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分析技术的海岛地震灾害风险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秋红 贾婧 +2 位作者 高惠瑛 杨树桐 李蓓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8-176,共9页
我国约有1.1万个海岛,多处于地震活跃带,地震灾害特征明显,目前地震领域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展开,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此背景下,该研究收集了海岛地震相关的地质和地震数据,形成海岛地震灾害空间数据库;从地震危险性、承灾体易损... 我国约有1.1万个海岛,多处于地震活跃带,地震灾害特征明显,目前地震领域研究主要针对城市展开,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的研究较少。此背景下,该研究收集了海岛地震相关的地质和地震数据,形成海岛地震灾害空间数据库;从地震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和防震减灾能力3个方面构建海岛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熵权法与AHP法相结合建立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综合评价模型,以长岛县、洞头区和东山县为例进行分析,并将海岛地震灾害风险等级划分为4个等级。结果显示:东山县为地震灾害高风险区,洞头区和长岛县为地震灾害较低风险区。该研究对海岛工程抗震规划与设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地震灾害风险 熵权法 AHP法 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交通系统演变对滨海城市的旅游竞合影响分析
2
作者 李鹏 李仁杰 +2 位作者 王辉 张梦娜 虞虎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1,共8页
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导航电子地图API实时交通大数据与GIS技术,构建时间成本模型,系统分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高铁3个时代下滨海城市一日游、周末游可达性时空演变及其竞合效应。结果表明:(1)公路时代滨海城市可达性以东部... 以我国滨海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导航电子地图API实时交通大数据与GIS技术,构建时间成本模型,系统分析普通公路、高速公路、高铁3个时代下滨海城市一日游、周末游可达性时空演变及其竞合效应。结果表明:(1)公路时代滨海城市可达性以东部地区为主,高铁开通后显著向内陆延伸,周末游覆盖范围扩展至中部多数地区;(2)交通网络演进推动可达性水平提升,形成“廊道扩散-均衡拓展”的时空格局。其中,高铁时代一日游沿交通干线呈“东北高、华南高、中部低”的廊道特征,周末游呈现“东北-西南不规则、华北东西贯穿、华中环状”等多样化空间格局;(3)交通变革引发“竞争加剧-合作互补”的竞合效应。普通公路时代以周边城市竞争为主,高铁时代竞争向内陆扩散,在华中地区尤其显著。同时,高铁促进跨区域合作,形成“旅游中心+交通枢纽”“旅游中心+特色资源”等新型合作模式,推动滨海与腹地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旅游 高铁 交通可达性 竞合效应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乡村聚落空间特征及其驱动机制——以屯字镇为例
3
作者 杨路 惠策 虞志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22-832,共11页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域人口聚集的主要形态,其空间布局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GIS分析技术,通过定量分析的途径,研究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最后,评价该... 乡村聚落是乡村地域人口聚集的主要形态,其空间布局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运用GIS分析技术,通过定量分析的途径,研究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屯字镇乡村居民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探索其影响因素及驱动机制。最后,评价该地区的居民点分布适宜性,进而提出乡村发展规划建议。研究发现:①屯字镇乡村居民点的分布为中部密度高、南北密度低的空间分布特点,总体呈现显著的聚集趋势;②海拔高度和地形坡度是影响乡村居民点分布和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③屯字镇适宜居住面积仅占9.86%,适宜性分布以基本适宜为主,面积占比接近40%。建议屯子镇建设发展以源面为主,川道、沟坡以恢复生态为主;优化基础设施配置,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乡村聚落(乡村居民点) 空间特征 驱动机制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内蒙古道路密度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董振华 张继权 +1 位作者 阿荣 佟志军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基于道路网络图件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ArcGIS,GeoDa和SPSS软件,运用叠加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趋势面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呼... 基于道路网络图件数据和相关统计数据,结合ArcGIS,GeoDa和SPSS软件,运用叠加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趋势面分析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呼包鄂地区、赤通地区和呼伦贝尔市中部地区成为道路密度的热点集中区,其他地区是冷点集中区;道路密度呈现出东西两边低中部高,南高北低的趋势;且在空间分布上存在集聚特征.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特征形成机理,经济发展、人口和交通固定投资是影响内蒙古道路密度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密度 空间分异特征 GIS空间分析技术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S技术的天保区植被变化监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鞠洪波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36-743,共8页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 以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植被时空变化为研究对象,以2期Landsat TM遥感影像为主要信息源,以植被面积和植被覆盖度为监测指标,采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监督分类获得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面积,采用NDVI像元二分法获得植被覆盖度图。利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将土地利用分类图和植被覆盖度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揭示研究区1996—2004年间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并对天保区与非天保区以及不同天保区内部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2004年间甘肃省清水县天然林保护区森林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得到了明显改善,且天保区优于非天保区;不同类型天保区植被变化状况有差异,3种类型天然林保护区中以重点生态保护区植被改善状况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遥感影像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空间分析技术 土地利用分类 植被覆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县域产业结构时空格局演化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闫人华 杨铭 +1 位作者 熊黑钢 陈肖飞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7-124,共8页
