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M与空间叠加分析在土地定量评价中的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瑜 刘刚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1-253,共3页
以湖北省建始县为例,研究了海拔、坡度和坡向与该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在MapGIS支持下,该文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及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实现了该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数字化定量评... 以湖北省建始县为例,研究了海拔、坡度和坡向与该区农业生产条件的关系,建立了土地适宜性评价模型。在MapGIS支持下,该文综合应用数字高程模型(DEM)及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实现了该模型在土地适宜性评价中的应用。实践表明,该数字化定量评价方法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具有高效、准确和可视化的特点,可为政府决策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高程模型 土地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叠加分析中的分而治之算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峙 陈朝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230-232,共3页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由CAD格式转换为GIS格式后需重新为图斑对象设置土地分类编码属性,为了提高海量空间数据情况下自动赋值的效率,研究了将分而治之算法应用于海量数据空间叠加分析以提高效率的方法。研究表明,对于所有需通过空间叠加分... 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由CAD格式转换为GIS格式后需重新为图斑对象设置土地分类编码属性,为了提高海量空间数据情况下自动赋值的效率,研究了将分而治之算法应用于海量数据空间叠加分析以提高效率的方法。研究表明,对于所有需通过空间叠加分析来确定不同图层空间对象间的空间关系的问题,均可以采用分而治之方法来降低时间复杂度。在最小化分割的情况下,基于四叉树空间索引,分而治之算法可以使此类应用的时间复杂度降低为O(nlbn)。实际应用验证了该方法在海量空间数据处理中的效率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而治之 空间叠加分析 四叉树 数据转换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四叉树索引的矢量地图叠加分析算法 被引量:17
3
作者 董鹏 李津平 +2 位作者 白予琦 钱贞国 杨崇俊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30-534,T009,共6页
地图叠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GIS空间分析功能 首先采用多边形穷举求交方法计算出线段相交点 ;然后运用引入 /引出交点交替配对的叠加结果弧段生成原则 ,进一步实现了一种面面叠加双重循环算法 ;对传统四叉树的空间分割和结点分配方法进行... 地图叠加是一种非常重要的GIS空间分析功能 首先采用多边形穷举求交方法计算出线段相交点 ;然后运用引入 /引出交点交替配对的叠加结果弧段生成原则 ,进一步实现了一种面面叠加双重循环算法 ;对传统四叉树的空间分割和结点分配方法进行改进 ,并利用改进的四叉树空间索引及其对空间数据的高效存取机制 ,对文中叠加算法进一步完善 ,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效率 该算法已成功地应用在商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GeoBeans开发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叠加分析 多边形求交 四叉树 空间索引 地图叠加 GIS 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地热异常空间分布特征的GIS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讲湾 黄少鹏 +1 位作者 魏正安 李勇义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88-598,I0004-I0008,共16页
粤港澳大湾区地热资源丰富,研究地热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大湾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大地热流、花岗岩分布、断裂、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和居里面深度等空间数据层,... 粤港澳大湾区地热资源丰富,研究地热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可为大湾区地热资源潜力评价和勘探开发决策提供科学支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大地热流、花岗岩分布、断裂、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和居里面深度等空间数据层,综合分析地热异常与地质和地球物理场特征的空间关联关系,揭示研究区地热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地热流值大于75 mW/m^(2)、燕山期花岗岩边界或内部、与主断裂距离小于3 km、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大于1.6 mGal/km、航磁异常值为-5~5 nT及居里面深度小于15 km等区域,与地热异常区的空间关联密切;强地热异常的出现与居里面深度、燕山期花岗岩和主断裂关系最为密切.基于数据层分类,采用证据权重模型和加权信息量模型两种矿产资源预测方法对上述多元信息进行复合分析.研究表明,研究区内燕山期花岗岩分布广泛且岩石热导率较高的低山或丘陵区地区易出现强地热异常,具有这一特征的江门西部、肇庆中部、广州东北部、惠州东北部以及深圳等地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地热资源高潜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学 地理信息系统 地热异常 空间叠加分析 空间关联 证据权重模型 加权信息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西地区乡村“三生”空间适宜性评价与优化——以廉江市竹山背村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莫儒栩 《广东蚕业》 202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为高质量推进粤西地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科学布局,文章以村域为研究尺度,对廉江市竹山背村“三生”空间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策略探讨,以期探索适合乡村空间发展的道路,为粤西地区乡村的...