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AQ空气质量模型研究机动车对济南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成 李少洛 +3 位作者 孙友敏 张桂芹 李思逺 朱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31-2039,共9页
为研究济南市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简称“1号站点”)和路边机动车尾气监测站点(简称“2号站点”)的在线数据,以及基于4种模拟情景的CMAQ空气质量模型预测数据,研究了济南市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 为研究济南市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简称“1号站点”)和路边机动车尾气监测站点(简称“2号站点”)的在线数据,以及基于4种模拟情景的CMAQ空气质量模型预测数据,研究了济南市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不同机动车车型对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在采暖季,1号站点ρ(PM 2.5)、ρ(PM 10)、ρ(NO 2)、ρ(CO)、ρ(O 3)和ρ(SO 2)月均值分别为435μg m^3、702μg m^3、84.2μg m^3、6.8 mg m^3、4.5μg m^3和92μg m^3.②2015年12月24日(灰霾天),1号站点ρ(CO)、ρ(PM 2.5)和ρ(PM 10)均明显升高,ρ(SO 2)、ρ(O 3)和ρ(NO 2)均变化不明显.2个监测站点中ρ(NO 2)和ρ(PM 10)均呈双峰趋势,2个峰值出现的时间与上、下班高峰期基本一致.除ρ(O 3)和ρ(SO 2)达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外,其他污染物均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③机动车对研究区域NO 2和PM 10贡献率较大,其中,小型车对CO、NO 2、PM 10和PM 2.5贡献率最大,其贡献率分别为85.7%、50.1%、53.4%和52.8%.机动车排放源能降低空气中ρ(O 3),其总贡献率为-25.5%,其中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对O 3的贡献率分别为-8.8%、-2.7%和-8.9%.灰霾天下不同机动车车型对空气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总贡献率均比采暖季大.研究显示,济南市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机动车排放源对空气中NO 2和PM 2.5有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气质量 CMAQ空气质量模型 机动车排气 大气污染物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空气质量模型的广东省臭氧生成速率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沈劲 刘瑀菲 +3 位作者 晏平仲 谢敏 陈多宏 区宇波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7-164,共8页
使用WRF/CAMx模型及化学过程分析(CPA)模块,系统研究了广东省夏、秋季的臭氧生成敏感性与生成速率。夏季,广州与东莞等珠三角中部地区臭氧生成主要对VOCs敏感,郊区的臭氧生成速率较大,珠江口地区是重要的臭氧生成源区,夏季白天(08:00-17... 使用WRF/CAMx模型及化学过程分析(CPA)模块,系统研究了广东省夏、秋季的臭氧生成敏感性与生成速率。夏季,广州与东莞等珠三角中部地区臭氧生成主要对VOCs敏感,郊区的臭氧生成速率较大,珠江口地区是重要的臭氧生成源区,夏季白天(08:00-17:00)平均净臭氧生成速率可达37μg/(m^3·h),位于珠三角东北部的天湖白天平均净臭氧生成速率约为25μg/(m^3·h)。秋季,珠江口西岸臭氧生成主要对VOCs敏感,秋季臭氧生成速率显著低于夏季。夏、秋季珠三角大部分地区臭氧生成敏感性从早上对VOCs敏感逐步过渡到下午对NO_x敏感,广东其他大部分地区则全天均为NOx敏感,一般在VOCs敏感区中的臭氧生成速率与化学消耗速率均较大。中心城区的臭氧生成弱,臭氧净化学消耗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空气质量模型 臭氧 生成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lverlight的空气质量模型动态展示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康 朱云 +5 位作者 周勤 陈春贻 钟义龙 JANG Carey 黎嘉明 付红彬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0-1023,共4页
传统B/S系统在模型数据展现中灵活性和交互性等方面的不足大大限制了模型数据的表达效果及运用。介绍了B/S架构下基于Silverlight技术的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动态展示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使用"插值"和"连续色"两种... 传统B/S系统在模型数据展现中灵活性和交互性等方面的不足大大限制了模型数据的表达效果及运用。介绍了B/S架构下基于Silverlight技术的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动态展示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使用"插值"和"连续色"两种方法来增强Silverlight展示效果的技术过程。采用在空气质量模型领域广泛应用的CMAQ模型数据检验系统效果,与Windows下的专业CMAQ分析展示软件VERDI的展示结果完全一致;基于Silverlight的空气质量模型动态展示系统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及不受用户操作系统平台限制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LIGHT 空气质量模型 CMAQ 动态展示 B/S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模型中大气化学机理的发展与比较 被引量:8
4
作者 肖伟 何友江 +3 位作者 孟凡 徐峻 刘世杰 杨小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12-22,共11页
