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功能设计与总体框架——以山东省为例
1
作者 谭绪泉 裴淑珍 +9 位作者 安国强 蒋海明 李月霞 刘政 孙志远 于沣玉 刘昕哿 李博文 梁天宇 杨冀红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4-740,共7页
为了高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业务,采用综合分析、文献搜集等方法,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业务周期,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主要功能和总体框架。结果表明,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必须适应国土空间规划... 为了高效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业务,采用综合分析、文献搜集等方法,系统梳理国土空间规划业务周期,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主要功能和总体框架。结果表明,以应用场景为牵引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必须适应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感知—评估—决策—实施”的需求,对应建设感知系统、评估系统、决策系统和实施系统4个功能系统;为确保监测网络科学有序开展,应建设数据网、决策网、应用网、生态网、支撑网协同的基础网络,跨行业融合大数据,推动形成规划决策业务生态。基于山东省实践,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应充分运用现有数据基础和感知技术,从规划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入手,充分调动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力量,结合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对规划实施、评估、预警开展快速、准确的智能情景模拟,助力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国土空间治理 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治理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路径 被引量:18
2
作者 罗亚 吴洪涛 +1 位作者 张耘逸 余铁桥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3,共7页
面向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的新要求,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具体内涵进行解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基本立足点是整体治理,关键聚焦点是动态反馈,重要驱动力是数字赋能,核心价值观是共建共治共享。在此基础上,提出“1234... 面向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的新要求,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具体内涵进行解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基本立足点是整体治理,关键聚焦点是动态反馈,重要驱动力是数字赋能,核心价值观是共建共治共享。在此基础上,提出“12345”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总体框架,并围绕业务牵引、场景驱动、数字赋能探讨面向数字化治理的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路径,以期加快国土空间治理的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推动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智慧规划 数字化治理 国土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的内涵解析及展望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静轩 潘海霞 罗杰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定义及建设目标,以及参与主体及工作场景的不同侧重点,将其建设分为4个维度,包括聚焦国土空间规划业务,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构建应用场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全面升级;突破国土... 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定义及建设目标,以及参与主体及工作场景的不同侧重点,将其建设分为4个维度,包括聚焦国土空间规划业务,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构建应用场景,推动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全面升级;突破国土空间“智慧”关键技术,提前谋划研究新技术应用,实现关键技术创新;创新数据高效安全融合机制,探索国土空间治理制度,保障规划业务应用场景落实;营造国土空间开放治理生态,统筹“政产研学用”,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共建共治共享。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的工作内容和过程,提出其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多主体参与的展望,以期为不同参与主体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数字化 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 业务场景 开放治理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ML-RBF模型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空间规划实施情景模拟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强 徐斌 +1 位作者 李文睿 郝若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06-111,共6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蓝图的本底基础与重要支撑,空间规划的实施也将驱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演进。为科学监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规划实施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从压力—支撑、破坏—修复、消退—提升6个维度...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蓝图的本底基础与重要支撑,空间规划的实施也将驱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演进。为科学监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规划实施情景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状况,从压力—支撑、破坏—修复、消退—提升6个维度构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体系,并集成主成分分析(PCA)和多标签径向基(ML-RBF)神经网络模型,开展北京市2010-2018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空间规划实施情景下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演进模拟。结果显示:1)北京市2010-2018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0.951~1.221之间,承载支撑因素、修复因素与提升因素的贡献逐年上升,在2018年达到0.552,表征环境与生态状态的破坏因素和消退因素自2010年的0.472减少至2018年的0.452;2)在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景下,北京市2035年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可达1.447,压力—支撑、破坏—修复、消退—提升6个维度的承载状态结构进一步优化,分别为0.188与0.296、0.131与0.122、0.090与0.174。研究表明:PCA-ML-RBF模型能够科学监测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定量计算指标贡献,并对空间规划实施情景下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演进状况进行模拟,可为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与国土空间规划实施情景模拟提供方法体系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PCA-ML-RBF模型 空间规划实施 情景模拟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监测评估预警框架构建与保障机制
