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集群桩基厚承台空间桁架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泓男 戴国亮 刁莹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2-109,共8页
进行4个不同厚度、不同配筋方式的34桩厚承台的模型试验,分析承台的破坏模式、开裂荷载、破坏荷载以及桩顶反力分布,基于模型试验结果,以7个厚承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大型集群桩基厚承台的受力特性,验证空间桁架模型的合理性,并... 进行4个不同厚度、不同配筋方式的34桩厚承台的模型试验,分析承台的破坏模式、开裂荷载、破坏荷载以及桩顶反力分布,基于模型试验结果,以7个厚承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大型集群桩基厚承台的受力特性,验证空间桁架模型的合理性,并讨论不同承台厚度和配筋形式对承台的承载性能及桩顶反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型集群桩基厚承台符合空间桁架模型的受力特点,承台厚度适当增大和桩顶区域集中配筋均能增强承台的承载力,桩顶反力分布受承台厚度和配筋方式的影响较小,数值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承台 集群桩基 空间桁架模型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布加固弯剪扭复合受力的钢筋混凝土箱梁抗扭性能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忠献 景萌 +1 位作者 苏标 王秀存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8-44,69,共8页
对碳纤维布(CFS)加固复合受力的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抗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设计制作4根矩形钢筋混凝土箱梁模型和1套抗扭试验装置,对其中3根箱梁采用不同方式的CFS加固,并对4根箱梁进行不同弯剪扭复合受力下抗扭性能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 对碳纤维布(CFS)加固复合受力的钢筋混凝土箱梁的抗扭性能进行试验研究。设计制作4根矩形钢筋混凝土箱梁模型和1套抗扭试验装置,对其中3根箱梁采用不同方式的CFS加固,并对4根箱梁进行不同弯剪扭复合受力下抗扭性能的模型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加固后箱梁承载力的提高和刚度的变化,从而得出CFS的加固效果;深入研究加固后箱梁纵筋和箍筋的应力变化以及CFS的应变情况,从而得到CFS加固提高箱梁抗扭承载力的工作机理;应用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对箱梁模型的抗扭承载力进行理论计算,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理论值与试验值符合较好,其比值的平均值为1.076,标准差为0.0692,变异系数为0.0643。最后得出结论,CFS加固能有效地提高弯剪扭复合受力下箱梁的抗扭承载力,利用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能较精确地计算CFS加固的箱梁的抗扭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箱梁 复合受力 抗扭性能 碳纤维布(CFS) 模型试验 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脆性材料数值试验CA计算模型
3
作者 远方 刁可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5-378,共4页
以自动元胞机CA(Cellular Automata)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CA计算模型,模拟混凝土、岩石等非均匀脆性材料的开裂过程,研究分析材料的变形性质和力学性能。文中给出了空间随机杆件方向余弦常量,推导了等效杆件截面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数... 以自动元胞机CA(Cellular Automata)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种CA计算模型,模拟混凝土、岩石等非均匀脆性材料的开裂过程,研究分析材料的变形性质和力学性能。文中给出了空间随机杆件方向余弦常量,推导了等效杆件截面面积计算公式,并通过数值试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随机等效空间桁架模型 数值仿真试验 非均匀脆性材料 自动元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下九桩厚承台承载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过超 卢波 +1 位作者 龚维明 戴国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5-102,共8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多排多列桩情况下桩基厚承台的承载性能,共制作了4个缩尺比例为1∶10的九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模型试件并进行了破坏性加载试验。对荷载与位移(挠度)关系、承台侧表面混凝土应变特征及承台内部应力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将试... 为了进一步研究在多排多列桩情况下桩基厚承台的承载性能,共制作了4个缩尺比例为1∶10的九桩钢筋混凝土承台模型试件并进行了破坏性加载试验。对荷载与位移(挠度)关系、承台侧表面混凝土应变特征及承台内部应力进行了系统地分析,并将试验所得破坏荷载与目前常用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揭示了9桩厚承台及一般多排多列桩厚承台符合空间桁架模型的受力特点,即配置在桩顶范围内的钢筋充当拉杆,桩顶至柱下区域的混凝土作为斜压杆。加载初期,承台处于受弯状态,混凝土裂缝通常在弯矩较大区域的承台底部最先出现,并随荷载增加沿水平方向及竖向发展。随着裂缝的出现,底部受拉区混凝土逐渐退出工作,当加荷值达到破坏荷载的50%以上后,钢筋拉杆作用增强,桩径范围内各根钢筋应力沿长度方向的变化很小,在设计中可认为近似相等,空间桁架体系逐步形成,距桩中心连线0.75倍桩径范围内的钢筋能充分发挥拉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承台 空间桁架模型 受力特点 破坏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扭转作用下钢纤维混凝土梁极限扭矩计算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邱继生 姚谦峰 黄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26-531,共6页
