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保护与产业集聚:基于空间经济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真勇 谢里 罗能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3-58,共6页
将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融入Krugman的"中心——外围"模型,以此来分析地方政府采取保护政策对厂商迁移和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分权体制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基于对税基、管辖区福利、政府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虑... 将地方政府干预经济行为融入Krugman的"中心——外围"模型,以此来分析地方政府采取保护政策对厂商迁移和地区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中国分权体制改革进程中,地方政府基于对税基、管辖区福利、政府自身利益等因素的考虑,采取了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利益的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地区间生产资源的配置。在实施地方保护政策情况下,除非运输成本很低、迁移目的地的支出水平很高或市场分额足够大,从而为厂商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足以补偿地方保护所产生的厂商迁移的机会成本,否则,将阻碍厂商的跨辖区迁移和产业的地区集聚,从而造成地区间分工弱化与市场分割、各地区重复建设与产业同构现象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保护 产业集聚 空间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基于多元空间经济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黄森 呙小明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8,共18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探讨并研究如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下,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特点,在“中心-外围”模型基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探讨并研究如何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下,以长江经济带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特点,在“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建立修正多元空间经济模型,将长江经济带沿线11省市进行空间数理建模,并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进行实证检验,进而系统性分析区域板块化模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哪种更适合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区域板块化发展模式由于存在显著的行政壁垒影响,将导致经济要素在各主体之间流动存在较大难度,最终导致长江经济带发展出现平均化均衡,不利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限制地区经济活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将不断削弱长江经济带内部各省市自身行政壁垒影响,改善区域内部贸易互通条件,进而提升经济要素在各省市之间流动的速度,最终促使长江经济带自发形成集聚化均衡,实现整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集聚化转型存在一门槛值,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将有效降低该门槛值,减少转型发展的投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空间经济模型 SBM-undesirable模型 长江经济 区域板块化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转移的微观引导机制:一个包含市场和政策双重因素空间经济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谢里 张斐 彭郁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78,共8页
将产业承接地对迁入企业的政策支持变量引入Krugman"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了政府政策影响产业转移的微观机理,并进一步推理出为有效引导产业转移,承接地政府需要给予企业政策制度支持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在保持政策支持... 将产业承接地对迁入企业的政策支持变量引入Krugman"中心——外围"模型,分析了政府政策影响产业转移的微观机理,并进一步推理出为有效引导产业转移,承接地政府需要给予企业政策制度支持的临界条件。研究表明,在保持政策支持力度不变的情况下,当运输成本足够低时,才会促动产业空间迁移。同时,产业转移的政策支持因子的临界值随冰山运输成本的降低而先降低后增加,表明所需的政策支持力度由强趋弱;而在规模经济很大或者制造业占经济份额比例较大时,承接地政府需要对企业给予更大的政策支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政府政策 制造业 空间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地空间经济模型在港口服务潜力评估中的应用——以大连港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甘国辉 王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364-370,共7页
提出了建立港口腹地空间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 .针对实际应用中的分析数据量大的情况提出了包括概要腹地确定、定位性经济分析和特定元素空间经济模型建立的渐进的分析模式 ,提高了方法的适用性 .以大连港为例进行了实例建模 ,表明空间经... 提出了建立港口腹地空间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 .针对实际应用中的分析数据量大的情况提出了包括概要腹地确定、定位性经济分析和特定元素空间经济模型建立的渐进的分析模式 ,提高了方法的适用性 .以大连港为例进行了实例建模 ,表明空间经济模型在港口腹地服务潜力评估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模型 港口腹地 大连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非农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库兹涅茨曲线假说及验证——基于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许恒周 吴冠岑 郭玉燕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5-81,共7页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是否存在库兹涅茨曲线并进行验证。研究方法: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研究结果:常规面板模型和空间面板模型的结果均显示,中国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关系,验证了"耕地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当经济增长质量(全要素生产率指数)达到1.4087时,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将逐渐减小;区域间的耕地非农化确实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相关关系,即相邻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变动1%,会导致本地区耕地非农化数量平均变动0.1627%。研究结论:系统地识别、评估区域间耕地非农化与经济增长质量的空间联动性,对于促进区域间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质量 库兹涅茨曲线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变迁对碳减排的影响研究——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 被引量:36
6
作者 孙攀 吴玉鸣 鲍曙明 《经济经纬》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3-98,共6页
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从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分别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 基于1999—2014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从合理化、高级化两个方面重点考察了产业结构变迁对省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分别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即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均对碳减排起到积极影响;碳排放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减排活动中,应加强省域间合作,持续增加科技研发投入,重点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现代服务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变迁 产业结构合理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 碳排放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及其成因实证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被引量:116
7
