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黄开枝 陈国安 +1 位作者 王京 王有政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9-104,共6页
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是主要的两种空间信号处理技术。本文从传播路径的无线传输特性、空时信道模型以及不同环境的多径特性出发 ,分析了CDM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的工作原理 ,着重比较了这两种技术... 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是主要的两种空间信号处理技术。本文从传播路径的无线传输特性、空时信道模型以及不同环境的多径特性出发 ,分析了CDM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智能天线和空间分集接收技术的工作原理 ,着重比较了这两种技术的区别以及应用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天线 移动通信 空间信号处理 空间分集接收技术 空时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多径信道遥测数据分集接收合成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洪伟 安静宇 宋幻 《现代电子技术》 2022年第23期41-44,共4页
当武器装备在舰上井内或筒内进行发射试验时,因遮挡、多路径等影响致使地面设备接收解调的遥测信号弱,误码率较高,影响遥测和安控指令的对接检查,导致无法准确掌握目标工作状态,不利于试验指挥决策,严重影响试验进程。为了提高信号解调... 当武器装备在舰上井内或筒内进行发射试验时,因遮挡、多路径等影响致使地面设备接收解调的遥测信号弱,误码率较高,影响遥测和安控指令的对接检查,导致无法准确掌握目标工作状态,不利于试验指挥决策,严重影响试验进程。为了提高信号解调信噪比、保证信号正确解调,提出一种最大比空间集接收合成方法,通过在井或筒壁上多布设了一个发射天线,地面设备将接收到的两路信号先进行极化分集合成,再进行空间分集接收合成解调接收。经过试验测试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消除遮挡、多径和信号快速衰落等对接收解调的影响,接收解调的遥测数据实时丢帧率和误码率满足使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径信道 遥测数据 误码率 信噪比 空间分集接收 盲均衡 极化分集接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PD空间分集在近场无线光通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序 赵江南 +2 位作者 艾勇 李谟罕 张晓伟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1-43,共3页
近场无线光通信具有抗干扰性好、不占无线电频段、保密性良好和通信速率高等诸多优点,相比于中远距离大气光通信避免了大气衰减、大气湍流影响等问题,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针对近距离无线光通信系统中跟瞄及控制难点问题,提出在接收端采... 近场无线光通信具有抗干扰性好、不占无线电频段、保密性良好和通信速率高等诸多优点,相比于中远距离大气光通信避免了大气衰减、大气湍流影响等问题,具有广阔应用前景。针对近距离无线光通信系统中跟瞄及控制难点问题,提出在接收端采用光信号空间分集接收的方法改善系统通信效率,设计了一种基于雪崩光电二极管(APD)的空间阵列分集光探测器,通过实验和仿真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同时将该设计成功应用于头戴式近距离激光通信设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通信 空间分集接收 雪崩光电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间2×2 MIMO可见光通信模型优化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尹荣荣 沈兴悦 +1 位作者 赵朋程 麻旭瑶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33-943,共11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与车空间分集接收的2×2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可见光通信模型.该2×2MIMO模型以基于市场加权灯束模型的汽车前照灯作为2个发射器,以光电探测器作为2个接收器,分别考虑了沥青和水... 本文提出了一种车与车空间分集接收的2×2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可见光通信模型.该2×2MIMO模型以基于市场加权灯束模型的汽车前照灯作为2个发射器,以光电探测器作为2个接收器,分别考虑了沥青和水泥两种类型路面对接收光功率的影响,对2个光电探测器接收的信噪比进行最大比合并处理.在不同类型路面以及不同光电探测器高度下研究了两车相对位置与光电探测器接收到的光功率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光电探测器最优接收高度时车间通信范围和误码率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真实路面反射对通信质量有较大影响,在评估通信质量时不可忽略,且沥青路面对通信质量的影响大于水泥路面.当两个光电探测器安装在接收信号车辆尾部距离路面的垂直高度为0.2 m,误码率小于10^(-4)时,以5 Mbps的数据速率车间通信距离可以达到28 m.相比于同样条件下单输入多输出(Single Input Multiple Output,SIMO)可见光通信模型,本文模型不同车间通信距离下的垂直平面宽度最大增加了3 m,车间通信距离至少增加了0.5 m.本文提出的可见光通信模型考虑了真实汽车前照灯模型和路面反射特性,为车间2×2MIMO可见光通信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见光通信 车与车 多输入多输出 空间分集接收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