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适应光学系统时间带宽和空间带宽的匹配
1
作者 张德良 姜文汉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3-21,共9页
自适应光学系统存在时间带宽和空间带宽。为了有效地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系统资源,必须使这两种带宽匹配。本文通过经系统校正后的剩余波前扰动相位的均方差与系统时间带宽和空间带宽的关系,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系统时间带宽和空间带... 自适应光学系统存在时间带宽和空间带宽。为了有效地利用自适应光学系统的系统资源,必须使这两种带宽匹配。本文通过经系统校正后的剩余波前扰动相位的均方差与系统时间带宽和空间带宽的关系,研究了在不同条件下系统时间带宽和空间带宽的匹配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的系统时间延迟,探测噪声水平和大气条件下,自适应光学系统存在一个最佳时间带宽和最佳空间带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 空间带宽 时间带宽 带宽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辨率、超分辨率与空间带宽积拓展——从计算光学成像角度的一些思考 被引量:12
2
作者 左超 陈钱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05-1166,共62页
传统光学成像实质上是场景强度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直接均匀采样记录与再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成像的分辨率与信息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光学衍射极限、探测离散器采样、成像系统空间带宽积等若干物理条件制约。如何突破这些物理限制,获得分... 传统光学成像实质上是场景强度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直接均匀采样记录与再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成像的分辨率与信息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光学衍射极限、探测离散器采样、成像系统空间带宽积等若干物理条件制约。如何突破这些物理限制,获得分辨率更高,视场更宽广的图像信息,是该领域的永恒课题。本文概括性地介绍了分辨率、超分辨率与空间带宽积拓展的相关基础理论,核心机理及其在计算光学成像中的若干实例。通过将这些具体个案置入“计算光学成像”这个更高维度的体系框架去分析与探讨,揭示了它们大多数都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可称作“空间带宽积调控”策略,即利用成像系统的可用自由度,在成像系统有限空间带宽积的限制下,以最佳方式进行编解码和传递信息的过程,或者形象地说——“戴着脚镣跳舞”。这实质上是一种在物理限制下,在“得”与“失”之间所作出的符合规律的权衡与选择。本文的结论有望为设计和探索面向各类复杂现实成像应用的新型成像机理与方法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辨率 超分辨率 衍射极限 亚像素 空间带宽 计算光学 计算成像 计算摄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光学成像技术与应用Ⅱ”专栏前言
3
作者 陈钱 左超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05-I0006,共2页
传统光学成像实质上是场景强度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直接均匀采样记录与再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成像的分辨率与信息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光学衍射极限、探测离散器采样、成像系统空间带宽积等若干物理条件制约。如何突破这些物理限制,获得多... 传统光学成像实质上是场景强度信号在空间维度上的直接均匀采样记录与再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成像的分辨率与信息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光学衍射极限、探测离散器采样、成像系统空间带宽积等若干物理条件制约。如何突破这些物理限制,获得多维度、高分辨、宽视场、高灵敏、快帧频的图像信息,是光学成像技术所追求的永恒目标。“计算光学成像”通过将前端物理域的光学调控与后端数字域的信息处理有机结合,为突破传统成像技术的诸多限制性因素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成像技术 空间带宽 信息处理 条件制约 均匀采样 限制性因素 成像系统 数字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物体彩色全息图制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甘亮勤 杨上供 +2 位作者 徐代升 许英朝 杜旭日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832,共4页
通过分析两步法制彩色全息图中全息图空间带宽积与物体大小、全息图记录距离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拍摄大尺寸物体彩色全息图的方法。经编码,设置参数,在视窗处平面记录下三分色全息图,以保证用最小的幅面记录下物体的完整信息,并且H1rgb处... 通过分析两步法制彩色全息图中全息图空间带宽积与物体大小、全息图记录距离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拍摄大尺寸物体彩色全息图的方法。经编码,设置参数,在视窗处平面记录下三分色全息图,以保证用最小的幅面记录下物体的完整信息,并且H1rgb处于同一平面经原参考光的共轭光再现时,他们的再现像能完全重合;将H1rgb再现,获得大视场的物光波信息,三基色物波信息重合后,用光学方法记录大幅面的彩色全息。该方法能提高全息图再现像的视场和解决大尺寸物体的全息图难拍摄问题。经实验验证,该方法能将全息图再现像的视场提高6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全息 大视场 空间带宽 空间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EALCD的数字全息干涉术 被引量:1
5
作者 郭俊 霍富荣 +2 位作者 周岩 董会 王文生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23-2228,共6页
