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域时空层次图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马汉达 吴亚东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4-452,共9页
在协同融合气象、空间和时间三大信息的时空混合模型中,时间变化建模通常在一维空间中完成。针对一维序列局限于滑动窗口和缺乏对多尺度特征的灵活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域时空层次图神经网络(MST-HGNN)模型。首先,构建城市全局尺度和... 在协同融合气象、空间和时间三大信息的时空混合模型中,时间变化建模通常在一维空间中完成。针对一维序列局限于滑动窗口和缺乏对多尺度特征的灵活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多域时空层次图神经网络(MST-HGNN)模型。首先,构建城市全局尺度和站点局部尺度的两级层次图,从而进行空间关系学习;其次,将一维空气质量序列转换为一组基于多个周期的二维张量,并在二维空间上通过多尺度卷积进行周期解耦以捕获频域特征;同时,在一维空间中利用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拟合时域特征;最后,为避免聚合冗余信息,设计一种门控机制融合模块用于频域和时域特征的多域特征融合。在Urban-Air数据集和长三角城市群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多视图多任务时空图卷积网络模型(M2),所提模型在预测第1 h、3 h、6 h、12 h空气质量的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均低于对比模型。可见,MST-HGNN能在频域上解耦复杂时间模式,利用频域信息弥补时域特征建模的局限性,并结合时域信息更全面地预测空气质量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多域特征融合 时空特征 周期解耦 门控机制融合 图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 LSTM MA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2
作者 陈昌奉 李洋 +2 位作者 周恺卿 陈雪琳 谭彬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240-3251,共12页
为解决现有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在数据质量、表达数据复杂依赖性和处理突变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融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多种混合方法对空气质量数据进... 为解决现有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在数据质量、表达数据复杂依赖性和处理突变特征方面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一种融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和多头注意力机制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该模型首先采用多种混合方法对空气质量数据进行处理,以提高数据模型预测能力的上限。其次,模型利用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捕获空气质量数据中的复杂依赖性,解决了传统模型在时间序列数据中捕获信息较少的问题。再次,采用多头注意力机制捕获突变空气数据特征,合理赋值其权重占比,从而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准度。最后,加入dropout机制和Adam梯度下降对模型进行优化。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2022年上海市空气质量监测站的污染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站监测数据作为数据集设计试验,并与现有模型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多头注意力机制(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Multi-Head Attention Mechanism,Bi-LSTM-MA)模型与未经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LSTM)模型在预测各类空气质量指标上相比,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渐进均方误差和R^(2)分别最高提升了38.96%、21.88%、23.52%和4.02%,表明该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 多头注意力机制 空气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城市空气质量预测与污染源追溯研究
3
作者 赵惠娟 孙宇阳 王伟 《绿色中国》 2025年第8期82-84,共3页
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追溯污染源,可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支持。研究通过收集地面监测、遥感和气象等多源数据,采用数据清洗和特征提取技术提升数据质量,并运用统计模型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空气质量预测,同时对比不同模型... 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追溯污染源,可为环境治理提供有效支持。研究通过收集地面监测、遥感和气象等多源数据,采用数据清洗和特征提取技术提升数据质量,并运用统计模型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空气质量预测,同时对比不同模型的预测性能差异。此外,结合污染源排放特征,利用逆向溯源建模分析污染物扩散路径,从而评估不同污染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深度学习模型在预测精度上显著优于传统方法,且污染源追溯方法能够有效识别主要污染源,为城市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污染源追溯 大数据 深度学习 环境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空气质量预测的多粒度突变拟合网络 被引量:2
4
作者 石乾宏 杨燕 +5 位作者 江永全 欧阳小草 范武波 陈强 姜涛 李媛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643-2650,共8页
空气质量数据作为一种典型的时空数据,具有复杂的多尺度内在特性并存在突变的问题。针对现有空气质量预测方法在处理包含大量突变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任务时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空气质量预测的多粒度突变拟合网络(MACFN)。首先,... 空气质量数据作为一种典型的时空数据,具有复杂的多尺度内在特性并存在突变的问题。针对现有空气质量预测方法在处理包含大量突变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任务时表现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空气质量预测的多粒度突变拟合网络(MACFN)。首先,针对空气质量数据在时间上的周期性,对输入数据进行了多粒度的特征提取。然后,采用图卷积网络与时间卷积网络分别提取空气质量数据的空间关联性与时间依赖性。最后,设计一个突变拟合网络自适应地学习数据中的突变部分,从而减小预测误差。所提网络在3个真实的空气质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评估,与多尺度时空网络(MSSTN)相比,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下降约11.6%、6.3%和2.2%。实验结果表明,MACFN能有效捕捉复杂的时空关系,并在变化幅度较大、易发生突变的空气质量预测任务中有更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深度学习 时空特征 多粒度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毕乐 冯春芳 +2 位作者 陈湘国 魏忠诚 赵继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35-2240,F0003,共7页