大气化学机理是空气质量模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综述了碳键机理(CBM)、区域大气化学机理(RACM)和加州大气污染研究中心机理(SAPRC)3类常用归纳化学机理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各化学机理在物种集总方式... 大气化学机理是空气质量模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大气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综述了碳键机理(CBM)、区域大气化学机理(RACM)和加州大气污染研究中心机理(SAPRC)3类常用归纳化学机理的发展历程,比较了各化学机理在物种集总方式、物种数和化学反应数等方面的差异,介绍了各类大气化学机理最新版本的更新及在空气质量模型中的应用情况。对不同大气化学机理在空气质量模型中应用的比较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讨论了导致不同大气化学机理模拟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对空气质量模型中不同大气化学机理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化学机理 空气质量模型 碳键机理 加州大气污染研究中心机理 区域大气化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建设经验与借鉴 被引量:3
5
作者 胡翠娟 丁峰 +2 位作者 伯鑫 赵晓宏 李时蓓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6-189,共4页
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体系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体系之一,是多数国家建立法规化模型的范本。模型的法规化建设对于规范美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颁发污染源许可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建设历程... 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体系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体系之一,是多数国家建立法规化模型的范本。模型的法规化建设对于规范美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颁发污染源许可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建设历程、法规模型分类体系、法规模型管理机构和法规化程序等方面,对美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体系进行介绍,并对照分析我国现在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模型法规化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模型 法规化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气质量模型对佛山市PM_(2.5)的来源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文龙 李云鹏 +4 位作者 余永昌 邓思欣 龚道程 古颖纲 王伯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16-1723,共8页
利用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广东省佛山市2014年11月大气PM_(2.5)浓度进行模拟,结合观测数据比对分析,显示模型对PM_(2.5)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佛山本地各污染源对PM_(2.5)浓度的相对贡献以及周边地区外来源对佛... 利用第三代空气质量模型CMAQ对广东省佛山市2014年11月大气PM_(2.5)浓度进行模拟,结合观测数据比对分析,显示模型对PM_(2.5)具有良好的模拟性能.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佛山本地各污染源对PM_(2.5)浓度的相对贡献以及周边地区外来源对佛山PM_(2.5)的影响.结果发现,整个研究时段佛山本地源对PM_(2.5)贡献占主导,平均贡献为64.9%;而污染时段外来源影响增强,如广州对湖涌和惠景城站点平均相对贡献为36.8%,清远对云东海站点相对贡献为18.5%.佛山本地各类源对PM_(2.5)浓度的影响差别明显,污染时段,工业源对湖涌站点相对贡献为54.6%,对其他站点的相对贡献为28.2%~30.2%;流动源对惠景城站点相对贡献为28.9%.通过情景分析,在改善大气环境过程中提出对佛山各类型源的有效削减策略,同时注意城市间协作、区域间联防联控的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气质量模型 来源解析 情景分析 区域大气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质量模型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15
7
作者 高雅 刘杨 吕佳佩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39-943,共5页
近年来空气质量模型研究快速发展,空气质量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已成为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重要手段。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中小尺度模型(AERMOD模... 近年来空气质量模型研究快速发展,空气质量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空气质量预测、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等领域,已成为开展大气环境污染控制研究的重要手段。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空气质量模型的发展历程,重点总结了中小尺度模型(AERMOD模型、ADMS模型和CALPUFF模型)、综合区域尺度模型(CMAx模型、CMAQ模型、NAQPMS模型和WRF-Chem模型)和全球尺度模型(MOZART模型和GEOS-Chem模型)的特点与应用,最后对未来空气质量模型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境 空气质量模型 排放清单 复合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多权重年际空气质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延祥 袁占良 王俏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6,共11页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空气质量逐渐恶化,空气污染已经发展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随着监测技术的提升,空气污染数据迅速增加,人们对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的研究逐渐向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靠拢。而现阶段对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的...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空气质量逐渐恶化,空气污染已经发展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随着监测技术的提升,空气污染数据迅速增加,人们对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的研究逐渐向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靠拢。