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城市地下管线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与实现 被引量:42
1
作者 韩勇 陈戈 李海涛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06-512,共7页
为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首先在分析地下管线的的实体 -关系模型 (E- R模型 )的基础上 ,根据 GIS空间分析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数据库结构 ;其次 ,根据城市管... 为提高城市地下管线的管理水平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 ,首先在分析地下管线的的实体 -关系模型 (E- R模型 )的基础上 ,根据 GIS空间分析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空间分析的城市地下管线的数据库结构 ;其次 ,根据城市管线规划、管理和施工的需要 ,建立了城市地下管线的纵断面、横断面、最佳路径、地下管线三维分析等几种空间分析模型 ,并对各种模型的表示内容和实现方法进行了阐述 .从而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的可视化和动态化管理。该模型在青岛市综合地下管线管理系统应用后 ,提高了青岛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线管理水平 ,促进了各个专业管线管理单位信息化和数字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城市地下管线 空间分析模型 城市基础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寨沟地质灾害预测的空间分析模型 被引量:17
2
作者 辜寄蓉 范晓 彭东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1期109-112,共4页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由于其活跃的新构造背景条件,因此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此次研究,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工具,提取模型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九寨沟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空间分析模型,划分地质灾害等级,对九寨沟地... 九寨沟是世界自然遗产,由于其活跃的新构造背景条件,因此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此次研究,应用了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工具,提取模型因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九寨沟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空间分析模型,划分地质灾害等级,对九寨沟地区的灾害进行预测,取得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预测 空间分析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 九寨沟 世界自然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型与实现方法的分析和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赖格英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2期164-166,184,共4页
从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中的薄弱环节着手,分析了空间分析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对目前5种常用的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模型的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模型 实现方法 GIS 数据结构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法的成矿远景预测空间分析模型研究:以MAPGIS空间分析建模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文成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在证据权法成矿远景定量预测模型及其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多维空间线性变换方法改进证据权法,采用"舍弃法"解决证据独立性问题,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公因子方差赋权与方差贡献赋权的模型修正,从而使正—负证据权赋值... 在证据权法成矿远景定量预测模型及其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多维空间线性变换方法改进证据权法,采用"舍弃法"解决证据独立性问题,进行了基于因子分析的公因子方差赋权与方差贡献赋权的模型修正,从而使正—负证据权赋值与"1-0"赋值等价,将证据权法拓展为变量构置、筛选及赋值(变换)的准则(方法)。将综合信息成矿远景预测概括为找矿信息提取与变量构置、筛选、赋值(变换)、赋权、多变量综合及其临界值确定、成果视觉化等环节,采用混合型空间模型法建模,使面向证据权法及其拓展的成矿远景定量预测MAPGIS空间分析模型更具普适性。通过1∶5万长坑幅铁、铜、铅锌综合信息成矿远景定量预测评价,实证了改进方法具更好的兼容性与应用效果,并圈定了铁、铜、铅锌成矿远景区13处(A、B、C类各2,4,7处),为该区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远景 定量预测 证据权法 空间分析模型 MAP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成矿远景评价的MapGIS空间分析模型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文成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0-288,共9页
以综合信息成矿远景预测评价模型(方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信息量法的改进,导出基于二态赋值与因子分析的线性加权法、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成矿远景综合评价模型;将信息量法等拓展为地质变量构置、筛选、赋值(变换)的方法,作为面向成矿... 以综合信息成矿远景预测评价模型(方法)分析为基础,通过对信息量法的改进,导出基于二态赋值与因子分析的线性加权法、加权闵可夫斯基距离法成矿远景综合评价模型;将信息量法等拓展为地质变量构置、筛选、赋值(变换)的方法,作为面向成矿远景定量预测评价GIS空间分析建模的依据(领域模型);应用混合型空间模型法,构建了基于变量存在与否赋值的成矿远景定量预测评价MapGIS空间分析模型。以武夷山成矿带1∶5万长坑幅铁、铜、铅锌成矿远景预测为例,应用构建的模型,进行定量预测评价。共圈定铁、铜、铅锌成矿远景区12处,其中,A类3处、B类3处、C类6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预测评价 空间分析模型 地质模型 武夷山成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粒子群优化在稳定平台多空间分析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范新明 曹剑中 +5 位作者 杨洪涛 王华伟 杨磊 廖加文 王华 雷杨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395-2400,共6页
常规伺服系统根据电机轴系转动进行模型分析,以轴系所在的基座空间作为参照系。稳定平台的被控量以惯性空间作为参照系,因此不适合用常规伺服系统模型来建模。针对稳定平台的多参照系问题,文章采用以惯性空间作为电机轴系转动参照系的... 常规伺服系统根据电机轴系转动进行模型分析,以轴系所在的基座空间作为参照系。稳定平台的被控量以惯性空间作为参照系,因此不适合用常规伺服系统模型来建模。针对稳定平台的多参照系问题,文章采用以惯性空间作为电机轴系转动参照系的多空间分析模型,并将改进粒子群算法应用于该模型。粒子群算法作为一种群智能算法,广泛应用于参数优化。文中通过惯性权重改进和越界改进,利用改进后的粒子群算法进行稳定平台PID参数的优化和整定。通过仿真和硬件实验平台验证,结果表明:在稳定平台多空间分析模型基础之上,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PID控制器可以使稳定平台有更高的稳定精度、更好的鲁棒性,有效地隔离了外部的震动和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平台 粒子群优化 空间分析模型 光电吊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在盐碱地演化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以松嫩平原西部通榆县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邹滨 董明辉 +1 位作者 杨令宾 佟志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1-726,共6页
