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地震现场离散点灾情报告的灾害空间分析模拟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帅向华 侯建盛 刘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1-333,共13页
文中重点研究了基于地震现场能够获取的离散的地震灾情点信息进行灾情的总体分析和模拟。依靠灾情速报人员或相关人员上报的地震现场灾情点信息,运用泰森多边形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离散点进行面插值分析和边界修正处理,形成适合计算离... 文中重点研究了基于地震现场能够获取的离散的地震灾情点信息进行灾情的总体分析和模拟。依靠灾情速报人员或相关人员上报的地震现场灾情点信息,运用泰森多边形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离散点进行面插值分析和边界修正处理,形成适合计算离散灾情采样点的模型和算法,并借助GIS技术和WebService技术实现该模型和算法,建立相应的试验系统。该模型和系统能够随着灾情收集点的变化进行动态的分析模拟,从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快速地反映并确定地震灾情的基本分布情况,为地震救灾指挥提供相对确切的灾情分布信息。文中以汶川地震部分数据为例进行分析,结果基本与实际灾情吻合。选取的数据为73条有效短信,这些短信是从截至5月12日24:00收到的600余条灾情上报数据短信中分析提取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情点 空间插值分析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玉米穗腐病致病菌鉴定与共生群落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吴畏 田宇昂 +7 位作者 白宇汐 梁琳悦 余洋 梁鹏宽 蒋中华 石海春 柯永培 孙群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6-65,共10页
为鉴定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研究其共生真菌群落结构以及了解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特征,从云南采集病原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样本中真菌总DNA的rDNA-ITS序列进行SMRT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鉴定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研究其共生真菌群落结构以及了解主要致病菌的流行特征,从云南采集病原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对主要致病菌进行形态学鉴定和致病性测定;并对样本中真菌总DNA的rDNA-ITS序列进行SMRT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依据从文献中收集的中国21个省份穗腐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结果,利用空间插值分析推测主要致病菌在中国的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玉米穗腐病主要致病菌为拟轮枝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其共生真菌群落中弯曲单胞瓶霉(Phialemonium curvatum)、季也蒙毕赤酵母(Meyerozyma caribbica)等稳定存在但在不同患病部位相对丰度不同;镰孢菌属不同的种在中国呈现一定的地域性分布。拟轮枝镰孢菌可能与少数共生真菌存在稳定的互利关系,其在云南的分布可能与玉米品种易感和现代物流导致的扩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菌鉴定 分离鉴定 SMRT测序 空间插值分析 玉米穗腐病 拟轮枝镰孢菌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玛依减排林林分结构及生长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孔维财 王让会 +4 位作者 宁虎森 吉小敏 闵首军 赵福生 吴明辉 《防护林科技》 2010年第5期19-22,28,共5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减排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减排林碳汇可抵消CO2排放,减排林的生长状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克拉玛依减排林区28个采样点植被数据和50个土样的盐分、养分,研究了地下水、水盐、土壤养...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碳减排受到各国政府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减排林碳汇可抵消CO2排放,减排林的生长状况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克拉玛依减排林区28个采样点植被数据和50个土样的盐分、养分,研究了地下水、水盐、土壤养分和生物因素对减排林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地下水埋深较浅的林区比地下水埋深较深的林区林分生长状况较好,地下水埋深与减排林生长有很强的相关性;减排林存在最小限制因子,减排林区中部高径比达到218,树形尖削,不利于减排林生长;林区土壤全氮、全磷、全钾、有机质含量和分布与林分的生长状况成正相关关系;以柽柳为主的林分结构(K07样点)生长状况比俄罗斯杨林好,蓄积量分别为4个俄罗斯杨林采样点的2.4、11.5、3.4和2.4倍,水盐也对减排林生长有重要影响;受病虫害和鼠患等生物因素影响的林区林木生长状况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 蓄积量 地下水 土壤养分 空间插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统计诱捕法的松褐天牛种群动态和空间密度分布测定——以湖北省远安县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肖正利 敬顺华 +2 位作者 刘海玲 周勇 陈玉萍 《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54-60,共7页
