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空气饱和差区域分布的推算方法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英君 王劲峰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4年第1期23-26,共4页
以遥感图像反演的地表温度、表观热惯量为自变量,通过遗传规划方法,找到了区域空气饱和差这一非遥感参数的求算方法。
关键词 空气饱和差 遥感图像 反演 表观热惯量 遗传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源区蒸散量变化与生态恶化的关系 被引量:5
2
作者 刘猛 夏自强 +2 位作者 韩帅 王霞 唐志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31-634,共4页
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水文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区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3.6 h/a的速度增加;... 利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黄河源区水文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该区蒸散量、日照时数、气温、空气饱和差的变化趋势,并着重研究了诸因子对蒸散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源区蒸散量呈逐年增大趋势;而作为主要影响因子的日照时数则以3.6 h/a的速度增加;气温以0.04℃/a的速度递增;空气饱和差也以0.02 hPa/a的速度递增.因此,可以认为,源区日照时数、气温及饱和差的增加,加剧了草地蒸散发,生态的恶化也加大了蒸散量,蒸散量的增大和降水量的减少则直接造成了源区流量的减少和生态的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源区 生态环境 蒸散量 日照时数 气温 空气饱和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蒸腾效率的计算与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江 王润元 +2 位作者 王鹤龄 蔡立群 赵福年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501-1509,共9页
与作物叶片水平的蒸腾效率研究相比,由于群体蒸腾量难以直接测量,作物产量水平的蒸腾效率往往不被重视。本研究根据文献中所给出的产量水平的小麦蒸腾效率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依据文献数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以及桶栽试验观测资... 与作物叶片水平的蒸腾效率研究相比,由于群体蒸腾量难以直接测量,作物产量水平的蒸腾效率往往不被重视。本研究根据文献中所给出的产量水平的小麦蒸腾效率与自由水面蒸发量之间的关系,依据文献数据、田间试验观测资料以及桶栽试验观测资料,建立黄土高原西端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产量与耗水量之间的关系,并计算获得了该区1987-2011年春小麦蒸腾效率,从而模拟了该区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耗水量与产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不受不同年份气候条件、供水变化以及作物品种的影响。春小麦蒸腾效率平均为16.301 kg/(hm^(2)·mm),土壤水分蒸发量平均为156 mm。而依据自由水面蒸发量推算每年的春小麦蒸腾效率,所获得的蒸散量与实测产量关系符合该地区文献记录的耗水量与产量关系,论证了蒸腾效率在不同地区相同作物中的保守性特点。同时依据桶栽试验观测所得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比值与生育期平均空气饱和差之间的关系,修订已有的研究公式,能够模拟所研究地区的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本研究结果可为半干旱区雨养春小麦产量的提高及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量 光合生理过程 空气饱和差 大气蒸发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回归在水稻需水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4
作者 乔国庆 胡清华 莫军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2期6-9,共4页
影响水稻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气温、水面蒸发、空气饱和差、日照和风速,这几个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提取两个主成分,克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再进行回归,建立主成分回归的水稻需水量模型,... 影响水稻需水量的主要因素有气温、水面蒸发、空气饱和差、日照和风速,这几个影响因子之间存在着相关性。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提取两个主成分,克服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再进行回归,建立主成分回归的水稻需水量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拟合质量检查,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回归 需水量预测 水稻 应用 主成分分析法 多元统计分析 空气饱和差 水面蒸发 影响因子 水量模型 质量检查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热带城市典型盆栽花卉蒸散量监测与快速测算
5
作者 王喜娜 何嘉茜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5期1-10,共10页
定量监测各个物种的蒸散量,有助于区域农业物种选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该文采用称重法监测4种亚热带城市盆栽花卉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长寿花Narcissus jonquilla、碧玉(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和蝴... 定量监测各个物种的蒸散量,有助于区域农业物种选择、城市生态景观规划和水资源精细化管理。该文采用称重法监测4种亚热带城市盆栽花卉铜钱草Hydrocotyle vulgaris、长寿花Narcissus jonquilla、碧玉(豆瓣绿)Peperomia tetraphylla和蝴蝶兰Phalaenopsis hybrid的蒸散量,并基于监测数据改进空气饱和差方法测算单株花卉的潜在蒸散量。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年的监测期(2019年11月—2020年10月),铜钱草、长寿花、碧玉和蝴蝶兰的花盆单位面积日均蒸散量为3.5、2.5、2.5和1.8 mm;4种花卉的单位叶面积年蒸散量分别为162、29、74和123 mm。4种盆栽花卉的蒸散量都与气温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RH)呈负相关。铜钱草的蒸散量与气温和RH都有显著的相关性;长寿花的蒸散量与气温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与RH的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碧玉和蝴蝶兰在晚上的蒸散量与RH的相关性不显著。风速会提高4种花卉的蒸散量;当土壤水分供给受限或者RH过高(>80%)时,4种花卉的蒸散量急剧减少并趋于雷同。根据日均气温和RH,改进的空气饱和差法能较准确地测算4种花卉的日蒸散量(R^(2)=0.52~57.0 RD=-0.9%~4.4%),这对快速测算4种花卉的潜在蒸散耗水量和自动浇灌设计等有较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基于该蒸散发估算模型,可以根据较为容易获得的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快速估算和预测植物的蒸散耗水量,从而做好浇水规划和每日自动浇水量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栽花卉 蒸散量 称重法 空气饱和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