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对称散布矩阵空间的人脸识别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段旭 张绛丽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57-1559,共3页
为有效解决小样本问题,从线性子空间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种矩阵变换,得到了类内散布矩阵的另一个对称线性子空间;通过对两个子空间的分别求解,从而得到样本有效的鉴别信息。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Fisher鉴别分析方法中的最终特征维数... 为有效解决小样本问题,从线性子空间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一种矩阵变换,得到了类内散布矩阵的另一个对称线性子空间;通过对两个子空间的分别求解,从而得到样本有效的鉴别信息。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Fisher鉴别分析方法中的最终特征维数受类别数限制的问题。在NUST603和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抽取 线性鉴别分析 对称散布空间 小样本问题 人脸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激扫掠喷嘴在高速气流中的喷雾分布特性研究
2
作者 王士奇 樊博 +6 位作者 万能 董跃路 霍伟业 马梁 张弛 贾志刚 温泉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9-150,共12页
为了研究自激扫掠喷嘴在高速横向气流中的燃油液雾分布特性,采用激光米氏散射法,在高速气流环境下,分别针对自激扫掠喷嘴和圆孔直射式喷嘴测量了多个截面的液雾散布和相对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马赫数0.25的横向气流环境,与直射式... 为了研究自激扫掠喷嘴在高速横向气流中的燃油液雾分布特性,采用激光米氏散射法,在高速气流环境下,分别针对自激扫掠喷嘴和圆孔直射式喷嘴测量了多个截面的液雾散布和相对浓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在马赫数0.25的横向气流环境,与直射式喷嘴相比,自激扫掠喷嘴的整体穿透深度降低15%,展向扩散距离提高44%以上,在喷点下游50mm的横向截面处,燃油液雾的整体散布面积增加37%,且燃油液雾的空间散布均匀度大幅提高。在高速气流环境下,以上结果充分证明了自激扫掠喷嘴相对直射式喷嘴在雾化散布方面的突出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力燃烧室 自激扫掠喷嘴 高速横向气流 米氏散射 空间散布 穿透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激扫掠喷嘴与压力型雾化喷嘴工作特性对比研究
3
作者 王士奇 董跃路 +3 位作者 赵鹏 马梁 贾志刚 温泉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8-158,共11页
为厘清自激扫掠喷嘴与传统压力型雾化喷嘴工作差异,拓展自激扫掠喷嘴应用场景,本文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激光粒径测量等试验方法,针对典型的空心锥离心喷嘴、平面扇形喷嘴以及自激扫掠喷嘴在静止大气环境下的工作特性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 为厘清自激扫掠喷嘴与传统压力型雾化喷嘴工作差异,拓展自激扫掠喷嘴应用场景,本文采用高速阴影成像、激光粒径测量等试验方法,针对典型的空心锥离心喷嘴、平面扇形喷嘴以及自激扫掠喷嘴在静止大气环境下的工作特性进行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具有相同的流量、张角响应特性,但自激扫掠喷嘴具有强烈的非定常性,其时均液雾形态与扇形喷嘴类似,瞬态流场区别明显。自激扫掠喷嘴的雾化粒径随压降的提高迅速降低,变化规律与离心式喷嘴和平面扇形类似。在0.5 MPa压降下,离心喷嘴中心粒径最小,为38.3μm,而平面扇形喷嘴和自激扫掠喷嘴的中心粒径接近,分别为62.6μm和62.7μm。然而,自激扫掠喷嘴出口液雾分布极不均匀,呈现两侧液雾集中且粒径大,中间液雾较少且粒径小的“双峰”结构,相同压降下边缘粒径达126.9μm。自激扫掠喷嘴独特的工作原理、雾化和散布特性可为燃油在高速气流环境下,大范围均匀散布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扫掠喷嘴 平面扇形喷嘴 离心喷嘴 雾化粒径 穿透深度 空间散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积空间是D-空间的空间类 被引量:1
4
作者 彭良雪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3-658,共6页
人们知道每个C-似空间是D-空间,且每个正则弱■-可加细C-散布空间也是D -空间。上述空间类的积空间还是D-空间吗?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讨论了该问题,得到如下结论:正则弱■-可加细空间的有限积是D-空间;正则Lindel■f C-散布空间的可数积... 人们知道每个C-似空间是D-空间,且每个正则弱■-可加细C-散布空间也是D -空间。上述空间类的积空间还是D-空间吗?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讨论了该问题,得到如下结论:正则弱■-可加细空间的有限积是D-空间;正则Lindel■f C-散布空间的可数积是D -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θ-可加细空间 C-散布空间 D-空间 LINDELOF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D-空间(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彭良雪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2,共4页
不知道是否每个Lindelf空间都是D-空间,因此很有必要考虑什么样的Lindelf空间是D-空间的问题.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Lindelf空间,但不知道它是否是D-空间。为了研究笛卡尔积是D-空间的空间,证明了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D-空间,作为此结论与其... 不知道是否每个Lindelf空间都是D-空间,因此很有必要考虑什么样的Lindelf空间是D-空间的问题.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Lindelf空间,但不知道它是否是D-空间。为了研究笛卡尔积是D-空间的空间,证明了1-似空间的可数积是D-空间,作为此结论与其他结论的推论得到Lindelf散布空间的可数积是D-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空间 1—似空间 散布空间 D—空间 可数积 LINDELOEF空间 拓扑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效线性判别零空间理论的模式识别算法
6
作者 罗东华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78-1282,共5页