针对目前空气质量预测研究方法只考虑单一站点时序特性的缺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STRGNN模型。将相邻站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表示为距离图和相似图,根据领域类别对特征分组;将分组特征与构建的距离图和相似图成对组合输入至... 针对目前空气质量预测研究方法只考虑单一站点时序特性的缺陷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源城市数据的STRGNN模型。将相邻站点之间的空间相关性表示为距离图和相似图,根据领域类别对特征分组;将分组特征与构建的距离图和相似图成对组合输入至模型。通过收集邻近信息捕获空气质量的空间相关性,利用叠加多层的卷积捕获空气质量的时间相关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与GRU、Seq2Seq等4个基准模型相比,在1 h-6 h预测的MAE和RMSE分别降低了3%和1%,预测效果有所提升,验证所提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多源城市数据 距离图 相似图 空间相关性 时间相关性 图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白鲸优化卷积网络在银川市空气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雷冰冰 牟云飞 +1 位作者 王晓峰 韩镏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079-4093,共15页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的精准预测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影响银川市空气质量的PM_(2.5)、PM_(10)等6项污染物指标,提出基于因子分析法-改进白鲸优化算法-卷积神经网络(Factor Analysis-Improved Beluga Whale ... 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的精准预测对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针对影响银川市空气质量的PM_(2.5)、PM_(10)等6项污染物指标,提出基于因子分析法-改进白鲸优化算法-卷积神经网络(Factor Analysis-Improved Beluga Whale Optimizatio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FA-IBWO-CNN)的复合AQI预测模型。该模型利用FA法对影响空气质量的6项污染物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计算因子载荷矩阵将新的因子映射到旧的污染物指标上,从而提出一种新的空气污染指标因子表示方式。在此基础上,采用IBWO算法与动态阈值策略和白鲸患病策略,计算训练深度神经网络所需的超参数,改善超参数寻优能力并提高模型收敛速率。研究以CNN作为基线模型,通过IBWO算法优化CNN的全连接层神经数和学习率,实现对银川市AQI预测。利用银川市历史空气质量数据进行试验,结果显示:FA-IBWO-CNN模型与未经优化的CNN模型相比,平均绝对误差(N_(MAE))、均方根误差(N_(RMSE))和平均百分比绝对误差(N_(MAPE))分别提升了56.15%、50.28%和13.943百分点,在预测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空气质量指数预测 因子分析法 改进白鲸优化算法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ANN改进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0
7
作者 赵宏 刘爱霞 +1 位作者 王恺 白志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276-1281,共6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但由于性能差异不明显而较少在空气质量预报中应用.设计了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基于GA-ANN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利用天津市2003—2007年气象和污染物监测资料...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优于传统的逐步回归模型,但由于性能差异不明显而较少在空气质量预报中应用.设计了将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的基于GA-ANN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利用天津市2003—2007年气象和污染物监测资料对该模型进行验证.对2007年全年的ρ(SO2),ρ(NO2)和ρ(PM10)进行预测,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9 6,0.828 3和0.600 0.与一般的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较,GA-ANN模型将空气质量等级预报的准确率从77.57%提高到79.67%.GA-ANN模型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日常空气质量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空气质量预测 空气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空气质量预测系统的开发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张辰 唐伟 +4 位作者 肖洁 陶通 袁文华 都基峻 束韫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88-193,共6页
文章针对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环境空气质量时难以挖掘数据中的内在关系并加以学习,以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空气质量预测系统。该系统由空气质量预测神经网络和空气质量网格化神经网络组成。通过训练... 文章针对传统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环境空气质量时难以挖掘数据中的内在关系并加以学习,以及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空气质量预测系统。该系统由空气质量预测神经网络和空气质量网格化神经网络组成。通过训练大数据来挖掘影响空气污染物浓度各因子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提高区域空气质量预测准确性。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较强的扩展性,将传统数值预报方法集成到该系统中,得到整个区域空气质量的网格化结果。将人工智能空气质量预测系统应用到唐山地区,预测了未来7 d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该系统做出了较为准确的预测,PM2.5的预测数据与观测数据之间的相关系数R2为0.79,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值低于25μg/m3,较好地反映了PM2.5每小时的变化趋势。在环境大数据背景下,该研究技术方法为大气污染防控决策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空气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LP&ST模型的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10