提出了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改进型的空间分析预测模型,以半干旱环境下典型生态脆弱区松嫩平原西部通榆县为例,用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分析了全县1992~2001年间土地盐碱化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全县未来29a内土地盐碱化... 提出了用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改进型的空间分析预测模型,以半干旱环境下典型生态脆弱区松嫩平原西部通榆县为例,用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分析了全县1992~2001年间土地盐碱化演化过程,并在此基础上预测全县未来29a内土地盐碱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改进型空间分析测算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区域未来某一时间点盐碱地数量与结构;(2)通榆县2030年以前将以非盐碱地快速盐碱化为主,其中低覆盖度草地和沼泽地是新增盐碱地主要来源;(3)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干预,全县土地盐碱化过程有一定可逆性,以轻、中度盐碱地向耕地、高覆盖草地、农村居民用地和城镇用地转化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析测算模型 盐碱化 松嫩平原 通榆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的空间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郎璞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56-1362,共7页
从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计量概念出发 ,提出了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和森林生态环境空间的定义。根据广义森林生态环境的空间模型分析概念和实现空间模型分析的 3个基本条件 ,采用 Arcview和Autocad图形向 GIS空间数据转换的方法对 1 986、... 从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计量概念出发 ,提出了广义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和森林生态环境空间的定义。根据广义森林生态环境的空间模型分析概念和实现空间模型分析的 3个基本条件 ,采用 Arcview和Autocad图形向 GIS空间数据转换的方法对 1 986、1 949和 1 896年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空间图形资料和反推的小班资源数据库 ,通过环境图象叠置分析获得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空间图象 ,建立广义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计量模型 ,由此实现广义森林生态效益的 GIS空间分析。结果表明 :森林生态效益货币量的分布近似呈正态分布 ,各森林生态效益经济总量各占一定比重。利用 GIS空间分析功能作出的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主产区的空间分布图显示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的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镜泊湖、兴凯湖、汤旺河、嫩江等江河的源头。通过分析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货币总量的动态 ,得出 1 986年的黑龙江省森林生态效益比 1 949年下降 38% ,比原生状态的 1 896年下降 5 9%。森林生态效益的下降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下降呈正相关 ,森林生态效益的变化总是要滞后于森林资源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效益 经济计量 空间模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无缝线路纵向力的空间一体化模型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江海波 吴迅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2003年第1期33-37,共5页
运用梁轨间阻力系数的概念和梁轨间的阻力从线性转非线性的性质 ,分析计算桥梁和钢轨的相互作用力 ,运用“m”法计算基础刚度。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无缝线路纵向力的空间一体化力学模型 ,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通过... 运用梁轨间阻力系数的概念和梁轨间的阻力从线性转非线性的性质 ,分析计算桥梁和钢轨的相互作用力 ,运用“m”法计算基础刚度。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桥梁无缝线路纵向力的空间一体化力学模型 ,编制了非线性有限元程序 ,通过实例进行了模型验证。此模型可计算温度的影响 ,探究双线桥梁上的单线荷载作用下的挠曲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空间一体化模型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 无缝线路 纵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空间的多尺度影响——基于sDNA与MGWR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文波 陈端怡 +1 位作者 党迎春 盛珍妍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8,共10页
为了探究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以2011-2020年萍乡市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价样点为例,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多尺度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萍乡... 为了探究萍乡市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影响,以2011-2020年萍乡市中心城区出让住宅地价样点为例,基于空间设计网络分析(sDNA)模型和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MGWR)模型探究路网形态对住宅用地价格的多尺度关系。结果表明,2011年以来,萍乡市住宅空间分布呈现轴向发展、向内填充与向外扩散并进、多中心圈层结构相融合的演化趋势;路网形态总体呈现块状聚集,轴向延伸的空间格局;路网接近度对住宅用地价格呈现出正向的城区边缘高,中心区低的空间格局,密度、穿行度与之相反,同时出现跨尺度相似性。研究成果可为市政完善土地市场价格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为城市交通规划以及房地产选址布局提供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用地价格 路网形态 空间设计网络分析模型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萍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GIS空间分析建模在耕地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1
作者 农肖肖 何政伟 吴柏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4-236,共3页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必须结合现有耕地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有效评价。以四川省泸定县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为基础资料,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多因子综合评判法对泸定县耕...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为了切实有效地开展耕地保护工作,必须结合现有耕地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和有效评价。以四川省泸定县地形图、土地利用图、土壤类型图为基础资料,基于ARCGIS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多因子综合评判法对泸定县耕地质量做出评价,评价结果为泸定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评价 多因子综合评判法 空间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空间模型的库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罗鹏 石军南 孙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5-258,共4页
