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耕地空间稳定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素霞 牛海鹏 +1 位作者 张合兵 张小虎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19-126,共8页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从耕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程度、规划约束和生态控制4个方面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新郑市高标准农田空间稳定性进行分级,遴选出空间稳定性高的区域。研究结果表...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域,从耕地区位条件、耕作便利程度、规划约束和生态控制4个方面构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空间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对新郑市高标准农田空间稳定性进行分级,遴选出空间稳定性高的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新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高度稳定地块面积28 989.6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53.52%;较稳定地块面积9 075.89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6.76%;较不稳定和不稳定地块面积16 102.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29.72%。从空间分布来看,西部和南部耕地稳定性明显高于北部和东部区域,空间稳定性差的区域主要为市区、乡镇、产业集聚区周边和道路两侧区域,且随着港区的不断发展,东部区域空间稳定性将逐渐减弱。该研究结果客观反映了新郑市各区域农田的空间稳定性状态,符合当地实际,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和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空间稳定性评价 生态位适宜度模型 新郑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速粘性剪切流空间稳定性对称紧致差分数值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强 傅德薰 马延文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34-440,共7页
用一类高精度对称紧致差分格式数值离散一阶改型三维可压粘性扰动方程 ,对导出的非线性离散特征值问题采用二阶修正Newton Raphson边值迭代局部解法 ,实现了超声速剪切流的线性空间稳定性分析。基于对流M数、Re数、速度比、密度比等参... 用一类高精度对称紧致差分格式数值离散一阶改型三维可压粘性扰动方程 ,对导出的非线性离散特征值问题采用二阶修正Newton Raphson边值迭代局部解法 ,实现了超声速剪切流的线性空间稳定性分析。基于对流M数、Re数、速度比、密度比等参数研究 ,讨论了压缩性效应、粘性效应、超声速扰动快 /慢模态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稳定性 压缩性效应 粘性效应 超声速剪切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发或冷凝薄液膜的空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叶学民 阎维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26-31,共6页
该文以边界层理论为基础,考虑完整的边界条件,研究了液膜在蒸发、等温和冷凝状态下的线性二维表面波扰动的空间稳定性,对两种不同类型扰动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给出了波数,空间增长率以及波速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雷诺数、倾角、热毛细... 该文以边界层理论为基础,考虑完整的边界条件,研究了液膜在蒸发、等温和冷凝状态下的线性二维表面波扰动的空间稳定性,对两种不同类型扰动的稳定性进行了理论研究,给出了波数,空间增长率以及波速的变化趋势,分析了雷诺数、倾角、热毛细力以及在蒸发、等温和冷凝三种状态对液膜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 冷凝 薄液膜 空间稳定性分析 气液两相流 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受力状态下岩体抗滑移空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冯紫良 梁朝霞 戴建国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57-161,共5页
岩体失稳的临界滑动面的形状在具体工程中往往较难确定 ,一般的方法仅从平面上来考虑滑动面形状 ,现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基础上引入动态规划理论来解决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岩体的总体稳定性分析 ,确定各个剖面的滑面形状 ,从而判断总体... 岩体失稳的临界滑动面的形状在具体工程中往往较难确定 ,一般的方法仅从平面上来考虑滑动面形状 ,现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计算基础上引入动态规划理论来解决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岩体的总体稳定性分析 ,确定各个剖面的滑面形状 ,从而判断总体空间滑面的形状 .采用有限元与动态规划相结合的方法 ,可以在不同工期分别计算岩体的稳定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规划 弹塑性 滑动面 安全系数 岩体 抗滑移 空间稳定性 有限无法 有效应力 复杂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样性和施肥对典型草原群落生物量空间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赵娜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4-194,共1页
生物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开展于上世纪50年代初,施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研究了许多年。然而,对于多样性和施肥如何共同影响和调控群落稳定性,开展的研究工作不多,缺乏一定的科学试验证据。一般普遍认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能... 生物多样性-群落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开展于上世纪50年代初,施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研究了许多年。然而,对于多样性和施肥如何共同影响和调控群落稳定性,开展的研究工作不多,缺乏一定的科学试验证据。一般普遍认为:较高的生物多样性能够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关系会受到施肥等非生物因素的制约。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施肥 空间稳定性 功能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舒敏 陈懂懂 +5 位作者 李奇 张莉 贺福全 张煜坤 潘思辰 赵亮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48-2758,共11页
