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站选址渐进优化布局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毛薇 谢莉莉 《物流技术》 2019年第6期56-60,共5页
以电动汽车充电距离成本最小化和充电站建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选取某区域出行兴趣点和充电站建设候选点,运用ArcGIS10.6的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充电站选址建设的最小化阻抗模型和最小化设施点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需再增建3座大型充电站可满... 以电动汽车充电距离成本最小化和充电站建设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选取某区域出行兴趣点和充电站建设候选点,运用ArcGIS10.6的空间分析技术构建了充电站选址建设的最小化阻抗模型和最小化设施点模型,仿真结果表明:需再增建3座大型充电站可满足该区域内全部出行兴趣点处的充电需求,并对充电站选址建设方案进行服务水平评价,以验证仿真结果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站 选址 优化布局 ARCGIS 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海岛地震灾害风险分析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郑秋红 贾婧 +2 位作者 高惠瑛 杨树桐 李蓓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8-176,共9页
我国约有1.1万个海岛,多处于地震活跃带,地震灾害特征明显,目前地震领域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展开,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此背景下,该研究收集了海岛地震相关的地质和地震数据,形成海岛地震灾害空间数据库;从地震危险性、承灾体易损... 我国约有1.1万个海岛,多处于地震活跃带,地震灾害特征明显,目前地震领域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展开,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此背景下,该研究收集了海岛地震相关的地质和地震数据,形成海岛地震灾害空间数据库;从地震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震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海岛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熵权法与AHP法相结合建立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以长岛县、洞头区和东山县为例进行分析,并将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显示:东山县为地震灾害高风险区,洞头区和长岛县为地震灾害较低风险区。该研究对海岛工程抗震规划与设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地震灾害风险 熵权法 AHP法 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生态规划教学的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田雅丝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0期74-76,共3页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规划的比重不断增加,这是风景园林专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理念在教学、科研与应用实践中的响应。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生态过程,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将... 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生态规划的比重不断增加,这是风景园林专业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理念在教学、科研与应用实践中的响应。为了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复杂的生态过程,掌握生态环境变化的基本规律,更好地将生态环境可持续理念融入相关设计中,进行面向风景园林专业学生生态规划课程的GIS空间分析技术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课程设置、融合方式、课程评价3个方面,探讨了面向风景园林专业生态规划教学的GIS空间分析技术的融合路径,可为风景园林生态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教学 生态规划 空间分析技术 融合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空间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肖中发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8年第21期22-23,共2页
在信息时代,基于城市大数据的全尺度数字化的城市空间分析技术及方法正逐步替代传统二维的、碎片化的规划设计方式,给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学科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机遇.
关键词 空间分析技术 城市规划 信息时代 设计方式 数字化 碎片化 设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以苏州市为例
5
作者 马培付 沈小燕 +2 位作者 刘晨曦 胡家振 蓝倩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6期45-53,共9页
为更好实现危险品车辆停车场的科学选址布局,提升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考虑危险品车辆本身的危险属性会增大选址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GIS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方法。首先,根据危险品车辆GPS轨迹数据对研究区域停... 为更好实现危险品车辆停车场的科学选址布局,提升危险品道路运输安全,考虑危险品车辆本身的危险属性会增大选址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出GIS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方法。首先,根据危险品车辆GPS轨迹数据对研究区域停车泊位需求进行预测,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停车场选址影响因子权重,并按重分类加权叠加;然后,根据综合适宜性评分值、禁止建设区域、面积过小等约束条件,筛选出停车场初始位置;最后,通过位置分配模型结合城市道路网络,确定危险品车辆停车场的位置和数量,实现对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的优化。以苏州市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为列,选址结果不仅验证该选址方法的实用性,还能为危险品车辆停车场选址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险品车辆停车场 GIS空间分析技术 LA模型 层次分析 选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技术对工程测量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张海涛 刘建喜 班林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5年第22期110-111,共2页
GIS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其具备了作图辅助、管理地图、分析空间、信息输出等功能,能够实现地图的电子化和制作过程的自动化。文章通过对GIS技术的了解和功能分析,研究其对工程测量产生的影响,以帮助其更好地应用在煤... GIS技术是目前较为先进的空间信息分析技术,其具备了作图辅助、管理地图、分析空间、信息输出等功能,能够实现地图的电子化和制作过程的自动化。文章通过对GIS技术的了解和功能分析,研究其对工程测量产生的影响,以帮助其更好地应用在煤矿工程测量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工程测量 地理信息 空间信息分析技术 作图辅助 地图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空间特征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何朵军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6年第8期3-4,共2页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探讨了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效果及R&D空间效应,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呈现正相关特征,高技术产...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分析技术,探讨了邻近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的作用效果及R&D空间效应,分析了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空间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产出呈现正相关特征,高技术产业R&D活动人员投入表征空间竞争效应,而R&D活动经费投入表征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空间特征 空间面板模型 空间计量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水系水体要素提取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志雄 白音包力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4-290,共7页
为清楚地反映和揭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持续干旱过程影响下的滦河流域水系水体要素发展的变化,为滦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利用近30多年来的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滦河流域相应不同时间的水体要素状态... 为清楚地反映和揭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持续干旱过程影响下的滦河流域水系水体要素发展的变化,为滦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利用近30多年来的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滦河流域相应不同时间的水体要素状态,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滦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确定了流域水系要素的发育规律;滦河流域上游区近30年来的遥感影像揭示了泡子、淖尔等湖泊水域面积朝减小的趋势发展,并有部分泡子、淖尔等已处于干涸消亡状态;滦河下游河道及河滩近20年来的遥感影像对比分析表明,滦河下游河道已近乎断流,河滩地存在被开垦开发的现象。因此,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技术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能够很好地揭示和反映流域水体要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对于流域的水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系列多时相遥感 空间分析技术 滦河流域 水系水体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丘陵城市内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优化研究
