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及遥感反演 被引量:8
1
作者 张杰 黄建平 张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19-2827,共9页
应用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定西试验站2005年观测资料,估算了典型的稀疏农作物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合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风速、植株密度的关系,并得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参数化方案;结合卫星... 应用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定西试验站2005年观测资料,估算了典型的稀疏农作物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合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风速、植株密度的关系,并得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参数化方案;结合卫星遥感得到的植被叶面积指数资料,模拟了区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得出:(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与风速变化规律有相反的特点;在稀疏植被区,粗糙单元分布密度对流场有一定影响,随粗糙单元密度的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将逐渐增大。(2)植株高度超过0.2m时,植被高度和植株密度、叶面积指数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较大,当植株高度低于0.2m时,风速的影响较大。(3)结合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采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叶面积指数及风速的关系,反演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反演结果空间分布和误差都反映了实际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特征,证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遥感参数化比较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植被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风速 LAI 植株密度 空气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岸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动量通量特征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文煜 白庆梅 +3 位作者 张秀珍 秦增良 王音淇 宋嘉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
利用2005年7月~2006年12月渤海南岸气象塔风速、风向的观测资料,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和动量通量τ,并对其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南岸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为0.0019;Z_0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春季... 利用2005年7月~2006年12月渤海南岸气象塔风速、风向的观测资料,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和动量通量τ,并对其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南岸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为0.0019;Z_0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春季Z_0平均值为0.0015,夏季为0.0049,秋季为0.0029,冬季为0.0009;不同方向上的Z_0值存在差异,海风方向上Z_0平均值为0.1420,陆风方向上的为0.0013.动量通量τ为0.00103,τ在春、秋季节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夏、冬季节的日变化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岸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动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茬覆盖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永来 麻硕士 +2 位作者 陈智 孙悦超 王荣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燕麦留茬覆盖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给定风速下随残茬覆盖宽度增大而增大,下风向地表风速较上风向风速有所降低;当残茬覆盖宽度达到5 m后,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出... 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燕麦留茬覆盖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给定风速下随残茬覆盖宽度增大而增大,下风向地表风速较上风向风速有所降低;当残茬覆盖宽度达到5 m后,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出现一个极值,此后随覆盖宽度的继续增加,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增幅微弱;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摩阻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其增幅大于摩阻风速的增幅,说明宽度适宜的残茬覆盖地表能消弱侵蚀力,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两因素中,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对侵蚀力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茬覆盖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风蚀风洞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不同下垫面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被引量:7
4
作者 周杰 雷加强 +2 位作者 郑则浩 毛东雷 薛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分析各下垫面摩阻风速和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特征,揭示不同下垫面的风蚀潜力大小。[方法]通过2010—2012年野外气象观测,尝试计算由流动沙漠到绿洲4个连续下垫面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评价摩... [目的]分析各下垫面摩阻风速和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特征,揭示不同下垫面的风蚀潜力大小。[方法]通过2010—2012年野外气象观测,尝试计算由流动沙漠到绿洲4个连续下垫面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评价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其对风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摩阻风速(u*)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的年内变化不明显,固定沙地和绿洲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年内变化呈现单调递增变化规律。摩阻风速在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和绿洲4个下垫面分别为0.33,0.44,0.61,和0.81m/s。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和绿洲4个下垫面分别为0.39,13.58,39.51和310.8mm。[结论]流动沙地风蚀发生的潜力最大而绿洲风蚀发生的潜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阻速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风蚀 绿洲 固定沙地 半流动沙地 流动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零平面位移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计算——以珠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刘伟 魏信 +4 位作者 石文 董文杰 郑志远 朱献 韦志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4-532,共9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是影响陆面过程的重要参数。