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超高能宇宙线源——西藏广延空气簇射实验
1
作者 贾焕玉 Amenomori M +20 位作者 戴本忠 丁林垲 冯振勇 HibinoK HottaN 黄庆 霍安祥 KajinoF KasaharaK 拉巴次仁 刘绍敏 梅东明 孟宪茹 MizutaniK 木均 NanjoH NishizawaM OguroA OhnishiM OhtaI O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8-368,共11页
总结了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期间西藏空气簇射阵列的观测结果。寻找了来自于蟹状星云、X射线双星、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和其它活动天体的能量为10TeVγ射线连续发射,没有发现连续稳定发射的迹象,但给出了每个源的流... 总结了1990年6月到1993年10月期间西藏空气簇射阵列的观测结果。寻找了来自于蟹状星云、X射线双星、脉冲星、活动星系核和其它活动天体的能量为10TeVγ射线连续发射,没有发现连续稳定发射的迹象,但给出了每个源的流强上限。在阵列所观测的天区寻找了10TeV的γ暴,结果没有发现能量10TeV的γ暴,最后也给出了发现此种γ暴的上限。应用该阵列,明显地观测到了能量为10TeV的宇宙线流强的太阳和月亮阴影。观测了朝向和远离太阳的行星际空间磁场对宇宙线阴影的影响,这是行星际磁场对阴影位移影响的第一次直接观测。研究并发现在实验期间,太阳阴影的位置每年都在变化。同时观测在此期间,朝向和远离方向的宇宙线阴影的不同变化。另外,应用该实验的数据,给出了所谓的“膝”区的原初宇宙线能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 广延空气簇射 阵列 超高能 Γ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的计算机模拟和实验开发
2
作者 杨振 张颖 +3 位作者 邵静 翟留名 李万杰 黄晶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16-822,共7页
为了验证10 TeV及以上能区朝前区强子作用模型,我们完成了详细的计算机蒙特卡洛模拟。在计算机蒙卡模拟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开发了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Yangbajing Air shower Core array,YAC),并使其与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的外围广延... 为了验证10 TeV及以上能区朝前区强子作用模型,我们完成了详细的计算机蒙特卡洛模拟。在计算机蒙卡模拟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并开发了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Yangbajing Air shower Core array,YAC),并使其与西藏羊八井ASgamma实验的外围广延大气簇射阵列(Tibet-Ⅲ)成功地联合运行。根据计算机模拟的结果显示,这样的YAC探测器共124台,摆成格子状结构,中间10×10阵列,外围24台,经过3年,我们可观测到10 TeV以上,满足我们要求的高能轴芯事例为5.6×107例。利用(Tibet-Ⅲ+YAC)的联合实验,可记录10 TeV及以上能区的宇宙线空气簇射高能轴芯区所包含的100 GeV以上的电子和光子,测量其数目、横向分布等信息。由于该能区原初宇宙线的成分和能谱已有直接观测的结果,因此,根据YAC观测到的上述参量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的比较,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强子作用模型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前区 强子作用模型 宇宙线 空气簇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能的反常空气簇射
3
作者 张希芝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1994年第2期35-37,共3页
在空气簇射实验中,已观测到来自x-射线双脉冲星的超高能和甚高能辐射事例,其中的一些实验,原初辐射显示强子的性质,而不具有光子的性质,这些强子同目前巳知的粒子不符,本文对特征大小约为10fm正负电子系统的一些窄的,长寿... 在空气簇射实验中,已观测到来自x-射线双脉冲星的超高能和甚高能辐射事例,其中的一些实验,原初辐射显示强子的性质,而不具有光子的性质,这些强子同目前巳知的粒子不符,本文对特征大小约为10fm正负电子系统的一些窄的,长寿命的共振态引起反常空气簇射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簇射 反常行为 共振粒子 原初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八井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金阳 黄晶 贾焕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85-889,共5页
为了分析研究宇宙线膝区的化学成分,设计建造了羊八井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阵列(YAC)。该探测器安装在海拔4 300 m的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内,可以与西藏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做联动混合实验。探测器用闪烁体单元来测量到达探测器的空... 为了分析研究宇宙线膝区的化学成分,设计建造了羊八井空气簇射轴芯探测器阵列(YAC)。该探测器安装在海拔4 300 m的西藏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内,可以与西藏羊八井广延大气簇射阵列做联动混合实验。探测器用闪烁体单元来测量到达探测器的空气簇射轴芯次级粒子,每个闪烁体单元放置在40 cm×50 cm的盒子中,覆盖了3.5 cm厚的铅板。测量的簇射轴芯次级粒子数目范围为1(最小电离粒子)~10~6MIP。第一阶段建造安装了16台探测器,称为"YAC—I",分布在面积为10 m^2的网格里。YAC-I用来检验强子相互作用模型。详细讨论YAC-I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 强子相互作用 空气簇射轴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述处于不同地理位置上的空气簇射阵列在探索Gamma射线点源方面的学术地位
5
作者 西藏羊八井国际宇宙线观测站超高能γ天文研究藏大小组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1期20-27,共8页