探究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对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8—9月对三江源区13个县/镇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 探究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0~10 cm)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对评价区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7年8—9月对三江源区13个县/镇的植被、土壤和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分析了三江源区高寒草地表层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土壤表层碳、氮、磷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海拔影响,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密度随海拔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无机碳密度则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根据空间聚类分析的结果,土壤有机碳、全氮密度空间稳定性在三江源区内呈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无机碳与之相反,全磷则为南部地区高于北部地区。三江源区土壤碳、氮、磷密度空间稳定性大小的排序为全磷>全氮>有机碳>无机碳,这主要与海拔、植被多样性、地下生物量、土壤含水量、土壤pH值等因子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密度 土壤全氮密度 空间稳定性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用地空间稳定性及其格局分析——以咸阳市为例 被引量:7
7
作者 高建 李彤 +2 位作者 贾宝全 张秋梦 刘文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843-9856,共14页
生态用地是生态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的最核心土地利用类型集合。利用生态用地指数及空间统计学方法,对陕西省咸阳市2000—2010和2010—2020两个时段的生态用地空间稳定性的数量与格局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性生态用地的空间... 生态用地是生态空间规划与生态保护的最核心土地利用类型集合。利用生态用地指数及空间统计学方法,对陕西省咸阳市2000—2010和2010—2020两个时段的生态用地空间稳定性的数量与格局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稳定性生态用地的空间分布呈现了北部数量多、中部数量少、南部关中平原极少的空间格局;在2000—2010和2010—2020两个时段,其面积从266935.14hm^(2)增加到了275851.17hm^(2)。(2)在2000—2010和2010—2020两个时间段内,全市的生态用地稳定性指数基本上都维持在26%—28%之间,其中以黄土丘陵沟壑区最高,在43%—45%之间,黄土台塬在14%—15%,关中平原区都在0.2%以下。(3)从生态稳定性指数的动态来看,20年间全市平均增幅为0.87个百分点,其中以黄土丘陵沟壑区增幅最大,后10年比前10年增加了1.61个百分点,关中平原区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只有黄土台塬区降低了0.15个百分点;生态用地稳定性指数的分级结果表明,其总体呈现低稳定等级区域在减少,而中、高稳定等级区域在扩大。(4)生态用地稳定性指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整个市域以高-高聚集区和低-低聚集区为主,其市域面积占比区间分别为48%—49%和47%—48%,前者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后者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关中平原区和中部的黄土台塬区。热点分析结果表明,具有统计意义的冷点空间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关中平原区和中部黄土台塬区,而热点空间则以北部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为主,仅在该区域的东南角有极小部分属于冷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用地 空间稳定性指数 空间格局 热点分析 咸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下人员呼吸过程暴露风险分析
8
作者 邓晓瑞 龚光彩 +3 位作者 王瑞 何怡倩 石星 贺习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3-200,共8页
以人体呼吸微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尺寸双人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对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下人员在其呼吸过程中暴露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呼吸气流的初始释放阶段,个体暴露水平主要取决于呼吸活动.随着污染物距离污染源越远,有限空间空... 以人体呼吸微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尺寸双人实验与数值模拟方法对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下人员在其呼吸过程中暴露风险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呼吸气流的初始释放阶段,个体暴露水平主要取决于呼吸活动.随着污染物距离污染源越远,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与通风方式对呼吸微环境中的人员暴露情况的影响越来越重要,且这种影响具有时间无关性.在稳定型中,由于周围分层空气的限制作用,呼出的污染物具有更强的保持其沿初始惯性力方向传播的能力,不易扩散;不稳定型易破坏污染物沿其初始惯性力方向传播的能力,加快污染物的扩散,可以减少室内人员对呼吸微环境中污染物的暴露情况.本研究在控制污染物传播,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证人体健康方面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空间空气稳定性 呼吸微环境 个体暴露风险 气流组织 计算流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空间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阎凯 宁智 吕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7-693,共7页