基于电寻址液晶(EALCD)读写图像实时、衍射效率高的特性,设计了以EALCD和CCD为关键器件的数字全息干涉系统。系统满足空间带宽积,时间、空间相干度和偏振度的要求,提高了干涉条纹的对比度,降低了散斑噪声等影响,实现了数字全息干涉术的... 基于电寻址液晶(EALCD)读写图像实时、衍射效率高的特性,设计了以EALCD和CCD为关键器件的数字全息干涉系统。系统满足空间带宽积,时间、空间相干度和偏振度的要求,提高了干涉条纹的对比度,降低了散斑噪声等影响,实现了数字全息干涉术的高精度测试。利用双曝光全息干涉术原理,应用Matlab编程取代传统相移术中的压电位移器,实现4个干涉图法,进行以硬币为物体的位移实验。结果表明,受力后硬币发生了位移。利用该项技术将传统的全息干涉术与现代的探测器件相结合,可实现全息干涉术测试的数字化、实时化,大大地提高了测试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干涉术 双曝光 电寻址液晶 空间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远距离环状干涉条纹形成的初步实验
6
作者 彭仁军 吴健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6-318,共3页
 针对远距离激光干涉成像中条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像所需条纹的特点,表明干涉条纹成像系统的带宽决定于条纹的空间带宽。讨论了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在激光干涉成像中应用的不足之处,并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础上,提出一...  针对远距离激光干涉成像中条纹的形成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成像所需条纹的特点,表明干涉条纹成像系统的带宽决定于条纹的空间带宽。讨论了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结构在激光干涉成像中应用的不足之处,并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变形的光路结构,用于在远距离上形成圆对称环状干涉条纹,同时报道了利用该变形结构在约50m的距离上观察到的条纹,表明了该光路结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干涉成像 远距离环状干涉条纹 实验研究 空间带宽 迈克尔逊干涉仪 光路结构 变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路角度复用体全息三维显示技术 被引量:9
7
作者 吴圣涵 王崝 +2 位作者 曹良才 张浩 金国藩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5-220,共6页
为满足高分辨率真三维大数据显示的空间带宽积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角度复用模式的体全息三维显示技术。通过对三维场景进行波前编码,获得相位计算全息图,并将计算全息图依次按照不同角度复用记录到掺杂金纳米颗粒体全息光致聚合物... 为满足高分辨率真三维大数据显示的空间带宽积要求,提出一种基于多通道角度复用模式的体全息三维显示技术。通过对三维场景进行波前编码,获得相位计算全息图,并将计算全息图依次按照不同角度复用记录到掺杂金纳米颗粒体全息光致聚合物材料的同一区域,获得复用体全息图,再现时可以在不同角度观察三维场景。在体全息三维显示实验系统中,实现体全息材料记录区域的单点像素总数为120×1 920×1 080,显示的空间带宽积达到了2.5×10~8,相对于空间光调制器显示提升了12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全息显示 复用技术 空间带宽 体全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视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 被引量:6
8
作者 王义强 林方睿 +2 位作者 胡睿 刘丽炜 屈军乐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4-1210,共17页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具有实时性、高分辨率和非侵入性等特点,其成像尺度可跨越细胞、组织乃至生命体,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边界。然而,受限于光学显微成像系统有限的空间带宽积(Space-Bandwidth Product,SBP),常规的光学显微... 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具有实时性、高分辨率和非侵入性等特点,其成像尺度可跨越细胞、组织乃至生命体,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边界。然而,受限于光学显微成像系统有限的空间带宽积(Space-Bandwidth Product,SBP),常规的光学显微镜难以同时兼具大视场和高分辨率,使得显微成像在大视场生物成像应用中受到较大的限制,例如,对脑神经网络以突触为单位的神经回路成像。近年来,大视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得到不断的发展,其SBP的视场相较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有了十倍甚至百倍的提升,在保持高分辨率的基础上拓展了成像视场,从而可以满足生物医学领域重大问题的研究需求。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几种典型的大视场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及其生物医学应用,并对其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显微 空间带宽 大视场成像 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通量的多通道复用数字全息成像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黄郑重 曹良才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82-1193,共12页