利用地面空气簇射陈列探寻来自天体点源的能量范围为10^(13)ev的Gamma射线,需要从纬度和海拔高度上考虑选择一个合适的阵址。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显示在合适的纬度下,选择高山阵址观测Gamma射线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同一原初能量... 利用地面空气簇射陈列探寻来自天体点源的能量范围为10^(13)ev的Gamma射线,需要从纬度和海拔高度上考虑选择一个合适的阵址。蒙特卡罗(Monte carlo)模拟显示在合适的纬度下,选择高山阵址观测Gamma射线具有明显的优势。因为同一原初能量的Gamma射线诱导的空气簇射比强子诱导的空气簇射的电子数多,而簇射本身又具有发展和衰亡的过程。如果我们在簇射发展的极盛期观测,则显然提高信噪比和观测精度,因此高山观测是明智的选择。西藏羊八井阵列(4300m,a,s,l)观测处于北半球中赤纬带的点源(如Cygx—3,Herx—1和Crab pulsar等)方面比世界上其它阵列的地理位置优越;玻利维亚的Chacaltaya山(5200m,s,s,l)阵列对于处于南半球的低、中赤纬带的点源的观测比世界上其他阵列的地理位置优越得多,而南极(3300m,a,s,l)除了险恶的气候条件外则是观测SN1987A的最佳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簇射 Gamma线点源 FT探测器地面阵列 Mote Ctrlo模拟 大气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宇宙射綫小空气簇射研究的現狀及展望
6
作者 韋宝鍔 《华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57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1.引言自从Auger等1938年发现宇宙射线空气簇射以来,有关空气簇射的文章发表了很多。使我们对于空气簇射有相当的了解。空气簇射一般说来直径是几公尺或几十公尺不等,也有少数的空气簇射的直径达到几百公尺甚至于几百公尺以上,因为它们... 1.引言自从Auger等1938年发现宇宙射线空气簇射以来,有关空气簇射的文章发表了很多。使我们对于空气簇射有相当的了解。空气簇射一般说来直径是几公尺或几十公尺不等,也有少数的空气簇射的直径达到几百公尺甚至于几百公尺以上,因为它们很大,所以又叫做大空气簇射。大空气簇射的粒子密度很大,很多大空气簇射每平方公尺有几百个粒子甚至于几千个粒子。它们绝大多数是电子,是电子经过级联过程倍增起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簇射 粒子 计数管 粒子密度 宇宙 电子 平均直径 阿里 级联过程 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AASO观测站中高低压电源模块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彩霞 盛祥东 +5 位作者 丁凯奇 赵立志 武媛媛 刘晓博 张少如 崔树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1-234,共4页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 LHAASO )的所有探测器都将在羊八井进行宇宙线探测工作,其工作环境为高海拔(海拔4300 m)、低气压(大气压强0.6 atm)、昼夜温差大(温度-25-40℃)。即便如此,探测器依然要求稳定运行,为了保证光电...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 LHAASO )的所有探测器都将在羊八井进行宇宙线探测工作,其工作环境为高海拔(海拔4300 m)、低气压(大气压强0.6 atm)、昼夜温差大(温度-25-40℃)。即便如此,探测器依然要求稳定运行,为了保证光电倍增管的增益变化在5%以内,高压电源模块的温度系数和纹波系数要分别小于0.01%/℃和0.01%。为此,搭建了模拟试验系统,其试验箱中的温度和气压均可控。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电源模块在模拟试验箱中进行了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个厂家的电源模块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LHAASO) 电源模块 光电倍增管(PMT) 温度系数 纹波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山乳胶室实验中重叠效应的影响
8
作者 王士智 陈江川 霍安祥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5年第1期60-65,共6页
本文按照郎道效应的电磁级联理论模拟曲线调整轴近似经验公式中的参数,得到理论曲线的参数表达式,利用这个参数表达式分析了宇宙线高山乳胶室实验超高能大气簇射(A-jet)族中重叠(Overlapping)效应问题研究发现,... 本文按照郎道效应的电磁级联理论模拟曲线调整轴近似经验公式中的参数,得到理论曲线的参数表达式,利用这个参数表达式分析了宇宙线高山乳胶室实验超高能大气簇射(A-jet)族中重叠(Overlapping)效应问题研究发现,在修正重叠效应的影响后,A-jet族的ΣEr积分谱在高能端逞下降稍陡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山区 乳胶室 宇宙线 空气簇射 重叠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LHAASO WCDA中TCP/IP数据传输接口设计 被引量:5
9
作者 吴旭 赵雷 +4 位作者 褚少平 项天 杨云帆 刘树彬 安琪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84-688,共5页
针对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开展了前端电子学数据传输接口设计。基于实验数据率大、数据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进行了千兆以太网下的TCP/IP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FPGA嵌入式系统的TCP/IP数据传... 针对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开展了前端电子学数据传输接口设计。基于实验数据率大、数据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进行了千兆以太网下的TCP/IP数据传输模块的设计。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FPGA嵌入式系统的TCP/IP数据传输技术在LHAASO WCDA中的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此数据传输模块数据率可达237 Mbps,满足应用要求。同时,还对此模块进行了24小时的传输测试,数据传输率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 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嵌入式系统 TCP/IP 以太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AASO水切伦科夫探测器阵列时钟原型系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成 刘树彬 +2 位作者 商林峰 曹平 安琪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416,共7页