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进行了液体黏性对不同旋转强度下圆环旋转液体射流空间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在推导出的三维扰动下具有固体涡核型旋转速度分布的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色散方程的基础上,针对中低速射流,进行了类反对称模式与类对称模... 利用线性稳定性理论,进行了液体黏性对不同旋转强度下圆环旋转液体射流空间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在推导出的三维扰动下具有固体涡核型旋转速度分布的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色散方程的基础上,针对中低速射流,进行了类反对称模式与类对称模式下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的空间不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旋转强度较大的圆环旋转液体射流,液体黏性的增加,不利于射流的破碎;随着液体黏性的增加,射流的特征频率和最不稳定波数减小.然而,对于旋转强度较小的圆环旋转液体射流,液体黏性的增加,有利于射流的破碎;随着液体黏性的增加,类反对称模式下射流特征频率先减小后增大,类对称模式下射流特征频率增大;随着液体黏性的增加,类反对称模式下射流最不稳定波数先减小后增大,类对称模式下射流最不稳定波数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环旋转黏性液体射流 固体涡核型旋转速度分布 液体黏性 液体旋转强度 空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沉陷区工程建筑物地基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1
10
作者 王明立 胡炳南 赵有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72-75,共4页
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地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的概念及采煤沉陷区地基稳定性分析的4个要点,详细分析了地基主要受力层与老采空区裂缝带的空间关系、采煤沉陷稳定时间、采煤沉陷区残余残余移动变形的计算及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以北票... 提出了采煤沉陷区地基空间稳定性和时间稳定性的概念及采煤沉陷区地基稳定性分析的4个要点,详细分析了地基主要受力层与老采空区裂缝带的空间关系、采煤沉陷稳定时间、采煤沉陷区残余残余移动变形的计算及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以北票矿区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为例,说明了采煤沉陷区地基稳定性分析在指导采煤沉陷区治理规划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区 空间稳定性 时间稳定性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水悬浮液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邓斌 李强国 +1 位作者 胡正水 侯耀永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78-81,共4页
选用纳米粉SiC为原料,分别采用单一静电稳定机制、加入PEG的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加入PMAA-NH4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制备成1vol%的SiC水悬浮液.通过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粘度测定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最终分别获得了碱性条件下高分散、高稳定的... 选用纳米粉SiC为原料,分别采用单一静电稳定机制、加入PEG的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加入PMAA-NH4的电空间稳定机制,制备成1vol%的SiC水悬浮液.通过Zeta电位、沉降实验和粘度测定及粒度分析等手段,最终分别获得了碱性条件下高分散、高稳定的SiC水悬浮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水悬浮液 静电稳定 空间位阻稳定 空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汽车横摆-侧倾稳定性联合控制
12
作者 张润生 张伟 +1 位作者 张思龙 张利鹏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00-204,共5页
为提高电动汽车的空间稳定性,开展基于轮毂电机和主动悬架的整车横摆-侧倾运动联合控制.分析了轮毂电机差动驱动联合主动悬架控制对车身横摆-侧倾运动的影响,制定了空间稳定性协同控制策略.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状态变量,设计了... 为提高电动汽车的空间稳定性,开展基于轮毂电机和主动悬架的整车横摆-侧倾运动联合控制.分析了轮毂电机差动驱动联合主动悬架控制对车身横摆-侧倾运动的影响,制定了空间稳定性协同控制策略.以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状态变量,设计了基于参考模型的横摆稳定性控制器;以方向盘转角和侧向加速度为状态变量,设计了基于主动悬架侧倾抑制的前馈控制器;以侧倾角速度和侧倾角为状态变量,设计了基于反馈最优控制的侧倾稳定性控制器.建立了四轮驱动转矩和主动悬架力/力矩协调分配规则,通过联合仿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研究表明,轮毂电机差动驱动具有横摆稳定性控制能力和一定的侧倾辅助控制效果,联合主动悬架控制可以改善车辆的横摆-侧倾运动状态,大幅提高整车的空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轮毂电机 主动悬架 空间稳定性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非均匀加热对并联通道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鲁晓东 周铃岚 +3 位作者 巫英伟 苏光辉 秋穗正 张虹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4-609,共6页
基于均相流模型建立并联通道系统的控制方程,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和半隐式差分离散控制方程,并使用追赶法求解来模拟并联通道的两相流动特征。采用轴向余弦功率加热模拟轴向非均匀功率加热。运用小扰动法,获得了不同压力、入口过冷度和轴... 基于均相流模型建立并联通道系统的控制方程,采用交错网格技术和半隐式差分离散控制方程,并使用追赶法求解来模拟并联通道的两相流动特征。采用轴向余弦功率加热模拟轴向非均匀功率加热。运用小扰动法,获得了不同压力、入口过冷度和轴向功率加热方式下的稳定性边界(MSB)和三维不稳定性空间。对于余弦和均匀功率加热,系统稳定性均随系统压力的增大而增强。余弦功率加热在高过冷度区降低并联通道系统稳定性,而在低过冷度区增强系统稳定性。随进口阻力系数的增加,处于余弦功率加热的并联通道系统稳定性增强,MSB的拐点逐渐向高过冷度区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非均匀加热 并联通道 流动不稳定性 三维不稳定性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光学成像系统用高尺寸稳定光学聚酰亚胺薄膜 被引量:2
