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列车时刻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格局变化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徐晨璐 钟业喜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8-153,共6页
根据铁路客运数据,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铁路客运旅行时间、费用、连接站点以及车次变化,结果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省会城市铁路客运发展水平不均衡;(2)列车车次数代表的可选择性,武汉>长沙>南昌;(3)列车结构特别... 根据铁路客运数据,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铁路客运旅行时间、费用、连接站点以及车次变化,结果如下:(1)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省会城市铁路客运发展水平不均衡;(2)列车车次数代表的可选择性,武汉>长沙>南昌;(3)列车结构特别是高铁占比对平均费用影响显著;(4)与各枢纽城市联系密切程度,武汉与郑州、广州联系最为紧密,长沙与广州、武汉联系最为密切,南昌与武汉联系最紧密,南昌第二密切枢纽城市由北京转为上海;(5)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省会城市相互联系中,武汉与长沙的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武汉与南昌之间的联系,南昌与长沙的联系则相对最少.总体上,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大省会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且范围逐步扩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客运 可达性格局 空间联系格局 长江中游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对区域可达性与空间联系格局的影响——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严亚磊 于涛 赖江浩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3-158,共6页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域,基于城际高铁通行时长、班次数据、人口流动数据,利用平均旅行时长、社会网络分析研究高铁对区域可达性和空间联系格局演变的影响,发现:(1)高铁推动各大中小城市均衡地接入长三角高铁网络,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提升了50%,但过长的途外附属时间使得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小城市在区域可达性格局中处于劣势。(2)高铁推动了长三角空间联系格局的非均衡演变,在中心辐射型高铁网络的带动下,人口趋于向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中心城市流动,与周边地区形成同城化的核心边缘模式,而未开通高铁的城市与外围城市在空间联系格局中面临着要素流失的困境。(3)总结了高铁影响区域发展的作用路径,为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 可达性 空间联系格局 非均衡性 长三角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