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沼气—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速度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勇 兰秀菊 +2 位作者 叶艳 蒋美仙 鲁建厦 《中国沼气》 2002年第2期16-17,共2页
本文采用本生灯法对沼气—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速度进行了测定和分析 ,并总结出沼气层流燃烧速度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空气混合气 水生灯 层流燃烧速度 计算公式 燃料 内燃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_2+H_2O稀释氢/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特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段俊法 庞福娥 刘福水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氢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的主要成分是N2和H2O,探索N2+H2O稀释条件下的氢/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特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基于定容燃烧测试系统,采用分压法匹配混合气成分,试验研究了稀释条件下的氢/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稀释... 氢内燃机废气再循环的主要成分是N2和H2O,探索N2+H2O稀释条件下的氢/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特性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应用.基于定容燃烧测试系统,采用分压法匹配混合气成分,试验研究了稀释条件下的氢/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特性.结果表明,稀释对于氢/空气混合气的火焰传播有显著的影响:已燃区温度、无拉伸火焰传播速率和氢/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速度随着稀释率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同时,随着稀释率的增大,火焰拉伸率和马克斯坦长度略微减小,火焰的稳定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空气混合气 N2+H2O稀释 已燃区温度 层流燃烧速度 马克斯坦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空气混合气的燃烧及其NO_x的形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径定 郭林松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09-214,共6页
氢是可再生洁净能源,氢空气混合气燃烧产生的唯一有害排放物是NOx。本文从燃烧理论和化学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氢喷射火花点火氢发动机中氢空气混合气的燃烧及其NOx的形成,并着重描述了低NOx燃烧。
关键词 空气混合气 燃烧 化学动力学 混合 氢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隔板式定容燃烧弹的甲烷-空气混合气射流引燃研究
4
作者 刘昊 张红光 +3 位作者 赵光耀 白小磊 王震 孙娜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67-1673,共7页
在定容燃烧弹内添加带孔横隔板实现甲烷-空气混合气的射流引燃,可以达到甲烷-空气混合气快速燃烧的目的。利用纹影法研究了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隔板位置、隔板孔径及隔板孔数等不同横隔板参数,对射流引燃实现甲烷-空气混合气快速燃烧的... 在定容燃烧弹内添加带孔横隔板实现甲烷-空气混合气的射流引燃,可以达到甲烷-空气混合气快速燃烧的目的。利用纹影法研究了在不同的初始条件下,隔板位置、隔板孔径及隔板孔数等不同横隔板参数,对射流引燃实现甲烷-空气混合气快速燃烧的影响。将有隔板与无隔板条件下,单孔隔板与多孔隔板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横隔板后较无隔板情况可以提高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燃烧速率;在文中实验条件下的隔板式定容燃烧弹中,横隔板在中间位置时主燃烧室最易发生燃烧现象;甲烷-空气混合气的燃烧压力峰值随横隔板孔径和孔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燃烧压力峰值出现时刻随横隔板孔径和孔数的增加而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定容燃烧弹 甲烷-空气混合气 横隔板 射流引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液化气空气混合气燃烧装置安全控制系统
5
作者 崔坤理 陈学东 +8 位作者 徐鹏 李剑 盛放 方玉宾 李勇 杨锋 夏明 章平 蓝跃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1-43,共3页
介绍了冶炼铜生产过程中石油液化气-空气混合气燃烧装置的工艺流程和安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全控制系统通过对压力、火焰状态、气体泄漏进行检测、报警、联锁控制,使得燃烧装置的安全性、可靠性得以解决。
关键词 炼铜 石油液化 空气混合气 燃烧装置 控制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爆炸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4
6
作者 李少坤 《化学教学》 CAS 2009年第11期15-15,共1页
如果可燃性气体中混入空气,点燃时极容易产生爆炸。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6页设计了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实验,该实验有时容易失败,而且老师们在做此实验时总是心有余悸。笔者将此实验进行了... 如果可燃性气体中混入空气,点燃时极容易产生爆炸。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66页设计了氢气与空气混合气的爆炸实验,该实验有时容易失败,而且老师们在做此实验时总是心有余悸。笔者将此实验进行了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混合气 爆炸实验 可燃性 实验教科书 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筛对CH_4/空气混合气的变压吸附分离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畅 张进华 +3 位作者 车永芳 郭昊乾 李小亮 李雪飞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4期63-66,73,共5页