介绍了LHAASO WCDA读出电子学时钟原型系统的设计,分析了该时钟系统的设计原理,介绍了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该原型系统基于精简的White Rabbit Project原理设计,主要包括时钟源插件、时钟发送插件和时钟接收模块3部分。对该原型系统的... 介绍了LHAASO WCDA读出电子学时钟原型系统的设计,分析了该时钟系统的设计原理,介绍了测试方法和测试结果。该原型系统基于精简的White Rabbit Project原理设计,主要包括时钟源插件、时钟发送插件和时钟接收模块3部分。对该原型系统的测试结果表明,时钟接收模块上两时钟通道之间的时钟偏差可以调整到<80 ps,时钟抖动<40 ps,可满足LHAASO WCDA读出电子学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水契伦科夫探测器 时钟数据传输方法 时钟偏差 时钟抖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HAASO-WFCTA数字电路电源模块设计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进文 周荣 +1 位作者 张京隆 杨朝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9-912,共4页
为满足大型巡天望远镜中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研制的需求,设计了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WFCTA)数字电路电源模块。模块采用开关电源设计,由电源芯片及外围电子元件构成,为LHAASO-WFCT... 为满足大型巡天望远镜中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研制的需求,设计了大型复合实验阵列(LHAASO)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WFCTA)数字电路电源模块。模块采用开关电源设计,由电源芯片及外围电子元件构成,为LHAASO-WFCTA数字电路提供高效率、低噪声的电能。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模块保障了电子学读出系统分辨率为11%,相对偏差为1.2%,达到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高海拔空气簇射观测站 广角大气荧光/切仑科夫光探测器阵列 数字电路 电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KO-CAMAC的羊八井EAS阵列数据采集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Amen.,M 白占武 +51 位作者 曹臻 丁林垲 冯振勇 K.Jibion N.Hotta 黄庆 霍安祥 贾焕玉 江光佐 焦善庆 F.Kajino K.Kasahara 拉巴次仁 梅东明 孟烈 米玛次仁 孟宪茹 K.Mizitani 木钧 H.Nanjo M.Nishizawa 努桑 M.Ohnishi I.Ohta 任敬儒 T.Saito M.Sakata 施志政 M.SHIBATA T.Shirai 孙欣新 H.Sugimoto K.Taira 潭有恒 N.Tateyama S.Torii 王辉 王家祥 温诚忠 Y.Yamaoto 余光策 袁澎 T.YUDA 曾家刚 赵春华 张春生 张慧敏 张力 张鸣 扎桑 扎西次仁 周文德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78-283,262,共7页
本义介绍一个基于TKO-CAMAC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集坐落在西藏羊八井的广延空气簇射阵列数据,它是由TKO-AMAC系列插件和PC-386微机组成。除此以外,它还包括一个激光标定检测系统及由原子钟和GPS(全球定... 本义介绍一个基于TKO-CAMAC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集坐落在西藏羊八井的广延空气簇射阵列数据,它是由TKO-AMAC系列插件和PC-386微机组成。除此以外,它还包括一个激光标定检测系统及由原子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定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延空气簇射 太电子伏 数据采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与TKO—CAMAC的羊八井EAS阵数据采集系统
13
作者 Ameno.,M 白占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11期121-126,共6页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TKO-CAMAC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集坐落在西西藏羊八角井的广延空气族射阵列数据。它是由TKO-CAMC系列插件和PC-286微机组成。除此以外,它还包括一个激光标定检测系统及由原子钟和GPS(全... 本文介绍一个基于TKO-CAMAC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采集坐落在西西藏羊八角井的广延空气族射阵列数据。它是由TKO-CAMC系列插件和PC-286微机组成。除此以外,它还包括一个激光标定检测系统及由原子钟和GPS(全球定位系统)组成的定时系统。该系统已在西藏高原上成功地工作了三年了,获取了大量数据。由此获得了引起国际宇宙线界普遍重视的重要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延空气簇射 数据采集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八井EAS站激光自动检测系统
14
