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济阳坳陷三种典型滩坝相的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22
1
作者 马立祥 邓宏文 +2 位作者 林会喜 冯兴雷 涂智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1,共6页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的沙二段,是一种浅水漫湖式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②断-坳期双断对称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沾化凹陷东部孤北洼陷的沙二段,受中部潜山隆起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中部潜山周缘的缓坡部位以碳酸盐岩滩坝相沉积为主,两侧为近似对称的、从岸边—中部依次发育粗粒扇三角洲相—中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③断陷期单断非对称式水下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孤北洼陷桩西地区的沙四段,其东部次洼以粗粒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间为主,中部水下低隆起处及其周缘形成浅湖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而在西部斜坡则以滩坝相沉积为主。这3种模式对于寻找以滩坝型为储层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济阳坳陷 演化阶段 滩坝相 空间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造线空间分布模式的定量分析与地学意义 被引量:4
2
作者 王四龙 刘玉荣 +3 位作者 杨小勤 宁书年 刘波 许孝庭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4,共3页
介绍了构造线空间分布模式定量分析方法,对淮北隐伏煤田构造线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所提取出的地学信息的意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构造线 定量分析 煤田 淮北地区 空间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综合竞争力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春 王桂新 +1 位作者 宋全红 胡晶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9-362,共4页
为了揭示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并从空间角度,结合地理特性、经济和人口属性对中国整个国家范围... 为了揭示城市体系的空间分布规律,在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的基础上,采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空间自相关模型,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并从空间角度,结合地理特性、经济和人口属性对中国整个国家范围内城市的空间分布模式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竞争力在整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在区域上城市空间关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该成果丰富了城市体系空间特性的研究内容,为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决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综合竞争力 空间分布模式 GIS 空间自相关 空间集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空间数据挖掘在人口学领域应用的实例 被引量:4
4
作者 陈楠 王钦敏 林宗坚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4,共3页
提出人口压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压力作出评价,并根据压力指标对我国各个省市进行了分类。在其基础之上,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认为我国人口压力从西部向东部... 提出人口压力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人口压力作出评价,并根据压力指标对我国各个省市进行了分类。在其基础之上,运用空间数据挖掘中GIS的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我国人口压力空间分布模式;研究认为我国人口压力从西部向东部总体减小,人口压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聚集模式。围绕京津、江浙闽、山东等区域与周围省市的人口压力形成低—低关联模式,围绕陕甘青、川渝等省市与周围保持高—高关联模式。这种空间分布态势值得政府决策部门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地理信息系统 人口压力 空间分布模式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西地区光照资源的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广 闫丽娟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02年第6期7-8,共2页
利用河西 2 0个气象站点的光照气候资料 ,建立河西地区光照的空间分布模式。该模式可以推算出河西地区无资料地区各点的日照时数 ,在此基础上揭示了河西无资料地区的光照时间分布规律。
关键词 河西地区 光照资源 空间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矿床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对区域矿产勘查的启示 被引量:1
6
作者 左仁广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767-768,共2页