收集湖北省远安县2019—2020年2个年度不同区域松褐天牛诱捕量数据,利用APF-1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诱捕与监测,采用GIS空间统计,引入核密度分析与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对松褐天牛空间密度分布进行估算和可视化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松... 收集湖北省远安县2019—2020年2个年度不同区域松褐天牛诱捕量数据,利用APF-1引诱剂对松褐天牛成虫进行诱捕与监测,采用GIS空间统计,引入核密度分析与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对松褐天牛空间密度分布进行估算和可视化表达。试验结果表明,松褐天牛成虫活动期为5个月,时间区域为5月1日—10月15日,一年只发生1代,成虫羽化初始期为5月,高峰期为6—8月,盛末期终于10月15。高峰期受海拔影响而推迟,盛末期提前,虫口密度随降雨量增加而减少。研究区域松林范围内普遍存在松褐天牛的分布,核密度分析结果反映区域虫口密度分布聚集性特征,克里金插值结果反映虫口密度连续区域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松褐天牛在松林中的分布不同地理位置区域存在差异,虫口密度以高海拔密度低,低海拔密度高。松褐天牛具羽化周期长、区域分布不均、隐蔽性等特点,难以达到彻底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种群动态 空间密度 诱捕法 GIS空间统计 核密度分析 克里金空间插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近海富营养化及环境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晓甫 聂红涛 +1 位作者 袁德奎 陶建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96-402,共7页
基于1995—2010年监测数据,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津近岸海域的48个监测时段中,有81.3%的监测时段处于... 基于1995—2010年监测数据,通过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Kriging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天津近岸海域氮磷营养盐、有机污染物和富营养状况的时空变化趋势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津近岸海域的48个监测时段中,有81.3%的监测时段处于富营养状态,有39.6%的ρ(DIN)和16.7%的ρ(DIP)超过海洋水质四类标准,有89.6%的ρ(CODMn)符合海洋水质一类标准;氮和磷为主要污染物,污染物质量浓度和富营养状态的季节性差异显著.ρ(DIP)、ρ(CODMn)和营养状态指数的年际变化主要呈下降趋势,ρ(DIN)呈先下降后显著上升的趋势;ρ(DIN)、ρ(DIP)和ρ(CODMn)在空间分布上基本遵循近岸高、远岸低的规律,其中ρ(DIN)和ρ(DIP)均显著呈带状分布,并且基本为北高南低.防治天津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是削减丰水期和平水期入海径流的氮负荷以及北部海域入海径流的磷负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岸海域 营养状态 Mann-Kendall趋势检验 空间插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技术的地下水硝酸盐的污染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孟舒然 吕敦玉 +1 位作者 张建羽 王翠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197-204,共8页
为研究郑州市中牟县地下水硝酸盐的污染机制,该文于2020年6-8月采集了该地区地下水样品93组,联合应用水化学理论、多元统计技术和地统计技术等手段,分析了该区域内地下水硝酸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和污染机理,识别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来... 为研究郑州市中牟县地下水硝酸盐的污染机制,该文于2020年6-8月采集了该地区地下水样品93组,联合应用水化学理论、多元统计技术和地统计技术等手段,分析了该区域内地下水硝酸盐的空间变化特征和污染机理,识别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污染来源。结果表明:中牟县地下水中NO_(3)^(-)浓度范围介于0.20~338 mg/L,均值是42.4 mg/L,有19.4%的样品超出了地下水质量标准的Ⅲ类标准(88.6 mg/L),表明该地区地下水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显著影响。土地利用类型对中牟县地下水中硝酸盐浓度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湿地地下水中硝酸盐的平均浓度(0.511 mg/L)显著低于农业用地(61.7 mg/L)和住宅用地(43.8 mg/L)。地下水硝酸盐的空间分布特征表现为沿地下水流向,硝酸盐的浓度逐渐增加。中牟县北部地区,受到黄河河水的稀释,地下水硝酸盐浓度较低,水质较好,而研究区的东部和南部,由于受到农业活动的强烈影响,地下水水质较差。中牟县地下水硝酸盐的主要污染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农业施肥,基于GIS空间插值分析可将源解析结果呈现在区域上,为地下水水环境保护提供空间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主成份分析 空间插值分析 硝酸盐 污染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