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概率定义扩展样本的机载雷达空间和时间相关海杂波数据仿真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毛辉煌 谢文冲 +1 位作者 徐鹏 刘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30-538,共9页
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是机载预警雷达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给机载雷达海杂波抑制方案的有效设计提供数据来源,需要仿真模拟出满足实际分布特性和相关性的海杂波。针对实测海杂波数据具有的显著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 海杂波背景下的目标检测性能是机载预警雷达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给机载雷达海杂波抑制方案的有效设计提供数据来源,需要仿真模拟出满足实际分布特性和相关性的海杂波。针对实测海杂波数据具有的显著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提出了一种新的海杂波数据产生方法。该方法基于概率密度定义及相关性的本质,运用蒙特卡罗思想和Cholesky分解来产生空间和时间相关的海杂波。这种方法不仅简化了海杂波数据产生流程,同时提高了海杂波幅度和相关性吻合效果。分别利用实测和仿真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海杂波 数据仿真 空间和时间相关 实测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和时间旅行》备课指要
2
作者 刘培淮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29,共2页
关键词 空间和时间旅行》 备课 巴里·齐然尔曼 英国 高中 第二册 科普作品 语文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理科老师请进课堂——《空间和时间旅行》课堂实录
3
作者 马熙玲 李红莉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科普文阅读 空间和时间旅行》 课堂实录 教学效果 理科教师 教学目标 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土一维有限应变固结控制方程辨析
4
作者 王玮瑜 雷国辉 +2 位作者 赵鑫 戴传杰 谷遇溪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9-839,共11页
饱和土的一维有限应变固结控制方程存在多种表达形式,有Eulerian描述和Lagrangian描述,各有不同的控制变量,包括孔隙率、孔隙比、应变、固结比和超静孔压。为明辨其适用条件,考虑固相的压缩性,建立了两种描述方法间基于孔隙率、孔隙比... 饱和土的一维有限应变固结控制方程存在多种表达形式,有Eulerian描述和Lagrangian描述,各有不同的控制变量,包括孔隙率、孔隙比、应变、固结比和超静孔压。为明辨其适用条件,考虑固相的压缩性,建立了两种描述方法间基于孔隙率、孔隙比和位移的坐标转换关系,以及控制变量的时间导数间的转换关系,分析了两种描述方法便于求解的固结问题,并基于Eulerian描述,考虑固相和液相的压缩性和惯性,推导了一维有限应变固结控制方程组,包括连续性方程、动量平衡方程和达西渗流定律。忽略固相和液相的压缩性和惯性后,该方程组简化为一个具有单一控制变量的固结微分方程,通过坐标转换和时间导数转换,也得到了Lagrangian描述下的固结微分方程。将其退化为现有不同形式的有限应变固结控制方程,依据退化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假设,明确了这些控制方程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和液相 压缩性 Eulerian和Lagrangian空间和时间转换 自然应变 固相和液相惯性 达西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江 邓柏昌 +3 位作者 徐杰 黄林峰 刘伟峰 赵文化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9-746,共8页
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扰动与多种扰动源相关联.2009年6至7月期间存在地震和日全食的扰动源.利用广州地区GPS监测网在2009年6至7月连续监测到的TEC数据,通过采用前15天数据的滑动窗口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 电离层TEC(Total Electron Content)扰动与多种扰动源相关联.2009年6至7月期间存在地震和日全食的扰动源.利用广州地区GPS监测网在2009年6至7月连续监测到的TEC数据,通过采用前15天数据的滑动窗口对数据进行处理,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分析了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特征.结果显示,2009年6至7月华南地区电离层TEC扰动和该时期发生的地震以及日全食事件可能有关联;2009年7月多个地震发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特征为,震前出现的是正异常,发震当天或震后有可能是正异常,也有可能是负异常;7月22日日全食当天TEC扰动为正异常,推测该正异常是地磁活动、地震活动及日全食综合效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TEC TEC空间和时间分布 太阳日全食 TEC扰动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多示例学习决策树分析的三维运动检索 被引量:5
6
作者 向坚 俞坚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z1期305-309,共5页
随着运动捕获设备的普及,大量的运动数据可以直接得到,从而使得大规模的运动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研究以检索为核心的运动捕获数据处理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提出了一种对运动捕获数据中的人体的各个关节点提取一种基于三... 随着运动捕获设备的普及,大量的运动数据可以直接得到,从而使得大规模的运动数据库的建立成为可能.在此背景下,研究以检索为核心的运动捕获数据处理技术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提出了一种对运动捕获数据中的人体的各个关节点提取一种基于三维空间变换规律的三维空间特征的方法,并基于空间运动连续性引入了关键空间的概念.针对各关节点空间特征相对保持独立的特性,用每个关节点作为索引,并通过集成学习的多示例决策树的学习方法去分析关节点对运动相似的不同影响,最终实现了一个高效的运动检索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空间和时间特征 决策树 多示例 集成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干旱区灌溉枸杞田土壤砷空间变异及评价
7
作者 肖明 杨文君 +1 位作者 吕新 迟德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99-105,共7页