而现阶段对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的方法较少,常用年均AQI作为评价指标。由于AQI是单一污染物指数,抵消了多种污染物的累计效应,产生的模糊信息会掩盖其他污染物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中国AQI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权重的特定的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模型——综合空气质量指数(CAQI),用于修正中国空气质量指数在年际空气质量评价中的缺陷。通过对模型验证发现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中效果较好,具有更高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气质量模型 年际时间尺度 OLS Moran’s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Q/ISAM空气质量模型的北京市夏季臭氧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张树宪 李洋 +3 位作者 张众志 杜晓惠 徐双喜 孟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3-1192,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球背景共14类NO_(x)和VOCs排放源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北京市不同地区O_(3)及其前体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及近郊区NO_(x)和VOCs均主要来自于北京市本地排放,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NO_(x)贡献(39.7%~46.4%)显著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9%~38.8%),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VOCs贡献(51.1%~75.8%)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5%~39.6%).②远郊区NO_(x)和VOCs浓度更易受非本地排放的输送影响.③O_(3)主要来源于包括模拟区域外以及全球背景的边界传输贡献,边界传输对北京市不同受体区域的贡献均大于52.6%.④北京市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O_(3)的贡献(6.8%~18.3%)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2.4%~7.6%),京津冀以外源区的排放对北京市远郊区的贡献(5.2%~6.4%)大于对城区及近郊区的贡献(2.7%~4.4%),说明本地排放对远郊区影响相对较小,远郊区O_(3)浓度易受北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的阻隔影响.因地理位置及地形原因,河北省不同源区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浓度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显示,控制北京市夏季O_(3)污染应综合考虑城区与郊区O_(3)来源的差异性,做好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臭氧(O_(3)) 源解析 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尺度空气质量及总量控制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杜世勇 魏征 +2 位作者 李曼 姜德超 张桂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73-277,309,共6页
空气质量模型是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反应机理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研究简述了空气质量模型在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作用,并且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尺度空气质量模型(GIS、AERMOD、CALPUFF、NJU-CAQPS及Model3-CMAQ)的基本原理及... 空气质量模型是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反应机理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研究简述了空气质量模型在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作用,并且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尺度空气质量模型(GIS、AERMOD、CALPUFF、NJU-CAQPS及Model3-CMAQ)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特征。通过对大气总量控制模型的研究讨论了区域大气总量的控制方法,分别对大气总量预算中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展望了空气质量模型和大气总量控制模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尺度 空气质量模型 总量控制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优化布点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刘潘炜 郑君瑜 +2 位作者 李志成 钟流举 王雪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07-913,共7页
通过分析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RAQMN)优化布点的各种限制因素,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浓度,建立以最大贴近度为优化目标,以建设成本、地形、行政区域、人口布局和空间覆盖率等为约束条件的RAQMN优化布点方法.以珠江三角... 通过分析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RAQMN)优化布点的各种限制因素,利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浓度,建立以最大贴近度为优化目标,以建设成本、地形、行政区域、人口布局和空间覆盖率等为约束条件的RAQMN优化布点方法.以珠江三角洲为案例背景,利用此方法分析了考虑常规污染物(SO2、NO2和PM10)、区域特征污染物(O3和PM2.5)和同时考虑包括常规、区域特征污染物等多种污染物组合3种情景下的RAQMN的优化布点.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成功地应用于RAQMN的优化选址.与仅考虑常规污染物和仅考虑区域特征污染物的优化结果相比,同时考虑多种污染物优化结果的空间代表性更好,更能满足RAQMN的监测目标与优化布点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优化布点 空气质量模型 综合评价浓度 最大贴近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能源利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析和预测 被引量:28