以1975年-2010年新疆县域产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划分出4个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冷热点区,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新疆"五五"至"十一五"时期县域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以1975年-2010年新疆县域产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划分出4个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冷热点区,并利用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新疆"五五"至"十一五"时期县域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五五"至"九五"期间,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新疆整体集聚水平不断增强,热点区、冷点区面积持续增加,引起景观整体的平均分维数不断减小,多样性、均匀度和聚合度指数持续增长,而散布与并列指数呈减小趋势;而"十五"时期以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新疆整体集聚水平有所减弱,热点区和冷点区面积开始减少,造成景观格局总体的平均分维数增加,多样性、均匀性和聚合性程度减小,优势度增加,不同产业结构类型间的混合程度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 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 景观格局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区域的识别、特点及成因——基于县(市)级层面的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菲 刘爽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6,共8页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View GIS)、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软件(GeoDA)、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等软件,对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域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分... 本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软件(ARCView GIS)、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软件(GeoDA)、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等软件,对1982年、1990年和200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县域截面数据进行了分析。通过空间分析,识别出我国高出生性别比聚集的热点区域,并进一步对其分布、演变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较深入研究,试图找到热点区域分布及变化的规律性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热点区治理"和"跨区域治理"相结合的政策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空间分析技术 热点区域 跨区域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滦河流域水系水体要素提取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丁志雄 白音包力皋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84-290,共7页
为清楚地反映和揭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持续干旱过程影响下的滦河流域水系水体要素发展的变化,为滦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利用近30多年来的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滦河流域相应不同时间的水体要素状态... 为清楚地反映和揭示近几十年来我国北方持续干旱过程影响下的滦河流域水系水体要素发展的变化,为滦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治理等提供有力的证据,利用近30多年来的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数据提取滦河流域相应不同时间的水体要素状态,并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分析其发展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滦河流域的地形地貌确定了流域水系要素的发育规律;滦河流域上游区近30年来的遥感影像揭示了泡子、淖尔等湖泊水域面积朝减小的趋势发展,并有部分泡子、淖尔等已处于干涸消亡状态;滦河下游河道及河滩近20年来的遥感影像对比分析表明,滦河下游河道已近乎断流,河滩地存在被开垦开发的现象。因此,长系列多时相的遥感技术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能够很好地揭示和反映流域水体要素的发展变化趋势,对于流域的水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系列多时相遥感 空间分析技术 滦河流域 水系水体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太原市绿道选线研究
9
作者 王珊 颜祯 +2 位作者 徐敏 俞诗音 王美仙 《园林》 2025年第3期73-82,共10页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 合理的绿道线路布局是关乎绿道规划能否付诸实践并发挥有效功能的关键。以太原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方法,对太原市绿道建设的生态适宜性和可达性进行评价,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判别绿道建设的关键区域与潜在线路,实现参数化的绿道选线结果,并结合实地情况对绿道选线的可实施性进行分析,最终确定太原市市级绿道与社区级绿道的结构布局。结果表明:(1)市级绿道呈现“一横两纵三环”的分布格局,社区级绿道呈现“一环一脉两横”的分布格局。(2)初步确定6条市级绿道(共计695.2 km)和4条社区级绿道(共计130 km)。(3)结合绿道选线的实地可实施情况,6条市级绿道中除汾河东西景观绿道部分路段因经过隧道而不具备可行性外,其余5条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4条社区级绿道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旨在为今后的太原绿道选线规划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道 选线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GIS空间分析技术 太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10
作者 朱磊 李燕楠 +2 位作者 胡静 周葆华 贾垚焱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9-400,共12页
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以1994、2004年和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系统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旨在为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国家... 国家森林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之一。以1994、2004年和2019年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技术系统探究其空间分布格局及成因,旨在为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布局优化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国家森林公园主要分布在胡焕庸线以东,大致形成了以京津冀、长三角、川渝交界和湘赣交界地区为核心的高密度分布地区,呈现出“大集聚、小分散”的分布格局。(2)国家森林公园系统分形特征明显,分形结构较为复杂。(3)国家森林公园省际间分布差异明显,三大地带间呈现东西少、中部多的“凸字形”分异规律,八大分区间呈现“由长江中下游、西南地区向东北和黄河中游地区递减”。(4)国家森林公园热点区呈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其中黑龙江、江苏和浙江发展较为活跃,持续保持在热点区域,而新疆、西藏和四川等地基本上都处于冷点区域,森林公园发展较为缓慢。(5)地形、降水量、客源市场和旅游资源禀赋是影响国家森林公园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森林公园 空间格局 影响因素 空间分析技术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在水资源评价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九夫 张建云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1-15,共5页
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空间分析处理技术在水资源评价中应用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水资源评价中涉及的空间信息准备、空间信息分析处理、空间信息输出以及技术实现等有关关键技术问题。
关键词 水资源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GIS 空间分析处理技术 数字地面模型 DT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贵阳市土地利用转型研究
12
作者 陈其 魏媛 《安徽农学通报》 2022年第9期130-132,143,共4页