9
作者 郑红 程云辉 +1 位作者 胡阳生 黄建华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2-315,共14页
针对目前大多数模型均为对已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而少有对未监测区域进行预测的问题,综合考虑气象因素、空间相关性和时间依赖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联合训练模型MLP&ST(MLP&spatial-temporal),模拟预测北京市... 针对目前大多数模型均为对已监测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预测,而少有对未监测区域进行预测的问题,综合考虑气象因素、空间相关性和时间依赖性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联合训练模型MLP&ST(MLP&spatial-temporal),模拟预测北京市未监测区域未来时刻的空气质量指数(air quality index,AQI)。通过实验结果对比确定最佳历史时间步长P值为29;然后将模型与其他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LP&ST模型在3种评价指标下(RMSE,MAE,MAPE)皆优于其他对比模型,验证了所提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MLP&ST 空气质量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等权聚类混合PSO-SVR的短期空气质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邓国取 陈虎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为提高短期空气质量预测(SAQF)水平,合理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QI),本研究基于全国495个城市的气象数据,运用PSO-SVR算法构建了一种新的混合预测模型。混合PSO-SVR不仅对数据进行了非等权的降维处理,又兼顾了数据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 为提高短期空气质量预测(SAQF)水平,合理预测空气质量指数(AQI),本研究基于全国495个城市的气象数据,运用PSO-SVR算法构建了一种新的混合预测模型。混合PSO-SVR不仅对数据进行了非等权的降维处理,又兼顾了数据的非线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构建的非等权聚类混合PSO-SVR模型输出结果的RMSE和MAPE平均值优于传统SVR,GA-SVR,BPNN,XGBoost和LSTM模型,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模型优越性及带来的研究价值;探究经济社会环境中工业化和城市化因素对AQI造成的影响,统计9个城市空气质量预测误差率在10%以内的占比超过了70%,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可提高空气质量的预测精度,从而使空气质量指数更好地服务政府管理者和城市居民等相关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粒子群-支持向量回归 结构方程模型 聚类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集成学习算法的在线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13
11
作者 夏润 张晓龙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7,共7页
为了实现空气质量的在线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改进集成学习算法OPGBoost。首先对PI(plant information)实时数据库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构成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运用数据融合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Boruta算法进行... 为了实现空气质量的在线预测,提出了一种基于XGBoost算法的改进集成学习算法OPGBoost。首先对PI(plant information)实时数据库系统进行二次开发,构成大数据挖掘与分析平台,运用数据融合工具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Boruta算法进行特征选择,从而构造出包含更多属性特征量的有效数据集。然后对XGBoost算法中的一阶和二阶导数进行优化,并通过时间滑动窗口和衰减函数机制获取训练数据以及训练模型的权重,最后采用Bagging集成学习策略构成OPGBoost组合模型。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基于PM2.5浓度和AQI表征的空气质量预测,本文方法与4种已有算法相比在准确性和实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较精确地预测未来1、12、24h的空气污染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XGBoost算法 衰减函数 BAGGING 集成学习 特征选择 PM2.5 AQ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PSO-ELM算法的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12
12
作者 付亚丽 洪亚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24-328,共5页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存在易陷入局部极值、参数选取困难等问题,文章提出利用极限学习机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针对传统极限学习机的隐含层节点数、及其阈值和权值随机生成造成网络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存在易陷入局部极值、参数选取困难等问题,文章提出利用极限学习机进行空气质量预测。针对传统极限学习机的隐含层节点数、及其阈值和权值随机生成造成网络学习能力下降的问题,提出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并行优化极限学习机的隐含层节点数和隐含层的阈值、权值,并以均方根误差作为适应度函数。利用优化后的极限学习机预测空气质量(SO2、NO2、PM10、CO、O3、PM2.5浓度和AQI),并将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和ELM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文所提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比BP神经网络和ELM算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极限学习机 改进粒子群算法 并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CA-BN的银川市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卢彬 马行 +1 位作者 穆春阳 张鄂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76,共7页