以往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往往针对均一程度较高的下垫面。以珠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例,探索了复杂地形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用...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是影响陆面过程的重要参数。以往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往往针对均一程度较高的下垫面。以珠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例,探索了复杂地形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用拟合法和粗糙元法计算了该地区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误差来源。计算结果表明,拟合法在这种复杂地形下的计算准确度并不理想,由于这种方法的代表范围较小,易受到周边地形影响而使测量结果不符合对数廓线的形式,从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与拟合法相比,粗糙元法可以给出所计算下垫面的具体范围。粗糙元法计算结果的代表范围比拟合法大得多,因此,粗糙元法比拟合法更加能够反映的是该区域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总体情况。另外,粗糙元法可以计算那些因为风速资料不足无法用风速廓线直接加以计算的区域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根据拟合法的计算结果,冬季315-45°范围内,z0=2.96m,d=22.48m;45-135°范围内,z0=1.26m,d=8.81m。春夏季315-45°范围内,z0=3.90m,d=27.00m;45-135°范围内,z0=1.51m,d=14.83m。根据粗糙元法的计算结果,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km×1km范围内z0分别为0.94m、1.28m、1.30m、2.08m;d分别为13.87m、18.79m、19.12m、30.6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复杂地形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灌木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薛晶 侯占峰 +2 位作者 刘海洋 闫建国 陈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56,共4页
为了定量研究灌木带修复退化草原的机理,采用集沙仪和风速廓线仪野外采集了不同高度灌木带及退化草原的风蚀物及风速廓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风速廓线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果表明:灌木带对草地的防护机理在于提... 为了定量研究灌木带修复退化草原的机理,采用集沙仪和风速廓线仪野外采集了不同高度灌木带及退化草原的风蚀物及风速廓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风速廓线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果表明:灌木带对草地的防护机理在于提升了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降低了近地表的风速,从而导致灌木带相对退化草原的抗风蚀能力增强,大量风蚀物集中在近地表30 cm范围内;距灌木带的距离越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对不同高度灌木带的研究发现,0.3 m、0.7 m和1.5 m高的灌木带分别在距背风面3 m、5 m和6 m处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退化草原的值趋于一致,此距离为该灌木带的有效防风蚀范围,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有效防护范围均随灌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带 退化草原 风速廓线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其喀尔冰川表碛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玉玉 姚济敏 +1 位作者 韩海东 刘时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2-768,共7页
基于冰川表碛上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是表征表碛上空气动力学性质和估算其上能量平衡中的重要参数,利用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站涡动相关系统的2009年观测数据,采用无因次化风速法,对其表碛上冰川消融前期和消融期的z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基于冰川表碛上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是表征表碛上空气动力学性质和估算其上能量平衡中的重要参数,利用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站涡动相关系统的2009年观测数据,采用无因次化风速法,对其表碛上冰川消融前期和消融期的z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冰川消融前期z0为0.101 m,消融期z0值在0.093~0.098 m之间,表明积雪对z0的影响显著;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时,z0值较大,处于稳定层结时,z0值较小;风速不变时,z0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摩擦速度不变时,z0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相关系统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赵永来 麻硕士 陈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影响植被覆盖土壤抗风蚀能力的重要因素。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试验区田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由风速廓线得到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可有效地反映地表的空气动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愈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愈大;...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影响植被覆盖土壤抗风蚀能力的重要因素。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试验区田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由风速廓线得到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可有效地反映地表的空气动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愈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愈大;土壤风蚀量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增大呈指数规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学科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分析 植被盖度 土壤风蚀 可移动式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耕地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申向东 张雅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569-573,共5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表征地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从空气动力学Navier—Stokes方程的理论模型出发,从理论上证明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速的关系,并得出了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表达式。又根据流体力学和极限理论,推导...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表征地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从空气动力学Navier—Stokes方程的理论模型出发,从理论上证明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速的关系,并得出了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表达式。