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常银 孙野青 杨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85-388,共4页
回顾了空间生物学的发展过程 ,对空间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目前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从航天医学、空间生物工程和空间诱变育种 3个方面总结了空间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重点论述了航天育种方面的研究 。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航天医学 空间生物工程 空间诱变育种 发展前景 航天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物学研究最新进展(1996—1997)Ⅰ.当前热点和对重力感受传导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永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1-8,共8页
通过1996-1997年间涉及空间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文献综述研究,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飞行或微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行为、细胞和组织、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神经和免疫、重力感受传导、种群和系统、方法、应... 通过1996-1997年间涉及空间生物学领域的最新文献综述研究,可以看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间飞行或微重力条件下生物体的生长发育、代谢、行为、细胞和组织、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神经和免疫、重力感受传导、种群和系统、方法、应用等10个方面.在此基础上,侧重说明空间生物学领域中微重力生物学、空间生理学、空间细胞和组织工程、空间探索几个热点的最近研究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研究进展 重力感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A遴选15项空间生物学研究项目
3
作者 王海名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6-716,共1页
NASA网站2019年8月8日报道,NASA近日遴选出15项空间生物学研究项目,将利用最先进的遗传和其他生物技术探索生命对空间飞行的响应。研究结果有望帮助人类探索月球,实现阿特密斯计划(Artemis)的目标,并最终支持载人火星探索。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探索生命 NASA 空间飞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空间生物学效应实验结果的物理因素
4
作者 童广辉 刘学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51-55,共5页
本文探讨了影响空间生物学效应实验的一些物理学因素(如温度、光照、振动和噪音等),这些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以及对实验硬件所采取的一些措施及改进方法.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通用生物培养箱 温度 光照 1g参照离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空间生物学推广杂交水稻新品种
5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02年第2期24-24,共1页
该技术的具体应用是将“中作59”、“海香”等稻种通过气球和卫星搭载,在空间环境的影响下,诱发出SP2代的多个性状,产生广幅的变异并遗传,为诱变育种开辟了新途径。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杂交水稻 空间环境 诱变育种 恢复基因 卫星搭载 新杂交组合 广亲和 具体应用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空间微生物消杀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戴荣继 郭子沐 张莹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7-104,共18页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 空间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在密闭恒温恒湿的环境下,微生物的数量会快速增加,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危害宇航员的身体健康,腐蚀或损坏航天器材,对航天安全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阐明空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与空间微生物污染对宇航员健康和设备安全方面造成的危害,综述了各种杀菌消毒方法如高温、辐射、环氧乙烷、臭氧、超临界流体、气体等离子体、光催化氧化、自清洁表面和诱导发光聚集等的作用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各方法可否应用于空间环境的优缺点,并且对适用于空间微生物污染防控的方法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空间站消毒杀菌方法 超临界流体 气体等离子体 光催化氧化 自清洁表面 聚集诱导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热控设计及结果
7
作者 张斌全 林强 +8 位作者 童广辉 沈国红 脱长生 董永进 钟润涛 王巍 张萌 孙野青 张珅毅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49-1856,共8页
在空间站梦天舱暴露平台,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简称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处于太空冷黑背景和太阳光断续照射的极端低温和高温环境。为了支持植物种子和微小动物等生物实验样品的舱外暴露实验,给生物样品提供合适的温度以保证样品... 在空间站梦天舱暴露平台,空间辐射生物学暴露实验装置(简称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处于太空冷黑背景和太阳光断续照射的极端低温和高温环境。为了支持植物种子和微小动物等生物实验样品的舱外暴露实验,给生物样品提供合适的温度以保证样品的存活,需要开展详细的装置热控设计。根据空间站轨道和装置的功能特点,优化了装置内部结构布局,采用辐射散热和热包覆被动控温为主的热控设计,并辅以加热和半导体制冷的主动控温手段。对热控设计进行了仿真分析。空间辐射生物学装置在轨运行结果表明,装置可为生物样品提供5℃~20℃范围可调的温度环境,满足生物样品暴露实验需求,校验了装置热控设计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辐射生物学 生物样品 中国空间 热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空间飞行处理细胞超微结构变异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社荣 刘雅楠 +3 位作者 刘敏 张纯花 薛淮 曾孟潜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63-67,共5页
玉米干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卫星上,经离海平面176km至354km的空间条件处理,发现处理后的玉米叶片超微结构发生各种变异。主要变异包括:细胞质壁分离,液泡增大,细胞壁加厚、扭曲,胞间连丝增多,出现叶绿体基粒盘和基质类囊... 玉米干种子搭载于返回式卫星上,经离海平面176km至354km的空间条件处理,发现处理后的玉米叶片超微结构发生各种变异。主要变异包括:细胞质壁分离,液泡增大,细胞壁加厚、扭曲,胞间连丝增多,出现叶绿体基粒盘和基质类囊体的变异,细胞核和叶绿体变形,内质网的数量增多、体积增大,以及其它细胞内膜系统与其它超微结构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搭载实验 空间生物学 细胞结构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生命科学发展的回顾、动态和展望 被引量:9
9
作者 任维 魏金河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S1期48-55,共8页
