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残茬覆盖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
作者 赵永来 麻硕士 +2 位作者 陈智 孙悦超 王荣莲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8-122,共5页
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燕麦留茬覆盖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给定风速下随残茬覆盖宽度增大而增大,下风向地表风速较上风向风速有所降低;当残茬覆盖宽度达到5 m后,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出... 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燕麦留茬覆盖农田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进行了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给定风速下随残茬覆盖宽度增大而增大,下风向地表风速较上风向风速有所降低;当残茬覆盖宽度达到5 m后,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出现一个极值,此后随覆盖宽度的继续增加,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增幅微弱;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摩阻风速的增大而增大,其增幅大于摩阻风速的增幅,说明宽度适宜的残茬覆盖地表能消弱侵蚀力,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两因素中,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对侵蚀力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茬覆盖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风蚀风洞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不同下垫面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杰 雷加强 +2 位作者 郑则浩 毛东雷 薛杰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1-5,10,共6页
[目的]分析各下垫面摩阻风速和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特征,揭示不同下垫面的风蚀潜力大小。[方法]通过2010—2012年野外气象观测,尝试计算由流动沙漠到绿洲4个连续下垫面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评价摩... [目的]分析各下垫面摩阻风速和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特征,揭示不同下垫面的风蚀潜力大小。[方法]通过2010—2012年野外气象观测,尝试计算由流动沙漠到绿洲4个连续下垫面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评价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其对风蚀敏感性的影响。[结果]流动沙地和半流动沙地摩阻风速(u*)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的年内变化不明显,固定沙地和绿洲的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年内变化呈现单调递增变化规律。摩阻风速在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和绿洲4个下垫面分别为0.33,0.44,0.61,和0.81m/s。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在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固定沙地和绿洲4个下垫面分别为0.39,13.58,39.51和310.8mm。[结论]流动沙地风蚀发生的潜力最大而绿洲风蚀发生的潜力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阻速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风蚀 绿洲 固定沙地 半流动沙地 流动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南岸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动量通量特征 被引量:8
3
作者 张文煜 白庆梅 +3 位作者 张秀珍 秦增良 王音淇 宋嘉尧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2-65,共4页
利用2005年7月~2006年12月渤海南岸气象塔风速、风向的观测资料,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和动量通量τ,并对其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南岸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为0.0019;Z_0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春季... 利用2005年7月~2006年12月渤海南岸气象塔风速、风向的观测资料,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和动量通量τ,并对其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渤海南岸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_0为0.0019;Z_0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夏季高于冬季,春季Z_0平均值为0.0015,夏季为0.0049,秋季为0.0029,冬季为0.0009;不同方向上的Z_0值存在差异,海风方向上Z_0平均值为0.1420,陆风方向上的为0.0013.动量通量τ为0.00103,τ在春、秋季节的日变化规律相似,夏、冬季节的日变化规律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南岸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动量通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特征及遥感反演 被引量:8
4
作者 张杰 黄建平 张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819-2827,共9页
应用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定西试验站2005年观测资料,估算了典型的稀疏农作物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合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风速、植株密度的关系,并得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参数化方案;结合卫星... 应用中国西北半干旱区定西试验站2005年观测资料,估算了典型的稀疏农作物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合空气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稀疏植被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及其与风速、植株密度的关系,并得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参数化方案;结合卫星遥感得到的植被叶面积指数资料,模拟了区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得出:(1)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时间变化与风速变化规律有相反的特点;在稀疏植被区,粗糙单元分布密度对流场有一定影响,随粗糙单元密度的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将逐渐增大。