作者 陆文聪 梅燕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140-152,共13页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 基于1978—2005年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集中度从大区和省区两个层面综合考察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趋势,并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角度,采用Moran’s I指数验证了中国各省区粮食生产总量数据的空间特性,在此基础上利用Panel Data结合空间误差模型实证分析中国粮食生产区域空间格局变化的成因。计量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数量及其受教育程度,化肥、农机动力等投入,有效灌溉面积,农村水库库容量等因素均对各地区粮食生产总量的增长起到显著正向作用;而除涝面积,自然灾害成灾受灾面积比例,农民非农就业收入比重等因素对粮食生产总量的变化起到负向作用;且空间误差参数结果表明本地区的粮食生产会受到相邻地区粮食生产负方向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区域格局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流动对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影响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于艳萍 张秀华 钱争鸣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08年第11期25-31,共7页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 学术界对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有两种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劳动力流动能够缩小地区差距;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劳动力流动会扩大地区发展差距。考虑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空间依赖性,通过构建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并利用中国各省区经济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与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对中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向和强度表现不同,对地区差距的影响是劳动力流入与劳动力流出综合作用产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地区经济差距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Bootstrap Moran检验功效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欧变玲 龙志和 林光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1-96,共6页
当误差项不服从独立同分布时,利用Moran's I统计量的渐近检验,无法有效判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2SLS估计残差间存在空间关系与否。本文采用两种基于残差的Bootstrap方法,诊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残差中的空间相关关系。大量Monte ... 当误差项不服从独立同分布时,利用Moran's I统计量的渐近检验,无法有效判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2SLS估计残差间存在空间关系与否。本文采用两种基于残差的Bootstrap方法,诊断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残差中的空间相关关系。大量Monte Carlo模拟结果显示,从功效角度看,无论误差项服从独立同分布与否,与渐近检验相比,Bootstrap Moran检验都具有更好的有限样本性质,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尤其是,在样本量较小和空间衔接密度较高的情况下,Bootstrap Moran检验的功效显著大于渐近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 BootstrapMoran检验 功效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能源压力分析——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视角 被引量:28
10
作者 姜磊 季民河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72-1077,共6页
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迅猛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倍增,这给能源生产和供给带来巨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和区位的异同,各省的能耗呈现空间异质和空间趋同;部分能耗通过空间效应来解释,可以改正传统能耗... 21世纪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迅猛而粗放的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和依赖倍增,这给能源生产和供给带来巨大压力。由于产业结构和区位的异同,各省的能耗呈现空间异质和空间趋同;部分能耗通过空间效应来解释,可以改正传统能耗模型的估计偏差。采用能源消费总量作为环境压力的衡量指标,以STIR-PAT模型为基础,将能源消费的空间效应纳入到STIRPAT模型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发现,中国省域能源消费在空间上存在依赖性,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与能源消费皆为正相关,随着人口、社会富裕度和第二产业比重的增加,对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逐渐增加。适当地控制人口、社会倡导低碳生活以及节能降耗均能缓解能源压力,同时制定差异化的区域能源消费调控措施也很有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STIRPAT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能源消费的决定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 被引量:30
11
作者 吴玉鸣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4-132,共9页
应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决定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能源需求主要由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决定,价格机制在调控能源需求方面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用空间... 应用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中国各省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决定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显示,我国各个省域的能源需求主要由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人口增长等因素决定,价格机制在调控能源需求方面还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应用空间滞后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区域能源消费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检验证实: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未能影响到本地区的能源消费,但能源利用效率等被忽略的因素对邻近区域的能源消费行为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决定因素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Moran检验的渐近分布 被引量:2
12
作者 欧变玲 龙志和 林光平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9-86,共8页
基于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的2SLS残差,证明误差项服从正态独立同分布时,空间滞后模型Moran检验渐近服从正态分布,提出OLL-Moran检验②.Monte Carlo实验结果显示,与KP-Moran检验相比,提出的OLL-Moran检验的水平扭曲更低、功效更高.OLL-Mo... 基于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的2SLS残差,证明误差项服从正态独立同分布时,空间滞后模型Moran检验渐近服从正态分布,提出OLL-Moran检验②.Monte Carlo实验结果显示,与KP-Moran检验相比,提出的OLL-Moran检验的水平扭曲更低、功效更高.OLL-Moran检验具有良好的有限样本性质,能够更有效地检验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估计残差间的空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经济计量滞后模型 OLL-Moran检验 2SLS估计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江 吴玉鸣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41,共12页
数字经济时代区域要素流动愈发明显,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经济地理正发生着剧烈的、持续的和趋势性的变化,对空间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重大需求,在此背景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为重要。为深化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数字经济时代区域要素流动愈发明显,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和经济地理正发生着剧烈的、持续的和趋势性的变化,对空间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提出了重大需求,在此背景下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价值也越来越为重要。为深化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的理论认识,促进其在经济管理学领域实证研究中的规范应用,文章在充分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空间计量经济学前沿理论、方法与应用,从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及技术、模型体系及拓展、国内应用现状、不足及反思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文献分析与总结,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未来国内空间计量经济学应在技术理论研究、模型应用体系,及方向上进行不断推进,以提升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模型设定与选择 模型估计 空间权重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区域碳排放的影响路径研究
14
作者 江月亭 游许敏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1期247-253,共7页