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背景下,为高质量推进粤西地区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科学布局,文章以村域为研究尺度,对廉江市竹山背村“三生”空间进行了适宜性评价与优化策略探讨,以期探索适合乡村空间发展的道路,为粤西地区乡村的空间利用与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指引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空间叠加分析 空间适宜性 空间优化 廉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林地管理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关系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丽娟 江思卫 黄钰清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4年第3期6-10,共5页
林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红线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林地管理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之间的关系,对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形成良好的发展利用空间格局是有利的。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和资料收集方法,梳理林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之... 林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红线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林地管理与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之间的关系,对保障国土生态安全、形成良好的发展利用空间格局是有利的。采用GIS空间叠加分析和资料收集方法,梳理林地管理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之间的关系和差异,以及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对林地管理造成的冲突和影响。结果表明,广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林地面积比例达91.2%,林地管理范围内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比例为28.7%,两者在管理目的、监管内容、管理手段、管理强度等方面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林地管理面临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属性时自然要素边界不匹配、林地经营利用主体对生态保护红线内林地管理要求理解模糊、生态保护红线内外同类林地管理强度相差较大、林地管理措施和强度还存在矛盾冲突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4项适应新时期要求的林地管理建议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地管理 生态保护红线管控 GIS空间叠加分析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J-GPCA:一种面向并行空间计算的高效数据访存策略
7
作者 姚晓 邱强 +1 位作者 肖茁建 方金云 《高技术通讯》 EI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共7页
针对并行矢量空间叠加分析中存在的I/O性能差及并行算法调度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了"去"归并通用并行计算架构(NJ-GPCA)。该架构首先基于内存数据库Redis设计内存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其次通过数据预处理以及任务分发技术,减少进程... 针对并行矢量空间叠加分析中存在的I/O性能差及并行算法调度效率低的缺陷,提出了"去"归并通用并行计算架构(NJ-GPCA)。该架构首先基于内存数据库Redis设计内存矢量空间数据模型;其次通过数据预处理以及任务分发技术,减少进程等待,提高I/O性能;最后重新进行任务分配以及规划进程调度,避免结果数据归并收集,使得并行叠加分析算法归并收集阶段的时间复杂度由O(nlogn)降低到O(n)。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真实地理数据下的并行叠加分析操作,I/O时间至少减少75%,对于提高算法整体性能有明显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叠加分析 I/O 并行计算 任务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13年渭干河-库车河绿洲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边慧芹 王雪梅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845-2854,共10页
使用RS技术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进行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旨为保护和恢复干旱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基于研究区2001、2007和2013年的ETM/OLI遥感数据,根据植被归一化指数、像元二分模型生成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借助... 使用RS技术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进行植被覆盖度时空动态变化分析,旨为保护和恢复干旱区生态环境提供参考依据。为此,基于研究区2001、2007和2013年的ETM/OLI遥感数据,根据植被归一化指数、像元二分模型生成植被覆盖度分级图,借助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分析了渭-库绿洲的植被覆盖度时间及空间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利用FVC模型反演地表植被覆盖度具有一定可靠性。2)2001-2013年间,渭-库绿洲无植被覆盖区迅速减小,植被覆盖面积增多;极低覆盖度、中高覆盖度和高覆盖度增加明显,年均变化率为2.060%、2.532%和4.005%,中覆盖度和低覆盖度变化较为稳定,年均变化率为-0.593%和-0.039%。3)13年间,研究区植被覆盖未变化面积为53.870×104 hm2,植被覆盖度均发生变化;绿洲环境有所恢复改善,但还普遍存在环境恶化的现象。4)在研究时段内,渭-库绿洲植被覆盖度空间变化过程明显,年均变化量为1.039×104 hm2,生态环境呈良性变化,植被恢复面积是退化面积的1.631倍,但仍存在退化现象。近13年,渭-库绿洲植被覆盖度变化明显,与气候、地下水、人类活动以及经济、人口发展等因素有密切联系,但人类活动是影响其变化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空间叠加分析 动态变化 渭-库绿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射洪县退耕还林决策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谭琪铃 杨存建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5期4048-4051,共4页