根据钢纤维混凝土梁在弯矩、扭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考虑钢纤维对极限扭矩的影响,对三种破坏型式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推导,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然后给出了实际构件破坏类型的判别公式及极限扭矩的计算方法... 根据钢纤维混凝土梁在弯矩、扭矩和剪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考虑钢纤维对极限扭矩的影响,对三种破坏型式下钢纤维混凝土梁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推导,并给出相应的计算公式.然后给出了实际构件破坏类型的判别公式及极限扭矩的计算方法.在公式推导过程中采用的原理、方法及推导出的公式形式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十分相似,具有良好的衔接性和实用性,为钢纤维混凝土梁进一步的研究应用及纤维混凝土规范的修订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复合扭转 变角空间桁架模型 极限扭矩 破坏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的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程远兵 康谷贻 程文瀼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101,共5页
为了解决以扭为主和以弯为主的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的分析模型不统一问题,建立了改进的空间桁架模型.该改进的空间桁架模型是由4个平面桁架或由3个平面桁架和1个顶部斜压板组成的空心方管形截面构件.以此模型比拟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建... 为了解决以扭为主和以弯为主的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的分析模型不统一问题,建立了改进的空间桁架模型.该改进的空间桁架模型是由4个平面桁架或由3个平面桁架和1个顶部斜压板组成的空心方管形截面构件.以此模型比拟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建立了分析模型的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通过引入顶面混凝土的开裂强度条件和破坏强度条件,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弯扭构件受力的全过程分析方法.与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既适用于以扭为主,也适用于以弯为主的弯扭构件,解决了扭型破坏与弯型破坏的不连续问题,该方法可用于任何扭弯比情况下的弯扭构件的全过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弯扭构件 空间桁架模型 全过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纯扭作用下极限扭矩计算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邱继生 姚谦峰 郅彬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76,122,共7页
根据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考虑预应力和钢纤维对梁抗扭强度的影响,利用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在纯扭作用下的极限扭矩计算公式并与已有的试验进行了比较。该公式将预应力和钢纤维的作用等... 根据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考虑预应力和钢纤维对梁抗扭强度的影响,利用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通过理论推导得出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梁在纯扭作用下的极限扭矩计算公式并与已有的试验进行了比较。该公式将预应力和钢纤维的作用等效为纵向和横向钢筋的面积来进行计算,具有概念明确,推导过程清晰,精度较高,与普通混凝土梁的极限扭矩计算公式衔接好等优点,可以方便的应用于结构设计及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 钢纤维混凝土 变角度空间桁架模型 极限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FRP抗剪增强梁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昕 张继文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79-783,共5页
为计算嵌入式FRP抗剪增强梁在四点加载作用下的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利用投影长度经验公式和变角空间桁架模型分别研究了剪跨比和纵筋-箍筋强度比对投影长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9根FRP嵌入式增强梁的实测... 为计算嵌入式FRP抗剪增强梁在四点加载作用下的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利用投影长度经验公式和变角空间桁架模型分别研究了剪跨比和纵筋-箍筋强度比对投影长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两者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9根FRP嵌入式增强梁的实测试验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斜裂缝投影长度计算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单独考虑剪跨比和纵筋-箍筋强度比都不能很好地预测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而将两者结合能够较好地反应斜裂缝出现和发展的全过程,从而准确地计算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和试验实测值取得了很好的吻合,误差小,离散程度低,同时还表明剪跨比是影响斜裂缝投影长度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FRP 斜裂缝水平投影长度 变角空间桁架模型 剪跨比 纵筋-箍筋强度比 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的群桩承台参数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郭亚娟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114,共5页