从空间视角出发,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SEM),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区域碳排放的影响路径。指出了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等多维度路径,对碳排放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直... 从空间视角出发,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SEM),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区域碳排放的影响路径。指出了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效率提升等多维度路径,对碳排放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降低了本地区的碳排放,而且通过技术扩散和产业链联动等机制,对邻近地区的碳排放产生了间接减少效应。研究旨在为长三角区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并为制定区域协调的碳减排政策提供了实证支持。研究结果建议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区域合作,以促进长三角区域的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碳排放 长三角区域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影响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皖湘赣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建伟 赵建吉 +3 位作者 肖文杰 苗长虹 姜海宁 刘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0-146,共7页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 豫皖湘赣四省是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赫芬达尔指数、聚类分析、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对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豫皖湘赣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总量和绝对差异都在拉大,相对差异和集中程度都在降低后,有趋于稳定趋势;(2)空间分布上大致形成以省会城市为核心、中间高四周低的圈层等级结构;(3)空间格局上,空间集聚态势进一步强化,逐步形成以郑州市和南昌市为核心的两大高高集聚区;(4)空间交互作用是四省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5)劳动力成本对产业转移有负向作用,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吸引力、技术创新能力、集聚效应、成本因素、对外开放度、区位条件及产业结构对产业转移具有正向作用,市场吸引力、集聚效应及对外开放度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承接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豫皖湘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89
16
作者 吴玉鸣 李建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5-391,共7页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标志,正确、科学测算TFP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及政策研究非常重要。运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 全要素生产率(TFP)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技术进步、管理效率提高的重要标志,正确、科学测算TFP对区域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及政策研究非常重要。运用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空间滞后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方法,基于2003年中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工业企业统计数据,对中国大陆省级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空间计量经济测算分析。结果发现,空间统计与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在测算我国省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具有较好效果,利用这种方法测算的2003年中国大陆31个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结果比较符合工业生产率发展实际;在影响我国省域工业生产率的因素中,工业资本投入是造成工业经济增长率在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各个省域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劳动生产率水平偏低是制约我国省域工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瓶颈因素;2003年我国省域工业生产率增长是由资本和技术共同推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自相关 空间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位决定因素——基于中国省市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张战仁 杜德斌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1,共7页
研发投资的空间集聚有利于溢出知识、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共享资源。以中国省市为空间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及集聚分析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位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在溢出空间性... 研发投资的空间集聚有利于溢出知识、节约成本、降低风险、共享资源。以中国省市为空间样本,采用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及集聚分析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位决定因素。结果发现,在溢出空间性等集聚内生因素作用下,中国省域跨国公司研发投资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交互作用,表现为明显的区域投资集聚现象;在形成空间集聚的各因素中,除市场规模、人才资源等需求和供给因素外,集聚因素本身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发投资 跨国公司 内生因素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GDP偏离度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建伟 苗长虹 姜海宁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5-520,共6页
采用突变级数法、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1985~2012年中国GDP的偏离度的时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除2009年外,自1998年来中国GDP偏离度一直在不断增加,国家政策及全球经济运行状况对其有重要影响;2 2012年和2009年相比,GDP偏离... 采用突变级数法、ESDA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对1985~2012年中国GDP的偏离度的时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除2009年外,自1998年来中国GDP偏离度一直在不断增加,国家政策及全球经济运行状况对其有重要影响;2 2012年和2009年相比,GDP偏离度空间格局变动不大,长三角、京津冀及中部地区一直是偏离度较大的区域;3空间相互作用是中国GDP偏离度拉大的重要原因;4 GDP总量、建筑业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对中国GDP偏离度具有重要影响;5能耗及GDP速度对GDP偏离度产生负向作用,主要是由其发展阶段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DP 偏离度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基于空间计量经济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3
19
作者 蒋伏心 苏文锦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7-82,共6页
本文从空间经济的视角研究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考虑到长三角高技术产业间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和溢出效应,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2009年长三角16市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高技术产业同构对区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产业同构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空间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展览业与经济相关关系及其空间溢出研究 被引量:30
20
作者 罗秋菊 罗倩文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29-1735,共7页
以中国展览业为例,立足于展览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Moran’s I和Moran’s I散点图阐释展览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纳入空间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相对于经典回归模型的优越程度,进而揭示展览业发展对区域... 以中国展览业为例,立足于展览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使用Moran’s I和Moran’s I散点图阐释展览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纳入空间因素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相对于经典回归模型的优越程度,进而揭示展览业发展对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展览业发展和区域经济水平在地理空间上分布都不均衡;2展览业及区域经济皆呈现高高聚集(HH)、低低聚集(LL)两种空间聚集格局;3现阶段,中国展馆规模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4 SLM优于经典回归模型,展览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在展览经济预测研究中充分考虑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空间效应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览业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空间自相关性 空间溢出效应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