(2)植株高度超过0.2m时,植被高度和植株密度、叶面积指数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较大,当植株高度低于0.2m时,风速的影响较大。(3)结合遥感反演的叶面积指数,采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叶面积指数及风速的关系,反演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反演结果空间分布和误差都反映了实际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特征,证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遥感参数化比较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疏植被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风速 LAI 植株密度 空气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覆盖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对土壤风蚀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永来 麻硕士 陈智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39,共4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影响植被覆盖土壤抗风蚀能力的重要因素。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试验区田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由风速廓线得到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可有效地反映地表的空气动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愈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愈大;...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影响植被覆盖土壤抗风蚀能力的重要因素。利用移动式风蚀风洞对试验区田地表进行原位测试,由风速廓线得到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可有效地反映地表的空气动力学性质。测试结果表明:植被盖度愈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愈大;土壤风蚀量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增大呈指数规律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学科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分析 植被盖度 土壤风蚀 可移动式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形条件下零平面位移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计算——以珠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伟 魏信 +4 位作者 石文 董文杰 郑志远 朱献 韦志刚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4-532,共9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是影响陆面过程的重要参数。以往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往往针对均一程度较高的下垫面。以珠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例,探索了复杂地形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用...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是影响陆面过程的重要参数。以往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往往针对均一程度较高的下垫面。以珠海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为例,探索了复杂地形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计算。用拟合法和粗糙元法计算了该地区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并分析了两种方法的误差来源。计算结果表明,拟合法在这种复杂地形下的计算准确度并不理想,由于这种方法的代表范围较小,易受到周边地形影响而使测量结果不符合对数廓线的形式,从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与拟合法相比,粗糙元法可以给出所计算下垫面的具体范围。粗糙元法计算结果的代表范围比拟合法大得多,因此,粗糙元法比拟合法更加能够反映的是该区域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的总体情况。另外,粗糙元法可以计算那些因为风速资料不足无法用风速廓线直接加以计算的区域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零平面位移。根据拟合法的计算结果,冬季315-45°范围内,z0=2.96m,d=22.48m;45-135°范围内,z0=1.26m,d=8.81m。春夏季315-45°范围内,z0=3.90m,d=27.00m;45-135°范围内,z0=1.51m,d=14.83m。根据粗糙元法的计算结果,东南西北四个方向1km×1km范围内z0分别为0.94m、1.28m、1.30m、2.08m;d分别为13.87m、18.79m、19.12m、30.6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复杂地形 常绿阔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原灌木带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薛晶 侯占峰 +2 位作者 刘海洋 闫建国 陈智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3-256,共4页
为了定量研究灌木带修复退化草原的机理,采用集沙仪和风速廓线仪野外采集了不同高度灌木带及退化草原的风蚀物及风速廓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风速廓线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果表明:灌木带对草地的防护机理在于提... 为了定量研究灌木带修复退化草原的机理,采用集沙仪和风速廓线仪野外采集了不同高度灌木带及退化草原的风蚀物及风速廓线,利用最小二乘法对风速廓线数据进行计算得到了相应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结果表明:灌木带对草地的防护机理在于提升了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降低了近地表的风速,从而导致灌木带相对退化草原的抗风蚀能力增强,大量风蚀物集中在近地表30 cm范围内;距灌木带的距离越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对不同高度灌木带的研究发现,0.3 m、0.7 m和1.5 m高的灌木带分别在距背风面3 m、5 m和6 m处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退化草原的值趋于一致,此距离为该灌木带的有效防风蚀范围,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有效防护范围均随灌木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木带 退化草原 风速廓线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其喀尔冰川表碛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王玉玉 姚济敏 +1 位作者 韩海东 刘时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62-768,共7页