14
作者 殷家家 毛丹波 +2 位作者 范斌 边疆 杜俊峰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共9页
空间光学成像系统采用薄膜主镜解决了大口径、轻量化、空间折叠展开等难题,但大口径光学透镜的成像指标要求高、空间应用环境恶劣,对透镜基底材料的性能要求严苛,其中尺寸稳定性、空间环境适应性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在分子结构设计基础上... 空间光学成像系统采用薄膜主镜解决了大口径、轻量化、空间折叠展开等难题,但大口径光学透镜的成像指标要求高、空间应用环境恶劣,对透镜基底材料的性能要求严苛,其中尺寸稳定性、空间环境适应性尤为重要。本文提出在分子结构设计基础上,通过共聚合成的方法有效改性聚酰亚胺材料,通过在分子结构中同时引入刚性链和分子链间氢键作用,在保证传统聚酰亚胺高机械性能、高热稳定性的同时,改善其热尺寸稳定性、空间环境光学稳定性。所得高尺寸稳定性光学级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综合性能良好,是优异的空间光学成像系统薄膜主镜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聚酰亚胺薄膜 高尺寸稳定性 空间环境光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钒智能热控涂层光学结构原理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范浩博 豆书亮 李垚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传统热控涂层发射率固定,难以满足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VO_(2)智能热控涂层具有无源自适应和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从VO_(2)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出发,通过分析VO_(2)智能热控涂层红外波段发射率调控机理,综述了... 传统热控涂层发射率固定,难以满足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VO_(2)智能热控涂层具有无源自适应和可设计性强等优点,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本文从VO_(2)金属-绝缘体相变特性出发,通过分析VO_(2)智能热控涂层红外波段发射率调控机理,综述了法布里-珀罗(F-P)谐振腔、超表面、光子晶体和纳米复合薄膜四种结构的VO_(2)智能热控涂层光学设计方法和研究进展,提取在工程应用中导致VO_(2)智能热控涂层的空间稳定性降低的关键因素,对VO_(2)智能热控涂层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_(2) 智能热控涂层 金属-绝缘体相变 光学设计 空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林喀斯特地区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变异 被引量:8
16
作者 甘磊 郑思文 +4 位作者 黄太庆 陈晓冰 包涵 程芳丽 陈廷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587-1593,共7页
【目的】研究桂林喀斯特地区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分布变化,为解决该地区农田水土流失及农作物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种植有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不同农作物的耕作地为试验地,分析3种试验地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 【目的】研究桂林喀斯特地区干湿循环过程中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分布变化,为解决该地区农田水土流失及农作物防旱抗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种植有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不同农作物的耕作地为试验地,分析3种试验地在干湿交替条件下土壤表层0~6 cm土壤水含量的空间变异,并利用地统计方法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空间分布变异。【结果】大豆、梨树和甘蔗3种试验地的土壤质地差异不显著(P>0.05),土壤容重表现为梨树地最小,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总孔隙度均以梨树地最高。3种试验地湿润阶段的土壤水含量是干旱阶段土壤水含量的2~3倍。在整个干旱—湿润循环过程中,3种试验地的土壤水含量均表现为梨树地>甘蔗地>大豆地,土壤水含量空间分布比为37.18%~95.99%,呈中等偏上的空间相关性,说明试验地的空间分布在一定范围内表现稳定,但因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存在一定变异性,变异强度也因其耕作方式或管理方式的不同而异。【结论】桂林喀斯特地区土壤自身具有维持其土壤水含量空间分布稳定的能力,但耕作方式、灌溉等人为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土壤水含量的空间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土壤水含量 地统计分析 空间稳定性 桂林喀斯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析横向静不稳定导弹飞行攻角边界值的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友年 陈星阳 杨育荣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70,共4页
工程设计初期,控制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对气动特性进行快速分析,判定导弹能否满足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文中以常见的几种横滚控制结构为基础,分析了横向静稳定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控制系统最大稳定边界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物理... 工程设计初期,控制系统设计人员需要对气动特性进行快速分析,判定导弹能否满足制导控制系统的性能要求。文中以常见的几种横滚控制结构为基础,分析了横向静稳定性对控制系统的影响,并给出了控制系统最大稳定边界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楚,计算简单,经数字仿真验证,所得到的飞行攻角边界值准确,可用于对气动外形和控制系统性能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仪 通道耦合 横向静不稳定性 空间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回归残余克里格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空间预测的精度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库 江振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95-203,共9页
