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水界面上原油膜的性质 被引量:3
1
作者 孙在春 马淑杰 徐梅清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共5页
用膜天平测量了两种原油———稠油和稀油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的膜压 ,考察了水相pH及水溶性破乳剂SP16 9对油膜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稠油比稀油有更高的膜压 ;油膜中油量越大 ,膜压越高 ;水相 pH越大 ,膜压越高。破乳剂SP16 9可... 用膜天平测量了两种原油———稠油和稀油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的膜压 ,考察了水相pH及水溶性破乳剂SP16 9对油膜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稠油比稀油有更高的膜压 ;油膜中油量越大 ,膜压越高 ;水相 pH越大 ,膜压越高。破乳剂SP16 9可使膜压显著降低 ,并可促使原油在水面上聚集成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破乳剂 膜天平 膜压 空气-水界面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质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 被引量:2
2
作者 阳建斌 华坚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03-106,共4页
通过测定丝胶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丝胶蛋白质在空气 -水界面上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丝胶溶液的浓度越高 ,其达到平衡表面张力的时间越短 ,酸性及等电点条件下时间效应减小 ,Cu2 + 、Ca2 + 能增加吸附速度。根据Gibb... 通过测定丝胶溶液的表面张力及其随时间的变化 ,研究丝胶蛋白质在空气 -水界面上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 ,丝胶溶液的浓度越高 ,其达到平衡表面张力的时间越短 ,酸性及等电点条件下时间效应减小 ,Cu2 + 、Ca2 + 能增加吸附速度。根据Gibbs吸附公式 ,当丝胶溶液达到临界胶束浓度时 ,吸附在空气 -水界面上的每个丝胶分子所占的面积约 30× 10 -2 0 m2 ,说明在空气 -水界面上丝胶蛋白质的部分非极性侧链有一定程度的有序排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质 空气-水界面 表面张力 吸附 链构象 丝胶溶液 蚕丝 丝素 天然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11S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春霞 杨晓泉 温其标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8-62,96,共6页
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11S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主要检测了不同浓度和pH值条件下表面压力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大豆11S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随初始体相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快,受pH值的影响... 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11S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动力学,主要检测了不同浓度和pH值条件下表面压力随吸附时间的变化。实验表明,大豆11S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随初始体相蛋白质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加快,受pH值的影响尤其明显。当pH=3.0时,11S球蛋白快速吸附到空气-水界面上;而当pH=5.0时,吸附明显下降。在吸附的初始阶段,扩散控制吸附动力学;而当表面压力较高时,蛋白质分子在界面上的展开和重排控制吸附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11S球蛋白 空气-水界面 吸附 表面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薄膜空气-水界面自组装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孝恒 John Whitev 汪信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490-1494,共5页
本文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模板并以明胶作稳定剂,在空气-水的界面上组装TiO2薄膜。结果表明,采用明胶稳定的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采用X射线角度扫描技术(AD)原位检测薄膜的结构,并用X射线宽角衍射(WAXS)和小角衍射(SAXS)技术... 本文采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作模板并以明胶作稳定剂,在空气-水的界面上组装TiO2薄膜。结果表明,采用明胶稳定的薄膜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采用X射线角度扫描技术(AD)原位检测薄膜的结构,并用X射线宽角衍射(WAXS)和小角衍射(SAXS)技术对经后续处理的TiO2薄膜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明胶的加入可显著降低薄膜中TiO2颗粒细度;经洗涤后,此复合薄膜材料可转换成纯层状的TiO2薄膜。分析了明胶稳定TiO2颗粒的机理,预测了相关自组装的动力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薄膜 空气-水界面 十二烷基磺酸钠 明胶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界面上的流变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春霞 杨晓泉 温其标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22-27,共6页
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界面流变特性,主要检测了在有代表性的浓度和pH值条件下其表面张力和表面膨胀特征参数随吸附时间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界面上的表... 采用轴对称滴形分析法研究了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界面流变特性,主要检测了在有代表性的浓度和pH值条件下其表面张力和表面膨胀特征参数随吸附时间的变化。试验表明,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大豆球蛋白吸附在空气-水界面上的表面张力降低,膨胀模量增大而相角减小,这主要与蛋白质在界面上的吸附、展开和(或)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大豆球蛋白在空气-水界面上的吸附随着初始体相蛋白浓度的增加而加快,受体相pH值的影响很大。从流变学的角度分析,大豆球蛋白吸附到空气-水界面上所形成的粘弹性的吸附膜实际上是弹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球蛋白 空气-水界面 表面张力 表面膨胀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与脂肪醇混合单分子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2
6
作者 杨红伟 朱谱新 +1 位作者 阳建斌 吴大诚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5-69,75,共6页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 以脂肪醇聚氧乙烯醚(C18E20)分别与正辛醇、十二醇和十八醇组合作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极性有机物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模型物,采用LB膜分析仪测定了在空气-水界面上形成混合单分子膜的表面压,通过不同摩尔分数的脂肪醇与C18E20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分析了混合膜在空气-水界面上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18E20与不同脂肪醇的组合都可以提高混合膜的稳定性,表现在混合膜的表面压小于π-A曲线拐点时,液态扩张性变小,并且高于π-A曲线拐点后的曲线平台区缩短;随着脂肪醇摩尔分数的增加,或者脂肪醇链长与C18E20的疏水基链长越接近,混合膜稳定性增强。所有混合膜的π-A等温线在表面压30 mN/m附近出现拐点和平台区,表明混合膜在较高表面压下发生了相分离,而当十八醇与C18E20摩尔比为0.75∶0.25混合时,混合膜没有发生相分离,稳定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 混合单分子膜 稳定性 空气-水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