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微缝折叠空间结构的宽带吸声超材料设计
1
作者 陈应航 徐驰 +4 位作者 黄唯纯 解龙翔 张建翔 汪双君 孙薇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1-178,共8页
如何实现低频宽带吸声,设计具有亚波长厚度的吸声超材料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了一种微缝折叠空间超材料结构,建立结构的理论解析模型与数值仿真模型,深入研究其声学特性和吸声机理,分析了典型结构参数对吸声特性的影响规律... 如何实现低频宽带吸声,设计具有亚波长厚度的吸声超材料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提出了一种微缝折叠空间超材料结构,建立结构的理论解析模型与数值仿真模型,深入研究其声学特性和吸声机理,分析了典型结构参数对吸声特性的影响规律,基于此探究实现低频宽带吸声的可能性。研究表明,通过调整折叠空间厚度及折叠通道数目,可以在较大的频带范围内调节结构的峰值频率,同时不改变其近完美的吸声性能。最后,提出了一种宽带吸声超材料,在500~2 000 Hz频率内获得平均吸声系数达0.931的连续高效吸声带宽。结构厚度为5.68 cm,仅为最低共振频率对应波长的1/12,试验结果良好。研究成果可为实现宽带吸声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微缝 折叠空间结构 宽带吸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展开折叠桁架结构动力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务军 关富玲 董石麟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10-416,共7页
本文以笛卡尔坐标系下节点自然坐标为未知量 ,建立了桁架结构系的基本运动力学方程 ,并首次推导出桁架结构中常用节点附加几何约束方程 ,相应约束 Jacobi矩阵及其导数矩阵 ,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约束 Jacobi矩阵的零空间基和 M- P广义逆 ... 本文以笛卡尔坐标系下节点自然坐标为未知量 ,建立了桁架结构系的基本运动力学方程 ,并首次推导出桁架结构中常用节点附加几何约束方程 ,相应约束 Jacobi矩阵及其导数矩阵 ,采用奇异值分解法求约束 Jacobi矩阵的零空间基和 M- P广义逆 ,并由矩阵缩减法建立了带约束桁架体系的运动力学方程和求解方法。数值算例表明该方法适于可展折叠桁架结构运动力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几何约束方程 航天 空间展开折叠桁架结构 动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异构声学超材料的变压器降噪方法设计
3
作者 付波 张秋逸 +1 位作者 权轶 赵熙临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20-328,共9页
针对特高压交流变压器低频噪声抑制问题,利用摆臂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和空间折叠型声学超材料的吸隔声互补性,设计了一种多层异构声学超材料。采用有限元法对两种声学超材料建立仿真模型,探讨薄膜厚度、薄膜预应力、摆臂长度、质量块形状... 针对特高压交流变压器低频噪声抑制问题,利用摆臂薄膜型声学超材料和空间折叠型声学超材料的吸隔声互补性,设计了一种多层异构声学超材料。采用有限元法对两种声学超材料建立仿真模型,探讨薄膜厚度、薄膜预应力、摆臂长度、质量块形状、挡板层数、穿孔板孔半径和腔体长度对其吸隔声性能的影响,对超材料结构进行优化,并建立多层异构声学超材料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这种多层异构声学超材料在低频频段具有较高的声传递损失,最低声传递损失可以达到37 dB左右,能够很好地阻断变压器噪声的传播,通过隔声试验验证了仿真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薄膜型 空间折叠 多层隔声结构 传递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U模变换增加并行粒度与改善数据访问局部性的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国凯 王欣孃 +2 位作者 王鹏 臧斌宇 朱传琪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6-523,共8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循环变换增加循环并行粒度 ,改善循环数据访问局部性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给定二重循环的相关向量集的某些性质 ,将外层循环变量不同而内层循环变量相等的若干次迭代合并 ,成为折叠后迭代空间的一个结点 ,并且保持内层循... 提出了一种利用循环变换增加循环并行粒度 ,改善循环数据访问局部性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给定二重循环的相关向量集的某些性质 ,将外层循环变量不同而内层循环变量相等的若干次迭代合并 ,成为折叠后迭代空间的一个结点 ,并且保持内层循环的并行性不变 ,从而达到增加循环并行粒度的目的 .对于更普遍的情况 ,该文讨论了如何根据给定循环的循环向量集 ,确定一个U模变换对迭代空间进行变换 ,达到内层循环可并行和扩大循环粒度两个目的 .针对循环变换中数据访问局部性可能变差的问题 ,该文提出了对内层循环先合并 ,根据合并后的相关向量集变换迭代空间 ,以及折叠迭代空间的方法 .该文的方法是wavefront循环并行化方法的一种扩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变换 并行化编译 U模变换 迭代空间折叠 数据访问局部性 wavefront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穿孔黏性超表面的低频宽带吸声机理 被引量:11
5
作者 刘崇锐 吴九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0-86,共7页