又根据流体力学和极限理论,推导出同一床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减小的速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最后根据2004年11月和2005年4月16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裸露耕地采集的风速数据,计算该地区冬季和春季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值并利用标准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并不是一个定值,即使在同一个风速范围内,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分布的,但是从总体上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风速的增加是呈下降趋势的,各风速范围的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速呈较好的指数负相关;150 cm、200 cm高度组合的风速比标准差最小,最稳定,因此得出测定裸露耕地冬季地表粗糙度的最佳高度是150 cm与200 cm;阴山北麓春季耕地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平均值小于春季;当u=0时,仅取决于下垫面的性质而与风速无关的粗糙度为S0,冬春两季S0分别为33.269 cm、23.969 cm,可见裸露耕地表面在春季抗风蚀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阴山北麓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鑫玉 王静璞 王周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7-417,共11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衡量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动量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各种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遥感技术作为远距离监测手段,研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时其优势在于高时效、高经济效益,能实现区域或大空间尺度的动态监测,...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衡量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动量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各种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遥感技术作为远距离监测手段,研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时其优势在于高时效、高经济效益,能实现区域或大空间尺度的动态监测,因此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成为热点问题。通过系统阐述近年来国内外空气动力粗糙度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植被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方法,对各种估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气象因素和地表粗糙元形态特征因素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进而对遥感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做出展望,旨在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遥感监测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遥感 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被引量:58
11
作者 高志球 卞林根 +3 位作者 逯昌贵 陆龙骅 王金星 汪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U01期26-33,共8页
为了定量描述北京城市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气象塔大气湍流观测资料 ,结合Martano(2 0 0 0 )由单层超声风速、温度资料估算非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计算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 为了定量描述北京城市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气象塔大气湍流观测资料 ,结合Martano(2 0 0 0 )由单层超声风速、温度资料估算非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计算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塔附近的下垫面空气动力粗糙度z0 和零平面位移d ,即z0 为 1 .75m和d为 40 .1 2m。该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结果表明 :最近的 8年内 ,该处的零平面位移和空气动力粗糙度明显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观测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北京 城市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31
12
作者 刘和平 刘树华 +3 位作者 朱廷曜 金昌杰 孔繁智 关德新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522-528,共7页
使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风、温、湿梯度资料和超声风温仪测量的湍流资料,计算了长白山森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零平面位移d、冠层上动量曳力系数CD及水热曳力系数CH,并对d和Z0的计算方法做了误差分析。树高26m的长白山... 使用长白山阔叶红松林的风、温、湿梯度资料和超声风温仪测量的湍流资料,计算了长白山森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零平面位移d、冠层上动量曳力系数CD及水热曳力系数CH,并对d和Z0的计算方法做了误差分析。树高26m的长白山原始森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1.6m,零平面位移d=19.5m。基于质量守恒原理来计算高植被下垫面的动力学粗糙度、零平面位移是目前较为精确和实用的方法。要想得到较精确的d和Z0,必须提高湍流通量u′w′和风廓线的测量精度,并确定合适的测量高度使得u′w′的测量和一点风速的测量在惯性副层内。在不稳定条件下,森林上空动量曳力系数CD,水热曳力系数CH与稳定度有较好的关系,近中性的平均代表值约为CD=6.6×10-3,CH=6.4×10-3。引入零平面位移d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冠层 空气动力学 粗糙度 水热曳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 被引量:22
13
作者 李倩 刘辉志 +2 位作者 胡非 洪钟祥 李爱国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4期443-450,共8页
分析近 1 0年北京 32 5m气象塔常年观测资料 ,研究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结构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总体是逐年递增的。气象塔西南方向的高层建筑群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逐渐建成 ,在SW方... 分析近 1 0年北京 32 5m气象塔常年观测资料 ,研究城市化发展对城市大气边界层动力学结构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总体是逐年递增的。气象塔西南方向的高层建筑群是 2 0世纪 90年代初期逐渐建成 ,在SW方向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在 90年代增加明显 ,增加的幅度 1 997年和 1 999年之间较大 ,这一点与气象塔西南方向城市化的加快相符合。而在NE、SE和NW方向 ,从 1 987年到1 994年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增加明显 ,1 994年以后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大气边界层 空气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及其在陆面过程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李锁锁 吕世华 +5 位作者 柳媛普 张宇 奥银焕 高艳红 陈世强 尚伦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8-1413,共6页
