
2
作者 刘贵平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6年第7期133-133,135,共2页
针对斜交桥梁工程计算,结合实例,在简单介绍几种桥梁常用空间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实体单元模型与空间梁格单元模型对斜交桥梁实施空间计算,提出各计算模型应用的要点,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空间梁格单元模型能很好反映出斜交桥受力... 针对斜交桥梁工程计算,结合实例,在简单介绍几种桥梁常用空间计算模型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实体单元模型与空间梁格单元模型对斜交桥梁实施空间计算,提出各计算模型应用的要点,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空间梁格单元模型能很好反映出斜交桥受力情况,但要注意剔除由预应力直接引发的边肋平面外弯矩的结论,旨在为类似斜交桥的工程计算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交桥 空间计算模型 实体单元模型 空间梁格单元模型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门起重机空间整体结构计算模型探讨
3
作者 张力平 魏道升 连重先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114-117,共4页
空间结构计算模型比通常所用的平面计算模型更逼近实际.用空间整体计算模型能更清晰地分析各构件的受力状况,设计出的电动葫芦龙门起重机与实测结果对比后表明,它更符合于实际工作状态.该计算模型也能用于其它类型的起重机设计.
关键词 空间力法 空间整体结构计算模型 起重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家树 金邦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3-56,共4页
将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龙潭河大桥简化为空间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以弹簧作为考虑基础 结构相互作用的边界条件,用空间迭代算法程序计算其自振特性,用Wilson θ程序计算其地震作用下空间几何非线性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基础 结构相互... 将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龙潭河大桥简化为空间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以弹簧作为考虑基础 结构相互作用的边界条件,用空间迭代算法程序计算其自振特性,用Wilson θ程序计算其地震作用下空间几何非线性反应.计算结果表明,基础 结构相互作用对各阶频率、轴力和力矩以及跨中位移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拱桥 地震反应分析 几何非线性 基础-结构相互作用 空间动力计算有限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桩码头在水平集中力作用下桩力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杨亚先 张建红 《港工技术》 2016年第3期41-43,共3页
在水平集中力作用下的高桩码头,分别采用平面排架与三维空间模型对桩基进行分析。从桩基内力结果看出,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近。但从技术发展、计算的直观、概念清晰以及业主的需求角度,建议工程设计人员更多的使用三维空间模型计算方法。
关键词 高桩码头 平面排架计算 三维空间模型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铁出入口大跨度接口梁数值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林蓼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23,共4页
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对地铁出入口大跨度接口梁的内力等进行数值分析,提出接口梁空间计算模型及其内力计算结果,对比传统平面简化计算模型的内力结果,得知空间计算模型结果更接近接口梁的真实受力状态,接口梁的扭矩不是受力的控制性因素,... 建立空间计算模型对地铁出入口大跨度接口梁的内力等进行数值分析,提出接口梁空间计算模型及其内力计算结果,对比传统平面简化计算模型的内力结果,得知空间计算模型结果更接近接口梁的真实受力状态,接口梁的扭矩不是受力的控制性因素,而接口梁的弯矩接近弹性支座梁的弯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 出入口接口梁 大跨度 空间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单元的箱梁桥应力研究
7
作者 袁明 颜东煌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6,共5页
预应力混凝土(PC)箱梁桥空间效应明显,其顶板、腹板和底板的受力相互影响,基于平面杆系计算模型获得的箱梁结构应力与实际应力情况有差异。为此,研究中采用实体退化壳元模拟混凝土,杆单元模拟预应力束,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单元;并以... 预应力混凝土(PC)箱梁桥空间效应明显,其顶板、腹板和底板的受力相互影响,基于平面杆系计算模型获得的箱梁结构应力与实际应力情况有差异。为此,研究中采用实体退化壳元模拟混凝土,杆单元模拟预应力束,建立了预应力混凝土组合单元;并以一座典型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为研究对象,结合施工过程模拟,建立了平面杆系和带预应力钢束的实体退化壳组合单元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了箱梁的应力分布特点及平面与空间计算模型的差别,分析了现有PC箱梁桥设计计算由于采用平面杆系计算模拟所带来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组合单元 箱梁桥 空间与平面计算模型 混凝土正应力 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