作者 Ameno.,M 白占武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11期117-120,共4页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具有较高的空间角度辨,平均每秒20个事例率,北半球最高的地理优势,连续运行三年多,累积数据愈十亿,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这个条件恶劣,常年连续工作的阵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该监测系统可以自动时间... 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具有较高的空间角度辨,平均每秒20个事例率,北半球最高的地理优势,连续运行三年多,累积数据愈十亿,维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这个条件恶劣,常年连续工作的阵列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该监测系统可以自动时间偏移量,增益及线性进行经常性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延空气簇射 光电倍增管 激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中电磁级联的蒙特卡洛模拟
15
作者 况浩怀 范桢子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A11期310-313,共4页
通过全蒙特卡洛(Mont-Carlo)模拟计算,我们发现电磁级联的主要特可以用一经验公式描述,在这经验公式中,所有参数都是簇射年龄的函数。因此,我们发展了一个计算电磁级联的模拟计算程序。
关键词 电磁级联 蒙特卡罗模拟 空气簇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rch for Steady Emission of 10—TeV Gamma Rays from the Crab Nebula,Cygnus X—3,and Hercules X—1 Using the Tibet Air Shower Array
16
作者 M.Amenomori Z.Cao.L.K.Ding +49 位作者 Z.Y.Feng K.Hibino N.Hotta Q.Huang A.X.Huo H.Y.Jia G.Z.Jiang S.Q.Jiao F.Kajino K.Kasahara Labaciren D.M.Mei L.Meng X.R.Meng Mimaeiren K.Mizutani J.Mu H.Nanjo M.Nishizawa Nusang A.Oguro M.Ohnishi I.Ohta J.R.Ren To.saito M.Sakata Z.Z.Shi M.Shibata T.shirai H.sugimoto X.X.Sun A.Tai K.Taira Y.H.Tan N.Tateyama S.Torii H.Wang C.Z.Wen Y.Yamamoto X.Y.Yao G.C.Yu P.Yuan T.Yuda J.G.Zeng C.S.Zhang H.M.Zhang L.Zhang Zhasang Zhaxlclren W.D.Zhou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71-75,共5页
寻找到高能和超高能的Gamma射线点源,在宇宙射线源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西藏羊八井观测到的空气簇射阵列及共它资料,对寻找稳定的10-TeV Gamma射线进行了分析论述。
关键词 西藏空气簇射 Gamma线点源 大气厚度 10Te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smic—Ray Deficit from the Directions of the moon and the Sun Detected with the Tibet Air Shower Array 被引量:1
17
作者 M.Amenomori Z.Cao +49 位作者 L.K.Ding Z.Y.Feng Hibino N.Hotta Q.Huang A.X.Huo H.Y.Jia G.z.Jiang S.Q.Jiao F.Kajino K.Kasahara Labaciren D.M.Mei L.Meng X.R.Meng Mimaciren K.Mizutani J.Mu H.Nanjo M.Nishizawa Nusang A.Oguro M.Ohnishi I.Ohta To.Saito M.Sakata Z.Z.shi M.Shibata T.Shirai H.Sugimoto X.X.Sun A.Tai K.Taira Y.H.Tan N.Tateyama S.Torii H.Wang C.Z.Wen Y.Yamamoto X.Y.Yao G.C.Yu P.Yuan T.Yuda J.G.Zeng C.S.Zhang H.M.Zhang L.Zhang Zhasang Zhaxiciren W.D.Zhou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76-85,共10页
Data from the Tibet air shower array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cosmic ray shadows of the Moon and the Sun at energies around 10Tev.The shadowing effect was clearly observed at the 5.8level for the Moon,while the shadow... Data from the Tibet air shower array were used to examine the cosmic ray shadows of the Moon and the Sun at energies around 10Tev.The shadowing effect was clearly observed at the 5.8level for the Moon,while the shadow of the Sun was found in the direction away from the sun by 0.86°tothe west and 0.43°to the south.The effect of the geomagnetic field has also been observed in the shadow of cosmic rays by the Moon.The observed deflection of the sun’s shadow is briefly discus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effect of the magnetic fields between the sun and the Earth.This is the first observation of the effects of such magnetic fields on the cosmic ray shadow.The maximum-likelihood analysis of the Moon data set shows that the angular resolutions of the array for showers with its mode energies 7TeVand 35TeV are 0.87°-0.13°+0.10°and 0.54°-0.08°+0.11°,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