为提高煤层气变压吸附浓缩效果,以一种商品分子筛为对象,研究了该分子筛在小型四塔变压吸附装置上的CH4/空气混合气浓缩分离效果,分析了吸附时间、吸附压力以及原料气浓度对混合气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过长或吸附压力过高... 为提高煤层气变压吸附浓缩效果,以一种商品分子筛为对象,研究了该分子筛在小型四塔变压吸附装置上的CH4/空气混合气浓缩分离效果,分析了吸附时间、吸附压力以及原料气浓度对混合气浓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时间过长或吸附压力过高,均不利于获得较好的产品气浓度及回收率。吸附时间180 s,吸附压力300 k Pa时,试验商品分子筛对CH4/N2的浓缩分离效果最佳。其中,10%浓度原料气提浓至30.56%,提高约20%,产品气中CH4回收率达到94.45%,对原料气的处理量达到67.77 m3/(t·h);35%浓度原料气提浓至76.33%,提高约40%,产品气中CH4回收率达到69.68%,对原料气的处理量达到68.99 m3/(t·h);65%原料气提浓至89.18%,提高约25%,产品气中CH4回收率达到87.22%,对原料气的处理量达到83.36 m3/(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 CH4/空气混合气 变压吸附 分子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氦气-空气混合环境中微型螺旋槽止推气浮轴承的承载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张传伟 葛泉江 +4 位作者 解志杰 王黎钦 孙涛 马欣新 古乐 《摩擦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针对氦气-空气混合气体环境,分析了不同氦气体积含量下混合气体的黏度和分子平均自由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雷诺方程二阶滑移修正模型,计算了微型螺旋槽气浮轴承的气压和气膜厚度,研究了氦气体积含量、螺旋槽深度和转速对气浮轴承承载... 针对氦气-空气混合气体环境,分析了不同氦气体积含量下混合气体的黏度和分子平均自由程,利用有限单元法求解雷诺方程二阶滑移修正模型,计算了微型螺旋槽气浮轴承的气压和气膜厚度,研究了氦气体积含量、螺旋槽深度和转速对气浮轴承承载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当螺旋槽深度由1μm增至10μm时,气浮轴承的气膜厚度先增加后减小,槽深为5μm时,气膜厚度最大,气浮轴承的承载能力最佳.此外,当槽深小于5μm时,混合气体的分子平均自由程对气膜厚度的影响较大;当槽深大于5μm时,混合气体黏度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螺旋槽止推浮轴承 -空气混合气 分子平均自由程 体黏度 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降液膜在逆向流动空气作用下的换热 被引量:1
9
作者 师晋生 张巧珍 +1 位作者 刘振义 陈东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5-60,共6页
以下一代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非能动冷却为背景 ,对竖直管内过冷下降液膜在逆向空气 水蒸汽流动作用下的换热提出了一个分析模型 ,对液膜采用边界层近似理论 ,对空气 水蒸汽混合气采用由热质传递比拟理论引出的关联式进行分析 ,考察了... 以下一代核电站反应堆安全壳非能动冷却为背景 ,对竖直管内过冷下降液膜在逆向空气 水蒸汽流动作用下的换热提出了一个分析模型 ,对液膜采用边界层近似理论 ,对空气 水蒸汽混合气采用由热质传递比拟理论引出的关联式进行分析 ,考察了各种条件下液膜的厚度、温度、吸收热量与蒸发热量沿流向的变化 ,与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降液膜 空气-水蒸混合 热质比拟 吸收热量 蒸发热量 核电站 蒸发换热系数 雷诺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隙率对中空纤维膜气体吸收过程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郝欣 石冰洁 +1 位作者 张卫东 张泽廷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4-38,共5页
以两种不同孔隙率的疏水性聚丙烯中空纤维膜组件研究了从CO2/空气混合气中用NaOH吸收CO2时传质系数的差异,分析了表面孔隙率对膜吸收过程传质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了膜孔隙率对膜吸收器设计的影响.
关键词 吸收过程 孔隙率 中空纤维膜组件 空气混合气 传质系数 NAOH 传质性能 CO2 聚丙烯 疏水性 吸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球形抑爆材料抗氧化能力和抑爆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栋 解立峰 +2 位作者 韩志伟 雷正 王浩喆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66-70,共5页
为研究热老化对非金属球形抑爆材料力学性能与抑爆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经60℃空气加速氧化1个月后的非金属球形抑爆材料和未被氧化的同一材料,来分析其性能改变情况。利用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和卧式激波管,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对丙烷... 为研究热老化对非金属球形抑爆材料力学性能与抑爆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经60℃空气加速氧化1个月后的非金属球形抑爆材料和未被氧化的同一材料,来分析其性能改变情况。利用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和卧式激波管,测试材料的力学性能及其对丙烷/空气混合气的抑爆性能。试验结果是,60℃空气加速氧化后,非金属球形抑爆材料的力学性能下降3%,对丙烷/空气混合气的抑爆性能降低2%,这表明该材料对60℃空气具有很好的抗氧化能力。同时,材料对丙烷/空气混合气火焰传播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爆材料 抑爆性能 力学性能 非金属材料 加速氧化 丙烷 空气混合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酮水吸收-精馏过程分析与能量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军 邓钢 +3 位作者 高前进 黄毅松 廉磊 张涛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8-212,共5页
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探讨了新型水吸收-精馏工艺过程的丙酮和空气混合的VLA(acetone vapor laden air)丙酮体积分数、温度和吸收剂初始温度等对吸收过程能耗及吸收剂用量的影响,对精馏过程单塔和双塔模型进行了经济分析,并采用... 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探讨了新型水吸收-精馏工艺过程的丙酮和空气混合的VLA(acetone vapor laden air)丙酮体积分数、温度和吸收剂初始温度等对吸收过程能耗及吸收剂用量的影响,对精馏过程单塔和双塔模型进行了经济分析,并采用夹点技术对吸收精馏流程换热网络进行了设计与优化。结果表明,吸收灵敏性分析的数值模拟结果与工业化装置实际运行数据有高度一致性,最大偏差不超过3. 16%,VLA进料冷却温度、吸收剂冷却温度以及VLA中丙酮体积分数对系统能耗的影响较大。在此基础上研究发现精馏过程的单塔模型相比双塔模型更具优势。基于夹点技术研究优化系统换热网络发现较大节能空间,可以节约公用工程冷量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回收 丙酮空气混合气 吸收 精馏 夹点技术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