考虑到在城市空气质量的预测中参与建模的气象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增加了模型结构和数据分析的复杂度,以银川市10项历史气象数据和空气中6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10项气象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提取气... 考虑到在城市空气质量的预测中参与建模的气象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增加了模型结构和数据分析的复杂度,以银川市10项历史气象数据和空气中6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方法对10项气象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并提取气象因素的综合评价指标,结合贝叶斯网络(BN)建立了银川市空气质量的预测模型(即PCA-BN模型),并与随机森林(RF)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RF模型和PCA-BN模型预测结果的准确率分别为88.03%和97.88%,且实验证实PCA-BN模型在银川市空气质量的预测中有较高的预测精度,有效地降低了模型结构和数据分析的复杂性,其在城市空气质量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气象因素 主成分分析 贝叶斯网络 随机森林模型 银川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高精度与强鲁棒的空气质量预测LSTM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石晓文 蒋洪迅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49-53,共5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具备递归记忆任意长度时间窗历史数据的能力,特别适用于上述特征的时间序列预测。通过与应用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的多重对比实验,表明...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具备递归记忆任意长度时间窗历史数据的能力,特别适用于上述特征的时间序列预测。通过与应用支持向量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多元线性回归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的多重对比实验,表明LSTM预测模型在空气质量指数低于200时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在35个检测站预测时具有更强的泛化能力,以及5种变长时间窗数据输入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稳健性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LSTM 空气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梯度下降优化的LSTM对空气质量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曹通 白艳萍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159-164,共6页
文章以2018年~2019年的太原市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基于自适应调节学习率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Adagrad、AdaDelta、Adam)优化的LSTM循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太原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仿真预测,通过对比可得:基于Adam优化的... 文章以2018年~2019年的太原市空气污染物监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基于自适应调节学习率的随机梯度下降算法(Adagrad、AdaDelta、Adam)优化的LSTM循环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对太原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进行仿真预测,通过对比可得:基于Adam优化的LSTM循环神经网络不仅具备更高的预测精度,而且收敛速度也较快,为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合理的理论研究,具有更远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I LSTM 随机梯度下降算法 空气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拓扑信息与气象信息的空气质量预测网络 被引量:1
16
作者 严梦瑶 林宣雄 张旭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80-90,共11页
通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正在形成或即将到来的空气污染进行预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而空气质量监测站只能检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情况。为了衡量整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获取任意时间、任意位置的空气质量信息,结合交叉... 通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对正在形成或即将到来的空气污染进行预测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而空气质量监测站只能检测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污染情况。为了衡量整个城市的空气污染情况,获取任意时间、任意位置的空气质量信息,结合交叉注意力机制,提出了一种融合拓扑信息与气象信息的空气质量预测网络(CGMIM)。将西安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转换为图像拼接起来,作为输入信息。在高阶非线性时空动态神经网络(MIM)的基础上引入注意力机制,并增加拓扑图编码器模块,提高模型提取能力以及对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中的空间特征的利用率。最后,使用时空损失函数替代传统的均方误差损失函数,提高模型对空间关系的关注。结果表明:CGMIM网络模型能够在准确预测的同时,对位置区域合理填充,能够有效提升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空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预测 循环神经网络 图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森林算法在城市空气质量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6
17
作者 杨思琪 赵丽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83-86,共4页