在一个地区,往往同时发育多种类型的矿床。研究不同类型的矿床的空间关系,对了深入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或成矿地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两种类型的矿床空间分布相关,往往是由2种原因造成的:(I)矿床A是产生矿床B的原因;(II)矿床A和矿... 在一个地区,往往同时发育多种类型的矿床。研究不同类型的矿床的空间关系,对了深入了解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或成矿地质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两种类型的矿床空间分布相关,往往是由2种原因造成的:(I)矿床A是产生矿床B的原因;(II)矿床A和矿床B是同一地质作用的产物,受相同的地质背景或构造条件控制。与地质点空间分布类型一样,两类矿床的空间关系服从3种分布:(I)丛聚性分布,(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空间分布 空间关系 不同类型 矿产勘查 成矿地质背景 空间分布模式 成矿地质事件 两种类型 空间分布类型 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游牧民族人口空间分布模式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童玉芬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45-49,共5页
新疆是个多民族聚集的边疆省区,现有47个民族。本文就新疆三个主要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和蒙古族人口的地区分布模式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作一探讨。
关键词 哈萨克族 民族人口 空间分布模式 柯尔克孜族 游牧民族 生态环境 新疆 集中化指数 蒙古族人口 地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非局部捕食效应的藻类-贻贝系统空间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静 孙桂全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2-678,共17页
贻贝种群作为海岸生态系统食物链网络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空间分布模式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工作忽略了某一位置贻贝生物量的增加是由其它位置的贻贝移动到此处并捕食藻类引起的.本文构建了具有非局部捕食效... 贻贝种群作为海岸生态系统食物链网络的一个关键环节,其空间分布模式对海岸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的研究工作忽略了某一位置贻贝生物量的增加是由其它位置的贻贝移动到此处并捕食藻类引起的.本文构建了具有非局部捕食效应的藻类–贻贝空间扩散模型,首先计算出无扩散系统存在两个平衡点并给出其局部渐进稳定的条件,然后基于Turing失稳理论,推导出扩散系统在贻贝生存平衡点附近发生Turing失稳的条件.进一步,通过数值模拟展示出贻贝种群随时间演化的空间分布模式,该模式最终形成高密度点状分布结构.最后,参数敏感性分析表明:两种群的扩散速率显著影响了贻贝种群的空间分布模式,说明两种群移动规律的改变可能会破坏海岸生态系统的稳定演化;而非局部捕食效应的影响效果不明显,更利于贻贝种群的持续生存.本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从数学层面理解贻贝种群的发展演化规律,为海岸生态系统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贻贝模型 非局部捕食效应 空间分布模式 参数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钟顺昌 闫程莉 +1 位作者 任娇 邵佳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70-1984,共15页
为了比较分析创新集聚空间分布单中心与多中心两种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省域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集聚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霾污染;但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 为了比较分析创新集聚空间分布单中心与多中心两种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机制,本文构建了省域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新集聚可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霾污染;但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对霾污染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中,单中心模式诱发了霾污染,存在创新集聚环境效应悖论;多中心模式对霾污染具有改善效应;随着创新集聚多中心的提高,其霾污染改善效应增强,但具有边际递减特征;能源利用效率是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影响霾污染的重要渠道之一.基于此,本文建议省级政府推进空间协同创新发展战略,建构省域多中心的创新网络空间组织体系,以此形成多中心协同治霾机制,破解创新集聚环境效应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聚 创新网络 空间分布模式 单中心 多中心 霾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宇斌 王森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6,共12页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 基于数字金融驱动创新的契机,着眼于空间异质性视角,考察了数字金融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之单中心化、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多集中于中西部省份,多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省份;(2)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揭示了资源过度集聚的负外部效应,而多中心化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提升作用,并且随着城市空间分布模式多中心化强度的增加,这种提升作用更为明显;(3)数字金融集聚单中心化空间分布模式使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过度的地理集中化,进而抑制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多中心化驱动下消费支出和教育投入的空间合理配置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集聚 空间分布模式 区域创新能力 传导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半方差函数进行裂缝数据空间分布模式研究
