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脆弱性与传统网络属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航 胡小兵 +1 位作者 郭晓梅 史培军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65,共8页
为探索研究网络系统脆弱性的新思路,并进一步提升空间脆弱性模型的实用性,分析了空间脆弱性与传统网络属性(主要是平均最短路径,平均中间性,连通性和受影响最短路径数目)的关系,并以北京地铁网络为例验证这一关系。结果表明`,在网络系... 为探索研究网络系统脆弱性的新思路,并进一步提升空间脆弱性模型的实用性,分析了空间脆弱性与传统网络属性(主要是平均最短路径,平均中间性,连通性和受影响最短路径数目)的关系,并以北京地铁网络为例验证这一关系。结果表明`,在网络系统脆弱性研究中,当重点关注空间灾害对系统造成的全局性影响时,新的空间脆弱性模型和传统网络属性的合理结合可以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系统 网络属性 空间脆弱性 地铁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局域性灾害下网络系统的空间脆弱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航 郭晓梅 +1 位作者 许珍 胡小兵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9-32,共14页
在简单分析了传统脆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针对网络系统的空间脆弱性理论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脆弱性曲线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灾害位置,灾害覆盖面积,灾害全局性影响(包括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系统结点对灾害的设... 在简单分析了传统脆弱性研究存在的问题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针对网络系统的空间脆弱性理论模型。该模型是在传统脆弱性曲线方法的基础上,考虑了灾害位置,灾害覆盖面积,灾害全局性影响(包括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以及系统结点对灾害的设防水平等4个因素,并提出了两个空间脆弱性指数(SVI),分别为绝对空间脆弱性指数(ASVI)和相对空间脆弱性指数(RSVI),以期尽可能真实地反映网络系统在面临空间局域性灾害时的脆弱性水平。空间脆弱性理论模型重点关注空间局域性灾害对网络系统造成的全局性影响。之后,以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系统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结果表明,所有的仿真结果均符合人们对中国民用航空系统的认知常识,从而验证了空间脆弱性理论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系统 空间局域性灾害 空间脆弱性 全局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盘江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时空演变与模拟
3
作者 彭丽福 赵宇鸾 杨小飘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16-325,共10页
[目的]评估和模拟北盘江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对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北盘江流域脆弱性,并使用有序加权... [目的]评估和模拟北盘江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对筑牢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评估北盘江流域脆弱性,并使用有序加权平均算子模拟不同决策风险下的脆弱性情景。[结果](1)2000—2020年,北盘江流域脆弱性程度明显下降,高脆弱区面积占比由13.82%降到8.37%,低脆弱区面积占比由10.66%增加到17.62%。(2)20年间北盘江流域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整体处于中等脆弱水平,平均占比32%,空间变化呈现“西北、东南低,中部高”的分布格局。(3)从情景模拟分析上看,在可持续导向型中应重视风险环境的胁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适应能力建设,在经济优先型中应强调发展与保护并重,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系统脆弱性。[结论]北盘江流域脆弱性程度明显降低,情景模拟结果可满足不同政策指导下的流域发展需要,并为北盘江流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 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 北盘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变化 被引量:8
4
作者 苏桂武 马宗晋 +1 位作者 朱林 吴琼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1,共11页
以1985,1995,2000,2004年为代表时期,借助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近20年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变化,越来越显著地表现为4种主要脆弱性空间分异模... 以1985,1995,2000,2004年为代表时期,借助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初步研究了京津唐地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近20年来的变化。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变化,越来越显著地表现为4种主要脆弱性空间分异模式(Ⅰ、Ⅱ、Ⅲ、Ⅳ)的变化,各种模式的变化在形式、程度和主要驱动因素上各有特点:模式Ⅰ始终与研究区的城市化、人口与经济特别是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其变化以方差贡献变化为主,20年来该模式的方差贡献增加了约13%,对研究区脆弱性空间分异整体特点的影响不断加强;模式Ⅱ和模式Ⅲ一直与研究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关系密切,20年来两模式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载荷分布和各模式反映的脆弱性区域分异格局上,且两模式及两模式的变化间还具有明显的反向特点;模式Ⅳ也发生了形式不同和程度各异的变化,但总的变化幅度相对较小。1985年以来,研究区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空间分异的整体格局总体稳定,不同时期地区间的脆弱性相对程度在横向上呈波动性变化,除京、津、唐、秦皇岛和承德等大中城市的市区及其周边部分辖县较明显外,其他地区均以小幅调整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区域宏观脆弱性 空间分异 时间变化 脆弱性空间分异模式 京津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晓瑞 李涛 +1 位作者 方创琳 王振波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9-93,共5页
通过分析城市"人-地"复合系统的特点,对目前基于单一视角的城市脆弱性测度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非空间-空间"的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理论模型;以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和基于GIS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为基础,分别... 通过分析城市"人-地"复合系统的特点,对目前基于单一视角的城市脆弱性测度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非空间-空间"的城市脆弱性综合测度理论模型;以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和基于GIS的多准则决策分析技术为基础,分别给出了城市非空间脆弱性和空间脆弱性定量测度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对城市脆弱性的综合测度。合肥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合肥市1998-2012年的非空间脆弱性总体呈下降态势,但在2011年发生突变反弹;合肥市空间脆弱性可被划为低、较低、中、较高和高5种脆弱性分区。该项研究可为城市脆弱性研究领域提供理论方法参考和实践应用借鉴,为制定城市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脆弱性 综合测度 空间脆弱性 空间脆弱性 合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演化与模拟——以北京平谷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阎姝伊 李嘉艺 +1 位作者 王瑶函 郑曦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6912-6921,共10页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相比于平原区受地形环境等因素制约更为脆弱,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中更需要权衡。使用显式空间脆弱性(SERV)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估平谷浅山区12个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 浅山区乡镇社会-生态系统相比于平原区受地形环境等因素制约更为脆弱,在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中更需要权衡。使用显式空间脆弱性(SERV)模型,从暴露度、敏感性、适应能力3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评估平谷浅山区12个乡镇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并使用有序加权平均算法(OWA)模拟多种决策风险下脆弱性情景。研究表明:(1)平谷浅山区2007—2017年总体脆弱性呈现中度脆弱水平,局部呈现上升态势,10年间中等以上脆弱乡镇面积比重由73.09%上升到80.74%。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2)处于高脆弱水平乡镇应进行严格控制,增加水土保持林面积等提高适应能力;同时注重低脆弱乡镇的高暴露风险源及时进行生态修复。(3)通过设定不同决策风险系数预测不同发展导向下区域系统脆弱性差异,在倾向于可持续发展导向下优先生态环境治理,在经济发展导向下应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评价结果可满足不同决策思路下指导区域发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脆弱性评价 显式空间脆弱性模型 浅山区乡镇 北京市平谷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中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 被引量:5
7
作者 郭三杰 范方华 +1 位作者 赵娟娟 马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2-178,共7页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结合空间脆弱性模型对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结合进行探讨。结果表...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资源环境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以云南省普洱市为例,结合空间脆弱性模型对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结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普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整体较高,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资源环境巩固发展区;低承载力地区主要分布在普洱市的东南部和东北部,在进行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时可作为重点治理区;(2)基于空间脆弱性模型开展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相结合具有可操作性;(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对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具有导向作用,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资源环境承载力 空间脆弱性模型 普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