9
作者 李祥锋 梁春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24年第3期104-110,共7页
为提升滨海丘陵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方法科学性和准确性,以青岛市东部城区海泊河、李村河、张村河及沿海流域为例,基于传统层次分析法,耦合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与InfoWorks ICM内涝数学模型,优化传统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方法。结果显示,在传统... 为提升滨海丘陵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方法科学性和准确性,以青岛市东部城区海泊河、李村河、张村河及沿海流域为例,基于传统层次分析法,耦合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与InfoWorks ICM内涝数学模型,优化传统城市内涝风险评估方法。结果显示,在传统积水深度因子评价基础上,增加积水时间、积水流速、地形特征、城市要素等特征因子评价,利用内涝数学模型定量分析积水因子影响,通过ArcGIS技术叠加分析各类因子得到高、中、低内涝风险等级区,可准确反映不同程度内涝灾害风险空间分布特征,为制定针对性防灾减灾救灾措施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丘陵城市 城市内涝灾害 风险评估方法优化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 内涝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黄人工种植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小波 陈敏 +4 位作者 黄璐琦 郭兰萍 格小光 林淑芳 吴志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55-56,59,共3页
目的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为地黄人工种植基地选取和优质工业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740个气象站点、1971-2001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模式",应用相似度分析、德尔菲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地黄种... 目的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为地黄人工种植基地选取和优质工业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以全国740个气象站点、1971-2001年的气象数据为基础,采用"模板模式",应用相似度分析、德尔菲法和空间分析方法进行地黄种植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以气候适宜性等级划分结果和中国土壤图栅格数据为基础,应用ArcGIS软件进行空间叠加和空间计算,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结果地黄最适宜区主要集中在河南北部,以及与河南北部接壤的山西、河北南部,山东西南部和安徽北部地区。新疆以及甘肃的部分地区也有适宜地黄栽培的气候条件。结论应用空间分析技术,从气候和土壤两个方面,进行地黄的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可以为地黄人工种植基地选取和优质工业原料收购区域的确定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黄 生态适宜性 区划 气候 土壤 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四川省低碳效率区域差异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军华 李乔楚 何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70,共9页
区域低碳效率测度与空间分异评估是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四川作为“清洁能源示范省”,亟需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了测算碳中和角度下四川省的低碳效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Undesi... 区域低碳效率测度与空间分异评估是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四川作为“清洁能源示范省”,亟需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了测算碳中和角度下四川省的低碳效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Undesirable-Super-SBM Model),将森林碳汇与技术创新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包含更多自由度和样本可变性的面板数据,对2005—2019年四川省及其所辖21个市(州)的低碳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低碳效率的空间分异。结论认为:①四川省低碳效率在2005—2019年整体呈上升趋势;②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合理、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而攀枝花、德阳等重工业城市着力开展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绿色改造,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是低碳转型先发优势型地区;③自贡、绵阳、遂宁、乐山等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节能减排空间方面拥有优势,是低碳转型发展型地区,但未来应在传统支柱性产业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增长点;④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水平较低,达州、雅安等地理区位优势弱、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是低碳转型潜力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四川省 低碳效率 空间分异 碳源 碳汇 Undesirable-Super-SBM模型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定位业务讲座 第四讲 地理信息系统(GIS)
12
作者 李伟章 《中国新通信》 2006年第9期91-93,共3页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GIS) 移动定位业务 计算机科学 讲座 空间分析技术 管理科学 现代地理学 地图可视化 计算机系统 信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南昌城水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研究
13
作者 邓康 万艳华 张时雨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1期41-49,共9页
古往今来,水系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导作用。近年来关于城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大部分限于定性解释,缺乏基于GIS的定量分析。基于此,本文以典型的“东方水城”南昌为样本,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其城水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研究发现... 古往今来,水系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引导作用。近年来关于城水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大部分限于定性解释,缺乏基于GIS的定量分析。基于此,本文以典型的“东方水城”南昌为样本,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其城水关系及其时空演变。研究发现:水系深刻影响着南昌城市形态的演变,而南昌城市形态的演变也深刻影响其水系形态;两者的城水关系在20世纪初至21世纪初呈现为“城缘水兴”,在21世纪初至今呈现为“城水共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水关系 时空演变 GIS空间分析技术 南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Spatialization-based Method for Checking and Updating Metadata
14
作者 ZHAO Ren-liang WANG Dong-hua +3 位作者 SHI Li-hong ZHANG Bei-fei SHANG Yao-ling WANG Zhong-xiang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5年第3期183-186,共4页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patialization technology on metadata quality check and updating was dis-cussed. A new method based on spatialization was proposed for checking and updating metadata to overcome the de... 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spatialization technology on metadata quality check and updating was dis-cussed. A new method based on spatialization was proposed for checking and updating metadata to overcome the defi-ciency of text based methods with the powerful functions of spatial query and analysis provided by GIS software. Thismethod employs the technology of spatialization to transform metadata into a coordinate space and the functions ofspatial analysis in GIS to check and update spatial metadata in a visual environment.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technicalflow of this method were explained in detail, and an example of implementation using ArcMap of GIS software wasillustrated with a metadata set of digital raster maps. The result shows the new method with the support of interactionof graph and text is much more intuitive and convenient than the ordinary text based method, and can fully utilize thefunctions of GIS spatial query and analysis with mor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DATA data quality checking SPATIALIZATION spatial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