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虚实无界:空间计算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卫东
王佳宁
+2 位作者
赵菲艳
黄唯丽
刘晨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共11页
作为教育技术革新的前沿,空间计算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三维交互特性,推动教育领域向沉浸式场景化体验转型。该技术通过整合三维重构、空间感知、用户感知、空间数据管理以及5G/云网等关键要素,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极大地丰富...
作为教育技术革新的前沿,空间计算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三维交互特性,推动教育领域向沉浸式场景化体验转型。该技术通过整合三维重构、空间感知、用户感知、空间数据管理以及5G/云网等关键要素,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空间体验。空间计算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聚焦于如何通过提供直观的显示方式、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达到虚实无界以及创建深层次的连接,来增强学习效率和认知发展。其在教育中的优势包括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加强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通过沉浸化学习提升学习动机等。基于空间计算技术构建的未来教育生态圈,体现以“人”为中心、“技”术加成和“场”域构建,通过“人”“技”“场”虚实交融,构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计算技术
沉浸式体验
教育模式创新
三维交互
个性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虚实无界:空间计算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被引量:
4
1
作者
陈卫东
王佳宁
赵菲艳
黄唯丽
刘晨阳
机构
苏州科技大学教育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新媒体交互设计与应用研究所
出处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3,共11页
基金
2022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学校研究”(项目编号:B/2022/01/14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作为教育技术革新的前沿,空间计算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三维交互特性,推动教育领域向沉浸式场景化体验转型。该技术通过整合三维重构、空间感知、用户感知、空间数据管理以及5G/云网等关键要素,为教育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模式,极大地丰富了学习者的空间体验。空间计算技术在教育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聚焦于如何通过提供直观的显示方式、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达到虚实无界以及创建深层次的连接,来增强学习效率和认知发展。其在教育中的优势包括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加强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通过沉浸化学习提升学习动机等。基于空间计算技术构建的未来教育生态圈,体现以“人”为中心、“技”术加成和“场”域构建,通过“人”“技”“场”虚实交融,构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
空间计算技术
沉浸式体验
教育模式创新
三维交互
个性化学习
Keywords
Spatial Computing Technology
Immersive Experience
Innovation in Educational Models
Three-Dimensional Interaction
Personalized Learning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虚实无界:空间计算技术及其教育应用前瞻——兼论空间重塑下的未来教育新模式
陈卫东
王佳宁
赵菲艳
黄唯丽
刘晨阳
《远程教育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