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资源型城市分区比较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力
1
作者 陈康 尹海伟 +4 位作者 孔繁花 沈舟 孙辉 苏杰 盖振宇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8期8911-8922,共12页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且资源型城市高度集中,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导致区域逐步走向资源枯竭,亟需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型地区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在此背景下,从空间政策分区的视角出发,分析黄河流域内... 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且资源型城市高度集中,长期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导致区域逐步走向资源枯竭,亟需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此,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资源型地区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在此背景下,从空间政策分区的视角出发,分析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将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划分为研究组团,采用生态环境质量(EEQ)指数、Theil-Sen分析、Mann-Kendall检验、随机森林回归等方法,对研究区及各组团内生态环境质量的时空格局、演变趋势及驱动力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向好,但各组团间差异显著,其中成熟型和再生型组团高于平均水平,成长型和衰退型组团低于平均水平;(2)在研究期内,成长型和再生型组团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成熟型组团则出现明显的生态环境质量退化。EEQ变化主要以“低值区→中低值区”和“中低值区→中值区、中高值区”为路径;(3)气温、降水量是研究区及各组团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驱动力,坡度、土壤类型、人类活动强度等指标为一般驱动力。研究进一步揭示,成熟型组团EEQ退化反映了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的生态风险,而成长型和再生型组团EEQ的改善得益于转型政策的有效实施。研究为不同政策分区的资源型城市制定更精准的生态安全目标和转型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资源型城市 生态环境质量 驱动力 空间政策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