基于GIS平台,利用射洪县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并结合该县的DEM、聚落、水域和道路数据,建立一、二级退耕还林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射洪县可以退耕还林的总面积为8 907.86 hm2,其中一级退耕还林的对象为坡度大于25°的旱地,退耕面积为6... 基于GIS平台,利用射洪县的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并结合该县的DEM、聚落、水域和道路数据,建立一、二级退耕还林决策模型。结果表明,射洪县可以退耕还林的总面积为8 907.86 hm2,其中一级退耕还林的对象为坡度大于25°的旱地,退耕面积为6 314.23 hm2,占退耕总面积的70.9%,占旱地总面积的10.5%,占耕地总面积的7.8%;二级退耕还林的对象为坡度在15°~25°,且在聚落500 m和道路1 000 m范围外与水域1 000 m范围内的耕地,退耕面积为2 593.63 hm2,占退耕总面积的29.1%,占耕地总面积的3.2%。本研究通过构建退耕还林决策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退耕还林数据,为新一轮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GIS DEM 空间叠加分析 决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省两部门调查下林地对比研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凤英 张鸿刚 李真 《农业与技术》 2022年第14期49-52,共4页
为探究两部门调查下甘肃省林地地类的对比情况及其原因。本文采用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林地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和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林地数据,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两部门调... 为探究两部门调查下甘肃省林地地类的对比情况及其原因。本文采用甘肃省2019年森林督查暨林地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数据和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林地数据,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对两部门调查的林地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建立2次调查林地地类对应关系表。2次调查由于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全省林地地类分类有一定差异性,通过认定标准、灌木林地、乔木林地、国有林场、调查比例尺及林业工程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差异原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调林地数据 林业部门调查更新数据 空间叠加分析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西部平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RS-GIS集成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杜崇 林年丰 +1 位作者 汤洁 李昭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72,共7页
近20年来,吉林西部平原生态环境显著恶化,土地盐碱化、沙化、草地退化严重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往人们很少从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生态环境问题。应用1989、2001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和RS GIS集成技术进行土地利... 近20年来,吉林西部平原生态环境显著恶化,土地盐碱化、沙化、草地退化严重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往人们很少从土地利用/覆盖(LUCC)变化的角度去分析研究生态环境问题。应用1989、2001年的TM卫星影像数据和RS GIS集成技术进行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监测,遥感影像解译,采用空间信息叠加的方法提取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和土地利用类型相互转化的信息,揭示了土地利用类型两增(耕地、盐碱地)三减(草地、水体、湿地)的变化规律,讨论了驱使土地利用类型转化的原因,提出了保护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遥感解译 空间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和GIS在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以呼和浩特武川县为例 被引量:35
12
作者 白淑英 张树文 +1 位作者 宝音 阿拉坦图雅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8-21,26,共5页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将武川县的土壤类型数据与地形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叠加分析后,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农林牧业用地,利用土地资源特性进行诊断,衡量其对农林牧业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并将其结果划分出等级... 在遥感和GIS技术支持下将武川县的土壤类型数据与地形坡度数据、土壤侵蚀数据、降水量和温度数据叠加分析后,进行土地适宜性评价,针对农林牧业用地,利用土地资源特性进行诊断,衡量其对农林牧业适宜与否及适宜程度,并将其结果划分出等级,为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确定退耕还林还草地的空间地域分布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土地适宜性评价 空间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敏感性岸线的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港口规划岸线的开发规模控制 被引量:5
