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的“监管空间”问题研究——基于31个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案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魏淑艳 杨大瀚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9,共7页
我国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地方政府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存在严重问题。以"监管空间"概念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3—2015年31个较大以上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在法律制度、历史传统、网... 我国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频发,地方政府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存在严重问题。以"监管空间"概念为基础构建分析框架,对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2013—2015年31个较大以上危化品生产安全事故案例,在法律制度、历史传统、网络关系、监管效果、事故原因等方面透视地方政府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诸多顽疾。从监管制度、考核机制、监管流程与监管人员等多个角度考察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出将日常监管集中单一部门管理,弱化事故死亡人数的考核指标,缩小事中监管范围"以补代管",改变基层监管人员组成结构、提高业务水平等地方政府危化品安全生产监管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危化品 安全生产监管 监管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采矿权空间范围监管研究与技术发展现状 被引量:1
2
作者 王飞跃 薛亚洲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4,共4页
我国采矿权空间范围监管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了7项监管技术方法:人工判图法、遥感监测法、现代矿山测量法、震源定位法、射频定位法、GPS定位法、视频监控法,7种监管技术在连续性、干扰性、普适性、可靠性、经济性方面有着不同的优... 我国采矿权空间范围监管研究经历了3个阶段,形成了7项监管技术方法:人工判图法、遥感监测法、现代矿山测量法、震源定位法、射频定位法、GPS定位法、视频监控法,7种监管技术在连续性、干扰性、普适性、可靠性、经济性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权 空间范围监管 技术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我国深海活动监管的立法困境及完善——以落实深海活动担保国责任为视角
3
作者 张国斌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4-159,共16页
深海活动处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区域,风险高且受到国际法和国内法双重规制。我国于201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据此对我国主体从事深海活动进行监管。以该法为核心的深海活动监管体系在监管主体与... 深海活动处于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区域,风险高且受到国际法和国内法双重规制。我国于201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据此对我国主体从事深海活动进行监管。以该法为核心的深海活动监管体系在监管主体与客体、监管依据、监管程序与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致使监管实践效果不佳,很难满足未来深海资源开发的要求。我国应借鉴全球监管理论,通过将国家深海活动监管纳入全球深海活动图景,构建我国深海活动多元监管合作体系。在完善路径上,我国需构建中国特色深海活动多元化法治监管格局、夯实履行国际法义务、加强运用法律解释的方法完善深海活动监管法律规范和程序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活动 监管体系 担保国责任 监管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强度的时空变化与驱动因素——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 被引量:10
4
作者 周侃 张健 +1 位作者 虞虎 钱者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574-5585,共12页
科学评价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强度及其影响,是提升各种人类活动空间监管准度的基本前提,对保障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牢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价值。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运用改进的人为扰动强度指数测算模... 科学评价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强度及其影响,是提升各种人类活动空间监管准度的基本前提,对保障国家公园可持续发展和永续利用、牢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具有重要价值。以三江源国家公园为例,运用改进的人为扰动强度指数测算模型和人为扰动行为调查台账数据库,定量评估1980—2018年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强度的时空变化过程,诊断影响一般扰动及失范扰动的驱动力与主要因素,探讨人为扰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1980—2018年三江源国家公园内人为扰动强度提升3.237%,长江源园区人为扰动强度显著低于澜沧江源和黄河源园区;2000—2010年人为扰动增长较为显著,而在2010—2018年趋于平稳,表明2010年以来生态保护措施和监管执法尺度更趋严格,并对三江源人为扰动过程产生明显遏制;以交通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城镇化及原住民传统生产生活活动、游憩利用活动是人为扰动强度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道路及沿线配套设施、原住民生活设施和水电设施建设是国家公园内失范人为扰动的主因。针对三江源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人为扰动驱动因素与监管问题,建议实施精细化用途分类分区管制、激活并规范市场化经营管理机制、营造净零排放绿色基础设施、健全游憩行为监管软硬件体系,塑造零扰动前提下的生态保护与利用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扰动强度 空间监管 国家公园及周边地区 三江源国家公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