研究灌溉农业对土壤砷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可以为土壤砷含量、分布变化趋势提供认识依据,继而为地区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奠定工作基础。选择柴达木盆地一块新开垦枸杞种植田,土地平整后引河水灌溉,种植枸杞。在枸杞种植前及... 研究灌溉农业对土壤砷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可以为土壤砷含量、分布变化趋势提供认识依据,继而为地区农产品安全、环境污染风险评估奠定工作基础。选择柴达木盆地一块新开垦枸杞种植田,土地平整后引河水灌溉,种植枸杞。在枸杞种植前及后1-3 a内,定点检测土壤表层(0-20 cm)砷含量,研究其含量及分布变化,并对变化原因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原生地土壤砷质量分数为0-26.40 mg/kg,变异系数为0.47,有45.5%的样点超过绿色标准(≤20 mg/kg)。种植1-3 a后与原生地比较,表层土壤砷含量最低值增加,最高值降低,平均质量分数为15.50-15.88 mg/kg,随种植年限增加趋于稳定,样点超过绿色标准率呈下降趋势。GIS空间分布图显示,原生地土壤砷含量高点出现在研究区西北端,低点出现在东南端,整体分布有多层次落差。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原生地的最高和最低分布区域逐渐消失,空间分布层次落差范围逐渐缩小,但仍然保留着原生土壤西北端高、东南端低的固有分布特征。调查统计枸杞种植期间每年有约250 g/hm2土壤砷净输入,然而其实际测定的平均值并没有增加,说明存在其他路径的输出如砷的向下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灌溉 柴达木盆地 空间和时间变异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现合作,着眼能力
8
作者 赵清芳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空间和时间旅行》 中学 语文教学 合作学习 联想能力 综合能力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普文教学不必请“救兵”
9
作者 张伶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科普文教学 中学 语文教学 空间和时间旅行》 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 评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比较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我国地区价差指数方法和应用研究"课题组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30,共9页
本文在现有调查资料基础上,应用国际通用的方法,比较和测算我国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着重验证和评估了基础数据质量,论证了测算结果的合理性,探索了提高比较结果准确性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较大,在区域分布上呈... 本文在现有调查资料基础上,应用国际通用的方法,比较和测算我国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着重验证和评估了基础数据质量,论证了测算结果的合理性,探索了提高比较结果准确性的有效路径。研究发现,我国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较大,在区域分布上呈现东高西低、依次递降的态势,与地区收入水平有着较高的相关关系。受诸多因素影响,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在时间变化上呈缩小趋势。通过实证研究,深入探讨了比较和测算我国地区间价格水平差异指数的可行性,指出面临的困难、挑战和局限,提出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格水平 空间和时间指数 数据质量评估 地区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中国》的时空认知方式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元竹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19-231,共13页
本文旨在探索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何利用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方式来揭示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以及他本人的这种认知方式是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中形成的,以便寻找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在这本书中不断使用... 本文旨在探索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如何利用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方式来揭示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以及他本人的这种认知方式是在什么样的时间和空间中形成的,以便寻找一个新的角度来解读《乡土中国》。费孝通先生在这本书中不断使用“时间”和“空间”这两个概念来诠释乡土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模式关系。乡土社会的文化和治理不仅发生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中,它们的发生反过来也构成(创造)了空间和时间。此外,费孝通先生写作的过程和书中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同样构成其空间和时间认知方式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中国》 费孝通先生 乡土社会 时空认知 时间空间 认知方式 基本特征 空间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为“声音的障碍”
12
作者 李俊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声音 空间和时间旅行》 1947年 空军飞行员 《语文》 第二册 人教版 高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科巧融合,共探文章的科学之美
13
作者 夏宇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科普文阅读 空间和时间旅行》 课堂实录 教学效果 理科教师 教学目标 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教改课
14
作者 蒋世信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科普文阅读 空间和时间旅行》 课堂实录 教学效果 理科教师 教学目标 高中 语文教学 教学案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