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刀口仪的空气成像演示实验
1
作者 张陈成 王军 +3 位作者 吕晗 陆佳蕾 陈宝华 吴泉英 《物理实验》 2018年第2期27-30,共4页
利用刀口仪和球面反射镜设计了空气成像演示仪.将热源置于球面反射镜和刀口仪点光源之间,改变空气的温度分布,使球面反射镜的反射光线发生偏折,在刀口后方即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热空气流动的状态,即实现空气成像的演示实验.该演示实验装置... 利用刀口仪和球面反射镜设计了空气成像演示仪.将热源置于球面反射镜和刀口仪点光源之间,改变空气的温度分布,使球面反射镜的反射光线发生偏折,在刀口后方即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热空气流动的状态,即实现空气成像的演示实验.该演示实验装置简单,使用CCD采集图像,现象明显且易于观察,利于学生理解光学检测技术中刀口仪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成像 刀口仪 几何光学 球面反射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层气辉观测的特殊传播方向电离层行进式扰动事件
2
作者 周尘砂 赖昌 +2 位作者 徐寄遥 吴坤 袁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47-1055,共9页
2011-2021年,位于中国河北省兴隆县的子午工程兴隆台站(40.4°N, 117.6°E, 30.5°MLAT)的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记录了611次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MSTID)事件,其中589次是典... 2011-2021年,位于中国河北省兴隆县的子午工程兴隆台站(40.4°N, 117.6°E, 30.5°MLAT)的全天空气辉成像仪记录了611次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edium-scale Traveling Ionospheric Disturbance,MSTID)事件,其中589次是典型的西南向传播, 22次是非西南向传播.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些非典型传播方向的MSTID事件,采用地基协同观测的OI 630 nm和OH近红外波段气辉图像对比MSTID和大气重力波(Atmospheric Gravity Wave, AGW)传播参数、射线追踪和风场数据,探讨了非西南传播的典型MSTID事件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当MSTID和AGW传播方向相近时,上游AGW激发的Perkins不稳定性可能是形成这类MSTID的机制,解释了东北方向和部分西北方向传播的事件;在黄昏时分,中性风场向东, AGW破碎后的波动经过中性风的过滤,导致西向传播的MSTID事件;孤波MSTID不具有周期性结构,可能源自E-F耦合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行进式扰动 大气重力波 全天空气成像 非西南向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上空夜间电离层等离子体泡群演化过程的多设备观测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坤 徐寄遥 袁韦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46-455,共10页
利用子午工程富克站(19.5°N,109.1°E)全天空气辉成像仪、VHF雷达、三亚站(18.4°N,109.6°E)数字测高仪及C/NOFS卫星观测数据,对2014年3月30日中国上空的等离子体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夜间观测到一个等离子体... 利用子午工程富克站(19.5°N,109.1°E)全天空气辉成像仪、VHF雷达、三亚站(18.4°N,109.6°E)数字测高仪及C/NOFS卫星观测数据,对2014年3月30日中国上空的等离子体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天夜间观测到一个等离子体泡群,约由9个等离子体泡组成,发生在日落后,一直持续到午夜后。其自西向东运动,南北向最大尺度超过1200 km,东西向绵延超过1400 km,在演化中部分结构融合在一起。等离子体泡被气辉成像仪观测到的同时,数字测高仪及VHF雷达观测到了相应扩展F及羽毛状不规则结构。同时,C/NOFS卫星检测到相应电子密度耗散。这表明,该等离子体泡同时被地基光学观测、无线电探测及C/NOFS卫星观测到。研究结果给出了多仪器同时观测到的等离子体泡群演化过程,丰富了多仪器融合研究电离层不规则体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等离子体泡 全天空气成像 数字测高仪 VHF雷达 C/NOFS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仪器观测的中国中纬区域MSTID长距离传播事件研究
4
作者 罗吉 徐寄遥 +3 位作者 吴坤 袁伟 王玮 张佼佼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01-912,共12页
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通常会影响星地卫星的通信、导航及定位等,因此研究不规则体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是一种常发于F层的电离层扰动,其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利... 电离层等离子体不规则结构通常会影响星地卫星的通信、导航及定位等,因此研究不规则体的结构特征和演化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MSTID)是一种常发于F层的电离层扰动,其演化过程十分复杂。本文利用伊春和兴隆台站全天空气辉成像仪、Swarm卫星、佳木斯高频雷达以及漠河和十三陵台站数字测高仪观测数据,对2018年10月17日夜间出现在中国东北区域上空的MSTID事件进行分析。该MSTID事件传播时间较长,在气辉观测中持续时间超过4 h(12:02-16:23 UT),其波长范围为176.3~322.5 km,波速范围为67.0~154.1 m·s^(–1)。研究结果显示,该MSTID可能产生于较高的纬度,自东北向西南往中纬传播,依次经过伊春和兴隆台站的气辉观测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尺度电离层行进式扰动 全天空气成像 高频雷达 SWARM 卫星 数字测高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Flash Boiling Spray of Dimethyl Ether
5
作者 Peng Zha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The high-speed 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observe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flash boiling spray of dimethyl ether at low ambient pressure, and the effects of nozzle opening pressure and nozzle hole diamet... The high-speed digital imaging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observe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flash boiling spray of dimethyl ether at low ambient pressure, and the effects of nozzle opening pressure and nozzle hole diameter on the spray shape, spray tip penetration and spray angle during the injection are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time when the vortex ring structure of flash boiling spray forms and its developing process are determined by the combined action of the bubble growth and breakup in the spray and the air drag on the leading end of spray; with the enhancement of nozzle opening pressure, the spray tip penetration increases and the spray angle decreases. The influence of nozzle hole diameter on the spray tip penetration is relatively complicated, the spray tip penetration is longer with a smaller nozzle hole diameter at the early stage of injection, while the situation is just opposite at the later stage of injection.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at the variation of spray angle is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nozzle hole diame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methyl ether flash boiling spray high-speed digital imaging spray tip penetration spray angle vortex ring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