水电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但是水电站的建立对于流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水电站建成之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区域生态敏感性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问题环境的保护和... 水电为社会提供了一种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但是水电站的建立对于流域的生态环境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为了有效的预防和解决水电站建成之后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开展区域生态敏感性研究,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问题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以龙滩库区为研究对象,利用QuickBird影像对库区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人工区划和判读,建立库区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基于ArcGIS地理处理框(Geoprocessing Framework)的空间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库区空间数据的建模,实现统一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对库区生态敏感性和生态区划的方法进行研究,为库区的生态保护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空间数据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模型 龙滩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型GIS模型分析在林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朱瑜馨 张锦宗 赵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8-182,共5页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滚动预测方法,采用5-25-5神经网络结构建立实验区红桦林5个龄组的蓄积量预测模型,预测了实验区2000-2004年红桦各龄组蓄积量。幼龄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38%,中龄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51%,近熟林预测平均...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滚动预测方法,采用5-25-5神经网络结构建立实验区红桦林5个龄组的蓄积量预测模型,预测了实验区2000-2004年红桦各龄组蓄积量。幼龄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1.138%,中龄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51%,近熟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362%,成熟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156%,过熟林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0.009%。实验的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度高,用该模型进行预测的可信度是较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 滚动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石河子荒漠绿洲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特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6
14
作者 丁连军 吕新 +3 位作者 李鲁华 陈彦 郭鹏 塔依尔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692-696,共5页
根据气象台站观测的资料及相关地理数据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农业气候要素空间分析模型,采用Arcgis8.3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根据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模型,将石河子荒漠绿洲区气候资源推算至100m×100m网格单元上,制作出主要农... 根据气象台站观测的资料及相关地理数据资料,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农业气候要素空间分析模型,采用Arcgis8.3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根据农业气候资源的空间模型,将石河子荒漠绿洲区气候资源推算至100m×100m网格单元上,制作出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图。并对主要农业气候资源光、温、水及其空间特性进行分析和评价,这对进一步揭示农业气候资源的潜力,充分发挥当地气候资源优势,为农业区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农业气候资源 空间分析模型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回归分析的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研究——以江苏省滨海三市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雯 王静 +2 位作者 祁元 米成林 金志丰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2-41,共10页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 研究目的:探索滨海湿地演变驱动力及驱动机制,揭示各驱动因子变化趋势及其对滨海湿地演变影响程度,丰富和发展湿地演变驱动机制理论研究。研究方法:以1996年第一次全国土地详查、2005年变更调查及2015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空间回归分析模型方法构建滨海湿地演变驱动模型。研究结果:(1)1996—2015年,河流、海洋动力作用持续并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由受常住人口影响逐步变为受产业结构影响;政策因素由2005年受土地整理规模和建设用地规模影响转变为2015年受建设用地规模影响;区位因素由1996年受距区域经济中心、区内城市中心和海岸线远近影响转变为2005年受距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015年转变为距受区域经济中心和区内城市中心远近影响。(2)1996年江苏省滨海湿地驱动力作用强弱依次为区位>海岸线变化>社会经济;2005年依次为海岸线变化>政策>社会经济>区位;2015年依次为政策>社会经济>区位>海岸线变化。研究结论:在江苏省滨海地区滨海湿地演变受河流、海洋动力作用、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区位因素共同作用。就其影响力而言,海岸线变化和区位因素对滨海湿地的影响逐步减弱,政策和社会经济因素对滨海湿地影响逐步增强,政策的影响力正逐步凸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滨海湿地演变 驱动机制 空间回归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期的空间生存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方方 王周伟 赵海鹏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16,共8页
区域经济异质关联框架中,用持续期测算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跨期审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修正KMV模型和空间生产函数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期估算框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基于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相... 区域经济异质关联框架中,用持续期测算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对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跨期审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修正KMV模型和空间生产函数构建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期估算框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基于中国省级地方政府债务相关数据,考虑各地方政府收支的个体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性,利用具有个体异质性的空间生存分析模型,实证建模分析地方政府债务的持续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地方政府自2010年起不发生债务违约事件的概率已降至3.57%;省级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期具有显著的较强个体异质性和较弱空间关联性;财政分权和城镇化率显著正向提升持续期,而借款融资利率、债务负担率、人均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对数负向减少持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异质关联 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期 修正KMV模型 空间生存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空间模型的高分辨距离像分帧方法