高精度土壤理化属性的空间分布图件是环境保护、土壤管理及精准农业不可或缺的要件,土壤特性空间异质性的普遍存在是土壤理化特性精确预测的一大难题。以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为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的空间插值方法,来探讨土壤属性的高精... 高精度土壤理化属性的空间分布图件是环境保护、土壤管理及精准农业不可或缺的要件,土壤特性空间异质性的普遍存在是土壤理化特性精确预测的一大难题。以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为对象,通过比较不同的空间插值方法,来探讨土壤属性的高精度预测方法。通过采样实测表层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利用普通线性回归、地理权重回归及二者残余的克里格进行空间插值,来比较不同方法的插值精度和制图效果。结果表明,地理权重回归残余克里格法的精度最高,其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回归决定系数达90%,普通线性回归的精度最低。在回归残余分析中,普通线性回归残余对CEC预测精度提高的幅度达34%,而地理权重回归残余对预测精度提高程度为9%,相对较小。说明地理权重回归及回归克里格法也是较好的空间预测方法。在制图效果上,2种残余法的预测图在空间上过渡自然,平缓,能较好地反映出CEC在空间上的变化细节,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对于那些环境影响因素明确,且与之存在线性相关的土壤属性,地理权重回归残余克里格法及回归克里格法可作为其高精度空间预测及制图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权重回归 空间稳定性 土壤制图 回归克里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优选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张合兵 赵素霞 +1 位作者 陈宁丽 张秋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61-168,共8页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热点分析理论,优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难易程度中基本具备级别所占面积最大,耕地面积为33 731.... 以河南省新郑市为研究区,在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和空间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热点分析理论,优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研究结果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难易程度中基本具备级别所占面积最大,耕地面积为33 731.84 hm2,占耕地总面积的62.27%。根据农田建设难易程度,选取了5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涉及新村镇、城关乡、观音寺镇、梨河镇、八千乡和辛店镇等6个乡镇,可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 455.87 hm2。研究方法可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选址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空间稳定性 耦合协调度 热点分析 项目区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 a新疆南部植被覆盖度时空特征及对气候因素的响应——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玉婷 张齐飞 +2 位作者 刘景时 关含笑 孟凡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81-1489,共9页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掌握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农牧业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基于2001—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以耕地、林地、草地植被类... 植被覆盖度是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掌握植被覆盖度的变化有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农牧业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基于2001—2020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ation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以耕地、林地、草地植被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像元二分模型计算植被覆盖度,应用空间稳定性分析、Sen+Mann-Kendall空间趋势分析、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植被覆盖度的时空特征;同时,结合气温、降水量数据,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气候因素对植被覆盖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20 a植被覆盖度以中植被覆盖区为主,植被覆盖度减小了4.79%。(2)植被覆盖度的空间稳定性波动较小,以波动变化(37.3%)、中等波动变化(32.7%)为主;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减少和不显著减少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3.8%、54.5%。(3)耕地、林地、草地植被状况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轻微退化,在植被覆盖度上分别减少了4.57%、6.32%、4.24%,在空间稳定性上,不显著减少分别为51.28%、54.48%、52.29%。(4)2001—2020年耕地比林地、草地空间稳定性和退化程度更为稳定和缓慢,林地退化比耕地、草地严重。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呈微弱下降趋势,人类活动是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像元二分模型 植被覆盖度 Sen+Mann-Kendall 空间稳定性 气候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