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陆态网的区域电离层TEC空间变化特性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涌涛 周巍 +2 位作者 李建文 车通宇 景鑫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7-206,共10页
为研究中国陆态网区域电离层TEC在空间小尺度、高分辨率情况下的变化特性及适用精度范围,利用陆态网260个GNSS连续运行观测站数据,解算并生成2016-2017年731天陆态网区域电离层RIM格网,并进行精度验证.在同一RIM格网中,分别在经度和纬... 为研究中国陆态网区域电离层TEC在空间小尺度、高分辨率情况下的变化特性及适用精度范围,利用陆态网260个GNSS连续运行观测站数据,解算并生成2016-2017年731天陆态网区域电离层RIM格网,并进行精度验证.在同一RIM格网中,分别在经度和纬度方向上对间隔不同经纬度的TEC格网点作差分析.结果表明:陆态网区域内经度方向上TEC最大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分别为0.30 TECU·(°)^-1和0.11 TECU·(°)^-1;经度间隔1°时,TEC差值小于2 TECU,且随着经度间隔的增大,其TEC差值也随之增大,并表现出一定的半年和周年变化规律;纬度方向上TEC最大变化率和平均变化率分别为1.7TECU·(°)^-1和0.46 TECU·(°)^-1;陆态网区域内电离层TEC随纬度减小而增大,纬度间隔1°时,99.4%的TEC差值小于4 TECU,且随着纬度间隔的增大,其TEC差值也随之增大,并表现出一定的半年和周年变化规律;间隔相同情况下,纬度方向上TEC的变化比经度方向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态网 电离层TEC RIM 空间变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曹雪艳 李永梅 +3 位作者 张怀志 张维理 王自林 龚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9712-9716,9805,共6页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养分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通过对滇池流域19个点位不同土壤剖面养分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壤养分含量的水平垂直空间分布、养分运移流失规律... [目的]研究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磷养分的空间异质性。[方法]通过对滇池流域19个点位不同土壤剖面养分和土壤物理特性的分析,研究了不同质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异质性,分析了滇池流域土壤养分含量的水平垂直空间分布、养分运移流失规律和影响因子与养分含量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滇池流域土壤质地以壤质黏土为主,这决定土壤养分易随地表径流或渗漏流失。其中,NO3--N的流失潜力是渗漏方式;NH4+-N和Olsen-P的流失潜力是径流和渗漏2种方式。滇池流域土壤NH4+-N、NO3--N和Olsen-P含量高,耕层(0~20 cm)土壤含量分别为124.11、342.42、109.93 mg/kg,养分含量盈余;总体而言,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0~20cm耕层土壤NH4+-N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而深层土壤显著高于亚表层;NO3--N在0~40 cm土壤剖面中存在2个浓度累积峰,40~60、60~80、80~100 cm土壤剖面NO3--N含量极低,接近痕量;0~40 cm土层土壤Olsen-P含量显著高于40~60、60~80、80~100 cm土层,耕层(0~20 cm)土壤Olsen-P含量高达109.93 mg/kg,已超过土壤磷素淋溶的"突变点",磷素渗漏流失的风险大。滇池流域不同点位各土层间NH4+-N、NO3--N和Olsen-P含量差异极显著;土壤pH值、容重、孔隙度、含水量和土壤质地等指标在不同点位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论]该研究可为解释滇池流域不同点位氮磷的流失规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特性 氮磷养分空间变化特性 地表径流 渗漏 养分流失风险 滇池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靠性理论在强风化岩石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根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69,74,共6页
为了对强风化岩块组成的岩石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一次二阶矩法、蒙特卡罗模拟和有限差分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研究。首先,将岩石边坡等效为连续介质体,利用等效连续模型获得强风化岩石边坡的特征参数,之后... 为了对强风化岩块组成的岩石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一次二阶矩法、蒙特卡罗模拟和有限差分数值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和研究。首先,将岩石边坡等效为连续介质体,利用等效连续模型获得强风化岩石边坡的特征参数,之后,将岩石边坡的岩土材料参数定义为二维空间变异参数,并通过一次二阶矩法建立了变异参数的不确定性模型;然后,利用蒙特卡罗模拟了岩土参数的空间变异性;最后,利用有限差分的方法研究了协方差、相关距离对安全系数和可靠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岩土工程参数空间变异性对特定岩石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强风化岩石边坡的安全性评价不能仅凭单一参数值确定;随着岩石边坡参数协方差的增大,可靠性指标值逐渐减小,安全系数逐渐减小;随着自相关距离的增大,可靠性指标逐渐增大。因此,应在边坡常规分析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岩土工程参数空间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边坡 可靠性分析 强风化 空间变化特性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MPORAL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NORTH CHINA
4
作者 Xu Caijun, Li Zhicai and Wang Hua (School of Geodesy and Geomatics,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9,China)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3年第B12期41-49,共9页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observations during four measurement campaigns from 1992 to 1999 are used in a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observations during four measurement campaigns from 1992 to 1999 are used in a study of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rustal deformation of active tectonic blocks in North China. The Euler vectors for these active blocks are determined on the basis of GPS velocities of a group relative stable points in 1992,1995,1996 and in 1996,1999 respectively. We have studied the relative motion between blocks at the boundaries and the intra block deformation field. We have also inverted the strain rate fields for these active blocks by bi cubic spline model based on the GPS velocity fiel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a block deformation rate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block boundary zones, and are also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deformational field is generally characterized by intra-block extension in Nor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板块 表层变形 中国北方 瞬时空间变化特性 边缘区的运动 应力等级场 地质结构 内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