13
作者 宋巍巍 余云军 +2 位作者 杨剑 于锡军 刘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31-136,共6页
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分布各类自然保护区划、水产资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名胜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态敏感岸线较多,需要控制港口岸线发展对这些生态敏感岸线的占用或影响.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敏感性要素等规划与资料,确定生态敏感性... 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分布各类自然保护区划、水产资源保护区、风景旅游名胜区、水产养殖基地等,生态敏感岸线较多,需要控制港口岸线发展对这些生态敏感岸线的占用或影响.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域生态敏感性要素等规划与资料,确定生态敏感性岸线等级,并数字化获取生态敏感性岸线空间分布.对数字化后港口规划岸线与生态敏感性岸线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结果发现:沿海规划港口利用岸线中有约13.7%占用生态敏感岸线中禁止开发岸线和旅游岸线、增殖区岸线等限制开发岸线,其中广东片区、广西片区和海南片区分别为14.8%、11%和20%;建议对此部分规划港口岸线进行调整或取消,调整后港口利用海岸线总长不超过502km,其中广东片区、广西片区和海南片区分别为185.7,238.7,77.3km.建议在避开生态敏感岸线的前提下,重点开发湛江港、防城港以及洋浦港等港口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区 生态敏感性岸线 空间叠加分析 港口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GIS方法研究南北地震带和中央造山带交汇区活动断裂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峰 张家声 +1 位作者 黄雄南 牛向龙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94-404,共11页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南北地震带和中央造山带交汇区断裂带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对区内16条主要断裂带,以25km为缓冲区宽度,进行叠加,分析各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主要的发震断裂有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西段、礼...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研究南北地震带和中央造山带交汇区断裂带分布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对区内16条主要断裂带,以25km为缓冲区宽度,进行叠加,分析各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及其特征。结果表明,主要的发震断裂有西秦岭北缘断裂的西段、礼县-罗家堡断裂西南段以及临潭-宕昌断裂的东南段、文县断裂西南段、虎牙断裂和雪山断裂;虎牙断裂和雪山断裂地震活动性最强,其次是塔藏断裂、礼县-罗家堡断裂以及光盖山-迭山北麓断裂;按震源深度可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区域,区内的震源深度由北向南逐渐加大,震源深度剖面图反映了断层的几何形态和力学性质,进一步揭示出了青藏高原向东挤压、物质向东向南逃逸的运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层 缓冲区分析 空间叠加分析 地震活动性 地理信息系统(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鱼骨模型的岩溶塌陷区风险评价——以柳州地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崔玉良 王根厚 李志勇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4-71,共8页
文章以广西柳州地区岩溶塌陷区为研究实例,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考虑了鱼骨模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要素断裂的分级影响,建立了断裂的分级缓冲区,进而划分了五个综合要素图层,基于改进的鱼骨模... 文章以广西柳州地区岩溶塌陷区为研究实例,对研究区岩溶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野外实地调查和分析。考虑了鱼骨模型中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要素断裂的分级影响,建立了断裂的分级缓冲区,进而划分了五个综合要素图层,基于改进的鱼骨模型对各影响因素矢量数据格式的要素图层进行空间叠加分析,绘制出"柳州地区岩溶塌陷风险预测区划图"。由区划图可知,已发现的塌陷群75%以上均落在强风险与中等风险区内,强风险区和中等风险区总分布范围约为研究区总面积的一半,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中南部,覆盖层厚度较薄,较容易发生岩溶塌陷。已发现塌陷群25%以下分布在弱风险区以及很弱风险区内,主要分布在柳州地区的北部和西部,发生岩溶塌陷的概率较小。建议城市规划和建设选择在很弱风险区和弱风险区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州地区 矢量数据 空间叠加分析 分级缓冲区 塌陷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域尺度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以陕西省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卫新东 王宁 +2 位作者 王筛妮 宋林韩 吴桐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49-558,共10页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 耕地质量监测是新时代耕地保护的重要内容,是动态、实时掌握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的重要举措。为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精准化监测耕地生产力和改善耕地生态环境,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从省级、耕地监测区层面系统分析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布控。基于陕西省2005~2019年耕地质量等别评价成果,对耕地利用水平分区和经济水平分区进行空间叠加分析,采用分区组合法划分监测控制区,采用空间分层抽样法布控耕地质量监测样点,对比分析不同属性值情况下监测样点的耕地面积比例与数量比例分布趋势。结果表明:陕西省划分7个监测类型区、82个监测控制区,布设757个监测样点,样点代表性与所选取的因素类型分布趋势保持一致,样点分布合理,能够满足耕地质量监测的需要。本研究构建了陕西省耕地质量监测样点体系,以期为全国其他省域耕地质量监测体系构建提供参考,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耕地产能提升等提供技术支撑,助力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耕地质量 空间叠加分析 监测样点 监测控制区 耕地保护 粮食安全 陕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问题研究
