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僵菌固体发酵菌丝生长阶段温度与CO_(2)变化
1
作者 蔡守平 杨际伟 +4 位作者 曾丽琼 林和再 兰翔 谢峥 何学友 《福建林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5-20,61,共7页
采用固体发酵箱进行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中试试验,对菌丝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CO_(2)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0~24 h为发酵准备期(延滞期),白僵菌菌丝生长慢,固体培养料温度呈小幅上升的趋势,维持在22℃左右,发酵箱内CO_(2)浓度则呈现逐... 采用固体发酵箱进行球孢白僵菌固体发酵中试试验,对菌丝不同生长阶段的温度、CO_(2)变化进行监测。结果表明,0~24 h为发酵准备期(延滞期),白僵菌菌丝生长慢,固体培养料温度呈小幅上升的趋势,维持在22℃左右,发酵箱内CO_(2)浓度则呈现逐渐升高的状态,从2000 mg·m^(-3)逐渐上升到5000 mg·m^(-3);24~48 h为菌丝初始生长期(升温期),菌丝逐步生长,固体培养料温度急剧上升,发酵箱内形成了明显的温度梯度和CO_(2)梯度,上层与下层温度差异可达5℃以上,上层CO_(2)浓度从5000 mg·m^(-3)上升至13000 mg·m^(-3)左右,下层CO_(2)浓度从5000 mg·m^(-3)升到6500 mg·m^(-3)左右;48~96 h为菌丝旺盛生长期(稳定期),菌丝大量生长,但固体培养料的发酵温度逐渐降低;96 h以后为产孢期,该阶段固体料温度依然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逐渐下降接近或略高于室温。通过加入空气内循环系统,可消除发酵箱内温度梯度,并降低CO_(2)浓度梯度,促进发酵箱内菌丝生长均匀。研究结果可为白僵菌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孢白僵菌 固体发酵 温度 CO_(2)浓度 发酵箱 空气内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