光学成像已成为跨尺度表征生物系统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生物样本的快速、无损且全面表征对成像系统的可解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全息通过干涉成像方式,可准确重构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具有快速、无损、三维成像等优势,在... 光学成像已成为跨尺度表征生物系统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生物样本的快速、无损且全面表征对成像系统的可解析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全息通过干涉成像方式,可准确重构光波前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具有快速、无损、三维成像等优势,在数字病理诊断、细胞无标记观察和实时监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实现高通量成像的主要方式,并分析了数字全息的优势及空间带宽变化,展示了基于希尔伯特变换的面向高通量多通道复用数字全息技术的理论框架,并介绍了基于该理论框架设计的拓展视场双通道复用数字全息显微成像系统。该系统在不牺牲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情况下,可实现超越传统离轴全息显微镜8倍的空间带宽积。所介绍的数字全息复用技术可充分利用单幅强度图像的冗余空间带宽,可用于高通量多通道复用数字全息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全息 多通道复用 高通量 希尔伯特变换 空间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视场高分辨HiLo光切片显微成像系统 被引量:1
10
作者 郎松 张艳微 +3 位作者 郑汉青 徐林钰 汪路涵 巩岩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02-1312,共11页
现代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迫切需要研制兼顾大视场、高分辨率的显微成像技术和仪器以对生物样品实现跨尺度观测,满足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需求。受限于系统的空间带宽积,传统商业显微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且现有高空间带宽积显微成像系统... 现代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迫切需要研制兼顾大视场、高分辨率的显微成像技术和仪器以对生物样品实现跨尺度观测,满足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需求。受限于系统的空间带宽积,传统商业显微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且现有高空间带宽积显微成像系统存在体积庞大、实施成本高昂等问题。本文基于HiLo光切片技术和自主设计的大视场高分辨显微物镜,研发了具有高空间带宽积特点的大视场高分辨HiLo光切片显微成像系统,测试了系统的成像视场和分辨率。应用该系统对小鼠脑切片开展了白光照明明场成像实验,并与OLYMPUS商业显微镜成像结果做了对比;对小麦种子荧光切片开展了光切片成像和宽场荧光成像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大视场高分辨HiLo光切片显微成像系统的成像视场达到4.8 mm×3.6 mm (对角视场为6.0 mm),横向分辨率达到0.74μm,轴向分辨率达到4.16μm。大视场高分辨HiLo光切片显微成像系统兼有大视场和高分辨率成像的优势和快速光切片成像的能力,能够对大体积生物样本开展快速三维成像,将为胚胎发育、脑成像、数字病理诊断等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视场 高分辨率 空间带宽 光切片显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液晶扩散片的高分辨率光场成像系统
11
作者 何燕成 李晖 +1 位作者 钱文彤 吴云韬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38-1046,共9页
为解决传统光场相机空间带宽积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扩散片的光场成像系统。使用光控取向技术进行取向,克服了传统摩擦取向所产生的杂质、静电与物理性损伤等缺陷,制备出适用于光场成像的电控可调液晶扩散片;通过改变液晶扩散... 为解决传统光场相机空间带宽积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液晶扩散片的光场成像系统。使用光控取向技术进行取向,克服了传统摩擦取向所产生的杂质、静电与物理性损伤等缺陷,制备出适用于光场成像的电控可调液晶扩散片;通过改变液晶扩散片的外加电压,获得了不同电压下的光场信息;通过适配液晶扩散片的成像算法,将高透过率时光场的细节信息与低透过率时光场的散射光强度融合,获得了均衡光强与细节的高分辨率光场信息。与传统光场成像系统相比,所提方法获得的高分辨率光场图像的峰值信噪比整体提升约4.98%,而且成本低、制备简便,实现便捷,有利于制作出高性价比的光场相机,实现高分辨率光场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场成像 液晶扩散片 光控取向 空间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系统及设计
12
《中国光学》 EI CAS 1995年第1期6-7,共2页
TH703 95010040非线性分划方法讨论=The discussion ofmethod of nonlinear indexing[刊,中]/张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09))//光学仪器.—1994,16(4).—19—25给出了在光学设计中实现非线性分划的三种方法,计算并分析... TH703 95010040非线性分划方法讨论=The discussion ofmethod of nonlinear indexing[刊,中]/张锦(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四川,成都(610209))//光学仪器.—1994,16(4).—19—25给出了在光学设计中实现非线性分划的三种方法,计算并分析了三种方法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光学设计 三种方法 非线性 光学非球面 方法讨论 周学海 空间带宽 中科院 光学仪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系统、成像与分析
13
《中国光学》 EI CAS 1999年第5期8-10,共3页