基于冰川表碛上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是表征表碛上空气动力学性质和估算其上能量平衡中的重要参数,利用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站涡动相关系统的2009年观测数据,采用无因次化风速法,对其表碛上冰川消融前期和消融期的z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 基于冰川表碛上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是表征表碛上空气动力学性质和估算其上能量平衡中的重要参数,利用科其喀尔冰川3号观测站涡动相关系统的2009年观测数据,采用无因次化风速法,对其表碛上冰川消融前期和消融期的z0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冰川消融前期z0为0.101 m,消融期z0值在0.093~0.098 m之间,表明积雪对z0的影响显著;大气处于不稳定层结时,z0值较大,处于稳定层结时,z0值较小;风速不变时,z0随摩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摩擦速度不变时,z0随风速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动相关系统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大气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山北麓耕地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9
作者 申向东 张雅静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10期569-573,共5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表征地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从空气动力学Navier—Stokes方程的理论模型出发,从理论上证明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速的关系,并得出了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表达式。又根据流体力学和极限理论,推导...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表征地表空气动力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本文首先从空气动力学Navier—Stokes方程的理论模型出发,从理论上证明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速的关系,并得出了计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表达式。又根据流体力学和极限理论,推导出同一床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并且减小的速度随风速的增加而减小。最后根据2004年11月和2005年4月16日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裸露耕地采集的风速数据,计算该地区冬季和春季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值并利用标准差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地表的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并不是一个定值,即使在同一个风速范围内,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也是在一定范围内分布的,但是从总体上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着风速的增加是呈下降趋势的,各风速范围的平均空气动力学粗糙度与风速呈较好的指数负相关;150 cm、200 cm高度组合的风速比标准差最小,最稳定,因此得出测定裸露耕地冬季地表粗糙度的最佳高度是150 cm与200 cm;阴山北麓春季耕地地表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平均值小于春季;当u=0时,仅取决于下垫面的性质而与风速无关的粗糙度为S0,冬春两季S0分别为33.269 cm、23.969 cm,可见裸露耕地表面在春季抗风蚀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阴山北麓 耕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鑫玉 王静璞 王周龙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07-417,共11页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衡量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动量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各种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遥感技术作为远距离监测手段,研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时其优势在于高时效、高经济效益,能实现区域或大空间尺度的动态监测,...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是衡量地球表面与大气之间动量和能量交换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各种地表过程和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遥感技术作为远距离监测手段,研究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时其优势在于高时效、高经济效益,能实现区域或大空间尺度的动态监测,因此利用遥感技术估算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成为热点问题。通过系统阐述近年来国内外空气动力粗糙度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估算植被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方法,对各种估算方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了气象因素和地表粗糙元形态特征因素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进而对遥感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做出展望,旨在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遥感监测的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遥感 研究现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估算 被引量:58
11
作者 高志球 卞林根 +3 位作者 逯昌贵 陆龙骅 王金星 汪瑛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U01期26-33,共8页
为了定量描述北京城市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气象塔大气湍流观测资料 ,结合Martano(2 0 0 0 )由单层超声风速、温度资料估算非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计算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 为了定量描述北京城市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 ,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气象塔大气湍流观测资料 ,结合Martano(2 0 0 0 )由单层超声风速、温度资料估算非均匀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 ,计算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气象塔附近的下垫面空气动力粗糙度z0 和零平面位移d ,即z0 为 1 .75m和d为 40 .1 2m。该结果与前人研究成果的比较结果表明 :最近的 8年内 ,该处的零平面位移和空气动力粗糙度明显增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观测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北京 城市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玛曲地区空气动力学参数的确定及其在陆面过程模式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锁锁 吕世华 +5 位作者 柳媛普 张宇 奥银焕 高艳红 陈世强 尚伦宇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408-1413,共6页