12
作者 李林 郝吉明 胡京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46-750,共5页
为评价能源消耗对未来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8年为目标年,建立了北京市城八区能源利用相关的一次PM10、SO2和NOx的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城八区内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分析其排放和浓度分布特征及行业... 为评价能源消耗对未来北京市空气质量的影响,以2000年为基准年,2008年为目标年,建立了北京市城八区能源利用相关的一次PM10、SO2和NOx的排放清单,采用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城八区内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分析其排放和浓度分布特征及行业分担率,并预测2008年的空气质量.结果表明,对于能源消耗排放的一次PM10和SO2,工业排放对其浓度的贡献率在40%以上;机动车排放对NOx浓度的贡献率在65%左右;按照现行的政策和发展趋势,2008年北京市城八区的空气质量将有所好转,与能源利用相关的一次PM10、SO2和NO2在各监测点的年日均浓度分别约为25,50,51μg/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能源消耗排放 排放清单 空气质量模型 行业分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盟空气质量综合模型体系及相关研究
13
作者 C.Cuvelier P.Thunis +1 位作者 唐莉 刘咸德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0年第4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空气质量综合模型体系 欧盟 相关研究 IMS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排放及气象因素对空气质量影响的定量分析——以疫情期间邢台市为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亓浩雲 王晓琦 程水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12-3521,共10页
选择河北省邢台市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疫情作为一个极限管控措施下的极限减排实验情景,把2021疫情作为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实验分析情景.与疫情前期对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均有提升且2021疫情时期颗粒物浓度同样有提高,2020疫情时期... 选择河北省邢台市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疫情作为一个极限管控措施下的极限减排实验情景,把2021疫情作为未来常态化疫情防控实验分析情景.与疫情前期对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均有提升且2021疫情时期颗粒物浓度同样有提高,2020疫情时期其他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与2019历史同期相比,两次疫情期间臭氧浓度同样有升高现象,除此以外,2021疫情时期污染物改善较好.利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算法和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WRF-CMAQ)量化了两次疫情时期气象因素对于污染物浓度变化的影响,根据空气质量模拟法反推了不同污染物受人为影响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LSTM算法在两次疫情期间的模拟均显示人为影响对污染物产生了负影响(降低了污染物浓度)且在总变化影响中占比较高,而CMAQ模式模拟结果中的气象因素影响占比远高于LSTM算法.CMAQ模式在两次疫情模拟中表现出了不同的结果,在2020疫情中人为影响占据了主导,而在2021疫情中,相比较2020疫情时期,除NO_(2)外,人类活动对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均为正值(促进了污染物浓度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算法 空气质量模型 新冠肺炎 邢台市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位Linux并行计算大气模型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朱云 LIN Che-jen +2 位作者 陈春贻 JANG Carey 钟义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66-2269,共4页
研究了CMAQ大气模型在64位Linux操作系统上不同CPU核心数目并行计算模拟耗时以及结果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并行计算能大幅缩短CMAQ模拟耗时,以16个CPU核心并行处理为性价比最佳值;此时连续模拟中国区域37天空气质量状况(分辨率36 k... 研究了CMAQ大气模型在64位Linux操作系统上不同CPU核心数目并行计算模拟耗时以及结果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并行计算能大幅缩短CMAQ模拟耗时,以16个CPU核心并行处理为性价比最佳值;此时连续模拟中国区域37天空气质量状况(分辨率36 km、167行×97列、垂直14层)平均耗时小于16 m in/d,而相同情况下单核模拟耗时大于2 h/d;多于16个核心并行处理时,随核心数量的增加模型性能提升的趋势减缓;操作系统和参与运算的核心数目对CMAQ模型模拟结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空气质量模型 CMAQ LINU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为源减排对长三角臭氧生成敏感性的影响
16
作者 滕永跃 金素雅 +6 位作者 郑佳乐 张佩 叶浩然 安静宇 田俊杰 黄成 姜建惠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64-3572,共9页