11
作者 许建东 Robert D.Jacobi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9-99,共1页
本文利用半方差函数对美国纽约州西部地区9个野外观测点实测的裂缝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模式研究。野外最长测线达36m。通过半方差的计算可确定裂缝间距和裂缝长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为此目的,我们编制了FORTRAN程序,对从野外测线所获得... 本文利用半方差函数对美国纽约州西部地区9个野外观测点实测的裂缝数据进行了空间分布模式研究。野外最长测线达36m。通过半方差的计算可确定裂缝间距和裂缝长度随空间位置的变化。为此目的,我们编制了FORTRAN程序,对从野外测线所获得的裂缝数据进行了整理。我们发现,实验计算的半方差,其空间分布模式可以用5种数学模型来描述,即线性模型、球体模型、反球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方差函数 裂缝数据 空间分布模式 数学模型 球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甘南草地生产力估测模型构建及其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式的确立
12
作者 王兮之 杜国桢 +2 位作者 梁天刚 戴若兰 王刚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95-102,共8页
利用遥感 (Remote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并结合植被生态学基本原理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草地生产力估测模型构建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式确立的方法研究。以归一化植被指... 利用遥感 (Remote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并结合植被生态学基本原理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草地生产力估测模型构建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式确立的方法研究。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降水数据库为例 ,具体论述了草地GIS数据库的形成过程。通过遥感气象卫星NOAA数据在ERDAS图像软件中进行处理 ,提取了甘南全州的NDVI值 ,并结合实际采样点的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 ,进行统计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 ) ,建立了生产力估测模型 ,证实了NDVI值与地面初级生产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利用甘南全州及其周围共 6 1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多年平均降水资料 ,形成了甘南多年平均降水等值线图。在分析降水数据时 ,采用了SPLINE、IDW、TREND、KRIGING 4种插值法 ,对 4种插值方法进行分析 ,发现SPLINE方法比较适合甘南降水资料的插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草地生产力 降水等值线 估测模型 降水量 空间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对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研究
13
作者 张少华 关海玲 《干旱区地理》 2025年第9期1636-1647,共12页
提高经济韧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使用2004—2021年中国275座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省域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创新集聚单中心模式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抑制作用,而多中心模式对城... 提高经济韧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使用2004—2021年中国275座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省域创新集聚空间分布模式与城市经济韧性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创新集聚单中心模式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具有抑制作用,而多中心模式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存在促进作用,且随着多中心程度的提高,其对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边际效应增强。(2)相较于经济韧性较强的城市,创新集聚多中心模式对经济韧性较弱城市的赋能效应更突出。(3)区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集聚多中心模式对东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效果最强,其次是中部地区,而对西部地区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的效果不明显。(4)机制识别检验表明,创新集聚多中心模式可以通过促进创新要素流动和资本回报率提升的独立中介渠道以及“创新要素流动-资本回报率提升”的链式中介渠道赋能城市经济韧性提升。研究结果可为优化创新空间分布格局以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提供有益的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集聚 空间分布模式 单中心 多中心 经济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阔叶林林窗干扰特征与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峰 李建军 +1 位作者 谭畅 杨志高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30-236,共7页