为探讨贵阳市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与方向,该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ArcGIS软件对贵阳市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贵阳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结果显示:2010—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 为探讨贵阳市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与方向,该研究基于“三生空间”视角,运用ArcGIS软件对贵阳市2010年、2015年、2020年3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定量分析,探讨贵阳市2010—2020年土地利用转型的特征。结果显示:2010—2020年贵阳市土地利用变化呈现出生活用地增加、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减少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之间的相互转移,以及生产用地和生态用地向生活用地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转型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 贵阳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ce stability analysis of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considering the effect of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13
作者 HUANG Fu WANG Yong-tao +1 位作者 ZHANG Min YANG Zi-h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25年第3期1080-1098,共19页
Because of actual requirement,shield machine always excavates with an inclined angle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Since many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face stability of the horizontal shield tunnel,the effects... Because of actual requirement,shield machine always excavates with an inclined angle in longitudinal direction.Since many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focus on the face stability of the horizontal shield tunnel,the effects of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on the face stability of the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are not well investigated.A failure mechanism of a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face i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patial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and the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criterion is introduced to modify the constructed failure mechanism.The pore water pressure is introduced as an external force into the equation of virtual work and the objective function of the chamber pressure of the shield machine is obtained.Moreover,the critical chamber pressure of the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shield tunnel is computed by optimal calculation.Parametric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both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chamber pressure and the range of the collapse block.Finally,the theoretica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numerical results calculated by FLAC3D software which proves that the proposed approach is effecti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ngitudinally inclined tunnel pore water pressure tensile strength cut-off spatial discretization technique limit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增耕地认定面积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数字化体系的策略
14
作者 麦兰芳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17期35-36,共2页
新增耕地管理与资源配置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增耕地是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的基础和抓手。为更充分掌握新增耕地变化情况,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该文提出新增耕地认定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数字化体系的策略,通过分析新增耕地认定相关概... 新增耕地管理与资源配置是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增耕地是严格落实占补平衡的基础和抓手。为更充分掌握新增耕地变化情况,合理配置土地资源,该文提出新增耕地认定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数字化体系的策略,通过分析新增耕地认定相关概念和阐述新增耕地认定主要做法,以信息处理技术中的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为基础,提出分析工具模型、信息叠加处理等建立新增耕地认定数字化体系策略,依据该策略实现新增耕地认定数字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增耕地认定 信息技术 数字化体系 ArcGIS空间分析技术 有效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支持下的作物生长适宜性评价——以迁西县板栗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立芳 王亮 +2 位作者 张玉 赵荣 梁勇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9,共8页
园地类要素的评价与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建设规划造成的优质农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针对板栗生长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选取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指标因子构... 园地类要素的评价与分析是地理国情普查综合统计分析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城市建设规划造成的优质农用地布局不合理的问题,该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针对板栗生长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在选取影响作物生长的主要指标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前提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开展作物生长适宜性评价分析研究。以河北省迁西县为研究区域,探讨了板栗生长的适宜性分布,结果表明:将影响板栗生长的不同层面因子作为评价指标进行适宜性分区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分区结果更加合理,有助于引导地区板栗种植业合理结构布局和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国情要素 板栗 适宜性评价 GIS空间分析技术 层次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处理的雷达信号融合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成 胡卫东 郁文贤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8-343,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处理的雷达信号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序列对非平稳的目标雷达散射回波信号在频域进行建模预测,然后利用去卷积与子空间分析技术对两个子带雷达信号进行处理,最后融合成一个等效的宽带信号。仿真试验表...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平稳时间序列处理的雷达信号融合方法,该方法利用时间序列对非平稳的目标雷达散射回波信号在频域进行建模预测,然后利用去卷积与子空间分析技术对两个子带雷达信号进行处理,最后融合成一个等效的宽带信号。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提高目标成像分辨率,有利于目标的检测与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平稳信号 时间序列 信号融合 时间序列处理 雷达信号 平稳 空间分析技术 成像分辨率 融合方法 回波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M遥感影像的林改区林地资源变化监测——以江西省武宁县为例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巧 陈永富 +1 位作者 陈幸良 李勇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6-171,共6页