为揭示大型群桩承台的传力模式及主要影响参数,建立群桩承台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最大压应力的传递路径,揭示群桩承台在柱下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空间桁架传力结构。借鉴统计学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L25(56)正交试验表,分析混凝土强度... 为揭示大型群桩承台的传力模式及主要影响参数,建立群桩承台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分析最大压应力的传递路径,揭示群桩承台在柱下一定区域范围内存在空间桁架传力结构。借鉴统计学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建立L25(56)正交试验表,分析混凝土强度、承台厚度、配筋率、桩间距、桩径等因素对承台承载力、桩顶内力以及承台沉降量的影响,量化各因素的影响大小。分析表明:群桩承台均存在空间桁架区域和非桁架构造区域,对于单柱结构,桁架区域成近似圆形。钢筋配筋率和承台厚度对承台承载力有显著影响;对于中心桩桩顶内力,承台厚度对中心桩桩顶内力有高度显著影响;对于承台沉降量指标,桩径、厚度及配筋率3个因素为高度显著影响因素。文章研究成果对群桩承台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承台 正交试验设计 空间桁架模型 承台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桩厚承台室内外试验分析与设计探讨 被引量:3
10
作者 卢波 过超 +1 位作者 龚维明 戴国亮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7,共8页
为研究大型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厚桩基承台受力机理,首次对1个九桩双薄壁墩厚承台模型进行室内破坏性加载试验,对承台的受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某大型桥梁九桩双薄壁墩承台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现场实测。室内外试验结果均表明,厚承台的... 为研究大型桥梁工程中常见的厚桩基承台受力机理,首次对1个九桩双薄壁墩厚承台模型进行室内破坏性加载试验,对承台的受力全过程进行了研究,并对某大型桥梁九桩双薄壁墩承台进行了施工全过程的现场实测。室内外试验结果均表明,厚承台的受力与传统的受弯构件不同,线荷载作用下承台的受力机理符合以带有主要单向性压应力的混凝土区域为压杆,主受力钢筋为拉杆的空间桁架模型。通过荷载等效,将作用在承台上线荷载等效为集中荷载,建立了统一的空间桁架模型,进而可采用有关规范给出的设计方法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桁架模型 室内外试验 厚承台 荷载等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涂层过程中织物拉伸对膜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罗国建 丁辛 +1 位作者 陈守辉 胡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7-51,共5页
针对机织基布涂层前后结构相变化所导致的拉伸力学性能的变化,建立了膜材料拉伸力学的空间桁架模型,旨在讨论涂层过程中织物经向拉伸对膜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建模过程中分别考虑了以经纬纱屈曲转换为主及纱线拉伸伸长为主的变形机制,... 针对机织基布涂层前后结构相变化所导致的拉伸力学性能的变化,建立了膜材料拉伸力学的空间桁架模型,旨在讨论涂层过程中织物经向拉伸对膜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建模过程中分别考虑了以经纬纱屈曲转换为主及纱线拉伸伸长为主的变形机制,用最小二乘法分段线性拟合来描述织物拉伸性能的非线性,用PVC/PES膜材料的拉伸试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织物在涂层过程中的应变量,可以由涂层前织物的拉伸行为预测涂层后膜材料的拉伸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膜材料 机织物 空间桁架模型 拉伸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薄壁箱形截面纯扭构件全过程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祝明桥 方志 +1 位作者 胡秀兰 李和军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6,共6页
在配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薄壁箱形截面纯扭构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空间软化桁架理论,结合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本构关系及其软化系数方程,编制了软化桁架模型分析程序,并对试验构件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在考虑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拉强度作用时... 在配筋钢纤维高强混凝土薄壁箱形截面纯扭构件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空间软化桁架理论,结合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本构关系及其软化系数方程,编制了软化桁架模型分析程序,并对试验构件进行了全过程分析.在考虑钢纤维高强混凝土抗拉强度作用时,能较好地模拟试验构件的荷载-变形全过程,不仅能较准确地得到极限扭矩,而且可以获得开裂扭矩,其结论也得到相关钢纤维高强混凝土纯扭构件试验结果的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高强混凝土 薄壁箱梁 纯扭 空间软化桁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