17
作者 吕晨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4,共6页
长江中游地区是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区,也是上游连接西部生态脆弱区下游连接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重点区。开展长江中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明确评价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统计数据、污染物普查数据和国家、地区... 长江中游地区是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区,也是上游连接西部生态脆弱区下游连接长三角地区的生态重点区。开展长江中游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需明确评价的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统计数据、污染物普查数据和国家、地区发展规划,采用ROST Word Parser词频分析法、ARCGIS空间分析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区域及行业。基于SCI-EXPANDED、CPCI-S、CCR-EXPANDED、IC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利用Citespace文献分析法得到区域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关注区集中分布于城镇密集区和沿江、环湖带以及周边山区;重点关注行业集中于装备制造、化工、采矿、能源、食品、纺织服装业;重点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流域水环境和水生态、重金属污染、土壤和湿地破坏、有机物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游地区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空间叠加分析 词频分析 科学文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林业与国土一张图的林地数据协同处理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陶吉兴 徐达 +3 位作者 戴韫卓 季碧勇 张国江 张小伟 《林业资源管理》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借助GIS,在对林业与国土一张图做空间叠加分析的基础上,有效衔接两部门一张图中每个斑块的林地管理类型。以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基础属性为主线,充分考虑与国土部门认定的林地范围对接,把林地管理类型分为:双方共同认定林地、林业单方认... 借助GIS,在对林业与国土一张图做空间叠加分析的基础上,有效衔接两部门一张图中每个斑块的林地管理类型。以林业部门管理的林地基础属性为主线,充分考虑与国土部门认定的林地范围对接,把林地管理类型分为:双方共同认定林地、林业单方认定林地、农用地、未利用地上林地和建设用地上林地。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县双方共同认定林地范围差异最小,丘陵县次之,平原盆地县差异最大;山区林业单方认定林地面积占比小,平原区占比大;平原区农用地与未利用地上的林地相对普遍存在,丘陵、山区相对较少;建设用地上的林地面积比例与各地的城镇绿化水平高度相关,一般也是平原区高于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张图 林地管理类型 协同处理 空间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国庆 徐刚 刘颖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0562-10564,共3页
介绍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即从形成洪水灾害的机理出发,首先建立研究区的洪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模型,然后再建立研究区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洪水灾害... 介绍了洪水灾害风险评估的方法,即从形成洪水灾害的机理出发,首先建立研究区的洪水危险性评价模型和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模型,然后再建立研究区的洪水灾害风险评价模型,最后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进行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洪水灾害 空间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在台风预报服务产品制作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郑卫江 吴焕萍 +3 位作者 罗兵 刘震坤 吕终亮 孙利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50-255,共6页
根据台风预报业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台风预报服务产品制作系统。提出了采用地图表达技术的台风数据可视化方案,讨论了基于空间插值与动态缓冲的台风预报概率圆生成算法,利用叠加分析技术完成了台风路径影响范围分析功能,... 根据台风预报业务的实际需求,建立了基于GIS技术的台风预报服务产品制作系统。提出了采用地图表达技术的台风数据可视化方案,讨论了基于空间插值与动态缓冲的台风预报概率圆生成算法,利用叠加分析技术完成了台风路径影响范围分析功能,并提供了一键式材料快速制作功能。业务化运行结果表明:GIS技术能够实现功能建设,较好地满足了目前中央气象台台风预报服务产品制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台风预报 动态缓冲 空间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