针对传统材料难以有效吸收低频噪声且带宽较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微穿孔黏性超表面的低频宽带吸声机理,并设计了多元胞超表面结构,其中每个元胞由微穿孔板和折叠背腔组成。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公式计算单个元胞的吸声性能,并与传统... 针对传统材料难以有效吸收低频噪声且带宽较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微穿孔黏性超表面的低频宽带吸声机理,并设计了多元胞超表面结构,其中每个元胞由微穿孔板和折叠背腔组成。首先利用有限元仿真和理论公式计算单个元胞的吸声性能,并与传统亥姆霍兹共振器结构进行对比,发现该结构具有优异的高阶峰值,而且峰值带宽增加约1倍,基于此提出了实现低频和宽带的机理;然后分析了典型结构参数对吸声特性的影响规律,如吸声面积比、小孔直径及背腔深度等;最终通过多单元峰值间严格耦合,设计了由8个元胞组成的宽带吸声超表面。结果表明:吸声超表面厚度仅为6 cm,在频段550~2500 Hz范围内实现连续优异的吸声带宽,平均吸声系数高达90%以上。该结构具有厚度薄、频带宽且强度好等特点,在消声室、工厂和航空等场合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表面 低频宽带吸声 微穿孔板 空间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声超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晓丽 刘崇锐 吴九汇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41-1251,共11页
低频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长较长、难衰减的特点,且易与人体器官发生共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决传统吸声材料难以对低频声波加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正在发展的声学超材料总结了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的方式。本文归纳了吸声... 低频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具有波长较长、难衰减的特点,且易与人体器官发生共振,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决传统吸声材料难以对低频声波加以控制的问题,本文通过正在发展的声学超材料总结了解决噪声污染问题的方式。本文归纳了吸声超材料的研究现状,介绍了几种典型吸声超材料结构通过结构设计实现低频降噪的具体方法与实际效果,包括薄膜薄板式吸声超材料、类亥姆霍兹式吸声超材料以及复合式吸声超材料。最后在此框架下,结合目前吸声超材料设计和实用化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吸声超材料领域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总结。为吸声结构设计和相关性能的研究以及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材料 吸声超材料 薄膜结构 薄板结构 亥姆霍兹共鸣器 穿孔板 空间折叠 多孔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片集成自装配微爬行机器人研究
7
作者 周岁 张卫平 +1 位作者 欧彬 寻之宇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617,共7页
面向微机器人未来在地外探测上的潜在应用,设计了一种总重24 g、整机尺寸93×71×36.14 mm的自装配微爬行机器人。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的热致形状记忆效应,设计分析了自折叠铰链结构,实现了结构从平面形态到三维形态的自动... 面向微机器人未来在地外探测上的潜在应用,设计了一种总重24 g、整机尺寸93×71×36.14 mm的自装配微爬行机器人。基于形状记忆聚合物材料的热致形状记忆效应,设计分析了自折叠铰链结构,实现了结构从平面形态到三维形态的自动折叠装配,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单片集成自装配为爬行机器人的系统设计与加工测试。基于单片集成一体设计方法,将具有多材质、多器件的微机器人设计为单片平面一体化自装配结构;基于变胞原理,将平面一体化结构进行空间折叠,形成具有三维特征的机体结构和柔顺运动机构,继而通过标准平面成形工艺实现微机器人的加工制造。该微爬行机器人表现出较好的结构和运动性能,整机可在30 s内完成自动折叠装配到三维结构形态,爬行运动速度为20 cm/s,能承受6.2 N的静态结构负载和6G过载,验证了单片集成一体化自装配设计研制分米—厘米尺度下的微机器人的技术实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装配微爬行机器人 单片集成-体化 变胞原理 空间折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学超表面及其声波调控特性研究
8
作者 楚杨阳 王兆宏 蔡成欣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8-56,21,共10页
声学超材料作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极大地拓宽了声学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声学超表面作为声学超材料的一个分支,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声学超表面是一种由超材料结构单元阵列构成的基于亚波长尺寸的新型声学... 声学超材料作为近年来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极大地拓宽了声学材料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声学超表面作为声学超材料的一个分支,近几年也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声学超表面是一种由超材料结构单元阵列构成的基于亚波长尺寸的新型声学超材料,能够利用广义Snell定理实现对反射声波或透射声波的定向调控,具有利用亚波长厚度调控声波的独特优势。由于其具有结构简单、物理特性丰富独特、对声波灵活有效调控等特点,成为了超材料研究中的热点课题。从超表面的概念出发,以折叠空间型超表面、五模式超表面、非结构化超表面为基础,详细介绍了几种常见结构单元的设计方法,及其对声波调控的物理机制,实现诸如负折射、声聚焦及声非对称传输等功能。此外,简略探讨了声学超表面有待解决的问题,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超表面 折叠空间型超表面 五模式超表面 非结构化超表面 声波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