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空间功能演变及历史研究脉络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红 崔叙 唐由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地下空间形态从点、线、网状发展到空间的立体化与系统化利用,与城市发展聚集程度密切相关。地下空间利用在城市产生之初就具有系统性特征,柯布西耶等提出的"垂直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对当代中国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具有奠基性... 地下空间形态从点、线、网状发展到空间的立体化与系统化利用,与城市发展聚集程度密切相关。地下空间利用在城市产生之初就具有系统性特征,柯布西耶等提出的"垂直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对当代中国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具有奠基性意义。1790至今的研究表明,"地下空间"一词出现于1980年后地下空间的规模化开发,2000年之后中国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及研究的主战场。中国由于城市发展状况多样、地理气候多样,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兼具世界各国的特征,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吸取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经验,建立多种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历史功能演变 研究发展 城市立体化 空间系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合一”理念下城市滨水空间营造的六个维度 被引量:23
2
作者 章明 鞠曦 张姿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38,共8页
上海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后,于2014年底提出《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其中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总设计师团队,深度介入了上海城市滨水空间的复兴。依托实践提出“八合一”理念,即城市设计、建筑设... 上海自2002年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后,于2014年底提出《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作为其中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的总设计师团队,深度介入了上海城市滨水空间的复兴。依托实践提出“八合一”理念,即城市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市政设计、水工设计、生态修复、智能设计和艺术设计协同合作;并在突破学科壁垒的基础之上,构建包含系统化空间营造、历史文脉延续、基础设施复合、场景节点构筑、生态环境修复和公共艺术植入的六维城市滨水空间再生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系统化空间营造 历史文脉延续 基础设施复合 场景节点构筑 生态环境修复 公共艺术植入 上海杨浦滨江南段公共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