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的湖北省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惇 李璐 韩小波 《中国水土保持》 2013年第4期40-43,共4页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将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海拔、植被、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背景因素进行叠加分析,计算不同环境背景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分析土壤侵蚀与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 以湖北省为研究区,利用GIS技术将土壤侵蚀与地形坡度、海拔、植被、降水量、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等环境背景因素进行叠加分析,计算不同环境背景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综合指数,分析土壤侵蚀与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评价不同环境背景下的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揭示研究区土壤侵蚀风险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30.6%的地区属于土壤侵蚀非敏感区,55.8%的地区属于轻度和中度敏感区,13.6%的地区属于高度敏感区。土壤侵蚀敏感性高的地区主要位于相对高程150—500 m、坡度8°—15°、植被覆盖度低、土质疏松、土地利用以坡耕旱地为主的地带,这些地区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敏感性 环境背景分析 GIS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湖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CA和AHP联合方法的滦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于磊 邱殿明 +4 位作者 刘莉 凌峰 李巍 胡广鑫 刘国才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88-1594,共7页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模型评价体系,选取表征地形、地表、气象、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因子的15项多系统评价指标,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与层次分析(AHP)联合方法,对滦河流域1985年、1995年和2005年3期生态环境... 基于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概念模型评价体系,选取表征地形、地表、气象、土壤、植被及社会经济因子的15项多系统评价指标,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SPCA)与层次分析(AHP)联合方法,对滦河流域1985年、1995年和2005年3期生态环境进行脆弱性评价,并进行量化分级,获得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性变化规律和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流域整体脆弱性等级有减小趋势,潜在脆弱区域面积逐渐增大,而重度脆弱区域明显减小;西北山地和冀东沿海地区变化较为剧烈;人类活动已经取代自然条件,成为影响滦河流域生态系统的关键因子;流域人口的快速增长、气候条件的改变以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是区域脆弱性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脆弱性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层次分析 SRP概念模型 滦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脆弱性时空演变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宗敏 周冬梅 +2 位作者 张军 韩娇 吕啸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1期148-156,共9页
为及时了解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并客观掌握其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区域,选取生态敏感性-生态适应性-生态暴露度(VSD)概念模型,构建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结合空间主成分分... 为及时了解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并客观掌握其时空变化特征,本研究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研究区域,选取生态敏感性-生态适应性-生态暴露度(VSD)概念模型,构建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栅格为基础评价单元,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2005~2020年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脆弱性以中度脆弱性为主,脆弱性程度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逐渐增加;(2) 2005~2020年生态脆弱性综合指数分别为2.83、2.75、2.62、2.51,呈逐渐减小的趋势;(3)微度脆弱区以林地为主,轻度脆弱区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主,中度脆弱区和重度脆弱区以耕地和草地为主,极度脆弱区逐渐转为以城市居民点和工矿用地、未利用地为主。总体上,2005~2020年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脆弱程度有所下降,生态环境质量朝好转趋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D模型 渭河流域甘肃段 生态脆弱性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中山市五桂山土沉香空间遗传结构 被引量:4
4
作者 刘盼盼 廖浩斌 +8 位作者 蒋谦才 谭宗健 孙红梅 王瑞江 曹洪麟 黄向旭 赖思茹 梁丹 王峥峰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5-73,共9页
为了解五桂山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利用18个微卫星位点对143株胸高直径大于5 cm的土沉香个体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为0.534;近交系数为0.000 1,说明五桂山... 为了解五桂山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利用18个微卫星位点对143株胸高直径大于5 cm的土沉香个体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为0.534;近交系数为0.000 1,说明五桂山土沉香遗传多样性并不低,且种群处于随机交配状况。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缺乏空间遗传结构,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相互混杂,导致相邻个体遗传差异较大。这可能是五桂山土沉香种群发育过程中自疏所致,也可能是这一地区土沉香为人工种植,而非自然发育形成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沉香 微卫星位点 遗传多样性 遗传景观图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空间自相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城镇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以慈溪市龙山镇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尧 蒋文伟 +1 位作者 陈闪 王旭东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42-249,共8页
以慈溪市龙山镇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10个因子组成评价指标。基于RS和GIS分析平台,对评价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完成了龙山镇生态脆弱性相关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空间脆弱性... 以慈溪市龙山镇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指标评价体系,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选取10个因子组成评价指标。基于RS和GIS分析平台,对评价数据进行空间叠加,完成了龙山镇生态脆弱性相关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空间脆弱性总体一般,以轻度脆弱、中度脆弱和强度脆弱区域所占比例较大。极强度和强度脆弱区主要分布在镇域中部建成区区域,微度和轻度脆弱则主要分布在城镇西南部丘陵区域。随着城镇化发展,人为活动和土地利用增加,将进一步加剧镇域中部生态脆弱性,对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有着显著影响。控制人口密度、增加森林植被面积、提高生态廊道连接性、及控制建设用地范围等措施将成为改善城镇生态脆弱性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北京市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26
6
作者 付刚 白加德 +4 位作者 齐月 闫冰 贺婧 肖能文 李俊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30-839,共10页
城市化背景下"社会-自然"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以GIS为平台,使用SPOT5和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运用"敏感、弹性和压力"生态脆弱性评估框架模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北... 城市化背景下"社会-自然"耦合生态系统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成为当今研究热点。以GIS为平台,使用SPOT5和Landsat 8 OLI遥感数据等多元数据,运用"敏感、弹性和压力"生态脆弱性评估框架模型,结合空间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北京市生态脆弱度(EVI)、生态敏感度(ESI)、生态弹性度(EEI)和生态压力度(EPI),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北京市生态脆弱性整体程度呈中等水平,但城镇区域生态脆弱性偏高(极高和高度脆弱区面积占北京市总面积的34%),山地林区生态脆弱性较低(一般脆弱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1%)。(2)生态脆弱性的敏感度、弹性度和压力度的权重系数分别为0. 196、0. 526和0. 278,平原地区植被覆盖度低和城镇建设用地比例过高是北京市生态脆弱性的主要影响因子。(3) EVI、ESI、EEI和EPI与土地利用方式均呈显著相关,其中EVI与建设用地相关性最大,Pearson相关系数为0. 80。(4)建议北京市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应针对不同区域的脆弱性特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优化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生态敏感性 生态弹性 生态压力 空间主成分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