5
作者 柴勋 周亮 +3 位作者 杨壮壮 杨帆 武敏 王亚华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6-74,共9页
系统梳理“三线”政策的演进历程,总结其在划定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此基础上,解析“三线”的监测评估预警逻辑关系,构建由“数量—质量—生态”“面积—性质—功能”“规划管控—规模结构—集聚形态—集约利用—存量盘活—用... 系统梳理“三线”政策的演进历程,总结其在划定与监督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在此基础上,解析“三线”的监测评估预警逻辑关系,构建由“数量—质量—生态”“面积—性质—功能”“规划管控—规模结构—集聚形态—集约利用—存量盘活—用途管制”等维度构成的“三线”实施监测指标体系,提出由“耕地减少—耕地增加—恢复属性地类变化”“用地性质—生态功能—保护成效”“实施性—支撑性—品质性”组成的“三线”实施评估方向。围绕阶段目标、监测流程、场景应用与管控措施4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督保障机制,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重要控制线的实施监督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三条控制线 规划实施监督 保障机制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城市理念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响应策略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6
6
作者 朱继任 王毅然 +1 位作者 邱梓萱 朱介鸣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共8页
在解析人民城市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空间极化、空间同化和空间剥夺3个方面梳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民城市理念的缺失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现实挑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出基于产权规则设置、市... 在解析人民城市理念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从空间极化、空间同化和空间剥夺3个方面梳理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人民城市理念的缺失与当前国土空间规划面临的现实挑战;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出基于产权规则设置、市场化机制设计和国土空间规划协同等的响应人民城市理念的国土空间规划策略与实践路径,以为人民城市的规划、建设和治理提供逻辑与路径参考,助力城乡融合、区域协同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城市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产权规则 规划协同 空间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空间规划到土地利用变化——差异、现状、挑战和未来方向 被引量:6
7
作者 何志超 赵春红 +1 位作者 李国煜 郭青海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19,共11页
空间规划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似乎已是学界的共识。然而,空间规划以未来演绎现在,土地利用变化则从现实推算未来,二者研究范式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困境:一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空间规划影响机制研究的困难;二是对空间规划实施效果的质疑。... 空间规划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似乎已是学界的共识。然而,空间规划以未来演绎现在,土地利用变化则从现实推算未来,二者研究范式的差异导致了两个困境:一是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对空间规划影响机制研究的困难;二是对空间规划实施效果的质疑。从两个学科研究范式的差异出发,沿着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规划驱动力和空间规划实施效果两条脉络进行文献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两个关键挑战,即规划意图的空间化与定量化、空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最后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借鉴土地利用研究中的情景"翻译"方法将规划意图空间化和定量化,将空间规划实施中的不同主体的行为决策整合到土地利用模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驱动力 空间规划实施效果 规划意图 空间规划实施的不确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总体框架与实施路径
8
作者 李治君 张耘逸 +1 位作者 王娜萍 郭一珂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83,共7页
面向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管理面临的规划配置不精准、空间资源短缺化、社会服务同质化、多元主体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和挑战,提出构建以全要素精准感知为基础、全周期联动贯通为支撑、全场景协同智治为核心的总体框架,以及夯实数据基... 面向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建设管理面临的规划配置不精准、空间资源短缺化、社会服务同质化、多元主体参与不充分等问题和挑战,提出构建以全要素精准感知为基础、全周期联动贯通为支撑、全场景协同智治为核心的总体框架,以及夯实数据基础、研制指标模型、搭建治理平台和构建场景工具4个层面的实施路径,以期为促进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数字化、智慧化、协同化治理提供解决方案和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分钟社区生活圈 数字赋能 实施路径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规划分区的商洛市用途管制规则探索 被引量:6
9
作者 简美华 于姗姗 +1 位作者 廉政 李毅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00,共7页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需要一套明确的用途管制规则。文章梳理了传统用途管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的关键点;以商洛市用途管制实践为例,明确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衔接逻辑,构建了“指标管控+‘3+...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需要一套明确的用途管制规则。文章梳理了传统用途管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面向实施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和用途管制的关键点;以商洛市用途管制实践为例,明确规划编制与规划管理的衔接逻辑,构建了“指标管控+‘3+X’控制线管控+规划分区准入+用地分类”四级分区分类管控体系,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事权和要素的相应要求,明确划定一级规划分区的工作思路,最后提出商洛市一级规划分区的建设项目准入和禁止清单以及管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 规划分区 用途管制规则 实施管理 商洛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