近年来雾霾现象不断出现,空气质量状况愈发受到关注。文章以每日前一天的PM2.5、PM10浓度值等污染指标及温度、湿度、风速值等气象指标为影响因子,尝试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与回归功能,采用交叉验证法构建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与应用Bo... 近年来雾霾现象不断出现,空气质量状况愈发受到关注。文章以每日前一天的PM2.5、PM10浓度值等污染指标及温度、湿度、风速值等气象指标为影响因子,尝试基于随机森林算法的分类与回归功能,采用交叉验证法构建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并与应用Boosting、Bagging、决策树及支持向量机算法建立的模型的预测结果对比,发现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较强的泛化能力及较好的稳健性能等优点,对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测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算法 空气质量预测 交叉验证 分类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相似LSTM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11
18
作者 方伟 朱润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40-2645,共6页
由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组成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此类模型对于数据有效性,特别是时空相关数据的选取仍旧存在不足。针对深度学习输入数据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相似LSTM的预测模型(spatial-temporal simi... 由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组成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此类模型对于数据有效性,特别是时空相关数据的选取仍旧存在不足。针对深度学习输入数据有效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时空相似LSTM的预测模型(spatial-temporal similarity LSTM model,STS-LSTM),以便在时间和空间层面选取更加有效的数据。STS-LSTM分为前序、中序和后序三个模块,前序模块为时空相似选择输入模块,提出了格兰杰因果权重动态时间折叠(Granger causal index weighted dynamic time warping,GCWDTW)算法,用于选取具有更高时空相似性的数据;中序模块使用LSTM作为深度学习网络进行训练;后序模块根据目标站点特征选择不同的输出组合进行集成。STS-LSTM整体模型在空气质量预测误差上较现有算法提升了8%左右,经过有效性选取的数据对于模型精度达到了最高21%的提升。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有效数据的选取该算法取得了显著效果,将数据输入输出方法作为应用型深度学习网络的一部分,可以有效提升深度学习网络的最终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STM 格兰杰因果 动态时间折叠 时空相似性 空气质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变量分数阶灰色模型的郑州市空气质量预测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爱琳 白丽娜 +1 位作者 韩液 赵娜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58-2269,共12页
中国生态环境部年度公报显示,近年来郑州市的空气质量一直较差。为改善该市的空气质量,综合考虑总人口、能源消耗量、汽车拥有量、第二产业比重和国民生产总值这5种影响因素对郑州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造成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 中国生态环境部年度公报显示,近年来郑州市的空气质量一直较差。为改善该市的空气质量,综合考虑总人口、能源消耗量、汽车拥有量、第二产业比重和国民生产总值这5种影响因素对郑州市空气中的污染物质量浓度造成的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种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筛选,选取其中对空气污染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进行建模,并利用多变量分数阶灰色模型对郑州市的空气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预计到2023年,郑州市PM、PM、NO、O质量浓度都有下降的趋势,其中,NO与O质量浓度将达到标准值,PM和PM则未能满足标准。未来,郑州市治理空气的重心应放在控制PM和PM质量浓度方面。预测结果可以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空气质量预测 灰色模型 灰色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自注意力和时空卷积网络的空气质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国亮 余华声 +1 位作者 夏金龙 黄经纬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4580-4589,共10页
准确预测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治理具有积极影响。选取北京市35个监测站点自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的逐小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利用最大信息系数(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对多个监测站点进行空间... 准确预测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和社会环境治理具有积极影响。选取北京市35个监测站点自2019年2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的逐小时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与气象数据,利用最大信息系数(Maximum Information Coefficient,MIC)对多个监测站点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通过升降维的卷积方式进行特征提取与信息整合,得到具有时空相关性的输入特征信息;构建融合自注意力(Self-Attention,SA)的时空卷积网络模型(Spatio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Self-Attention,STCN-SA),对选定的中心站点进行未来1 h的PM_(2.5)质量浓度预测。结果表明:与常见的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模型相比,STCN-SA网络模型在平均绝对误差(E_(MAE))、均方根误差(E_(RMSE))和决定系数(R~2)表现出更好的预测性能。此外,该预测模型适用于不同空间位置的监测站点,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为预测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空气质量预测 PM_(2.5)质量浓度 时空相关性 自注意力 时间卷积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