为了定量描述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9月的湍流观测资料,结合Martano由单层超声观测资料确定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计... 为了定量描述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9月的湍流观测资料,结合Martano由单层超声观测资料确定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计算了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原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零平面位移d,即z0为0.035 m,d为0.143 m。同时,将z0和d应用于陆面过程模式CoLM中,检验其对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陆面参数后的模式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模拟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陆面过程模式Co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戈壁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确定的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何玉斐 张宏升 +1 位作者 刘明星 康凌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39-443,共5页
提出一种确定地表粗糙度z0的方法。该方法仅需利用精细风廓线资料进行计算,误差较小,尤其适用于近中性层结观测较困难的情况。根据2006年夏季河西走廊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该方法确定的z0为0.60 mm左右,和前人方法计算结果... 提出一种确定地表粗糙度z0的方法。该方法仅需利用精细风廓线资料进行计算,误差较小,尤其适用于近中性层结观测较困难的情况。根据2006年夏季河西走廊戈壁地区的大气边界层观测资料,利用该方法确定的z0为0.60 mm左右,和前人方法计算结果0.78 mm接近,证实了此方法和z0数值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此外,由于不同测量高度代表不同区域尺度上的特征,地表粗糙度的确定还应考虑风廓线的观测高度及分布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参数 戈壁下垫面 地表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 大气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的计算 被引量:10
16
作者 钟中 韩士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5-571,共7页
以大气边界层理论为基础 ,根据高大森林冠层区空气质量守恒原理 ,对长白山天然阔叶红松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在不同天气背景下 ,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长度不是常数 ,但其季节性变化是主要的 .在生长季节零平面... 以大气边界层理论为基础 ,根据高大森林冠层区空气质量守恒原理 ,对长白山天然阔叶红松林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 .结果表明 ,在不同天气背景下 ,零平面位移和粗糙度长度不是常数 ,但其季节性变化是主要的 .在生长季节零平面位移约为 19~ 2 0m ,粗糙度长度约为 1 2~ 1 3m ,非生长季节零平面位移明显减小 ,只有 14~ 15m ,而粗糙度则明显增加 ,平均达 2m以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阔叶红松林 冠层空气动力学参数 森林冠层 零平面位移 粗糙度 森林生态关系 参数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隧道缓冲结构空气动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赵文成 高波 +1 位作者 郑长青 张兆杰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9,共5页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开发了一套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列车模型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对高速列车突入带开口型入口(即缓冲结构)隧道所产生的复杂压力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型... 为了研究高速列车进入隧道时在隧道内所产生的空气动力学问题,开发了一套以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驱动列车模型的缩尺模型试验装置。通过模型试验系统对高速列车突入带开口型入口(即缓冲结构)隧道所产生的复杂压力场进行模拟,通过分析模型试验结果中的压力及压力梯度曲线所表现的规律,对该类型入口削减隧道入口处的最大压力和最大梯度值的效果进行了研究,其削减效果依赖于其各自的特征参数。最后,通过理论推导和模型试验,得到了开口型缓冲结构的最小长度的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冲结构 空气动力学特性 试验研究 铁路隧道 模型试验装置 高速列车 动力学问题 压缩空气 试验系统 压力梯度 试验结果 分析模型 最大压力 特征参数 理论推导 计算公式 最小长度 压力场 入口处 口型 削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湍流数据的曳力系数和动力粗糙度长度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小华 毕雪岩 +5 位作者 高志球 刘长炜 彭文武 曾智华 杨楠 李煜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粗糙度长度之间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曳力系数和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动力粗糙度长度与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自然指数关系;临界摩擦速度为0.83m·s^(-1),临界10m级风速为23.69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曳力系数 参数化 台风 黑格比 灿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粗糙度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汪炳祥 李国璋 +1 位作者 陈伯海 吕红民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0-28,共9页
表征海面粗糙程度的物理量有三:粗糙雷诺数(Rr)、空气动力学的粗糙长度(Z0)和阻力系数(C10).文中一方面探讨C10与Rr或Z0的关系,一方面讨论Z0的无因次量与波龄的关系.文中所用的资料既有大洋又有海湾还有湖泊... 表征海面粗糙程度的物理量有三:粗糙雷诺数(Rr)、空气动力学的粗糙长度(Z0)和阻力系数(C10).文中一方面探讨C10与Rr或Z0的关系,一方面讨论Z0的无因次量与波龄的关系.文中所用的资料既有大洋又有海湾还有湖泊的;为反映大气稳定度的影响,又将资料分为4组。所建的关系式,经检验或与现有式比较,显示出颇为令人满意的结果。Toba等人提出的Z0的无因次量与波龄成正比的关系,除前人指出其缺陷外,文中还据事实得出其存在是颇为勉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 阻力系数 粗糙雷诺数 空气动力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洲-沙漠复合地表条件下的局地和有效粗糙度 被引量:19
20
作者 贾立 王介民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46-357,共12页
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研究水平非均匀条件下陆面过程的基础,文中对黑河试验区各不同下垫面上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分别得到了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的有效值和局地值,发现各不同典型下垫面的局地z0m值明... 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研究水平非均匀条件下陆面过程的基础,文中对黑河试验区各不同下垫面上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估算和分析,分别得到了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的有效值和局地值,发现各不同典型下垫面的局地z0m值明显不同,尤其在有作物存在时,绿洲的局地z0m值比沙漠、戈壁的值明显要大;而对同一测站,有效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比局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值明显要大,运用应力分解理论对这种差异进行了解释,认为有效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复合表面的总应力有关,其代表了较大水平尺度内的表面和较高障碍物的综合作用,当涉及对陆表通量参数化问题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 粗糙度 有效值 局地值 绿洲-沙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