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床停留时间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王华 谭秋 +1 位作者 吕锡武 杨开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6期7634-7635,7641,共3页
[目的]研究空床停留时间(EBRT)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的影响,为生物活性滤池的生产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浦江水为水源水,常规沉淀出水为试验进水,采用活性炭-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等不同滤料组合的生物活性滤池,研究在不同E... [目的]研究空床停留时间(EBRT)对生物活性滤池强化过滤效果的影响,为生物活性滤池的生产过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浦江水为水源水,常规沉淀出水为试验进水,采用活性炭-石英砂、活性炭-陶粒等不同滤料组合的生物活性滤池,研究在不同EBRT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结果表明,随接触时间增加,采用不同介质的生物滤池对有机物、氨氮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活性炭-石英砂双层滤料生物滤池去除效果相对较佳。EBRT为15、8和5 min时,活性炭-石英砂滤池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9.86%、19.75%和11.30%;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43%、18.00%和14.30%;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3.10%、55.40%和61.60%。活性炭-陶粒CODM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8.83%、18.76%和10.46%;UV254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15%、16.70%和11.70%;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10%、48.90%和60.10%。二者NO2--N去除率均不低于90%。[结论]生物活性滤池能有效去除有机物、氨氮等污染物,随接触时间增加,生物过滤效果提高,EBRT达到8 min,继续增加停留时间,去除率增加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床停留时间 生物活性滤池 有机物 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营养型脱氮滤池深度脱氮中试研究
2
作者 潘炯 陈峰 +1 位作者 丁潇 杨云枫 《石化技术》 2025年第2期274-276,229,共4页
为了满足总氮深度脱除的要求,采用脱氮滤池中试装置考察了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性能。在中试系统TN进水3.69~6.07 mg/L(平均值为4.99 mg/L)、不投加碳源,采用混合营养型反硝化技术,当空床水力停留时间为6.4~17 min时,出水 TN 平均值... 为了满足总氮深度脱除的要求,采用脱氮滤池中试装置考察了污水厂二级出水深度脱氮性能。在中试系统TN进水3.69~6.07 mg/L(平均值为4.99 mg/L)、不投加碳源,采用混合营养型反硝化技术,当空床水力停留时间为6.4~17 min时,出水 TN 平均值分别为 1.08 mg/L,TN 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78%。中试结果表明,脱氮滤池生物脱氮能力满足线形关系。控制二级出水 TN 在≤10 mg/L,空床水力停留时间为20 min,能够实现系统稳定保证出水TN≤4mg/L提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氮滤池 混合营养 深度脱氮 空床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氧/复合吸附深度处理饮用水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满 李莹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8-64,共7页
针对水中污染物的特性,从污染物极性角度考虑,将极性无机吸附剂——多孔性软陶粒与活性炭组成复合滤料,提出了臭氧/无机+有机吸附剂组合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开发了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将臭氧氧化、滤料的物理、化学吸附技... 针对水中污染物的特性,从污染物极性角度考虑,将极性无机吸附剂——多孔性软陶粒与活性炭组成复合滤料,提出了臭氧/无机+有机吸附剂组合强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作用机制,开发了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将臭氧氧化、滤料的物理、化学吸附技术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三者协同作用,对水中污染物具有去除效率高、效果稳定等特点.臭氧/复合吸附组合工艺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经常规处理后的济南狼猫山水库水中的浊度、CODMn、UV254、NH3-N和NO2-1-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2%、87.7%、86.3%、88.6%和9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氧化 复合滤料 组合工艺 深度处理 空床停留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