为了定量描述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9月的湍流观测资料,结合Martano由单层超声观测资料确定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计... 为了定量描述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地下垫面的空气动力学特征,为模式提供准确的下垫面参数,利用"黄河源区气候与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2006年9月的湍流观测资料,结合Martano由单层超声观测资料确定下垫面空气动力学参数的方法,计算了黄河上游玛曲地区草原下垫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和零平面位移d,即z0为0.035 m,d为0.143 m。同时,将z0和d应用于陆面过程模式CoLM中,检验其对模式模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陆面参数后的模式对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模拟均有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零平面位移 陆面过程模式Co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湍流数据的曳力系数和动力粗糙度长度参数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小华 毕雪岩 +5 位作者 高志球 刘长炜 彭文武 曾智华 杨楠 李煜斌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 海面的曳力系数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长度是计算海气动量、感热和水汽通量交换必需的参数。基于在“黑格比”和“灿都”台风期间收集的涡动相关系统观测数据,文章研究了10m风速和摩擦速度之间、10m风速和曳力系数之间、以及10m风速和动力粗糙度长度之间的参数化关系。结果表明:曳力系数和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抛物线关系,动力粗糙度长度与摩擦速度及10m风速之间存在自然指数关系;临界摩擦速度为0.83m·s^(-1),临界10m级风速为23.69m·s^(-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曳力系数 参数化 台风 黑格比 灿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兰布和沙漠湖泊周围近地表风沙运移特征研究
14
作者 屈鹏程 李锦荣 +5 位作者 王海兵 韩兆恩 沈研妃 柴绍琦 武恒博 单浩东 《内蒙古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6-25,共10页
为了解乌兰布和沙漠湖泊对风沙运移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风速廓线及输沙变化状况,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监测方法,开展了风沙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沙漠湖泊区域内风速廓线符合对数函数关系式u=a_(2)lnz+b_(2)(R^(2)>0.90),沙漠湖泊区样点风... 为了解乌兰布和沙漠湖泊对风沙运移的影响,探讨区域内风速廓线及输沙变化状况,本研究通过野外原位监测方法,开展了风沙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沙漠湖泊区域内风速廓线符合对数函数关系式u=a_(2)lnz+b_(2)(R^(2)>0.90),沙漠湖泊区样点风速均小于裸沙丘(对照点,CK),且湖面具有提高风速作用,下风向风速始终大于上风向风速;沙漠湖泊区样点粗糙度(z_(0))随风速的增加而降低,摩阻风速(U*)随风速的增加而上升,沙漠湖泊区样点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均大于裸沙丘,湖面具有降低粗糙度和裸沙丘的作用,下风向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始终大于上风向;沙漠湖泊区输沙率(Q)与高度(z)之间的关系符合Q=a_(1)e^(b1z)(R^(2)>0.81)指数函数关系,湖泊区内80%输沙率集中在距地面55 cm以内,总输沙率明显低于裸沙丘,沙漠湖泊区可以有效降低沙漠地区风沙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速廓线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输沙率 沙漠湖泊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的优化配置及防沙效益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茂林 宋玲 +2 位作者 刘杰 王云飞 井文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8-377,共10页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 [目的]针对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障与草方格固沙障联合应用,开展风洞试验研究,以优化联合沙障中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配置及探究各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的防沙效益。[方法]基于风洞模拟试验数据,开展不同孔隙度(40%,45%,55%)联合沙障,在不同风速下的风速流场、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风速、输沙率随高度和阻沙率方面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1)相同风速下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40%时,联合沙障弱风区面积最大;(2)随着尼龙网阻沙障孔隙度的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减小,相同风速和相同位置时,40%孔隙度下联合沙障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值最大;(3)风速增加地表输沙率也增加,联合沙障内部与背风侧输沙率随高度增加呈指数型递减,输沙主要集中在0~12 cm高度内;(4)风速大小与沙障阻沙率呈现负相关变化;阻沙率与孔隙度之间也呈负相关关系,孔隙度为40%的联合沙障具有较高阻沙率;双排高立式尼龙网阻沙措施与草方格固沙措施联合之间还存在阻沙率叠加。[结论]40%孔隙度的双排高立式尼龙网和草方格的阻固联合可以实现较优的配置与防沙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结构 孔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风速 输沙率 阻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草原煤矿区排土场不同规格树枝沙障的防风效益
16
