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治理与地方公共研发支出——基于空间倍差法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金杰 盛玉雪 《南开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9-219,共21页
社会治理是政府内部与外部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社会治理影响地方公共研发支出的理论框架,提出社会治理的内部治理和外部协同使得政策效应具有特殊的空间属性,通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有效治理了由于地方... 社会治理是政府内部与外部主体协同治理的制度安排,本文基于委托—代理理论构建社会治理影响地方公共研发支出的理论框架,提出社会治理的内部治理和外部协同使得政策效应具有特殊的空间属性,通过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有效治理了由于地方政府与外部主体间信息不对称性而引起的政府失灵行为,进而对地方公共研发支出产生正向、负向并存的双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地,本文利用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治理作为准自然实验,建立空间倍差模型验证这种政策影响,结果发现,社会治理对地方公共研发支出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社会治理的直接效应体现为降低地方公共研发支出,而溢出效应体现为增加地方公共研发支出。长期来看,社会治理政策的直接效果减弱而溢出效应得以维持,将使得地方公共研发支出规模有所扩大,且这一结论具备稳健性。因此,应持续实施社会治理政策,以进一步提升地方公共研发支出的规模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地方公共研发支出 溢出效应 空间倍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信用制度选择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海盛 沈满洪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6-115,共10页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用制度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拥有强制型、选择型、引导型的制度工具。为推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信用制度选择面临困境。该研究基于2003—2021年数据,理论探讨影响环境信用制度的因素,分... 作为中国生态文明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信用制度内涵丰富,类型多样,是拥有强制型、选择型、引导型的制度工具。为推动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环境信用制度选择面临困境。该研究基于2003—2021年数据,理论探讨影响环境信用制度的因素,分别以《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办法(试行)》《绿色信贷指引》《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出台实施构建环境信用监管制度、绿色信贷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准自然实验,采用空间倍差法分析环境信用制度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发现:(1)尽管单一型环境信用制度在一定程度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但组合型环境信用制度未起到“1+1>2”“1+1+1>3”效果。(2)影响环境信用制度的关键因素是内生交易成本,当内生交易成本过高时,环境信用制度“宁缺毋滥”;当内生交易成本忽略不计时,环境信用制度“多多益善”;当内生交易成本处于中间位置时,需要权衡选择单一或组合型环境信用制度。(3)信用环境是环境信用制度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调节变量,法制环境对环境信用制度支撑力偏弱。加强法制、信用环境建设,降低制度运行成本,是释放环境信用制度潜力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条件,应着眼制度替代加强环境信用制度选择,着眼制度互补加强环境信用制度耦合,着眼制度冲突加强环境信用制度协同,着眼制度空缺加强环境信用制度查漏补缺,着眼定性定量完善环境信用制度绩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用制度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内生交易成本 EBM模型 空间倍差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