为了解林窗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森林结构优化和功能恢复的重要驱动作用,以湖南省亚热带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期监测数据,综合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量化分析自然干扰林窗和人为干扰林窗的结构特... 为了解林窗特征及其空间分布对森林结构优化和功能恢复的重要驱动作用,以湖南省亚热带阔叶林为研究对象,根据长期监测数据,综合利用描述性统计方法、Ripley’s K函数和空间点模式分析方法,量化分析自然干扰林窗和人为干扰林窗的结构特征、空间分布模式以及影响林窗分布的空间变量。结果表明,林窗平均面积为78.9 m^2,林窗平均密度为12.8个/hm^2,与人工林相比,次生林呈现出林窗面积较小、密度较大、形状较复杂等特点;不同干扰类型的林窗在面积、形状和林下植被高度等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异;林窗在空间分布模式上也有差异,但在大尺度上都呈现出聚集分布模式;次生林林窗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和坡位,而人工林林窗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坡度、林分密度和可达度(与最近道路距离)。研究结果可为适应气候变化的森林经营提供方法借鉴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阔叶林 林窗 林窗特征 空间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及前景
15
作者 梅曼 王晨璨 +3 位作者 蔺宏霞 张玉倩 丁文静 赵媛媛 《植物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14,共12页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 空间转录组(spatial transcriptomics,ST)是一种用于从空间层面上解析RNA-seq数据的技术,利用该技术解析单个组织切片中的所有mRNA。空间条形码逆转录oligo(dT)引物在显微镜载玻片表面的有序附着,使得在mRNA样品处理和后续测序过程中编码和获取位置信息成为可能。与传统的转录组技术相比,空间转录组技术能获得细胞在组织原位环境下真实的基因表达特征,以及与微环境的关系,为基因表达提供高精度、高分辨率原位的空间信息。近年来,空间转录组技术取得了重要进展,检测的细胞通量、转录本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空间定位信息更加准确全面,并已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Oryza sativa)、杨树(Populus)等植物中展开研究。该文阐述了空间转录组技术在植物动态发育轨迹、不同组织和细胞类型差异分析、解码植物与微生物群相互作用等研究中的成功应用,讨论了空间转录组测序在植物组织原位测序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揭示了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巨大潜力,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转录组技术 空间分布模式 发育谱系 细胞类型鉴定 细胞间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优化重组解析 被引量:158
16
作者 杨忍 刘彦随 +2 位作者 龙花楼 王洋 张怡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以中国电子地图数据和分县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利用最邻近距离R指数模型分析中国村庄分布模式格局,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同时解析乡村空间优化重组背景和模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村庄空间分布呈现... 以中国电子地图数据和分县经济社会数据为基础,利用最邻近距离R指数模型分析中国村庄分布模式格局,结合地理探测器的研究方法对影响因素进行探测识别,同时解析乡村空间优化重组背景和模式。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中国村庄空间分布呈现出聚集、随机、离散均匀分布的并存空间分布模式,村庄空间分布模式区域差异特征显著。东南半壁的村庄分布密度远大于西北半壁,不同地域类型区的村庄空间分布模式表现出各异的特征。平原地区的村庄空间分布密集,空间分布模式以随机、分散为主,村庄之间邻近距离较近。高寒山区、沙漠边缘地带,村庄空间分布密度极低,村庄之间邻近距离偏大,村庄空间分布相对聚集。丘陵、山地交汇过渡地带,村庄空间分布密度较大,空间分布模式偏向随机分布。2村庄分布受到传统因素和经济发展双重因子的影响,传统影响因素依然在发挥作用,但经济发展的影响愈加明显。不同区域地形、水资源条件对村庄分布影响显著。交通条件、产业非农化、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对乡村生活、生产空间的空间形态和分布模式产生剧烈影响。3伴随乡村各种生产要素非农化流失,村庄空间亟待优化重组,优化以镇区为依托的中心村-基层村体系空间组织结构应为乡村物质空间优化重组有效选择。4在不同地域类型区域,村镇格局的空间优化重组形态可以采用放射均衡、放射非均衡、多核心均衡、走廊式布局模式及混合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空间分布模式 地理探测器 村镇体系重构 村庄规划 乡村地理学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宁夏人口经济压力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侯雪 张文新 +1 位作者 胡志丁 米文宝 《西北人口》 CSSCI 2012年第3期116-120,共5页