空间生命科学伴随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而产生,在首先肯定了人能够在空间飞行的人工环境中生存后,对人体在飞行中的生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生物医学数据和工程经验,也使包括航天医学、航天心理学、空间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伴随人类的载人航天活动而产生,在首先肯定了人能够在空间飞行的人工环境中生存后,对人体在飞行中的生理变化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研究,得到了丰富的生物医学数据和工程经验,也使包括航天医学、航天心理学、空间生物学、空间生态学等方面的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范畴逐步形成.迄今对人体在空间飞行中发生变化的机理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已建立了一套可以有效地保障航天员健康的医学防护措施,并在基本空间生物学和空间生物技术应用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我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经过长期预研准备,正在航天工程的推动下全面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特点.当前,空间生命科学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长期飞行的航天医学研究、重力在生命活动中的基本作用的多层次的机理研究将会成为未来空间生命科学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失重生理效应 空间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环境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易小平 陈芳远 《广西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生物学 空间环境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昆虫学的研究动态和意义
11
作者 李夏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46-50,共5页
空间昆虫学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昆虫在空间搭载过程中整个生理变化过程,包括:繁殖、生长发育以及寿命观察研究,从而了解空间环境对昆虫的影响.本文概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空间昆虫学研究的动态及意义.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昆虫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热点及其演变分析
12
作者 韩培 张伟 +4 位作者 张丽艳 杨帆 韩淋 范唯唯 王海名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33-844,共12页
利用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空间站(ISS)空间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开展情况,基于论文产出描绘ISS研究发展态势,并从近期重点/亮点成果表征ISS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基于ISS生命科学实验数据的文本特征分析其热点演... 利用文献计量、文本挖掘和可视化分析方法,分析国际空间站(ISS)空间生命科学领域项目开展情况,基于论文产出描绘ISS研究发展态势,并从近期重点/亮点成果表征ISS生命科学的重点研究方向。基于ISS生命科学实验数据的文本特征分析其热点演变趋势。同时结合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与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有关的发展战略和最新规划,以及主要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机构或智库对空间生命科学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展望ISS生命科学研究的未来发展趋势,为中国开展空间站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国际空间 文本挖掘 空间生物学 航天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中的空间生命科学
13
作者 曹虎 《生物学教学》 1993年第11期1-2,共2页
从1957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升空算起,人类的空间科学活动已有36年了。在这不太长的岁月中,各国科学家不仅发展了航天技术,而且在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中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人类永驻太空准备了条件。
关键词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生物学 生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绿素荧光作为Poterioochromonas malhamensis光合潜能指标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立荣 张晓明 +1 位作者 李敦海 刘永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S1期90-94,共5页
通过返回式卫星上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搭载了由金藻(Poterioochrmonasmal-hamensis)和小球藻(Chlorella)构成的微二元生物封闭系统.研究了P.malhamensis在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下光合潜能的变化.在仅有光照没有饵料生物时,叶绿... 通过返回式卫星上的空间通用生物培养箱,搭载了由金藻(Poterioochrmonasmal-hamensis)和小球藻(Chlorella)构成的微二元生物封闭系统.研究了P.malhamensis在不同营养和光照条件下光合潜能的变化.在仅有光照没有饵料生物时,叶绿素荧光比植Fv/Fm为0.6;在有光照和有饵料生物存在时,Fv/Fm下降迅速,培养一天后,降至开始时的1/10.结果表明,叶绿素荣光比值Fv/Fm能迅速而准确地反映其细胞的光合代谢状态.此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微二元生物封闭系统的空间生物学效应提供了基础资料.关键词##4空间生物学;;藻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物学 藻类 叶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返地卫星搭载引起蛋白核小球藻性状分离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劭 戴玲芬 +1 位作者 林惠民 刘永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7-378,共2页
对于生物体来说,空间环境具有不同于地面的若干作用因素,如微重力,强辐射,超净等。其中,微重力因子的作用在空间生物学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lg)的作用,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出一定的机制适应着地球... 对于生物体来说,空间环境具有不同于地面的若干作用因素,如微重力,强辐射,超净等。其中,微重力因子的作用在空间生物学研究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地面上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lg)的作用,生物体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产生出一定的机制适应着地球的重力环境。离开地球的重力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空间生物学 微重力 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船搭载灵芝的生理生化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向东 兰进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5年第2期18-21,135-136,共6页
为了探明宇宙飞船搭载灵芝的空间生物学效应,评价搭载灵芝发生的变异,本研究分别以搭载与地面对照灵芝原基和子实体为材料,用NBT光化还原法测定SOD酶活力,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了它们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显示飞船搭载对四... 为了探明宇宙飞船搭载灵芝的空间生物学效应,评价搭载灵芝发生的变异,本研究分别以搭载与地面对照灵芝原基和子实体为材料,用NBT光化还原法测定SOD酶活力,聚丙烯酰胺电泳分析了它们的酯酶同工酶和过氧化物同工酶。结果显示飞船搭载对四个灵芝菌株的影响不同:在SOD酶活力上,不管是原基还是子实体,菌株Sx比对照Cx都有较明显增加;其他几个菌株与对照相比也有变化。电泳结果显示,S4与C4、Sh与Ch两组的原基、子实体的酯酶同工酶差异不明显。而这两个时期的S3与C3、Sx与Cx的酯酶同工酶酶谱差异比较明显。灵芝菌株的过氧化物同工酶酶带数较少,除了在原基期Sx比Cx少一条酶带外,其余菌株与对照都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经飞船搭载后,Sx、S3与地面对照相比变化较大,而S4、Sh与对照相比基本没有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飞船 灵芝 空间生物学效应 SOD酶活力 酯酶同工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