对基于空气质量模型CAMx的臭氧(O_(3))生成敏感性判断指标(PH_(2)O_(2)/PHNO_(3))进行优化,研究长三角地区O_(3)浓度以及O_(3)生成敏感性的时空格局;选择减排政策的关键时间节点2013、2017、2020和2030年,模拟并预测了不同排放情景下的O... 对基于空气质量模型CAMx的臭氧(O_(3))生成敏感性判断指标(PH_(2)O_(2)/PHNO_(3))进行优化,研究长三角地区O_(3)浓度以及O_(3)生成敏感性的时空格局;选择减排政策的关键时间节点2013、2017、2020和2030年,模拟并预测了不同排放情景下的O_(3)浓度以及O_(3)生成敏感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O_(3)浓度分布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O_(3)生成敏感性以安庆-南京-苏州-嘉兴为分界线,分界线以北地区以VOCs限制区为主,占据长三角总面积的43.3%,分界线以南为NO_(x)限制区为主,占总面积的45.3%,其余为过渡区域.在气象条件不变的前提下,随着前体物排放的持续降低,长三角地区日最大8h O_(3)平均浓度(MDA8)有所下降,并且区域敏感性逐渐向NO_(x)限制区转变.在2030年碳达峰情景下,长三角地区平均O_(3)浓度降低但上海等局部地区O_(3)出现上升;O_(3)生成机制持续向NO_(x)限制转变,NO_(x)限制区面积占比较2013年增长了30.2%,仅长江沿岸部分城市及交通要道仍保持VOCs限制.在排除气候变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当前减排政策能够降低长三角地区O_(3)平均MDA8浓度,但处于VOCs限制主导的城市地区仍需要重视NO_(x)和VOCs的协同减排,避免局部地区出现O_(3)反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空气质量模型 前体物排放 臭氧生成敏感性 减排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的WRF-CMAQ-MOS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丛吾 陈报章 +1 位作者 马超群 王体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9-789,共11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以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为工具,结合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以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为工具,结合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气象预报数据、气象观测数据、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建立了WRF-CMAQ-MOS(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Model Output Statistics)统计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结合WRF气象预报的CMAQ-MOS方法明显修正了由于模型非客观性产生的模式预报偏差,提高了预报效果。使用线性回归方法不能获得较好的优化效果,选取极端随机树方法和梯度提升回归树方法对模型进行改进和比较,发现极端随机树方法对结合WRF气象要素的CMAQ-MOS模型有较大的提升。针对徐州地区空气质量预报,进一步使用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的WRF-CMAQ-MOS模型对2016年1、2、3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PM_(2.5)、PM_(10)、NO_2、SO_2、O_3、CO六种污染物优化试验进行验证,发现优化效果最为明显的两种污染物分别是NO_2及O_3,2016年1、2、3月整体相关系数NO_2由0.35升至0.63,O_3由0.39升至0.79,均方根误差NO_2由0.0346减至0.0243 mg/m^3,O_3由0.0447减至0.0367 mg/m^3。文中发展的WRFCMAQ-MOS统计修正模型可以有效提升预报精度,在空气质量预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 WRF 极端随机树 CMAQ-MO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空气动力学
18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污染扩散 环图 污染物排放 浓度分布 街谷 气象条件 空气质量模型 湿沉降通量 环境空气动力学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数值预报模型综述 被引量:23
19
作者 刘烽 徐怡珊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6,共16页
光化学大气质量模型在研究臭氧(O_3)污染以及O_3预报方面具有核心作用,是O_3污染防治决策者的有力工具。文章结合目前中国及国际区域尺度光化学大气质量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重点论述与O_3有关的大气化学过程在数值预报模型中的数学表... 光化学大气质量模型在研究臭氧(O_3)污染以及O_3预报方面具有核心作用,是O_3污染防治决策者的有力工具。文章结合目前中国及国际区域尺度光化学大气质量预报模型的研究与应用,重点论述与O_3有关的大气化学过程在数值预报模型中的数学表达和计算方法,阐述大气物理与大气化学过程在主流大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中的实现方法及其优势和缺陷,介绍用于数值预报模型的大气物理过程和湍流参数化方案的最新进展。就当前O_3数值模拟的主要输入资料进行讨论,强调那些易被忽视但又显著影响模型预报能力和效果的诸多因素以及模型效果评估的重要性。结合O_3与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关系,强调区域大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的发展趋势与方向以及在大气环境管理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层臭氧 臭氧预报 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卫组织新报告:空气污染威胁健康
20
《绿色中国》 2016年第20期7-7,共1页
据世界卫生组织9月27日发布的新空气质量模型证实,世界人口92%生活在空气质量水平超过世卫组织限值的地区。每年约有300万例死亡与暴露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将近90%空气污染相关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空气污染还增加严重... 据世界卫生组织9月27日发布的新空气质量模型证实,世界人口92%生活在空气质量水平超过世卫组织限值的地区。每年约有300万例死亡与暴露于室外空气污染有关,将近90%空气污染相关死亡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空气污染还增加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世卫组织 空气质量模型 急性呼吸道感染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 世界人口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