针对现有模式识别分析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子空间优化与"小样本"问题,首先阐释了有效零空间与有效线性判别零空间核心原理;其次,通过研究了原始空间中总体、类间散布矩阵与有效零空间、有效值域空间上的总体、类间散布矩阵关于... 针对现有模式识别分析方法中普遍存在的子空间优化与"小样本"问题,首先阐释了有效零空间与有效线性判别零空间核心原理;其次,通过研究了原始空间中总体、类间散布矩阵与有效零空间、有效值域空间上的总体、类间散布矩阵关于特征值与特征向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获取了类内散布矩阵零空间、值域空间上关于Fisher线性判别率的关键结论;最后,基于上述理论,设计出一种改进的线性判别子空间模式识别算法。通过相关数据集模拟实验表明,I-VLDNS算法在模式识别分析性能、精确度以及鲁棒性上均得到进一步优化与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识别 有效零空间 类内散布矩阵零空间 FISHER线性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芳 张增祥 +1 位作者 赵晓丽 胡顺光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0年第3期101-107,共7页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从结构特征、形态特征、空间散布特征以及变化强度特征4个角度,分析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20世纪80年代(记作1980s)至2005年间的时空变化特征。选择表征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的5项指标,即面积比例变化值、双向动态... 利用遥感与GIS技术,从结构特征、形态特征、空间散布特征以及变化强度特征4个角度,分析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20世纪80年代(记作1980s)至2005年间的时空变化特征。选择表征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的5项指标,即面积比例变化值、双向动态模型变化值、相对于全省的变化率、聚集度变化值及稳定性差异值,利用系统聚类法将全省17个城市分为3类:德州、滨州为第一类,其结构变化最小;枣庄、泰安、菏泽为第二类,其结构变化最大;其余12个城市为第三类,农村居民点用地动态变化速度均处于中等水平,聚集度变化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用地 结构特征 形态特征 空间散布特征 变化强度特征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RAID结构快速扩展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刚 刘晓光 +1 位作者 刘璟 董雅丽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4-16,27,共4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RAID结构扩展方法,其扩展速度大大优于平凡方法。通过仿真实验表明,与标准RAID结构相比,新的扩展方法产生的布局结构只在某些特定的访问模式下性能稍差,而对于常见的多用户并发访问模式,两者性能几乎没有差距。
关键词 RAID结构扩展 新增空间散布 访问模式 存储系统 磁盘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deling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and quenching distance of aluminum dust flame with spatially random distribution of particles
9
作者 Mehdi Bidabadi Alireza Khoeini Poorfar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1期81-89,共9页
In this research combustion of aluminum dust particles in a quiescent medium with spatially discrete sources distributed in a random way was studied by a numerical approach.A new thermal model was generated to estimat... In this research combustion of aluminum dust particles in a quiescent medium with spatially discrete sources distributed in a random way was studied by a numerical approach.A new thermal model was generated to estimate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in a lean/rich reaction medium.Flame speed for different particle diameters an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oxidizers such as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on flame speed were studied.Nitrogen was considered the inert gas.In addition,the quenching distance and the minimum ignition energy(MIE) were studied as a function of dust concentration.Different burning time models for aluminum were employed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The model was based on conduction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using the heat point source method.The combustion of single-particle was first studied and the solution was presented.Then the dust combustion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to include the effects of surrounding particles.It is found that larger particles have higher values of quenching distance in comparison with smaller particles in an assumed dust concentration.With the increase of dust concentration the value of MIE would be decreased for an assumed particle diameter.Considering random discrete heat sources method,the obtained results of random distribution of fuel particles in space provide closer and realistic predictions of the combustion physics of aluminum dust flame a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me propagation speed random particle distribution quenching distance random discrete combustion aluminu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