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课堂时间的三维样态 |
石献记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
2025 |
2
|
|
|
2
|
时间空间化概念隐喻认知研究新探 |
陈仁凯
王晶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7
|
|
|
3
|
别现代:时间的空间化与美学的功能 |
王建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36
|
|
|
4
|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研究 |
卢卫中
郝文华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13 |
1
|
|
|
5
|
路桥、水井与土地庙:一个苗寨的时间空间化与权力展演 |
王君
李曼曼
|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
2018 |
1
|
|
|
6
|
身体、时间和直觉:柏格森的视觉理论阐析 |
曹晖
|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7
|
刹那空间的后情感魅影——试论当代都市小说的影像化叙事倾向及其危机 |
罗钱军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
|
|
|
8
|
大众文化与时间危机 |
刘思悌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0 |
|
|
9
|
叙事语篇时间域的转换与英译——兼评《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
黄建清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4
|
|
|
10
|
21世纪以来张炜长篇小说情爱书写的主体之路 |
路翠江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
11
|
大脑功能一侧化研究的新进展 |
蔡厚德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00 |
2
|
|
|
12
|
布托眼中的“真实”——评米歇尔·布托的小说《变化》 |
赵秀红
|
《外语研究》
|
2002 |
1
|
|
|
13
|
时间形塑:图像的叙事策略与观者唱和 |
吴留营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4
|
|
|
14
|
诗的N度空间——看台湾诗人罗门诗歌的双重吸收 |
侯洪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0 |
|
|
15
|
民族主义话语的媒介建构策略研究 |
熊慧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5
|
|
|
16
|
新历史主义的理论盲区 |
王岳川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1999 |
15
|
|
|
17
|
精神创伤的叙述疗法——论《喜福会》文本世界中的叙事动力 |
王新
|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
18
|
追求心灵的自由--卡夫卡《万里长城》和开高健《流亡记》 |
张青
毕忠安
|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
19
|
鲁迅的多元中国观与启蒙思想和文学装置 |
逄增玉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
20
|
中国传统水墨动画时空观念探析 |
高明珍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