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在线地图路径循迹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衰减 被引量:2
1
作者 罗丹 张沂珊 洪竞科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107,共8页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 【目的】精准客观地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步行可达性,揭示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之间的衰减状态,为山地绿色开放空间服务能力优化提升提供依据与参考。【方法】以重庆市渝中区为研究范围,依托ArcGIS平台和高德地图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引入路径循迹法,从实际步行路径出发量化可达性,并通过对比实际可达性与理论可达性来分析城市整体及绿色开放空间的可达性衰减状态。【结果】1)渝中区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范围整体衰减面积比为43.19%,且5 min、10 min、15 min阈值内可达范围的衰减面积比分别为32.12%、46.49%、46.30%;2)绿色开放空间衰减程度不均衡,衰减程度大于60%的绿色开放空间有16个,衰减程度最高为87.71%;3)山顶、各级台层和滨江楔形绿色开放空间的高衰减比例相对更高。【结论】进一步从选址、环境和本体3个方面总结衰减原因,并从步行可达性视角提出增量、串联、渗透的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优化建议,为客观评估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步行可达性提供思路,对山地城市绿色开放空间服务效能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开放空间 步行可达衰减 路径循迹 山地城市 重庆渝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中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陶卓霖 程杨 +1 位作者 戴特奇 李雪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35,共6页
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的模型中,距离衰减参数和有效服务半径是两个关键参数,然而已有研究中关于这两个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北京市养老设施为例,在重力模型法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相统一的模型框架中,对参数进行... 在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可达性评价的模型中,距离衰减参数和有效服务半径是两个关键参数,然而已有研究中关于这两个参数取值的敏感性分析还存在一些不足。以北京市养老设施为例,在重力模型法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相统一的模型框架中,对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空间可达性评价结果对两个参数的敏感性均较高,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分布特征。建议在实际研究中,应对参数取值进行多情景分析,从而得到更科学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设施 空间可:距离衰减参数 有效服务半径 敏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度量空间中两集间距离的可达性和唯一性
3
作者 张卫国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CSCD 1990年第1期80-84,共5页
本文讨论了度量空间中两集间距离的可达性与唯一性问题。得到,在一致凸Banach空间中,当A为紧子集,B为闭凸子集时,A、B间的距离可达,又当A为紧凸集且具有相对于B的局部严格凸性,D(A,B)>0时,不仅距离可达。
关键词 BANACH空间 距离 可达 唯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短距离分析的南昌城区河流空间可达性初探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斯颖 《江西水利科技》 2017年第4期254-257,共4页
南昌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系密布,水资源丰富.城市河流作为生态和景观的重要因素,能否方便快捷的为城市居民服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已有各领域可达性研究,介绍可达性研究方法,同时尝试将可达性分析应用... 南昌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系密布,水资源丰富.城市河流作为生态和景观的重要因素,能否方便快捷的为城市居民服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综述国内外已有各领域可达性研究,介绍可达性研究方法,同时尝试将可达性分析应用于城市河流,以南昌市城区为研究对象,运用Arc GIS空间分析中的最短距离方法,将南昌市城区网格化,分别针对南昌城区主要河流(赣江、抚河)以及南昌城区整体河流,计算每个网格点到河流的欧式距离,以最短距离为指标对各个网格的河流空间可达性进行分级,并按照行政区划,分析比较评价各个区域在空间上到达河流水域的便利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分析评价 城市河流可达 最短距离分析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的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袁红霞 徐菱 +1 位作者 严余松 江文辉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3-119,共7页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对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居民出发地角度,运用基于距离衰减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从居民出发地分别采取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这3种接驳方式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可达性...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接驳可达性对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居民出发地角度,运用基于距离衰减的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计算并对比分析从居民出发地分别采取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这3种接驳方式到达轨道交通站点的接驳可达性。以成都三环外地铁2号线和6号线沿线区域为例,运用ArcGIS工具分析区域居民出发地的可达性空间分布差异和不同接驳方式的可达性差异,并结合人口分布梳理轨道交通出行重点区域,挖掘出行盲区。计算结果表明:越靠近轨道交通站和越靠近城市中心的区域,3种接驳方式的平均可达性越高;总体上,步行接驳可达性最小,空间分布差异最明显;步行、共享单车和公交接驳可达性高的区域分别集中在轨道站0.8,1.5,3.0 km服务半径范围内;公交沿线接驳可达性高于非沿线接驳可达性;通过对比可达性和人口空间分布,有效识别区域轨道交通出行的重点盲区、次要盲区、一般盲区和隐性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接驳可达 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 距离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GIS的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情况监测
6
作者 谭欣 彭子豪 +1 位作者 刘利敏 侯立成 《长江信息通信》 2021年第9期19-21,共3页
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是我国教育领域重要的转折点,但学校实际就近入学情况缺乏简便且高效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传统根据学区划分判断就近入学情况,步骤较繁琐,无法有效反映学生实际就学距离,且利用欧式距离直接计算得出的结果准确率较低;... 就近入学政策的实施是我国教育领域重要的转折点,但学校实际就近入学情况缺乏简便且高效的定量分析的方法。传统根据学区划分判断就近入学情况,步骤较繁琐,无法有效反映学生实际就学距离,且利用欧式距离直接计算得出的结果准确率较低;基于地图街区距离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可有效地将学生家庭地址及学校地址进行空间可视化表达,并基于地图街区距离开展学生就学距离评估,利用GIS空间分析手段进行就近入学情况调查。针对W市D区,WebGIS平台主要从基于步行的路网距离的可达性分析,以及就近入学情况的定量分析两个方面,进行就近入学情况监测,结果表明,W市D区中心区域的学校就近入学情况普遍较好,但部分新学校的就近入学情况需着重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近入学 学校 空间分析 WEBGIS 路网距离 可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