TH703 99052854高斯光束的物像共轭变换与焦移特性=Properties offocal shift and object—image conjugation transformationof Gaussian beams[刊,中]/郭福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福光技术.—1 998,(24).—17—22以重... TH703 99052854高斯光束的物像共轭变换与焦移特性=Properties offocal shift and object—image conjugation transformationof Gaussian beams[刊,中]/郭福源(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福州(350007))//福光技术.—1 998,(24).—17—22以重新定义的高斯光束菲涅耳数为基础,详细分析高斯光束的传输变换特性,推导出物像共轭平面之间高斯光束变换的类几何光学公式与焦移公式。图3参3(赵桂云)TH7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斯光束变换 照明光学系统 光学技术 类几何光学公式 环形透镜 焦移 传输变换特性 重新定义 菲涅尔数 空间带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光学
14
《中国光学》 EI CAS 1999年第6期70-71,共2页
O431 99063995单层共轭校正宽视场自适应光学=Wide—field—of—view adaptive optics with mono—conjugatecorrection[刊,中]/阎吉祥,俞信(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19(1).—58—62将多层湍流... O431 99063995单层共轭校正宽视场自适应光学=Wide—field—of—view adaptive optics with mono—conjugatecorrection[刊,中]/阎吉祥,俞信(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工程系.北京(100081))∥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9,19(1).—58—62将多层湍流用单层等效,为单层共轭校正宽视场自适应光学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光学系统 层湍流 宽视场 光电工程 理工大学 校正 时间带宽 空间带宽 直接斜率波前复原算法 单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弱光学图像的光参量放大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云振 刘红军 赵卫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769-1773,共5页
研究了微弱光学图像在光参量图像放大中的放大特性,分析了相位匹配和晶体的空间频率带宽对图像信号增益的影响,从实验上验证了不同的相位匹配时输入图像信号在傅里叶平面上的增益分布.结果表明,当晶体的空间频率带宽大于输入图像信号的... 研究了微弱光学图像在光参量图像放大中的放大特性,分析了相位匹配和晶体的空间频率带宽对图像信号增益的影响,从实验上验证了不同的相位匹配时输入图像信号在傅里叶平面上的增益分布.结果表明,当晶体的空间频率带宽大于输入图像信号的空间频率带宽且完全相位匹配时,光参量图像放大器能够对输入图像信号实现无失真、高增益的理想放大;有相位失配时,图像信号的增益峰值向高空间频率范围移动,并且在峰值附近范围变窄,随相位失配量大小的变化能够对图像信号光场中某特定空间频率实现放大,对图像信号进行滤波处理,突出图像特定频率的信息,实现图像边缘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参量放大 光参量图像放大 空间频率带宽 微弱光学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of quasi-stationary signals using two-level Khatri-Rao subspace and four-level nested array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双 何为 +2 位作者 杨旭光 鲍明 王营冠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7期2743-2750,共8页
The Khatri-Rao(KR) subspace method is a high resolution method for direction-of-arrival(DOA) estimation.Combined with 2q level nested array,the KR subspace method can detect O(N2q) sources with N sensors.However,the m... The Khatri-Rao(KR) subspace method is a high resolution method for direction-of-arrival(DOA) estimation.Combined with 2q level nested array,the KR subspace method can detect O(N2q) sources with N sensors.However,the method cannot be applicable to Gaussian sources when q is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2 since it needs to use 2q-th order cumulants.In this work,a novel approach is presented to conduct DOA estimation by constructing a fourth order difference co-array.Unlike the existing DOA estim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KR product and 2q level nested array,the proposed method only uses second order statistics,so it can be employed to Gaussian sources as well as non-Gaussian sources.By exploiting a four-level nested array with N elements,our method can also identify O(N4) sources.In order to estimate the wideband signals,the proposed method is extended to the wideband scenarios.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compared to the state of the art KR subspace based methods,the new method achieves higher res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fference co-array direction-of-arrival estimation Khatri-Rao product nested arr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