作者 丛龙宇 许丽 +2 位作者 张春良 陈翔 刘瑞瑶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探究草原煤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规格机械沙障的防风效益,以排土场边坡设置的树枝沙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规格(0.5 m×0.5 m、1.0 m×1.0 m、1.5 m×1.5 m)高度为30 cm的树枝沙障内不同高度(10、20、30、50、200 cm)的风速... 为探究草原煤矿区排土场边坡不同规格机械沙障的防风效益,以排土场边坡设置的树枝沙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规格(0.5 m×0.5 m、1.0 m×1.0 m、1.5 m×1.5 m)高度为30 cm的树枝沙障内不同高度(10、20、30、50、200 cm)的风速进行测定,同时以未铺设沙障的边坡作为对照,比较分析3种规格沙障防风效能、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风速廓线特征。研究表明,3种规格沙障的防风效能表现为0.5 m×0.5 m>1.0 m×1.0 m>1.5 m×1.5 m,且均在10 cm高度处防风效能最为显著,其防风效能随着高度的增加呈减小趋势;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风速均表现为0.5 m×0.5 m>1.0 m×1.0 m>1.5 m×1.5 m>对照;不同沙障的风速廓线在50 cm高度内均呈现出不规则的“S”形曲线变化特征,50 cm高度以上风速廓线与对照相似。结果显示0.5 m×0.5 m树枝沙障防风效益最好,可有效改善近地表土壤风蚀情况,建议在草原煤矿区排土场推广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沙障 排土场 防风效能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实验研究 被引量:89
17
作者 张春来 邹学勇 +1 位作者 董光荣 刘玉璋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33,共3页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风速与土壤风蚀发生的临界植被盖度之间均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盖度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植被覆盖条件... 利用风洞模拟实验,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对土壤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植被盖度之间、风速与土壤风蚀发生的临界植被盖度之间均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植被盖度与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摩阻速率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植被覆盖条件下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和摩阻速率的增大对土壤风蚀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 土壤侵蚀 风蚀 风洞实验 植被盖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摩阻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木林盖度对风沙土风蚀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郭雨华 赵廷宁 +1 位作者 丁国栋 孙保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5-247,251,共4页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系统研究了灌木林盖度对风沙土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灌木林盖度之间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风速廓线受灌木林盖度的影响显著;风蚀率随灌木林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灌木林盖度、气流场特征及风...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定位观测,系统研究了灌木林盖度对风沙土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临界侵蚀风速与灌木林盖度之间为非线性正相关关系;风速廓线受灌木林盖度的影响显著;风蚀率随灌木林盖度的减少呈指数增加;灌木林盖度、气流场特征及风蚀性质之间存在着较好的对应关系;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及零风速平面位移高度均与灌木林盖度之间呈幂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盖度 风速廓线 风蚀率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草甸湍流特征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云刚 张宇 +3 位作者 王少影 尚伦宇 熊建胜 沈晓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5-595,共11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高寒草甸观测场提供的2010年近地面层梯度和涡动观测资料,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MOST)分析了该地区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参数z/L在均匀平坦地... 利用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玛曲高寒草甸观测场提供的2010年近地面层梯度和涡动观测资料,基于Monin-Obukhov相似理论(MOST)分析了该地区风速分量、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稳定度参数z/L在均匀平坦地表的变化关系及其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风速分量σu/u*、σv/u*和σw/u*与稳定度参数z/L呈1/3次方关系,并随|z/L|增大而增大,在近中性(|z/L|<0.05)时趋于常数,且σu/u*>σv/u*>σw/u*;水平方向风速的归一化标准差随空气动力学粗糙度z0m的增大而减小,σw/u*无明显季节变化,可近似为常数;温度、水汽和CO2的归一化标准差在不稳定条件下与z/L呈-1/3次方关系,归一化值随|z/L|的减小而增大,在中性条件下σq/q*>σc/C*>σT/T*。σT/T*、σq/q*和σc/C*的季节变化分别与感热、潜热和CO2通量的季节变化相反,且主要决定于特征尺度T*、q*和C*。其中感热通量的季节变化与潜热通量、CO2通量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相应地,σT/T*的季节变化与σc/C*和σq/q*相反,且年变化幅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一化标准差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季节变化 均匀下垫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地表土块状况及其对近地表风场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目兴 刘连友 +4 位作者 孙炳彦 郭兰兰 王志 唐艳 彭茹燕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7,共6页
为深入理解非可蚀性土块吸收风能、降低侵蚀力的机制,利用野外风速资料,对半干旱区农田传统耕作模式下犁耕、耙耱及抹平等的地表土块大小、土壤表面粗糙度、近地表风速及空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犁耕后农田土块长、宽、... 为深入理解非可蚀性土块吸收风能、降低侵蚀力的机制,利用野外风速资料,对半干旱区农田传统耕作模式下犁耕、耙耱及抹平等的地表土块大小、土壤表面粗糙度、近地表风速及空气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犁耕后农田土块长、宽、高均在15cm以上,盖度为27.67%,耙耱、抹平后土块大小和盖度显著降低,抹平地表土块盖度仅为2.1396;土块的破碎导致土壤表面粗糙度降低,近地表风速增大;与犁耕地表比较,耙耱后土壤表面粗糙度降低34%~64%,抹平后降低幅度甚至在90%以上;耙耱抹平后地表以上0.5m高度内风速显著增大,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由1.1cm降低至0.05cm,侵蚀力增强。因此认为,合理选择犁耕、耙耱和抹平的时间对农田风蚀防治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块结构 土壤风蚀 土壤表面粗糙度 空气动力学粗糙度 传统耕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