以江西省武宁县林改前后(2000年和2008年)2期TM遥感影像为基本资料,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林地类型及转换、植被覆盖度和森林景观指数等3个方面,对研究区林改前后林地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阔叶林、针叶林和毛... 以江西省武宁县林改前后(2000年和2008年)2期TM遥感影像为基本资料,运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从林地类型及转换、植被覆盖度和森林景观指数等3个方面,对研究区林改前后林地资源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阔叶林、针叶林和毛竹林显著增加;灌木林、疏林地和无林地显著减少。林地与非林地间转换不多,但林地内部转换数量和频率均较大。林改后针叶林(占34.93%)为全市最大的优势地类,转入率最高的为阔叶林,转出率最高的为疏林地;2)武宁县植被覆盖度主要分布在0.4~1.0之间(超过83%),林改后0.6~1.0的分布区间面积增加;3)景观特征指数分析表明,林改后武宁县多样性指数、边缘密度和总斑块数下降,景观水平趋于均一化;斑块特征指数分析表明,乔木林斑块数、分散度和破碎度均降低。毛竹林斑块数增加,分散度降低,但破碎度不变。林改后武宁县林农营林积极性增强,使得有林地面积和植被覆盖度增加,景观向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改区 林地变化 TM遥感影像 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评价 被引量:14
18
作者 尹志军 李丽慧 +1 位作者 王雪芳 霍腾飞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1-580,共10页
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进行评价,可为应急避难场所个体改进、布局优化和新建选址提供依据。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天津市城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性、安全性、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包含... 应急避难场所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已建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进行评价,可为应急避难场所个体改进、布局优化和新建选址提供依据。本文在文献研究与天津市城市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有效性、安全性、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包含8个评价因子的应急避难场所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应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应急避难场所空间点位分析模型和覆盖范围模型,对天津市27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适宜性评价,并对中心城区14个应急避难场所进行满足性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应急避难场所具有良好的基础,但总体适宜性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安全性亟需加强;天津市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但应急避难场所数量少,服务区域有限,存在较大范围的覆盖盲区,其中和平区人均有效避难面积仅0.2m^2,远小于人体最低占用面积0.6m^2,达不到人均有效避难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市 中心城区 应急避难场所 选址适宜性 满足性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中和目标下四川省低碳效率区域差异性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军华 李乔楚 何京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62-170,共9页
区域低碳效率测度与空间分异评估是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四川作为“清洁能源示范省”,亟需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了测算碳中和角度下四川省的低碳效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Undesi... 区域低碳效率测度与空间分异评估是制定差异化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四川作为“清洁能源示范省”,亟需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在实现碳中和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为了测算碳中和角度下四川省的低碳效率,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Undesirable-Super-SBM Model),将森林碳汇与技术创新纳入评估指标体系,基于包含更多自由度和样本可变性的面板数据,对2005—2019年四川省及其所辖21个市(州)的低碳效率进行测算,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科学研判区域间低碳效率的空间分异。结论认为:①四川省低碳效率在2005—2019年整体呈上升趋势;②成都市经济发展水平高、产业结构合理、森林覆盖率稳步提升,而攀枝花、德阳等重工业城市着力开展高能耗、重污染产业绿色改造,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是低碳转型先发优势型地区;③自贡、绵阳、遂宁、乐山等地区在国家政策扶持、节能减排空间方面拥有优势,是低碳转型发展型地区,但未来应在传统支柱性产业的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增长点;④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水平较低,达州、雅安等地理区位优势弱、转型内生动力不足,是低碳转型潜力型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中和 四川省 低碳效率 空间分异 碳源 碳汇 Undesirable-Super-SBM模型 GIS空间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005年~2015年旅游经济网络特征与效应演化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喻琦 叶持跃 +3 位作者 马仁锋 黄欢欢 张珂 尹秀秀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以泛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用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和网络模型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泛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演化.研究发现:1)泛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量不断增长,上海等城市占比缩小,垄断地位减弱,旅游联系日趋紧密,整体上呈现平衡... 以泛长三角41个城市为例,用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和网络模型分析2005年、2010年、2015年泛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演化.研究发现:1)泛长三角旅游经济联系量不断增长,上海等城市占比缩小,垄断地位减弱,旅游联系日趋紧密,整体上呈现平衡发展的趋势;2)网络呈现东部密集,西部稀疏,中间密集,南北稀疏的不均衡格局,边缘城市孤岛状态逐渐消退,网络整体性与网络密度趋高;3)核心—边缘区节点城市发展稳定、联系越发紧密、互动性增强,核心区成员数量增加,网络发展渐趋平衡,核心区带动作用增强,"涓滴效应"日益显著;4)节点网络中心性隐喻了长三角城市定位呈阶梯状格局,细分为5个角色群体以定位各节点城市的地位与属性.其中上海节点中心性各项指标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共同扮演着旅游核心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网络分析 GIS空间分析技术 引力模型 网络空间结构 旅游经济联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