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河下游小流域空间开发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沿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周家艳 李冰 +3 位作者 王水 刘伟 田爱军 高鸣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8-201,204,共5页
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苏沿海地区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层面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环境、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区域分析方法。选取水体使用功能、水质目标、清水通道、水体通达性、现状水质达标情况5项指... 基于区域开发与水环境保护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江苏沿海地区某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流域层面上,建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环境、经济、社会紧密结合的区域分析方法。选取水体使用功能、水质目标、清水通道、水体通达性、现状水质达标情况5项指标,将流域分为强约束区、较强约束区、中等约束区、弱约束区4类空间开发功能区。以此为依据,对各分区针对性提出了空间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导向。其中水环境约束较弱的地区可以适当布局酿造、造纸、化工等水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产业;水环境约束较强的地区需要严格控制乃至禁止水污染物排放量大的产业,而适度发展编织品制造等不排水的农副产品加工业,或清洁生产水平先进、中水回用率高、排水量小的家具制造、木材加工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空间开发功能分区 江苏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域空间开发功能区的形成机理研究——以西安市未央区为例
2
作者 李献波 李同升 于正松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51-1053,1058,共4页
目的探寻空间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传统区划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的方法,在ARCGIS等软件的支持下进行空间功能区的划分。结果研究区空间功能区分布上具有"点"与"轴"共存、各组团职能特色... 目的探寻空间功能区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传统区划方法与空间分析技术结合的方法,在ARCGIS等软件的支持下进行空间功能区的划分。结果研究区空间功能区分布上具有"点"与"轴"共存、各组团职能特色明显、空间组合层次变化明显等特点。结论自然条件、发展基础、空间近邻效应、集聚与扩散作用和区域政策等因素对空间功能区的形成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空间 空间开发功能 西安市未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镇级空间发展功能区划方法探讨——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
3
作者 李芳 周兴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10591-10593,共3页
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GIS技术和SPSS13.0软件对生态环境价值、经济发展基础、自然资源价值3个主因子进行综合得分测算,得到经济—生态—资源组合三维坐标,最终形成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将全镇22个行政村划分为... 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GIS技术和SPSS13.0软件对生态环境价值、经济发展基础、自然资源价值3个主因子进行综合得分测算,得到经济—生态—资源组合三维坐标,最终形成空间开发功能区划,将全镇22个行政村划分为6类。6类空间开发功能区划中,重点发展区域和适度发展区域主要分布在八塘村、新陆村、苏湾村、新蒙村、湴村、大新村、高新村,这类区域的交通区位较优越、经济发展基础较坚实、生态环境敏感性较低,宜作为城镇和产业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控制开发区域主要分布在高北村、高岭村、苏岗村、木龙村、振新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中等,主要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生态环境敏感性中等,且临近重点开发区域,需在一定限制下进行开发;灰色弹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横岭村、三板村、学山村、山泉村、新花村,这类区域的经济发展基础和生态环境敏感性均较低,但由于自然资源条件较好,交通区位较优越,具有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作为城镇和产业的后备发展用地;适度保护区域和重点保护区域主要分布在高浪村、岑西村、新安村、新合村,这类区域生态环境较脆弱,经济发展基础较低,应按照"保护优先,集约开发"的原则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开发功能 区划 八塘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