17
作者 张奔 王鹏辉 +2 位作者 杜兰 刘宏伟 张学峰 《雷达科学与技术》 2011年第2期130-134,共5页
主分量分析子空间模型和概率主分量分析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雷达高分辨距离像(HRRP)统计目标识别中。传统的统计建模分帧方法都是等间隔角域分帧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模型分帧方法,首先将距离像分成若干子帧,然后将子空间夹角与均值... 主分量分析子空间模型和概率主分量分析模型已成功应用于雷达高分辨距离像(HRRP)统计目标识别中。传统的统计建模分帧方法都是等间隔角域分帧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子空间模型分帧方法,首先将距离像分成若干子帧,然后将子空间夹角与均值欧式距离的融合作为度量准则,依次合并度量值最小的相邻子帧来完成分帧。基于实测数据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分帧结果数量比等间隔分帧的数量少,识别过程中计算量减小,同时识别率也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距离像 主分量分析空间模型 概率主分量分析模型 空间夹角 欧式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藉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 被引量:78
18
作者 王友生 余新晓 +3 位作者 贺康宁 李庆云 张由松 宋思铭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0-336,I0050,共8页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沟壑区藉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基于1995和2008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空间测算模型对藉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进行分析,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2年...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沟壑区藉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及驱动力,基于1995和2008年两期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土地利用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空间测算模型对藉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进行分析,并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2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空间分析测算模型由于同时考虑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转移及新增过程,能更为准确地测算出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程度与速率;CA-Markov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整个流域总体的Kappa系数为0.9515,预测结果可信;除草地和未利用地外,2008-2022年期间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继续原有的变化趋势,到了2022年表现出坡耕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趋势,梯田、林地和居民地面积呈增加趋势。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此研究有助于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为当地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遥感 空间分析模型 CA-Markov模型 藉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信息系统的模型库研究 被引量:37
19
作者 宫辉力 李京 +1 位作者 陈秀万 肖劲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B08期17-22,共6页
地理信息系统在理论上应该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空间分析模型及其管理系统 ,严重地制约了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发挥。因此 ,对模型与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的开发研究 ,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深入应用的关... 地理信息系统在理论上应该具有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 ,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少空间分析模型及其管理系统 ,严重地制约了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发挥。因此 ,对模型与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的开发研究 ,已成为地理信息系统深入应用的关键之所在。模型库管理子系统应在独立于具体应用领域的前提下 ,对模型进行分类和维护 ,支持模型的生成、存储、查询、运行和分析应用的软件系统。文中对模型库管理子系统的概念、功能与研究内容以及模型字典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 ,提出了模型库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与总体框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库管理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Markov模型的挠力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模拟 被引量:15
20
作者 周浩 雷国平 +2 位作者 赵宇辉 路昌 张博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2-258,共7页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和2013年2期遥感数据,结合马尔科夫(Markov)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分析流域199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预测... 以三江平原腹地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和2013年2期遥感数据,结合马尔科夫(Markov)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土地利用程度模型分析流域1990—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运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以耕地的内部和外部转换为主,水田化现象是最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未利用地面积由于大量垦荒而大幅度减少;土地利用程度指数由1990年的251.46上升至2013年的270.48,土地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大;模型模拟显示流域Kappa系数为0.82,预测结果可信;2013—2025年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趋势和速率与1990—2013年存在差异,林地变化幅度最大,水田面积仍然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单一动态度降为2%,旱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未来12 a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持续上升,流域受人类社会因素扰动作用的强度将会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arkov模型 挠力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 空间分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