空间分析是深入探索空间特征的重要技术,因此作者利用空间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宁夏人口经济压力分类及其分布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结果表明,宁夏人口经济压力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关系上人口经济压力呈... 空间分析是深入探索空间特征的重要技术,因此作者利用空间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宁夏人口经济压力分类及其分布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结果表明,宁夏人口经济压力从北部向南部逐渐增大,在空间分布关系上人口经济压力呈现明显的组团模式,北部区域以银川为核心呈低—低关联模式,南部区域以原州区为核心呈高—高关联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数据挖掘 空间分布模式 人口经济压力 主成分分析 地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明市全域旅游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朱晓蕾 欧朝蓉 +1 位作者 崔旌帅 高荣徽 《绿色科技》 2021年第19期186-190,197,共6页
为探讨全域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昆明市全域旅游POI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冷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昆明市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全域旅游点主要分布在昆明市... 为探讨全域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对促进区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意义,基于昆明市全域旅游POI数据,利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法、冷热点分析法和核密度分析法研究了昆明市全域旅游空间结构和空间分布模式特征。结果表明:①全域旅游点主要分布在昆明市西南部的主城区,各种旅游点分布有一定区域差异性。所有全域旅游点均呈现空间聚集态势;②全域旅游点在整体格局上空间极化特征鲜明。所有类别的全域旅游点均呈现出“西南密集,东北部稀疏”的对称空间分布格局;③昆明市全域旅游以昆明市主城区为核心,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宜良县5个区域内全域旅游点分布相对集中,为热点区域,而嵩明县、安宁市的大部分地区相对匮乏,为冷点区域。昆明市全域旅游最集中的区域位于盘龙区、五华区、西山区、官渡区的四区交界处,整体空间格局呈现“单核心+多聚集”多点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域旅游 标准差椭圆 冷热点分析 核密度分析 空间分布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河流域地表水污染与癌症的空间关联
19
作者 赵婧 韩伟 +3 位作者 郭晓波 张璐雯 薛芳 姜晶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49-861,共13页
目的揭示淮河流域关键污染物的空间聚集模式,并基于污染分级进一步量化非消化道癌症风险和癌症负担,为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深化治理提供靶目标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淮河流域2021年地表水质及2019年肿瘤登记年报的7种癌症发病数据,采用随机... 目的揭示淮河流域关键污染物的空间聚集模式,并基于污染分级进一步量化非消化道癌症风险和癌症负担,为淮河流域水污染的深化治理提供靶目标和数据支持。方法选取淮河流域2021年地表水质及2019年肿瘤登记年报的7种癌症发病数据,采用随机森林-SHapley加性解释分析筛选关键污染物,基于空间分析划分污染分级,并计算其癌症风险和人群归因分数。结果筛选出5个关键污染物,分别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5日生化需氧量及砷,并将其联合效应划分为3个污染分级,结果显示与低污染地区相比,高污染地区的5种癌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包括肺癌(RR=1.26,95%CI=1.06~1.50)、乳腺癌(女性)(RR=1.46,95%CI=1.21~1.77)、胰腺癌(RR=1.46,95%CI=1.06~2.01)、脑癌(RR=1.44,95%CI=1.05~1.98)和胆囊癌(RR=1.60,95%CI=1.03~2.50),且人群归因分数几乎均超过5%。结论地表水污染的潜在癌症风险和负担不容忽视,唯有各行业密切合作,通过进一步制定政策法规、加强环境治理和进行公众健康干预,才能从根本上应对这一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地表水污染 空间分布模式 污染分级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素配体分布对肿瘤细胞迁移及其力学信号转导的调控机制
20
作者 胡训武 张晔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01-601,共1页
目的肿瘤细胞迁移和癌症转移是癌症治疗的关键挑战。整合素介导的力学信号转导过程影响着细胞形态、黏附及骨架重组,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行为调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索了整合素配体在纳米尺度的空间分布如何精准控制肿瘤细胞迁移,并揭示了... 目的肿瘤细胞迁移和癌症转移是癌症治疗的关键挑战。整合素介导的力学信号转导过程影响着细胞形态、黏附及骨架重组,对肿瘤细胞的迁移行为调控至关重要。本研究探索了整合素配体在纳米尺度的空间分布如何精准控制肿瘤细胞迁移,并揭示了背后的力学生物学机制。方法采用了一种创新的基于分子组装的纳米制造策略来调控整合素配体分布。通过多肽配体的自组装实现了高达0.5~1.6 nm的配体展示密度;此外,通过将自组装配体与非功能性组装单元按不同比例混合,精确调控了材料表面的整合素配体密度,从而实现了对细胞迁移行为的正负双向调控。利用这一体系,系统地研究了不同配体空间分布模式对肿瘤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包括细胞黏附、伪足形成、细胞极化等关键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如何协同作用以确定细胞的迁移方向和路径。结果和结论特别地,本研究将重点探究整合素配体密度的变化如何影响细胞内力学信号传递路径,以及这些信号如何与细胞骨架的重组和动态调控互动,进而调节肿瘤细胞的迁移行为。这项研究不仅将深化对肿瘤细胞迁移机制的理解,也为开发针对癌症转移的新治疗策略和靶点提供了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生物学 癌症治疗 治疗策略 整合素 纳米制造 动态调控 空间分布模式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